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的警察情结
每个人心里都有许多情结,而我骨子里有一个浓得化不开的情结,那就是警察情结。
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我,与高考擦肩而过。高中毕业后,我做过10年园丁,当过3年干事。1987年,我有幸被湖北省潜江市公安局招聘为合同制民警。一身橄榄绿穿在身上,别提多么帅气威武了。那年,我28岁,开始了自己的警察生涯。
当时,我工作的竹根滩派出所仅有4名在编民警,担负着辖区近8万人口的治安管理工作。派出所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十分简陋,只有4间平房、2间不足30平方米的食堂和“号子”(相当于现在的留置室)。民警住宿、值班、办公都挤在4间平房里。而仅有的交通工具是一辆“边三轮”。
那年冬天,天空飘着雨夹雪,寒风刺骨。辖区群爱村发生一起打架斗殴案件。我与一名民警骑着所里的“边三轮”出警——这也是我参警不到十天第一次出警。派出所距群爱村有六七公里,乡村土路坎坷不平,雪天路滑,“边三轮”车轮打滑,时不时熄火。我们只好一路骑行一路推行,用了将近一个小时才赶到现场。
到达现场后,发现两名酒气熏天的男子依然不依不饶地扭打在一起。“住手,谁也不许再胡闹。”同事怒斥道。两名男子这才停手。
“知不知道酗酒闹事是违法的!年轻人要知法、懂法、守法,遇事要冷静,让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何必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大动干戈。”接下来,通过我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一番说教,双方顿时清醒了很多。最终,双方当事人互相赔礼道歉,握手言和。
“要不是你们来得及时,说不定要发生命案。”在场的群众纷纷为我们点赞。
回所的路上,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被雨雪淋湿的警服结了冰,肚子饿得咕咕叫。即便如此,我还是感觉到,警察的职业是那么光荣而神圣。第一次出警,坚定了我当一名好警察的信念和决心。
由于警力有限,当时我在派出所还从事户籍员工作。记得有一天,一名中年男人匆匆忙忙地来到派出所,称自己将孩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弄丢了,所以一直没能来派出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等找到录取通知书时,距离开学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了。而这天刚好是星期日,也是我接手户籍员工作的第一天,这种情况下是可以不予办理的。但看中年男人焦急如焚,我二话没说,立马给他办理了户口迁移证。中年男人接过户口迁移证,非常开心,双手合十对我连声道谢:“多亏你了,要是今天办不成,我儿子上大学就泡汤了。”
时隔两年后的一天下午,我到市局办事,返回时,在城区北门转盘候车。突然,一辆小轿车停在我跟前,司机打开车窗问我:“你是回竹根滩吗?我顺路,带你回去。”看我诧异的样子,他又说:“你放心,我不是骗子。”
上车后,我才知道,他就是两年前来给儿子办理户口迁移证的中年男人。他说,这件事他一直记在心里。那一刻,我特别感动——我只是做了一件平凡的小事,却让群众牢记在心。
在派出所的日子里,我除了办理户籍、编发治安简讯,还参与值班、巡逻、案件办理。那些年,我和战友们一起侦破了竹张(竹根滩镇至天门张港)公路沿线10多起抢劫案,并参与了由原荆州地区公安处组织的仙桃郑场多名犯罪嫌疑人的围剿行动。因为工作出色,我多次被市公安局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被市局党委嘉奖一次。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从警期间,我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先后在国家级、省市级媒体刊发公安宣传作品3000余篇,连续多年被评为公安宣传先进工作者。
从警路上,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更多的是平凡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如今,我退休了,但每每看到曾经穿过的那身警服,依然感到非常幸福和自豪。
警察情结终身难了,公安宣传情结更是难了,这个“情结”将继续伴我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