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备考经验 | 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上岸经验贴

楠枫 比较文学考研社 2024-07-01


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20级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上岸学姐的备考经验,有意向考浙江大学的小朋友赶快收藏起来~

如果在备考过程中遇到了其他问题,也可以在知乎私信学姐哦(@楠枫)。



 // 个人情况介绍 

20考研上岸,初试总分374分,排名第一,复试89.6分,排名第二。

有很多东西想系统地整理一下,分享给需要的学弟学妹。

本科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一本双非)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应届生考研上岸



 // 为什么考研? 

我选择考研有三个原因:

第一,去更广阔的平台、更好的城市,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浙江大学作为985院校中的佼佼者,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对外交流,浙大的平台质量无须担心。杭州这个城市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人才引进战略,都非常吸引年轻人,是不错的选择。当然,我决定考研也是为了遇见更优秀的人,浙江大学的学习氛围很好,优秀的人数不胜数,见贤思齐,这样的环境会帮助我变成更好的自己。总之,考研可以让自己的未来更加光明,同时也会拥有更多选择。

第二,没有人自甘平庸,考研是人生中一个很好的“跳板”,也是我所在情况下的人生捷径,通过考研实现“乾坤逆转”不仅能偿还高考失利之“债”,还能够对自己的过去有个交代。

第三,考研也是由专业特性和个人兴趣决定的。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学生来说,本科所学知识只是“皮毛”,考研深造会帮助中文系的学生发现和创造更多的价值,对于学生而言,学历很重要,因为学历往往是学生“专业性”的证明,考研本就是绝大多数中文人的选择。另外,我本人对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出于这份热爱,考研奋战的路上也从不会感到遗憾和失落。


 // 备考经验 

一.复试(网络复试)

2020考研复试因为遭遇新冠疫情,不得不采取网络复试的方式,这让很多人感到手足无措,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复试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导师们想招到的学生是能力足够同时可以顶住科研压力、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论文的学生,明白了导师们的心思,复试的很多困难就会迎刃而解。

浙江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复试采用的是钉钉。复试考生需要按照浙大研招网的通知准备摄像头,保证露出上半身和双手,而且浙大今年并没有要求双机位。浙大人文学院会提前发布公告,比如让学生准备准考证、有效身份证、应届生准备学信网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历届生准备前置学历学位证书,本科学校盖章的成绩单,四六级证书,科研成果证明,获奖证书,毕业论文,个人简历等等,当然都是电子版,打包压缩之后按要求上交即可。

文件上通知的复试有三个环节:个人自述3分钟,英语问答5分钟,学科综合知识问答12分钟。往年复试都会有笔试这一项,今年因为网络复试而被迫取消笔试,但这并不意味着复试会减少对专业课的考察,相反,专业课依然是重中之重

我们复试是三进二,有一个人会被淘汰。钉钉秘书提前大约30分钟的时候在比文面试群里通知了复试抽签定下的出场顺序,我是第二个复试,正式候场时间是14:30。后来秘书又通知准备空白纸和笔,方便记录题目和内容。

比文面试的时候有五位导师,另外还有一个研究生学姐在进行钉钉视频操作事宜。正式开始复试之前,会有一位老师负责念考试诚信要求,按指示回答即可。然后是复试第一个环节:三分钟自我介绍,浙大比文没有要求英语自我介绍,通知上写的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不过我觉得应该按照个人情况有选择地介绍自己,尤其要突出自己的学习方面的内容。自我介绍这部分内容可以说是复试必备,一定要提前准备并且背熟练。

自我介绍完毕后,研究生学姐会让我抽一套题目作答,我选择的是第四套,接下来检查试题密封状况,信封里面既包括了专业课问题也包括了英语问题。面试结束时我看了一下时间,大概面试了28分钟,理论上面试是每人20分钟,当然具体时间也是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1.专业课

专业课有两道题,一是2019年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姓名、国籍、代表作和文学成就;二是博尔赫斯的“幻想文学”和马尔克斯的“魔幻文学”的联系与区别。两道题目选择一道作答即可。

