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蛙鸣 2024|梁硕、张东辉、解群、谭英杰、吴尚聪

G 古务运动
2024-08-30









蛙鸣 2024


如泥中之蛙,古务运动 × 拾萬空间 发起 跳蛙展。朋友们共同呈现了自己所爱、所恨、思考和创造。我们一起聊聊,关于作品、生活,过去和现在。










梁硕


蛤庙拼装舒适地

关于作品

这个东西是我多年以来在各种地方捡的砖头拼合的,一个人人庙。

每块砖来历都不同,内容也不一样。庙顶那一块,是我在高丽营一村艺术区,当时我家院子里捡的。这块砖太他妈渣了,太粗制滥造了!我一看,居然有这么渣的砖,就留住了。一直留着,用茶养着,手里玩儿着。刻字是展览之前刻的。

顶砖 | 白马恶砖铭 /高丽营白马艺术区四年 是我帝都租房生涯最久的一次 心有小定 新婚燕尔 即被强拆于新冠二年夏 此砖拾于院中桃树下 异质夹杂 其渣无比 足见当时社会不堪 生活不逮 大芬新冠四年刻

立着的左边儿那块,是我到密云五指山,看到山上有很多小庙,其中有一块砖头,立在一块大石头上。砖头上刻着四个字,观音菩萨。我当时就特喜欢,就想拿走。但是别人既然已经立在这儿了,拿走不合适,我就在边儿上找了一块砖,自己模仿一个。旁边找了个钉子,就在那儿刻了半天。本来打算把我新刻的砖给它替换掉,把人家那块拿走,自己收藏,结果刻完之后,一看,我比他刻的还好,就算了。这让我比较开心,等于就是我在山上刻了一块砖,然后带回家了。


左立砖 | 观音菩萨 /密云五指山 石上立一砖 勒此四字 当场仿之 回家立庙 癸卯大芬 

这个砖在我家院子里,一直是个小庙。我仓库的棚子,从上面滴水,老溅到墙上,墙是水泥板做的,时间长了,全给弄变形了。我就用这个砖当做一个滴水观音的庙。水滴溅到这个砖上,也可以挡一下雨水。它本身长期溅着水,长了一些青苔,在我家院子里,它一直就是一个小庙。

然后,右边儿立的这块,是在揣骨疃镇头其村,我们已经去过很多次了,我文章里写过。这块砖是之前捡回来的,一直放着,趁展览机会,把它整个来由刻在上面。

右立砖 | 桑干头其庙坚强铭 /阳原揣骨疃头其村外 桑干河床 一土岗孤立 岗上零丁一庙 破败无名 香火灭绝 二零一四年与睡庙诸友寻庙途中偶遇此景 赞叹名之庙坚强 至今十年间 反复盘此地 土木日渐损 坚强仍存在 拾整砖一块 留念小庙坚强到何时 大芬新冠四年刻于海子银山

垫底的这块砖,是多年前从山西一个无人村捡的。当时就觉得这块砖,它的断裂的茬儿跟一般砖不一样。它比较丰富,像山石断裂的形态。在我心里这块砖是比较喜欢的,上边儿刻了两个字叫“真山”,其实也是所谓对“山水”的理解。


底砖 |  真山 /戊戌得于灵石资寿寺北徐家山村 右页

选择这几块砖拼成人人庙,主要就是尺度上比较合适。拼成之后,觉得少了点东西,又加了一块塑料的树,它正好儿卡在我工作室拣的那个烂砖头缝儿里。

庙里那个小蛙,其实一开始就是一个麻利疙瘩,一块剩料,我给它打磨了一下,想做个山子小把件儿。打磨完之后,解群觉得像青蛙。刚好有这个“跳蛙”展,正合适。

关于2023

有一个事比较开心,我儿子终于不用考学,不用考附中了。不让他考了,给他找了个学校,这个事儿我觉得特别好,做得正确无比,他很开心,一直到现在我都很有成就感。


考美院附中,太卷了,孩子都弄的没人样儿了,我觉得他太痛苦了。这个事儿我自己都恶心,就给他转了一个学校。那个学校不是应试教育的学校,重视一个正常人的教育,比较全面,手工课比较多,也比较多元,我觉得还挺合适。

关于2024

2024年就是,一半的时间干活,多挣点钱,然后就开开心心玩。






张东辉

汉堡包

关于作品

蛙的坟,跟之前在古务上发的文章有一些关系,自己也一直关注墓室壁画,还有墓葬制式。所以就给蛙做了一个坟包。结合一下各个朝代墓葬壁画的知识,在坟里画了这个小蛙的一生:春夏秋冬,四个季度,分别有交配、觅食、挖洞、冬眠。然后穹顶——古代墓葬穹顶有星空图,我就给它改成了蛙喜欢吃的一些食物,小飞虫,小鱼小虾,之类的东西。


