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并非终点的所在|Mossland落户“心”家

doris韫卓 MovingMossland
2024-08-23

并非终点的所在

Place is not a destination


一不小心就沉默了三个月。这个冬天,我回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洞穴,倾听着绽放后的寂静,暂停后的浑浊思虑……这三个月中,我拾回了在舒马赫学院受训的身份之一——设计师,打造着一个落地中国乡村的“在地项目”,一个与土地、与空间、与新老村民一起工作的场域。在生态设计的思维与语言中,为Moving Mossland创造一个新家,一个属于心的家

坐落于崇明岛上的Moving Mossland“心”家
摄于2022年1月

You are amongst family. No need to worry about your presentation. We love you just the same. 你在家人的围绕中。不需过多担心你的分享。我们对你的爱不变。” 舒马赫导师Roberto在二月分享前几天的邮件中写道。

一个月前,受导师Roberto邀请,我与生态设计思维项目的师弟妹们在线上分享了孕育这个“在地项目”的心路历程。那时的新家和理想中的样子还差的有好几条街,尚未安家的我心中也感到不够,时机未到,无可参考经验可分享。而Roberto的这几句话,戳中了我,给予了我分享的力量和灵感,让我再次回归了舒马赫的魔幻场域。


Place is not a destination. 
地方并非终点。

而如今,原已入住新家、打造着新家的我,又因为疫情回到了爸妈家;春天生命力的召唤与另一种现实的的放慢,让我感到分裂、急促、焦虑。此时,一个月前“地方并非终点”的分享主题提醒了我,引导我把不同语境中的分享转化为这篇文章,作为我打造在地空间之旅的停顿——在再次行动之前,展望新家的生长方向,回望出发的路径,思考这个旅程对我的意义。

这个旅途有关坐落于长江口岛屿上的村与人,是一个逐渐成型的在地项目,一个打造中的新家,一颗成长的心,一个实验雏形的发芽与进化…… 


Seeding to blooming in celebration


如今,此旅程已历时六个月,我将其概括为六个阶段:
I. Seeding a place at heart 
种下心中的种子
II. Hunting for the external place 
猎取外界之地
III. Being & engaging with the place 
与地共存共处
IV. Breaking out from the inner cave 
打破内在洞穴
V. Incubating with the place 
与地的孵化
VI. Celebrating at the place! 
在地庆祝!

近期的我,正处于最后的两个阶段,玩耍着,庆祝着,领悟着

而这六个阶段,在时间的拉扯中,来回碰撞;在螺旋的发展中,与世共舞,落脚于属于它们的位置。

Complexity spiral, 2021


Seeding a place at heart 
种下心中的种子

“Don’t look for a job. 

Create a job of your own!” 

-Satish Kumar


第一阶段,回到毕业后的9月,有关探索我这粒种子的DNA。“不要去找一份工作,而是去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舒马赫学院创始人Satish Kumar所说的这句话赋予了我这粒种子真实生长的力量。这份自创的工作与生活,源于一粒种子——从种子的诞生,到其未来之路的成长开花,她需要深度了解并连接自己的基因,聆听它们的潜力。我从哪里来?有哪些经历?召唤是什么?

在朴门永续的设计观中,我自身便是一块丰足的土地,是一个富有多样性的微型生态圈。在深度观察后,我可以了解、收集并利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与它们互动。我的个人需求和所爱?社会能力?周边环境?社交生态圈?等等……这是一个发散的收集过程,也是一个浪漫又不失现实的个人梦想圈。任生命点滴交汇成河,将完整的自己交付给这个世界。

2021年9月/ Life mapping


在多次绘图整理后,我的种子也萌芽了。Moving Mossland,苔韵。她是我神圣的家,温馨的专属空间,带着这个完整的“心”家,我便可以起航

—> 动中的苔藓之地|Moving Mossland诞生简介

Hunting for the external place 
猎地之程

苔藓之地,希望是一片在我们迷茫时,可以找回归属感的小而野的空间。在想法萌发时,它只是一个概念性的空间,而我心中深知,某一天她会坐落于一小片土地上,她的基因里有着对地域性生根的渴望