我选择回答的是2019年诺奖。因为我曾在澎湃新闻上看到浙大许志强老师和于是的一则对谈,谈的是托卡尔丘克的“星群写作”与时代景观。我说到这里时,看到视频通话里的许老师在微笑,老师多少会有些惊喜。

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国籍波兰,代表作《云游》、《太古和其他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彼得汉德克,德语作家,代表作《骂观众》等。对老师抛来的问题一定要如实回答,一些作品没读过就是没读过,诚实是最基本的。我主要围绕我对这两位作家的了解说一说,比如我也曾看过一则彼得汉德克的访谈。浙大复试曾经考过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个问题我也还算是比较有把握。

问题答完后龙老师让我大致讲一讲我的毕业论文内容,我写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我很清楚在场的周老师是老陀研究的专家,同时龙老师、吴老师也都是研究俄罗斯文学方面的大牛。好在几天前我刚刚毕业论文答辩结束,所以回答这个问题,我很熟练。(这个问题当然属于专业课问答部分,准备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熟悉自己的毕业论文,如果写的是文学方面的论文,一定要非常了解这位作家和他的作品。我为我的毕业论文做足了功课,我在写论文的时候读过陀思妥耶夫斯基早期的《穷人》、《白夜》、《赌徒》、《双重人格》等,以及他西伯利亚流放归来后写的《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上这些作品和相关的权威论文都是我毕业论文涉及的内容。后来为了准备复试,我还看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群魔》,以及美国学者约瑟夫·弗兰克所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与他的时代》,研究一位作家,看他的著名传记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你是跨考,也适当准备一下这个问题,因为老师多少也对你所写的内容有点好奇,通过你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以见出你研究问题的态度和专业性,是可以反映出你这个人适不适合做学术研究的。总之,要做好万全的准备,不可麻痹大意

后来周老师更进一步围绕我的毕业论文提了一个问题,让我界定论文中的一个概念,我也在努力回应老师。有两个老师都在问我的毕业论文,可见老师们对这个是比较重视的。所以,我以过来人的口吻给出的建议就是:无论是毕业论文的选题还是行文的逻辑,都要有充分的把握。不要轻视毕业论文,细节往往决定成败。

另外在专业课问答环节,吴老师还问我,看到我在征文比赛中拿了这么多奖,搞了不少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怎么看待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很好回答,我当时选择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文学创作使我能够站在作者的角度思考,无论是构思还是运笔。文学创作和文学研究并不是壁垒森严的,虽然文学批评在转向,可是研究中作者的部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二、文学创作是个整合兼输出的过程,只有真正动笔输出了,那些知识和技巧才能最终成为你的东西。文学研究难道不是这样吗?都有一个模仿到创新的过程,思路是一样的,两者毫不冲突,相反可以互相促进。(这只是我的一个答题思路,仅供参考,语言组织因人而异)

李老师非常温柔,她似乎更好奇我本人的情况,比如她问我,我刚刚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到的参加骑行大赛,具体是什么活动,同时怎么平衡这些兴趣爱好和学习的关系(当然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同时兴趣爱好可以在课余时间进行发展)。后来,她还问我家里有没有兄弟姐妹,同时父母支不支持我读研(我当然如实回答,同时表现出对研究生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父母对我的支持)。

总之,“学科知识问答环节”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随机应变,要展现出饱满的精神状态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做真实的自己。


2.英语

今年英语面试比较难,问的是专业课问题。我抽到的是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让我回答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基本形式以及主题。我觉得笼统地回答有些困难,于是就先背诵了一首十四行诗——莎士比亚的第十八首十四行。这首诗我很熟练,然后我又以它为例谈了一下莎士比亚写作这首诗的目的(劝一位年轻友人通过结婚来把自己的美貌传递下去,从而与时间抗衡),以及莎士比亚154首十四行诗可以划分为三个主题,(有专家认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按内容可以分为三类:歌颂美的诗、以友谊为题的诗、以爱情为题的诗),另外可以突出莎士比亚十四行中的时间意识;谈到爱情可以说莎士比亚写给“黒肤女郎”(Dark Lady)的著名的Sonnet 130……