这个蛙的坟做完之后,感觉特别像汉堡包,墓碑上我就直接刻了“汉堡包”。没别的意思,有一些形状上的关系,就叫这个名字。我也是借用了坟墓这个意象,实际上还是展现他的生活面貌。坟墓就是逝者的家,他们在里面生活,生机勃勃,度过一年四季。



有人喜欢这个作品,我好像能感觉到。做的时候,我自己就特别喜欢这个蛤蟆。不管从造型还是壁画,做起来特别踏实,没想那么多。对我来说,做这种手工还挺舒服挺治愈的吧。


关于2023

去年印象最深刻,最开心的事儿,一个就是进看守所,一个就是解封,然后就是被释放。出来以后见到亲人朋友,这种体验之前没有过。那个瞬间,还是很幸福的。整个经历让我对生死这个事儿,有了更多意识。也让我更关注个人面对大的社会结构,所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是困境,会更主动关心这方面资讯。

关于2024

还没有什么愿望和计划,有就是多挣点儿钱。把自己想做的东西做出来,就这些。






解群


滚诗-蛙女


关于作品


《蛙女》这件作品本身,就是一个大字报,诗歌和画面结合在一起,我觉得它可能类似一种宣言的作用。

在做之前,我了解了一下青蛙的属性,然后发现有一条让我挺诧异的,就是好像母蛙不会叫。公蛙有那个鼓鼓囊囊的东西,但母蛙是不会叫的。

我觉得这挺有意思,就延伸到蛙女。她不会叫,那她可以用文字说。我就把她想说的,写在她舌头上。


#滚诗(060)蛙女

他们说 
在历史里:
我是个容器
我是不会叫的培养皿
我是肋骨里生出的客体
我是左辅右弼
我是厨房里油烟的净化器
我是一张皮
……

我是个哑巴
“呱”
是世界运行的通用语
叫个不停

既然嗓子无法发声
那就把生命
用舌头的卷轴
经由胸腔底部弹射出去

在呕吐历史的过程中
吐出自己
我颠覆他们的命名
蛙女
女娲 

这就是我的声音
你们是我 
手里的烂泥

表达可能源于一种愤怒的情感。情感起源是我总觉得生活里面有无声的压抑。我觉得在这样时代的一个女性,她其实依然处在失声的状态。这个状态又说不清楚,它跟个人经历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或者说整个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
包括我的“滚诗”,也是我一直从2022年坚持下来的项目。它会把一些我积压的东西,作为类似宣言一样的东西发射出来,不止是诗歌的那种懵懵懂懂的状态。


我在寻找自己的语言方式,我自己本身就不会说话,跟人交流不畅,现在好一些了。转变可能是因为我在写诗的过程中,慢慢把一个想法明确了。那就是,我只想说自己想说的,不是借着某个大师的嘴,或者是别人的话,我现在只从我自己嘴里面说话。

这个画,其实很快完成。它是用木炭条,类似于涂鸦的感觉,诗歌是我在涂鸦过程一起写出来的。木炭条的话,它有一种草图的感觉,但是它的痕迹很难擦下来,印记感还是强的。


解群 | 恩爱


另外是一个小的雕塑,是一块儿石头,叫做料姜石。本身埋在土里,是一种天然的状态,挖出来之后,它会有一个随机的形状,每个都不一样。忽然我就看见,这个石头,好像两只青蛙在交配,一模一样,然后我就把眼睛和嘴画上去了。

它是一个即兴的产物,自然大地的即兴,和我的即兴。但是又有点意思,比如说,看风水的时候,我们会看有一块地叫螃蟹地,或者叫蜈蚣地,它前面加一个动物的名字,得以象形,这片地就得以点化。

雕塑我起的名字叫“恩爱”,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比较平和。大地本身生养,不是怀着愤怒,也算是我另外一面。

关于2023

这一年成长很快,有一种发芽儿的感觉。状态挺好,可以正常的做事情了,没有太大的心理障碍。

关于2024

我会开一个新的项目,叫做“抟女娲”,探寻一个比较久远的母系文明遗址。我在旅程之中,会做一些影像作品和行为作品,过程中可能会接触一些未知的东西。

我需要一个女性前辈,给我一些精神上支柱的感觉。女娲处在一种比较边缘的创世神状态里,对我来说,需要这样的一个榜样。虽然是虚幻的,我还是希望在一个比较实在的行程里面去塑造她。






