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社企案例集08 | 益爱领路:赋能公益人的精益社会创业者

李佳薇、朱嘉豪 社创星
2024-08-23

导语


“让志愿服务成为时尚,让文明行动成为习惯”,这是我们在文明城市随处可见的标语。然而我国公益事业的发展过程中,热心公益的社会组织或多或少存在人力资源缺乏问题。为了能够助力赋能这些公益组织团队,促进我国公益事业的更好发展,益爱领路(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应运而生。
益爱领路(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于2015年4月,以其所创办的在线职业教育平台益修学院为基点,以“公益学习+互联网”的内容付费学习模式不断创新,经历了从“线上能力建设课程”的上线到“岗位胜任能力课程”的研发,再到目前“PMD领路计划课程”的整合,逐渐发展和扩大自身赋能公益事业的影响力,致力于构建公益人共同成长和增值的互助社区。自2015年9月上线以来,已推出1,300讲课程,累计总内容时长超过13,000分钟,平台注册用户超80,000人,全渠道累计服务超750万人次。2018年荣获中国慈展会“金牌社会企业”认证,2019年获北京市三星社会企业称号。
  • 社会目标:让公益智慧流动起来,构建公益人共同成长和增值的互助社区。







NO.1公益人苦发展难久矣

(一)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市场化[1]

公益是公共利益事业的简称,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公益”一词早在1887年就已经在中国出现并被使用。公益慈善事业作为社会第三次分配的重要载体,在配合政府帮扶困难群体、解决群众切身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国内公益慈善事业从一开始排斥到后来由政府主导,如1978年恢复红十字会总会;随后,“政府从高度集权到开放空间,支持民间公益事业的发展”,如1988年 9月国务院颁布《基金会管理办法》,而且定义“基金会”为“民间非营利性组织”以及民间力量参与到其中并管理之,但事实上因办法太不接地气而在实施中未达到预期效果。

而真正让民间力量逐渐成为公益慈善事业主体的,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后,也有人将2008称为“中国民间公益元年”。“当年,中国慈善事业捐赠总额为1070亿元人民币,个人捐赠首次超过企业捐赠。”而且由于奥运会的举办普及了志愿服务意识,推动了志愿服务行动,2008年中国志愿者至少增加了1472万人。自2016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施行以来,我国的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89.4万个,其中,全国登记认定慈善组织9480个,净资产规模近2000亿元。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及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需要,公益慈善事业的市场化趋势愈发明显,公益参与解决第三部门事务也是方兴未艾。

(二)公益人的培养问题亟需解决

随着我国公益慈善行业的快速发展,但公益人的成长却受到了时间、地域、资金等种种障碍限制,社会对公益人的培养呈现了一定的滞后性,导致“人才真空”现象的出现。虽然目前已有少数高校开设了公益慈善专业(方向)的学历教育,但尚未形成一套适应我国国情的公益人才培养体系,无法满足公益慈善市场庞大的人才需求。由于人才紧缺,加之薪酬普遍较低,招人难、留人更难成为行业的常态。面对“人才荒”,许多机构不得不自己培养人才。但相对来说成本高,花费多,费时费力,并且很难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

当下已经进入互联网公益的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公益的延伸,互联网的兴起与成熟,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有着显著的积极影响。公益慈善的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便捷了公益慈善参与途径,提升了公益慈善组织的活动能力,优化了公益慈善发展的政策环境和行业生态。因此可以说,互联网与公益慈善事业的结合不仅拓展了公益慈善的参与形式,募集了更多公益慈善资源,更是在整体上降低了公益慈善的门槛,使得公益慈善对于大众来说更加触手可得。

益修初创者团队中,其中一位创始人原先在香港红会开展过相关工作,在公益慈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益修正式成立前,创始人们从2014年年底就开始进行小范围的尝试和调研。在一些公益交流会上,创始人们在进行公益相关知识体系分享时,发现有部分公益人并不具备完整的公益知识体系,对于一些基本的工具不知道如何运用,而在公益人陷入一定困境时,一个好的工作方法的运用就有可能帮助他们摆脱当下的困境。创始人本身具备的教育领域背景使得她们对人才培养有着较高的敏感度,察觉到公益慈善市场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空白后,教育行业出身的创始人们开始寻求一个新的解决方法。

当时,恰逢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之际,通过线上平台创造一个基于互联网形态的公益学习环境的想法在她们脑海中油然而生。当时线上教育以40到50分钟的慕课为主,创始人团队考虑到这样的课程设置可能会导致公益人学习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过大,于是想通过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课程形式(也就是后来微课的雏形)来提高公益人的成长速率。在经过前期的一系列筹备和实际测验后,益修学院就此诞生。益修学院在提供行业基础知识的同时,以公益人的需求为导向,利用线上平台针对用户的不同情况提供定制化产品和服务,希望能够通过更便捷的方式、针对性更强的内容赋能公益人的个人成长。



NO.2精益创业不停,赋能公益不歇

(一)不断打磨,搭建国内领先的垂直公益行业在线能力建设平台

益修学院自创立至今,以互联网为渠道,以人的需求和体验为主导,在运作中不断自我精进,希望能持续赋能公益市场,为公益领域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 专科问诊,看山是山——1.0线上能力建设课程(2015——2017)