这些其实在吴笛老师的《世界名诗欣赏》中都可以找到答案,吴老师在面试的时候用英语和我保持着交流(因为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显然是吴老师的研究领域),有一个问题是让我区分莎士比亚十四行相关的两个概念,我坦诚地说自己对这个问题不熟练,在未来会进行深入地学习。老师也并没有为难我,相反,我能感觉到面试的老师们都很体贴,无论是通过微笑,还是通过老师们说话的语气,他们都能理解学生面试的紧张心态,而我们学生要做的就是努力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调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我们努力的过程就已经在向老师们展示我们的能力和品质了。


3.网络复试需要注意的问题

网络复试有它的特殊性,但是它依然是研究生复试,所以研究生复试的普遍性问题它一样具备。

首先谈网络复试的特殊性。客观来讲,网络复试对考生的心理压力会小很多。第一、不用长途跋涉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节省了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的时间。第二、不用近距离面对老师们审视的目光,心头的负担会变轻很多。第三、隔着摄像头,人与人的交流都会产生很多相互理解的空间,或许是距离产生的美感。

至于网络复试我们的衣着和妆容问题,因为我本人是女生,所以站在女生的角度,我有几点建议:第一、衣着给人的整体感觉要干净大方,至于挑选怎么衬肤色的衣服这个因人而异,千万不要打扮得花里胡哨,面试的老师们一般都会有稳重的长者风范,尤其中文系老师们对“美”也有着比较高层次的理解。而我们学生要展现出的“美”就应该是朴素大方的高级美,颜色偏淡、样式简约,同时能体现出青春本该拥有的活力。

如果你是现场复试,小西装里面内搭白色T恤,配上牛仔裤和小白鞋,标准的大学生模样,小西装能反映出你对这场面试的重视,同时白色T恤、牛仔裤、小白鞋也稍显随性(不要穿衬衫也别打领结,有点过于正式了)。如果面试时天气很热,不打算穿外套的话,直接穿着简单的带领子的衬衫进场也是可以的(有领子会让人稍显挺拔)。不过话说回来,网络复试虽然只要求露出上半身和双手,但并不意味着你下面就可以穿着裤衩放飞自我了,面试之前秘书会让你旋转摄像头检查复试环境,镜头朝下,你的全身老师会看的很清楚。而且网络面试时要保证门窗关闭,不要让其他不确定因素干扰到你,胜败在此一举了,不是吗?

至于妆容,我建议女生可以适当淡妆。网络复试中可能脸部表情或者阴影会被放大,可以花点小心思在眼妆上,眉毛修一修吧,眉眼决定了你说话时的神态。不过,最最重要的还是你的体态和表情,坐直坐正(你的精气神就在这里了),同时保持微笑,没有人会拒绝一个爱笑的人,笑容可以帮你缓解很多压力,同时老师们对你的好感也会因此上升,老师喜欢你,你还会担心自己面试被刷掉吗?

其次,无论是网络还是现场复试,都会要求复试考生上交一些材料,基本的准考证、身份证不必多说,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我也在前面提到了。这里我最想说的是个人简历。

简历里面应该包含有你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但最应该突出的是你的本科获奖和实践经历中与报考专业的相关性。简历最浅层次的要求就是大方简洁。我分了六个板块:教育背景(可提及自己的毕业设计)、技能证书(四六级证书我觉得是需要的,同时因为我是师范专业,我还拿到了教师资格证,这个因专业而异)、校园经历(我运营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写过省级双创论文、参加过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校对等等)、荣誉奖励(奖学金等有的话一定要写,另外我参加的主要都是征文比赛,但我突出的并不是所获奖项,而是所写文类的多样,比如有影评、诗歌、小说等等,果然吴老师对我这些创作很感兴趣)、实习实践(我依然突出自己的写作能力这块,比如写教育札记和新闻稿发表等等)、个人特长(我之所以把这个单列出来,是因为我在高二的时候曾在北京大学参加第十届全国中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并拿到国奖,这个比赛含金量真的比较高,所以我才特意在最后附上,不过我个人认为爱好特长这块因人而异,需要的话可以像我这样单列出来,不需要的话不列也没什么)。