谭英杰

跟这蚊子跳的青蛙

吃饱了跳一跳

关于作品

这两个作品,是我2019年做的。我挺喜欢发条玩具。一个是头上吊着蚊子的青蛙,一个是吃饱了肠子露出来的青蛙。它们是互相讽刺的。

青蛙不是爱吃蚊子吗?我就会想到那个,驴,驴脸前也会被人吊着一根胡萝卜之类,拉磨。那么青蛙脸前就吊上一只蚊子。它没办法,只能一直跳,去扑,但其实它无论怎么样,都吃不着。

相对应的,那个吃饱了的青蛙,它吃了很多蚊子,很饱,动不了了,肚子都裂开了。它跳,肠子就会跑出来,就是吃饱了撑的。

关于2023

2023年发生的最好玩的事,我结了婚啊。在长沙结婚,全是亲戚,会把过去的事全拎出来聊,比如说关于爷爷奶奶年轻时候的事儿,很颠覆我的认知,有一种踩到了真实土地的感觉。老一辈人在山里生活,他们日子过得太苦了,人性的恶也全在里面,等我出生的时候,这一切都已经被掩盖了。他们讲述这些事的时候,那种画面,我觉得比电影还疯狂。

关于2024

就是接活,做作品。节省开支吧。艺术是好多年的事儿,急不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另外,结婚之后,还是有责任的,对艺术的理解也有一点不一样。现在是要有点计划了,生存问题肯定会提上来,放大,要做一个可持续的计划了。我本身是一个乐观的理想主义者,但现在这个行情也太不乐观了,哎呀,有点头疼。







吴尚聪


眼薄如纸和嘴如纸薄 (一组两件)

关于作品

作品好多件,手法都是一样的,我用了一些民间的手法。做之前是没想过,捏两下之后,就有想法了。捏出来,染完色就知道是什么了,就像开发一个形象。

这手法其实就是捏塑。古代雕塑里面,官方的,或者说是成时代制式的,都是有模板模子,出来的东西基本是一样的。偏民间呢,就是捏塑。捏塑有随机性,但每个时代,它还会冒出来那么几个形象,就是提炼到最简单的一个捏的手法。虽然这种捏,看上去没有对出来的东西那么负责,但它的规则其实是清晰的。比如说,你的动作要少,你拽一把泥的泥量,你得用完。它不是一点儿点儿堆出来的,也不是塑造出来,它就靠你搓,然后折叠,跟折纸一样。有随机性,又很简练。

我捏这些,也不是做泥塑的思维,它更像做面点。民间做法,要求的其实就是快,提炼出的动作简单,但其实里面有无穷无尽的手法。有些手法是从做面点得到启发,有些是从折纸得到启发。

这两只蛙,造型不完全是随机的。夏天晚上,睡不着觉,就听到青蛙的声音。伴随着蛙声,就开始做。手法是民间手法,好像包饺子:拿两张饺子皮儿,空心儿的,加几根儿面条,然后它就变成这样了。这种做法对我来说,其实跟绘画差不多,就是面线的一个组合,空间里面的扰动。造型特征全凭经验,就是凭我对青蛙形体的认识,我觉得这更接近于东方或者中国民间民俗的味道。

舞台 (一组八件)


这一组,马戏团,有点儿像是西方的,更偏现代的,渣玩具。就是那些三流漫画之类的东西。我把它们和青蛙放在一起,觉得本质上很类似,都是民间原生的味道,都是非官方做法的东西。不管形象上东方西方,它其实都是一种松动关系下的产物吧。


这套做的很快。我有一个木棍,像笔一样的大小,然后抓一坨泥,把泥套在棍子头儿上。它下面就有规整的一个圆孔,上面就是一堆褶皱,一些随机的形象。基本就是这样一个动作:把它摁进去,再摘下来,就出现这样一组东西。


它的褶皱,是我可以发挥的地方。所以我上色的时候,给它们赋予了一些形象信息。这组即兴的搭配,一堆元素,是有点儿荒诞的,超现实,又可能有某种现实映射。

关于2023

去年我病了,针灸,躺在床上两小时不动,完了之后,下午自由活动,我就拿着本子去画画。去湿地公园画画,画形形色色的人。春天,我戴着口罩,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去公共场所画画。有点儿旁观者的意思。画的方式很简单,线条的,铅笔的,就像记录自己的观察。那段时间我还挺开心,自在开心。办了展览,我也挺开心。画画作为日常的话,拿个小本子,走到哪儿画哪儿,特别容易获得开心。


关于2024


其实每天都有期待,但也没有一个具体的期待目标。出门画画,就有期待,从来不会失望。对个人来说,期待身体变得更好,做什么事情都得心应手吧。







文字 I 编辑 I 视觉

为 古务运动发展小组 出品

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古务运动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