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下方卡片,关注总编馆长凯先生的公众号,
◐
2007年5月,正值浙江大学110周年校庆,一个看起来平平无奇的老头,向浙大捐款1000万美元。
原因无他,当年国家资助他2万美元到美国读书,按照投资来算,他给予了500倍的回报。
由于衣着质朴,皮肤黝黑,怎么看都不像有钱人。他经常被小区保安阻拦,这是高档小区,闲杂人等止步。
但实际上,他掌握上百亿的财富,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富翁。
他甚至在商业领域两次击败比尔·盖茨,被誉为“中国硅谷创业第一人”。
他的名字叫朱敏,一个大器晚成的宁波人。
1948年,朱敏出生于浙江宁波,从小就成绩出众,崇拜数学家华罗庚,梦想着长大后从事科学事业。
可惜他赶上了特殊的年代,百万知青上山下乡。1969年,正读高二的他也中断了学业,到宁波郊区的农村种水稻。
那个年代普遍早婚,1970年,他和下乡的女同学徐郁清迈入了婚姻殿堂,后生下一个儿子。
青葱小伙,转眼间就当爸爸了。种地挣钱实在太少了,为了养家糊口,他主动申请了运输队的工作,拉板车往城里运送物资。
● 朱敏与徐郁清
这个工作既辛苦又危险,因为有时候运送的是危险物品。领导看他干得很卖力,就把他提拔成了二把手。
如果老老实实干下去的话,他很可能晋升成更高级的干部。但他有颗不甘的心,想做一些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
那时候村里缺乏各种工具零件,在征得领导的同意后,他与人合伙建了家小工厂。让他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正是在这家小工厂积攒的管理经验,帮助了他未来的人生。
1977年,高考终于恢复,吸引了无数想要改变命运的青年。
29岁的朱敏也激动得难眠,白天工作夜里学习,一举考上了浙江农业大学热门的拖拉机设计与制造专业。
但天意弄人,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曾经流行的拖拉机正慢慢退出舞台。等到他毕业时,被分配到冰箱厂做工。
不甘的他,又在1982年考入了浙江大学,攻读工业管理系研究生。此时的他已经34岁,不敢有丝毫懈怠,经常在夜里苦练英语。
结果,他不错的英语水平吸引了从美国归来的许庆瑞老师。见多识广的许老师,极大开拓了他的视界。
●
许庆瑞教授
两年之后,他以第一名的佳绩,被选为第一批公派出国的留学生。目的地,就在美国硅谷的斯坦福大学,攻读工程经济系博士。
初到美国,离家万里,每逢佳节倍思亲。跟别的同学不一样,他已经是36岁的“老父亲”了。
当时的公派留学生,每月可领取360美元补贴。这在中国是绝对的巨款,但在美国完全不够用,仅仅住宿费就高达355美元。
他索性离开学校,找了份管理公寓的工作。房东有16套公寓,租出去15套,把剩下的1套免费租给他当酬劳。解决了住房问题,他赶紧把妻子儿子接来团聚。
让教授们无比震惊的是,仅仅一年时间,这个中国学生就修完了学业。为什么那么快呢?其实有不得已的苦衷,他想早点出来打工赚钱。
当时学校贴着一张IBM公司的招聘单,薪酬非常诱人,但几个月了都没人应聘。
因为招聘的是电脑高级工程师,这岗位在当时太前沿了,根本没学生能够胜任。顺带一提,IBM公司在当时的地位,就相当于现在的苹果。
朱敏也不胜任那个岗位,但为了养家,只能硬着头皮前去尝试。没想到对方连面试都省了,直接聘请了他。
原来,朱敏早就名声在外。一年修完博士学业,这绝对是个人才啊。公司对他极其信任,直接让他当课题研究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