文学类的研究生面试,老师会比较在意学生写学术论文的能力,所以我在简历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着重突出了我的写作能力。当然,获奖情况这个是要联系自身实际的,切记不要胡编乱造,因为复试会要求相关获奖证书拍照上传。所以,本科期间不要放松,多参加一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多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不去计较比赛的大小,只要是有益自己的赛事就要抓住,重在参与。不过,这些获奖也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有的话不要谦虚,没有的话也并不会怎么样。复试的老师们更在意你的专业课知识是否扎实以及学习态度是否端正。

最后,也许不少人都在好奇,复试是不是存在很多“暗箱操作”的成分,别的学校别的专业我不敢保证,但浙大比文可以说非常公平了。三个人进入面试,除我之外的另外两人,一个是双非学校今年二战的考生,一个是浙大本校学生,最后淘汰的那一个人就是这个浙大本校学生。这位浙大本校学生难道不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吗?事实证明,只要你足够优秀、足够努力,上帝的天平会倾向你这边的。心态放稳,充满自信,既然能走到复试这一关,就已经证明了你的实力。


二.备考阶段

在分阶段回忆我的考研复习之前,我有必要强调一下,在今年之前浙江大学比文一直考的是单科,而今年是考文学综合的第一年,没有参考书也没有历年的真题可供参考,形势非常严峻。另外最可怕的是——浙大官方通知考试范围从单科变成文学综合的时候离正式考试只有三个月。面对突然多出的巨大复习量,我选择放手一搏。接下来我会如实写下我的复习经历,同时也会给出备考文学综合(包括英语和政治)的相关复习建议。


1.基础阶段

我没有留意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正式开始复习的,我的建议是越早越好。不少人都在困惑考研战线拉得太长会不会影响后期冲刺复习的效率,坦白来说,这种担心都是多余的。本科出身越不好,基础知识越不扎实,越需要提早下手。而且理论上文学考研要看的书是不可能读完的,你要做的就是比同样考试的竞争者们多读一点,至于那些参考书只是参考而已,真正要读的书的数量和种类是超乎想象的,在开始复习前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犹豫,即刻开始,不要给自己的懒惰以可乘之机。

我的备考起始甚至可以追溯到大二的时候。彼时的我刚读完哈代的三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和《无名的裘德》,不久后又从图书馆借回了浙大吴笛老师的《哈代新论》。我认为,把比较难读的理论专著和经典的作品(什么是你应该看的经典作品?文学史上提到的,尤其是重点讲解到的作品必读,另外获得类似诺贝尔文学奖这种严肃文学奖项的作品、能够代表著名作家创作风格的作品也可以划入经典之列)结合起来读,事半功倍。(不要觉得没有时间读完这些作品,其实小说本身读起来还是很快的,我读完《静静的顿河》也只花了几天时间,故事本身还是非常精彩的。现在文学考研一年比一年困难,考到的作品不仅内容越来越深甚至也越来越偏,所以作品能多读就多读点吧。如果你觉得实在读不完,去翻一翻也对你的考试很有帮助。)

我的基础备考阶段一直都是按照浙大考比文单科来准备的。考单科就意味着考试题目会艰深,而且浙大这几年不对外公布考试参考书,但我买回真题看了一看,虽然困难,但规律性很强,参考书应该不变,还是张德明的《世界文学史》、朱维之的《外国文学简编》、吴笛的《世界名诗欣赏》和王佐良的《英国诗史》,但从应对题目上看,这些书远远不够,要多去读一读浙大老师们的学术论文,很多答案就在老师的论文和专著中,甚至老师们在讲座中举的例子也会成为考点(我曾听过吴老师的一个讲座,席间老师提到了关于哈姆莱特“延宕”问题的几种学界观点,这就2019年的考题)。

