查看原文
其他

献血70次的他说,什么是最时髦的事

黄祺 新民周刊 2022-07-14

我国供血目前还是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总体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是季节性的血液紧张、品种上的紧张,特殊情况如发生灾害、疫情等,对血液的供应还会有影响。

文 | 黄祺

如果你身边朋友曾献血七次八次九次……你一定会竖起大拇指,对他心生敬意。如果一个人献血多达70次,他是怎么想的呢?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新民周刊》采访到迄今为止献血达70次的朱永明先生。

2021年7月1日,朱永明捐献血小板

朱永明先生不仅是一位积极的献血者,也是中国采供血事业的权威专家,他是输血领域为数不多的二级研究员,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输血合作中心主任、中国输血协会理事长、亚洲输血医学会(AATM)副主席。

“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是对无偿献血者最高的荣誉,根据相关规则,献血40次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献血30次获得无偿献血奉献奖银奖,朱永明先生早就拿过金奖,如今又已经满足了新一轮银奖评选的条件。

这么爱献血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朱永明先生也常常被问到这个问题。“有人问献血是不是一件会上瘾的事?我觉得不是,但我认为献血是每个公民都可以做到的一件有意义的事,献血也是一件很时尚的事。”

2021年11月,朱永明在“全国血站站长论坛”上发言

中国的无偿献血事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志愿者响应无偿献血的号召。当然,从人口基数看,中国的献血人次、献血量与发达经济体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朱永明先生希望有更多人积极响应原国家卫计委的号召“捐献可以再生的血液,挽救不可再生的生命”,将无偿献血看作健康和时尚的生活方式,一起加入进来,共同推动我们的生命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能力更上一层楼。


可持续的无偿献血很关键


《新民周刊》:是什么驱使着您这么多年来坚持献血?您对无偿献血有什么样的看法和感悟?

朱永明:我查阅了记录,献血次数累计正好是70次,第一次献血是1987年。

我觉得无偿献血是不平凡的,所以需要鼓励和倡导。但献血这件事情又是平凡的,因为每个人都能参与。健康适龄的公民可以献血,如果身体条件不适合献血,你也可以为无偿献血做宣传,你可以当志愿者。

无偿献血既是高尚的,也是时尚的。希望我们能把无偿献血这件有意义的事情做得更有趣、更有仪式感,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弘扬社会优良风气。

2022年“世界献血者日”海报

《新民周刊》:说到献血,还是有很多人存在顾虑,对无偿献血事业也存在一些误解,您怎么看?

朱永明:不少人对“无偿”两个字存在误解,认为无偿献血是政府为了省钱。其实不然,自愿无偿献血的关键是献血动机。无偿献血是为了确保安全、充足的血液供应。

我们之所以强调“无偿”,主要有两方面因素。首先,如果是为了金钱或其他个人需求来献血,那么就会存在很多风险。比如采血前需要获得献血者的身份信息,询问有没有不良嗜好、不安全的性行为等等,这些都需要献血者自觉、主动配合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如果献血者的献血动机不对,那么就很难做到配合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影响血液安全。

其次,无偿献血还关系到献血行为的可持续性。如果一个人因为贫穷去卖血,当他的家庭条件改善了,就不会再献血,血液供应无法依靠此来源得到保障。

WHO也明确提出,具有定期、自愿、无偿献血的稳定人群才能保证安全血液的充足和可靠供应。我们一定要坚守无偿献血的理念,欲速则不达。有人建议加大对献血者的回报力度,以此鼓励献血,出台这些政策应该有细致的调研。

国内外经验都证明,只有坚守真正的自愿无偿献血原则,才能可持续地保障血液安全和血液供给。

《新民周刊》:当前我国的临床用血供需情况如何?还面临哪些挑战?