最初的益修主要是作为公益从业者培养职业能力的协助者,通过制作5—10分钟的微课,希望让客户利用碎片化时间来进行学习,从而降低时间和经济成本。其开发的微课内容以理论和实践挂钩的方式为主,包含7大课程知识体系,即行业通识、组织运营、项目管理、志愿者发展、财务管理、筹款和传播。

此外,针对客户提出的需求和实际存在的问题,通过线上互联网平台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例如开发“100个小组游戏”的系列课程,满足众多公益组织开展集体活动的实际需求。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远”,为更好达到赋能个人成长的效果、打造锐意进取的学习氛围,益修开始建设学习社群,为学习者提供支持和交流的平台,从而达到学习者互相监督、互相激励的效果,与此同时,强大的社群基础也将为益修学院带来更大的客户黏性,吸引更多潜在客户加入,为益修提升自我造血能力奠定了基础。其次,益修不定期开展线下“翻转课堂”活动,为学习过“线上微课”的学员进行线下的答疑解惑。

  • 全科诊疗,把脉咨询——2.0  岗位胜任能力解决方案

2018年益修学院申请参加了第六届中国慈展会,通过机构资质、社会目标优先、社会目标稳健性、创新模式、市场化运作解决社会问题、成果清晰可测量、社会影响力这7大维度审视自身,修改章程并规范员工手册,使自身运营更加规范化,并将引入的OKR(关键行为结果)制度总结制作成“益修经验”的系列微课,助力公益组织的成员发挥主人翁意识,形成积极的组织运作模式。

此外,益修团队发现,组织发展中最有挑战的不是解决方案,而是识别真问题。许多用户所展露出来的诉求并不一定是他真实的需求,很多时候他们并没有看清自身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因此,这个阶段的益修从专科问诊转为把脉咨询,希望能通过给组织做一个“全面CT”,而非局部诊断的方式去找到用户的深层需求。益修顺势推出“超车计划”(含项目管理、筹资传播、志愿者发展全方面的培训)和“岗位胜任力模型”课程。

  • 团队赋能,提升生产力——3.0  引入国际标准,生态打造

在做到全科诊疗后,益修并没有慢下探索的脚步,组织团队的生产力成为他们关注的重点。恰当的专业技能是必要的,但是与此同时,团队的状态更需注意。益修希望能通过对组织团队全方位的整合赋能,提升团队的综合状态与技能,从而帮助机构达成突破现有困境的目标。为此,益修开通了机构会籍业务,根据机构需求,定制专属课程,协助构建员工成长体系,从而通过系统、专业、实用的赋能体系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益修开始从纯粹自己开发课程内容到引入国际上现有教材,获得了PMD项目管理国际认证授权,成为国内2家合法培训机构之一,自主研发了相关微课,建设了相关陪伴社群,助力公益人更好发展。PMD发展领域项目管理专业(Project Management for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是一套专为公益机构设计开发的项目管理工具,也是国际认证的项目管理证书。在过去的10年里,有超过176个国家、超3万人通过了培训认证。目前,已经有很多的机构都采用了其作为内部项目管理的一个流程以及入职必备要求。益修通过PMD相关课程致力于系统提升个人的项目管理能力,帮助公益人根据能力模型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知,从而规划个人成长,做到有方向和目标的全方面提升;在公益团队方面,帮助打造专业顶级的项目管理团队,通过提升整合经验,进一步优化内部项目标准化流程,运用项目思维优化机构整体管理。

2022年2月,益修针对公益团队需求,正式推出领路计划项目。作为专为区域枢纽或有异地内训需求机构设计的非营利项目,益修与合法注册成立的NGO或社会企业、公益行业赋能与人才建设的践行机构、有固定或意向赋能服务的人群或计划合作,希望能为省区市级地方枢纽机构、机构需要对所在领域性伙伴赋能的组织或者机构从事行业或人才赋能的组织提供整合赋能,助力公益组织发展。

“领路计划”联合地方推动行业人才生态建设,集合了益修历时3年梳理研发的课程体系及打造的成熟社群学习模式,为机构提供产品清单,包括但不限于全年定期的社群服务和成熟的课程内容,提供自由度高、专业性强、覆盖面广的培训内容,根据需求自由选择并组合成专属于参与机构的培训体系,希望用资源共享的形式通过合作机构将必要的行业知识和技能覆盖给更多的公益团队。

在22年全年,有超22家联合倡导单位和16家联合主办单位,覆盖超25个地区。共同开展超10场线上共学社群,服务超2000名公益伙伴。举行8个主题的直播公开课,累计服务近3000人。数家联合主办单位结合领路计划内容规划本地赋能体系,并获得了政府采购或其他资助。计划在2023年延续社群+领域课程+直播公开课的形式,面向全国招募30家合作机构,用优质的内容和社群服务更多的公益伙伴,让科学、专业的公益技能覆盖更多地区。