这个阶段我的备考看的书都是外国文学方面的,如果考单科就要求对外国文学的了解绝对不止步于课本基础知识(其实中国语言文学下面无论考哪一门单科,考生脑中只有文学史的概念,或者说只有文学史上对作品轻描淡写的内容概要和评价,其实都很狭隘片面。不去亲自读一读文学作品,你能做的只有人云亦云),读作品非常重要,尤其是基础复习阶段,切记:在考场上你的阅读积累量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读书不是看一看翻一翻就足够了的,我的建议是多做笔记!我在基础阶段就做完了四遍外国文学的笔记:第一遍是整理我的本科笔记,同时又从保研的同学那里复印了一份(多去借鉴身边优秀的人的笔记)相互对照;第二遍做的是张德明老师的《世界文学史》(即便你不考浙大比文,这本书也是必读的);第三遍做的是吴笛老师的《世界名诗欣赏》,这个虽然书名突出了诗歌部分,但其实吴老师也梳理了文学史知识,值得多做笔记;第四遍做的是王佐良、刘意青等主编的五卷本的《英国文学史》的诗歌部分(因为浙大比文单科常考英语诗歌,所以我复习的重心主要在诗歌上,我的建议是:准确掌握目标院校的考研动向,对症下药,不然就容易南辕北辙),其实王佐良的《英国诗史》就是参考这五本书编成的,考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五本书非常重要,能有时间读一读做做笔记,你会受益良多。

基础阶段的笔记越详细越好,因为后期的你不会有现在这么充足的时间应对这么多书了(至于具体的建议——我举个例子,比如梳理世界文学史我建议你可以从很多层面上入手,张德明那本书是重要参考,这个不用多说,不过,我觉得你可能还需要分散梳理一下各个国家的文学史脉络,很多东西是越梳理越清晰的。一件事可以从多重角度去看,要比只盯着一个侧面不停重复有效很多),如果你打算考浙大比文,你即将面临的就是文学综合的考试,浙大今年的真题比较有参考价值(往年的真题当然也可以看),浙大出题的规律性还是很强的。

当然,如果你考的是文学综合,我还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建议,就是在多读文学作品的同时,多看各种版本的文学史及(相关的)学术著作。当然读书需要合理的规划,比如古代文学方面,袁行霈的四本《中国文学史》必读(辅导及习题集可以配合着看),但在读袁四本的同时也可以读游国恩的四本《中国文学史》,我是搭配着看的,会缓解很多压力,而且两套书各有所长,相互借鉴,(我说一点粗浅的认识,袁四本知识点很精细,但体系性不强,尤其在背诵的时候有明显的感觉;游四本整体性很强,记忆效率更高,但往往点到即止),如果想再进一步提升,可以补充看看章培恒的三本《中国古代文学史》、徐方朔的《明代文学史》、胡可先的《唐诗研究》等(这些在浙大古代文学考单科的时候都是必读书,考文学综合的时候也很重要,尽自己所能多读吧)。

古代文论方面,张少康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教程》、王运熙等人的《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郭绍虞的《中国历代文论选》(实在看不完可以选择一卷本的)等我都在配合着看,古代文学和古代文论复习时间最好同步,因为这样方便记忆触发,考场上应对起来,回忆会同时涌现。基础复习阶段多做笔记,每个人的笔记都有自己个人的特色,总之做你能做的最好的笔记,因为后来的巩固阶段你的笔记会很有帮助。

现当代文学方面我个人觉得复习起来要简单很多。现代文学部分,钱理群等人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温儒敏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学习指导》结合着看会帮助你发现复习的侧重点,朱栋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可以做个参考。同时我依然建议去读读作品,时间紧张也一定去读,何况现代文学的小说篇幅真的很短,根本不费时间,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沈从文等的作品必读,那些文学史上所占篇幅不多的作家也要去读,不然你容易搞混他们的作品特色和文学成就,尤其要关注贯穿了从现代走到当代的那些作家。读过这些作品的同时记忆文学史知识会有奇效。同时还应该读一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做一下知识巩固。笔记是需要做的,但我的建议是多留意、模仿钱理群和温儒敏老师进行文学评论时的行文思路和语言运用,这对你考场上回答问题很有帮助。

当代文学部分(也包含现代文学部分)可说的就更多些,尽管时间紧张,我还是读了四位名家的著作,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必读,陈思和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中国当代文学关键词十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十五讲》必读,浙大教授吴秀明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真》、《当代文化现象与文学热点》等也值得一读。另外,我个人推荐读北大教授陈晓明的书,他有很多专著,时间来不及可以有选择地看,他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无边的挑战——中国先锋文学的后现代性》、《表意的焦虑——历史祛魅与当代文学变革》等等都很值得一读。而且我觉得他的很多书简直无缝衔接文艺理论的复习,尤其是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部分(虽然我不敢说我对现当代文学这块有多么了解,但我的安利并非空穴来风)。