朱永明:纵向比较来看,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8年刚开始实施自愿无偿献血时,全国年采血量不到500万单位;2020年全国采血达到2636万单位,22年间实现了5倍多的增长。

横向比较来看,我们的献血率和发达经济体还有差距。WHO定期发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采血量数据,最新的数据是2016年的,如果以非洲的人均采血量为基准,美洲地区是非洲的3.6倍,欧洲是非洲的6.5倍,我们所在西太平洋地区是非洲的2.6倍,而中国是非洲的1.5倍,还低于西太平洋地区的平均水平。

当然这些数据不能完全反映采供血的实际情况,因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用血需求还和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等因素有关。但我国供血目前还是处于紧平衡的状态,总体可以满足临床需求,但是季节性的血液紧张、品种上的紧张,特殊情况如发生灾害、疫情等,对血液的供应还会有影响,有时需要在各级卫生健康部门的指导下,启动省际或省内的血液调剂机制来应对。

因此,我国的无偿献血事业还有继续提升的空间,需要更多的宣传,鼓励更多人的积极参与。


血液安全之路任重而道远


《新民周刊》:血液是非常重要的医疗资源,大家对血液安全是非常关心的,请您谈一谈在保障血液安全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未来还有哪些提升空间?

朱永明:我曾长期在上海市血液中心工作。1999年,我是中心分管信息工作的负责人,上海当年在全国率先采用国际标准统一了血液信息编码系统,这在当时是非常先进的一种管理方式。

上海开展最早的另一项工作是对血小板的微生物检测,至今上海还是国内唯一一个对血小板做100%常规微生物检测的省市。

其次,原国家卫计委在2013年提出,到2015年全国要实现血液核酸常规检测。而上海从2002年开始检测,到2011年已实现100%常规核酸检测。

此外,上海还于2010年率先实现了全市血液集中化检测,进一步保障用血安全。

第十三期血站站长研修班开幕式

1985年上海血液中心被命名为“国家血型参比实验室”,在血液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方面为全国做了示范,并为全国各地的血站和医院培训专业人员。上海血液中心在2008年创办全国血站站长研修班,到2019年疫情前已经办了十三期,结业学员602名。2016年,我牵头创办了《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每年出版一本,与同行更新全国最新的情况。

输血服务蓝皮书《中国输血行业发展报告》

就血液筛查水平而言,我国水平在世界上是比较靠前的,但进步空间还是有的。现在有一些新兴的检测项目、检测技术还没有纳入常规的血液筛查中,这需要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与配合。另外,我们还需要建立血液安全监测体系,以全面、持续、客观的方法,评估血液安全现状,进一步提高保障能力。

《新民周刊》: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对血液的供应保障、血站分布、巩固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作出了要求,我们相关的行业协会、医疗机构及企业等还应该为此做哪些工作?

朱永明:除了国务院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也都强调了临床用血安全。

去年年底,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全国血站服务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21-2025》,里面也提出了很多具体的任务。

从行业协会的角度,中国输血协会是国内输血界唯一一个全国性协会,我们需要继续围绕和配合好卫生健康部门的中心工作,宣传和推动自愿无偿献血事业,利用我们的专业能力,促进行业发展、服务社会。此外,我们还参与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建设,积极做好从业人员培训,服务会员单位等工作,尤其是重点关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血液安全是一个各地区、各行业互相关联的事业,我们有义务多关注那些面临暂时困难、需要多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地区和单位。

企业是采供血行业链条不可或缺的一环,是推动技术进步的主力军。从技术变成产品主要依靠企业。希望企业一方面做好本职工作,为保障血液安全,提供价格合理、优质可靠的产品、技术方案和服务;另一方面在传播知识、人员培训等方面多做工作。

去年,协会与会员单位罗氏诊断合作开展了面向国内输血领域专家完全免费的系列输血安全云上论坛,通过与全球血液安全工作领域的同行充分交流沟通,促进技术互通、学术交流。协会今后还将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血液安全,重于泰山。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合作,为进一步提升临床血液供应与用血安全贡献力量。


往期推荐

必须严惩唐山打人狂徒!

军事 | 美有F-35战机披上酷似中国歼-20“外衣”,时逢中美防长会晤前夕

变异株,每个人都在危险中

版权说明

新民周刊所有平台稿件, 未经正式授权一律不得转载、出版、改编,或进行与新民周刊版权相关的其他行为,违者必究!

点“在看”给我一朵小黄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