(二)会员制的商业模式

益修学院期待的“互联网形态下的学习环境”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还能主动地提供内容,并最终能够实现随时随地参与、体验和互动。作为较早直接面向个体/机构收费的培训机构,益修认为付有成本的学习产品会更加引起学习者的重视,与免费的产品相比,同样需要花出时间但学习者的收获却会更大。他们也因此打破了公益行业的固有印象,采用培训收费的方式为付费者提供精选后的、更加符合需求的课程,希望能够唤起大家为自己负责的共鸣。

为了降低公益学习付费门槛,益修学院平台的会员分为三个类型,第一是免费注册会员,可观看部分课程节选;第二是个人会员,费用为 45 元/月、115 元/季度和 365 元/年,寓意一天一块钱,海量公益知识随手学,希望能以较低的价格为公益人提供有效岗位知识和技能培训;第三类则是机构会员,这是益修针对有培训需求公益组织所推出特别服务,费用为115元/季/人。


NO.3不忘初心创佳绩,不断扩大影响力

益修自15年成立至今,始终在赋能公益的道路上不断耕耘,围绕着“公益学习+互联网”的模式不断打磨自身业务,不断扩大自身业务覆盖的地区范围,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互联网的途径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惠及更多的地区和有需求的公益组织,从而帮助更多的公益人寻求更好的发展。自2015年9月上线以来,益修学院已推出1,300讲课程,内容涵盖行业通识、组织运营、项目管理、志愿者发展、筹款传播和财务等,累计总内容时长超过13,000分钟,平台注册用户超80,000人,全渠道累计服务超750万人次。与此同时,针对不同主题的需求,益修还提供协作共创、组织内训、知识授课、实操演练、跟踪陪伴和私董会等形式的赋能。

慈善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其领域的优秀人才息息相关,其自身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益事业的发展。当前我国慈善公益组织管理人员大多是由志愿者担任的,并且有大部分是兼职人员,人员结构非常不稳定,人员专业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亟待提升,严重阻碍着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妥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对优秀公益人才的培养,切实提高公益慈善事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进而为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益修的视频课程的定位是:它是基于一个现实问题而产生的解决方案。益修网站上的产品,不仅仅是视频课程,还是全方位的学习体验。益修学院将互联网作为创新渠道,专注打造公益人共同成长和增值的互助社区,给公益人分享更多的资源,提升公益职业技能。公益从业者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有针对、有系统、低成本、高效能、愉快地学习职业技能,推动个人的进步、陪伴学习的实践、鼓励知识的交流。通过给公益人提供更低的学习门槛和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给到公益伙伴一个更多元化的职业发展机会,进而满足国内公益慈善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此,在合作商的选择上,益修牢记使命,不忘初心。对于合作商要求“领导观察同事学习轨迹”的行为进行了拒绝。益修始终倾向于个人自愿选择的学习园地,不符合“被要求”的学习场景。对个人,益修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提升职业素养和能力;对组织,针对性地帮助公益组织团队发展;对社会,打造社群,营造公益氛围,促进公益事业发展。

NO.4未来探索与展望

在未来,益修主要有线上、线下和全盘整合三个探索方向。

1、开发线上游戏化闯关学习机制。虽然益修网站的授课内容以实践性为主,以便对公益人的成长能够带来更高效、更实用的帮助,但是课程的线上授课方式仍是以教授式为主,穿插着部分互动,帮助学员巩固。但是,这并不是益修团队的最终目标。益修团队希望通过游戏闯关的上瘾机制来帮助学员更好地学习掌握课程内容。为此,益修团队正在对微课内容进行重组编排并设计相关机制方案。

2、扩展线下服务场景。益修希望能探索更多的团队成长情境,不仅仅是在培训,而是可以有团队成员沟通模式的识别和探索、教练主持的私董会、辅导绩效对话等等,再有针对性地帮助各家公益组织织,也能支持到个人的发展。

3、整合授权,成为公益行业的供应商。益修希望能够发掘更多潜在需求,通过提供专业的内容和使用指引,帮助地方公益组织和团体将课程整合到自身项目中,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项目,用平台课程去服务更多的公益人,扩大公益行业范围和影响力。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企业名称:益爱领路(北京)教育咨询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益修、益修菌主可爱菌

(点击扫描,立即关注!)




文章作者: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李佳薇、朱嘉豪

来源:《北京市社会企业案例集》

转载请联系xiaxuan@ssicn.org



注释:

[1]主要参考黄文胜、朱朝晖,“南关厢公益素食馆,何来何往?——社会企业扩散成长之问,《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https://www.cmcc-dut.cn/Cases/Detail/4848 ,2020.11




2023年北京市社会企业认定工作已于今年6月19日启动!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进入2023年度北京市社会企业认证报名通道!
也可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
↓↓↓
(扫码二维码,进入申报通道!)

2023年北京市社会企业认证由北京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会主办,具体执行工作由深圳市社创星社会企业发展促进中心负责。如果您对社会企业认证工作有任何建议、咨询或合作,请与我们联系。 

办公电话:0755-83939114
联系邮箱:shechuangxing@ssicn.org
微信小助手:18565736672(微信同号) 或 扫描上方二微码,我们会邀您进群,届时有专人为您答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创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