至于文艺理论部分,我只能说这是高分必备,感受非常明显,不过当时我的时间真的有限。好在我本科文艺学老师在大二的时候曾要求过我们做知识框架梳理,这个很有用的,我用的是陈文忠教授的《文学理论》。童庆炳的《文学理论教程》普及度更广些,另外浙大文艺学用的王元骧的《文学原理》也非常好。

当然西方文论那块是比较难啃的,务必多投入时间。朱光潜的《西方美学史》、徐岱的《美学新概念》、胡经之等人主编的《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和《西方文艺理论名著选编》搭配着看,原典和概述相结合,缪朗山的《西方文艺理论史纲》、朱立元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马新国的《西方文论史》也比较系统。另外,可以看一看李泽厚的《美学三书》、韦勒克等人的《文学理论》等(这些我在本科上课时就已经读过了,所以功夫要多放在平时)。文学批评不拿下这些理论真的举步维艰,虽然说搞文学批评对待理论的态度是要“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但不系统地了解它们,我觉得都是盲人摸象。至于复习,说实话还是要多读文论家、思想家的著作(本雅明、赛义德、波伏娃等都应该读读他们的代表作,网络上的资源就有很多)。在考场上答题的时候如果能提到学界著名的观点,老师就会得知你的阅读量,同时考试分数也会美观很多。

以上我只是宏观地谈一谈应该读的基础书目,越想考好的学校,就越应该下苦功夫读书做笔记。同时,目标院校导师们的论文应该自己主动去搜集,在知网上下载这些论文,同时做足笔记,了解老师们的研究方向,这对你非常重要。

最后,基础阶段的公共课复习虽然没有专业课复习重要,但同样需投入时间。我的英语在基础阶段一直保证每天看一个朱伟老师的视频,保持语感。算下来,我一共刷了三遍朱伟的视频:一遍《考研英语题源报刊7000词》、一遍《恋恋有词》、一遍《恋恋不忘》词组。这个也是需要看个人时间安排的,我是为了不枯燥,就刷了三本书,也可以一本《恋恋有词》刷三遍,总之,因人而异,保持语感就好。刷了三遍视频对我非常有帮助,最后三个月我本来计划着英语冲刺狂刷真题(考前刷题非常重要,可以保持做题的手感),但是浙大突然改变考试范围,我的英语政治都接近裸考,但好在有了之前基础阶段的积累,我的英语和政治分数虽然不够理想,但也足够用了。我的基础阶段没有复习政治,这个也看个人基础,一般高中政治学的不错的同学,在基础复习阶段不需要太重视政治,但如果你觉得自己政治比较薄弱,不妨早点开始复习。


2.巩固阶段

巩固阶段我认为最好是在暑假期间。暑假的时候不会受到其他事情的干扰,务必投入完整的精力在考研复习上。在基础阶段没做完的专业课笔记可以继续做,做完的笔记可以开始背诵了,如果又遇到了困难的知识点,及时从书中寻找合适的答案,同时恭喜你又给自己扫除一个障碍。

背书也是有技巧的。前提是你写过一遍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你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但是真正记住知识需要不断地重复,不是说背书一定要非常大声地朗读(这样嗓子可能会受不了),我的建议是,每次觉得自己可以记下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合上书本和笔记,开始回忆,能凭空回忆多少就意味着你记住了多少。假以时日,你能回忆出来的专业课知识会越来越多,专业课你就能吃透了。

巩固阶段你的英语和政治的复习就要提上日程了。政治可以参考肖秀荣的知识点串讲(徐涛的政治我没有用过,不过听大家的反馈也不错),每天吃饭的时候、或者专业课复习累了,可以看看政治的知识点讲解的视频,做做题目,同时做好相关复习笔记(尤其自己总是出错的题目要重点关注)。