2020年的夏天我就曾踏进崇明岛的陈西村,当时因一户外教育项目带着孩子们走进了这个村庄。时隔一年,陪伴着一位将要打造生态家园的好友,我再次回到海岛上的这个村子。


2021年6月/ 好“战”友荒野般的“虫鸣野院”

刚到时的一亩地,被大半亩的一枝黄花所占领,如荒野般狂野。仲夏之夜,虫鸣此起彼伏,连连不断。因此,这片土地也获得了一个“虫鸣野院”的名字。而再次走进这个村子时,我遇见了更多的新村民。为数不多的他们与本地老村民们却都共享着同一个身份,那便是农民。土地小而野,生活平淡而朴实,从城市到乡村的身份转换,在乡村生活的实践中生出来,野出来的!半农身份外的他们也是创意蔬食料理师,衣物再生设计玩家,即兴舞者,哲学思考者,面包师……个个如魔术师般在自然的灵感中变着各式戏法,创造生命之美。



古灵精怪新村民


乡村style“戏法”美食


陈西村对当时的我来说就是一个孵化中的生态村,不强求快速生长,只求自然而然。创造与生活就这样一步步从双手、从土地、从生活中长了出来。

也如此简单,与“晨曦”共享声韵的陈西村便成为了我想要探寻、安“家”的那个村庄。

Being & engaging with the place 
与地共存共处

“Have a cup of tea with the unknown.” 

-Martin Shaw


那我的地在何处?空间在何处?一切都是未知。漫长的寻地之路在毕业后想要立马立足的心情中启程。可越急,这地方就藏得更隐蔽。舒马赫大名鼎鼎讲故事的神话学家Martin Shaw曾说,“Have a cup of tea with the unknown.” 用英国人的态度,慢悠悠地与“未知”享用一杯下午茶。

在这杯下午茶的时间中,我让那急于落脚的心与土地上迈着步伐的脚丫同时放缓速度,请它们与村庄的气息共流淌……用外人的视角观察这个村庄,送上外来人独特的陪伴方式;在共生中认识彼此,转化自己的身份;再是从旁观者化身参与者,在认知与归属感的建立中,在在地生活中,感受社区力量,创造新的发生。

    by 小韩

by 奶奶


    by 炫


在村庄,与村庄,为村庄。参与式的行动研究自然而然地发生着,它们即兴且蕴含意义价值。我收获了来自好友、村民、土地的反馈,同时身份的转化和对地域的理解也在慢慢生长。

Breaking out from the inner cave 
打破内在洞穴

朴门整全设计中有着分区设计的概念,从0区到5区,以人的居住点为中心,向外衍射。越靠近中心的区域,我们每日互动或拜访的次数则越多,需要更多打理;远之,那些区域则更处于一种自由野性的生长状态,不需过多打理或是人类的介入。

过去几个月探寻新家的过程中,我忙碌于为家的0-2区落脚,而忘却了自己内心深处的00区,那个一直都在的心家。这个心家被不同的内心挑战堵塞着…… 家人对新的生活方式的难以接纳,自己对迎接全新身份和乡村生活所需做的心理准备,而Moving Mossland的地基课程内容,它们是否已准备好迎接世界?而世界是否又愿意接收这份礼物?


若要找到泉水的源头,被堵着的洞穴需被打破。在生活方式的选择中,与爸妈展开具有挑战性的对话;被挑战的同时,面对自己浑浊而漂浮不定的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源,或是转变航道…… 为什么是这个村庄?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点?为什么要选择离开家?为什么迎难而上?释放内心真实的思虑,看见彼此,倾听彼此。邀请生命中的各类重要角色一同打破各自的洞穴,加入这场刺激而突破性的前行!

