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大记忆:失传的第一名菜

老锋 工大五系人
2024-10-26

全文约1800字

离开母校二十多年了,那难忘的味蕾记忆,时间越久,越是鲜活。

(哈工大的滑溜肉片)

工大食堂的好吃和实惠在哈尔滨是出了名的。师大的、黑大的、商学院的、交专的老乡来了,没有不羡慕的,光是方便食堂的肉饼,就让人满口留香欲罢不能,来了一次还想着再来。可毕业二十几年后,能让自己一想就佩服巴甫洛夫他老人家诚不我欺的,却仍旧只有一道菜,那就是失传已久的工大独有江湖上别无分号的滑溜肉片。

据88511的大师兄讲,滑溜肉片以前不叫滑溜肉片,人家的大名叫芙蓉肉片,七灶的菜单小黑板上一直写着呢,诗意得很,可同学们就是不叫它的大名,都习惯叫它滑溜肉片或者就叫溜肉片。外校来的老乡更直接,在七灶吃完了摸摸肚皮一抹嘴地说,工大肉片就是好吃。慢慢地,工大肉片在哈尔滨高校老乡圈子里便成了一个专有名号,交口称赞,尽人皆知,别的学校食堂虽然也做肉片,但做法完全不同,味道也不一样,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就是不如工大做的好吃。    

(工大二灶旧照)

据工大食堂的大师傅讲,滑溜肉片之所以在哈尔滨高校餐饮界打败天下无敌手,是因为工大食堂从食材到做法都很讲究。食材上,讲究的是用猪后鞧肉,不建议用里脊,里脊肉嫩,吃起来不筋道,口感反倒不好。肉片的做法更讲究,肉片切好后的第一步是腌制,这样才入味,然后加入鸡蛋清和淀粉,用手抓匀,点火,倒油,待油温热后(注意油温不宜太高,否则就成炸肉片啦),将肉片在油里慢慢滑熟(这个动作有点像自己在家做冷面,同时考验耐心火候和准头儿,各位看官自行体会),捞出备用。用葱姜蒜炝锅后,即可倒入事先滑熟的肉片,先烹料酒,后加鸡汤,再进行调味,最后用湿淀粉收汁,大师傅单臂用力使了一招横扫千军,肉片出锅,一道声名远播威震哈尔滨高校餐饮界的滑溜肉片就做好了。

据多位留校的大师兄们回忆,1980年代初的时候,工大肉片还是全肉做的,后来出于成本控制的原因,食堂进行了多次改良,先是往肉里加土豆片,黄金比例是一斤肉加三两土豆片,味道也很好吃,因为土豆片也要过油炸,使得溜肉片吃起来有一种独特的薯香味。1980年代后期,肉里又加了少许的黄瓜片,使溜肉片里又多了一股清香,香而不腻,恰到好处。

记忆中,每到中午第四节快下课的时候,学校的老师们都想人之所想,哪怕是下堂课接着讲,也不会拖堂。学生们更是吃饭心切,下课铃声一响,便有男生拿着饭盆冲出主楼电机楼新楼和管院,飞一样奔跑在司令街的下坡路上,远看黑压压的一大片,绵延不绝,人声喧闹,饭盆和饭勺的撞击声乱响,那情景,像极了横店影视城里拍的农民起义。    

(当年食堂窗口排队打饭的情景)

因为学生爱吃,肉片总是所有菜里最先卖完的。食堂的大师傅们总是成就感十足地挥舞着半斤打菜勺,勺柄足有半米多长,一勺半斤,分毫不差,从收钱票到找零,到转身挥勺打菜,说时迟那时快,大师傅一招修炼多年的天外飞仙使将出来,动作娴熟老练,一气呵成,全程不洒一滴汤汁。肉片按份卖,最初是几毛钱一份,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一直是一块一,93年以后涨到了一块七,再后来涨到了两块五。肉片量大且足,据说每个食堂一次饭口都能卖两百多斤,卖完一大盆,两个师傅还能再抬上来一大盆。    

(工大食堂里使用的钱票和饭票)

跑得快来得早打到肉片的同学,在七灶或四灶,端着自己的米黄色搪瓷饭盆,随便找个角落,安安静静地大快朵颐,吃的那叫一个解馋,那叫一个过瘾,哪怕剩一点肉汁,也要浇到米饭上或者用馒头沾一沾。来得晚的,只好轻声念叨着抱怨金工实习的路太远,做个大物实验为啥非要跨个西大直街啥的,然后退而求其次地打上一份鸡肉炖土豆或者是西红柿炒蛋。

说起工大肉片,功成名就退隐江湖多年的杜大师兄,总是一副无限怀念万分感慨的样子。他说他在工大修炼小无相神功那会儿,没有什么是一顿肉片不能解决的,但凡有赌约、酬劳或是庆功,莫不如是。同样退隐的陆师姐打趣地问,如果有呢。杜大师兄笑着说,如果有,那就两顿。

第一名菜是怎么失传的,已经成了众多工大人心里的一个谜。有人说,自打四灶的胖头陀退了休,滑溜肉片就再也没人做了,做了也不是那个味道,后来就失传了。也有人猜测,肉片的失传是不是和方便食堂的馅饼西施当年通过自考上了成教学院有关。还有人一语道破玄机,后来的学生家里条件好了,什么好吃的都吃过,工大肉片让出头一把交椅退出江湖是迟早的事。

滑溜肉片,带着物质匮乏年代独有的烙印,成就了几代工大人终身难忘的味蕾记忆。

(注:文中皆为化名)    

2024.02.04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工大五系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