暑假的时候复习英语就要多做历年真题了,甚至真题不一定要做很多遍,关键是第一遍。第一遍要做得非常细致,不要在乎时间,初次做题就是要一边做题一边记笔记,把自己记不住的、经常出错的单词、短语、语法等记下来,考研英语出题还算比较有规律,很多知识点也是重复出现的,笔记做了一遍之后无形之中你就会降低自己的出错率。如果笔记做的非常细致,导致最后真题没有做完,也不用担心,做题求质不求量,离自己考试年份越近的真题越要放到后面去做,复习到后期,英语刷题要动手刷的就是近五年的真题。至于英语模拟题,不要做。


3.冲刺阶段

最后冲刺阶段又被认为是提分阶段,这段时间把握好了能拿高分是不会出问题的。离考试还有三个月,如果前期专业课复习非常扎实的话,这个时候就可以做做目标院校的专业课真题了,总之,查漏补缺。另外相关的学习辅导与习题集可以拿出来翻一翻,甚至一些名词解释的专项训练也能拿来背一背。同时,自己前期做好的笔记再多背几遍,只有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上考场才不会慌乱。

冲刺阶段的英语要开始刷真题了。不要担心这些真题自己已经做过,不是这样的,书是常读常新的,题目也是常做常新的,保持自己的做题状态,考场上一定能够正常发挥。至于政治,肖秀荣是比较好的参考,时政和肖四肖八值得一做,同时我也推荐腿姐的政治知识点总结。


三.小贴士

1.效率

效率这个问题显然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每个人在一天中不同的时段脑细胞活跃程度是不一样的,我就是典型的“夜猫子”,可能是因为夜深人静的环境比较适合我思考。总之要有自己稳定的节奏,我不建议把自己每天的复习计划安排的满满当当,我认为你有整体的复习安排就可以了,不要把自己的复习搞得过分机械化。另外,熬夜复习最好要趁早,到后期临近考试的时候应该调整一下自己的作息,把自己的最好状态放到白天。

我认为人的效率是需要压力的,想考好的学校一定要让自己提早意识到整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不能有丝毫懈怠,每次觉得自己效率变低的时候就要不停地自我暗示。而且,如果想效率变高就要强迫自己养成复习的习惯,不要输给自己的惰性,一旦形成习惯,你的大脑会不由自主地提醒你该如何复习。另外,读书的时候可以拿一支铅笔,做好勾画,能帮助你保持记忆的高度集中。

我觉得我很有资格回答“效率”这个问题。浙大比文官方通知考试范围由单科变成文学综合的时候,离正式考试只有三个月时间。这三个月里我几乎把基础阶段我提到的所有专业课书全读了一遍,虽然由于时间紧迫,我的笔记做得很少,但我的记忆效果还算不错。所以,人的渴望只要足够强烈,任何艰难困苦都不在话下,都会有无尽的潜力等待着你去发掘。为了浙大我付出了多少我现在已经计算不清了,总之,这三个月我睡得很少(当然睡不着也是真的,所以我建议你们基础复习阶段还是保证睡眠质量,后期如果出现变数可能想睡也睡不着了),考试的前天我还冒险通宵了一次,同时第二天还坚持去上《欧美戏剧选》的院选课(这门课我非常喜欢,而且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坚持上完最后一课,即便我不久前刚刚通宵,即便第二天要研究生考试),上不上课的问题看个人情况,如果是和自己专业课相关的课程不妨去听一听,因为老师也在帮助你整合知识点。无论怎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复习地点

复习地点我大多数时间都选择待在寝室,一方面,因为我个人的作息时间和别人不同;另一方面,我的寝室比较安静,也有空调,尤其在暑假复习的时候,室友们都不在,非常适合我静心读书。也许会有很多人担心自己起床晚了没办法在图书馆抢到好位子,我觉得不要让这些小事情影响到自己的心情,在哪里复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的复习效率是不是可以保证(我很少去图书馆,一是因为寝室离图书馆太远,二是图书馆这样的公共空间并不适合背书)。

对我来说,只要环境相对安静,相关的书籍资料摆在身边,复习就能顺利展开,要让自己的大脑被“考研”这一件事填满,努力排除身边其他事情的干扰,做到这些,你一定可以上岸。