当然,我也激动地打开了课程板块的内容,与新老伙伴分享了Moving Mossland的三大根基,蓄足信心,接收了珍贵反馈,也找回了分享和指引方向的乐趣。

为自己梳理了根脉,打足了地基,此时的心态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Let the place come towards me. 任空间迎我而来。

散步于村里的一个冬日傍晚,小屋与小院,它们也就同时出现了。

Incubating with the place 
与地的孵化 

“We don’t hear the rain. 

We hear in the rain.”  

-Tim Ingold


傍晚气息所带来的直觉与感受,时而是有“欺骗性”的。傍晚的直觉says yes,换成白天再次拜访,所带来的感受则是不确定,疑惑,担心等等……小屋也是老屋,承载了古色古香的韵味,同时也伴随着采光、湿冷、陈旧不耐用的各种问题。如何让心在这持久地安家?如何打造出一个安心温暖的家?

 





带着紧张和不放心,我一次又一次回到这个小屋和这片小小土地。当陪伴我看房子的朋友、家人、房东散去,这是属于我与她的独处时光,与她独有的孵化时光。杂音的淡去,带来的便是更清晰的直觉答案,身体的答案。和动物一样,我们的身体接收着环境,内在细胞与空间的温度和质感互动着,而屋子内木头和泥瓦的一呼一吸也与我们对话,门口的河道与灵光波动的水纹也都仿佛在说,是这儿,就是这儿!



生态人类学家Tim Ingold说过,“我们不是去听雨声,而是在雨声中聆听”。并非将自己与环境一割为二,我的梦想是我,它的存在是它,而是将自己放入整体,与其沟通交流,一同孵化。在这里,我遇见了这块土地的未来,它也听见了我的想象和召唤。

当我处在万物之中,任环境的所在触碰我,我的身体也成为了一把源泉舞动创始人Prapto所说的“活尺子”——在空间游动,感知着环境,度量着自己的位置。无需将其所有打倒重来,只需问这样两个为生长提供源泉的问题——这个空间,通过我,想成为什么样子?而我的存在是否可以助其绽放?

Let the place go through me. 
让这个地方经游我身。

Celebrating at the place! 
A new beginning 
在地庆祝!新的旅程

“Playing not playing.” 

-Suprapto (Prapto) Suryodarmo 


来自爪哇的动态冥想——源泉舞动,推崇着play not playing的精神,轻松真实地做自己,玩中释放自己的天性,在玩耍中领悟;而以澳大利亚原著民智慧为奠基的的龙之梦Dragon Dreaming项目管理法里,庆祝也是推动项目前行的催化剂,在庆祝中转换对自我、对团队、对项目的认知,从个人走向社会与世界,从理论走向实践与体验。

在一级级的打怪后,我也终于来到了这片庆祝之地,与老房子跨入了新的旅程,空间改造、装修、修复,继续向上螺旋生长。同时,这也是我对田园乡村生活的重新认识,对乡土中国的再次探索,对家、邻里、社会的再认知。




春风春雨呼唤着土地里冬眠的小生命,它们纷纷窜出土壤,迎接新的生命之旅。而我与村里耕龄不等的新老农民们也进入了春播,忙碌于为土壤带去丰富多样的微生物部落,为老种子传承生命,为小家园带来更多的生机与盎然。




在地的庆祝,庆祝从源头而来,庆祝跨越,庆祝绽放,庆祝内在与外界世界的步步和解与合一。


牵牵绊绊走了大半年,我来到了这里,与你分享那个未到终点的旅程。源泉、身体、老宅、土地,何为源头?何为边界?生长吧!探索吧!慢慢来……

诗人Mary Oliver的《Wild Geese野雁》中写道,“Over and over, announce your place in the family of things. 一遍又一遍地宣告,万物之中,你的所在。”

玩着玩着,我的所在也就这样出现了。

期待春暖花开之日,迎接你的到来,与你共同庆祝生命的连接。


Crossing into Moving Mossland 



重建连接|回归源头|生命再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MovingMosslan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