四.写在后面(致学弟学妹)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很清楚,考研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考研复习的过程中,你会失掉很多东西,牺牲和朋友相聚的时间,丢失刷剧打游戏的胆量,甚至,你还会变得不那么有“人性”,成为一个似乎没有感情的机器……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一切都将成为你自愿的选择。

不久前我又看到了那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人会说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才不会越努力越绝望,的确如此,要看清自己的实力。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人可以真正看清自己的实力。更何况人的实力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这多少有点悖论的意味。你永远不知道努力可以给你带来多大的改变,永远不知道你的努力可以把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变得不那么困难,人的潜力很难预判。支持你做选择的信心应该来源于你努力的程度,而不是虚无缥缈的“实力评估”,事实上我不建议你轻易去评判自己的能力(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贴标签”行为)——比如在意识到考研有读不完的书,或者目标学校统考招生人数很少之后,你的信心逐渐变得渺小,并且认为自己不可能上岸——我认为,你的目光应该专注于自己眼下最需要完成的任务本身。一旦你做出决定,就要排除万难。

“选择”非常重要。这里我并不想多说量力而为(虽然这很关键),我想强调的是选择的动机——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选择自己最向往的,选择自己做梦都想去的“那里”。也许是为了一个城市,也许是为了一个学校,也许只是为了自己……你会自觉且自律地为这个选择付出一切,至少我是这样。

当然选择无疑意味着承担后果,没有一种选择是不需要代价的,只是代价不同而已。从双非到浙大,而且只有2个招生名额,我要承担的压力无疑是巨大的,但是我从不做多余的设想,我知道这种“跳跃”一旦失败落差极大,但我始终相信功到自然成。

终于,离考试还有三个月的时候,浙大官宣考试范围单科变成文学综合,这是个可怕的消息。当晚,我一夜无眠。我这个人有选择困难症,为了不在做选择这件事上痛苦,我通常把“选择权”交给别人:如果是我,在这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理由是什么?

之所以如此,原因很简单——在别人做选择的时候,我会逐渐清楚自己想要什么,问别人从来不是让别人决定我该怎么做,而是想借询问之机,问问自己罢了。我不停问自己:你打算放弃吗?我的每一个答案,都是“不”。总之,一夜无眠的结果就是我决定放手一搏。因为我觉得越是困难,越能够触底反弹,越是困难,越是机会。

在这既崩溃又通宵的三个月里,还有老师建议我放弃浙大,去报考上海师范大学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理由是上师大比文学科非常出色,而且考单科,同时还有很多招生名额,上岸几率怎么看都会很大,这都是实话。但它毕竟不是我的梦校(并没有捧一踩一的意思),不是说它不好,只是因为它不是我做梦都想去的“那里”,如果我选择报考它并最终被它录取(这个真有可能成为现实),我感到的不是兴奋,而是失望,虽然这种失望只是在心底不会吐露出来。

那个时候的我就已经预见到这些了,所以我决定放手一搏,我知道死磕到底我很有可能希望落空,但不去尝试的话,我一定会后悔半生。人在做决定的时候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但一定要听见自己的声音。

自我选择,自我承担,要有选择的勇气,同时也要拥有承担后果的勇气。无论是调剂还是二战,彼时的我早已做好最坏的打算,只为放手一搏。客观地说,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但是每一种“可能性”背后都会有不为人知的辛酸,越过过程谈论结果是没有意义的,我能给出的最好的建议就是:紧握当下的每一天,它们就是你获胜的筹码。

人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考研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种。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会在这个过程中收获很多东西——那些为了梦想全力以赴的日子,那些勤奋苦读的时间,那个奋不顾身的自己——全部都会成为我们宝贵的回忆。我很认同一个说法:每当你觉得一件事情非常痛苦的时候,就把它放在芸芸众生的痛苦里作比较,你会发现这点痛苦根本不算什么。不要放大生活中那些负面的东西,因为你还有更重要的使命去完成——你自己定下的考研目标。坚持下去,你会发现,直到最后,不是你成就了梦想,而是梦想成就了你。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