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文学批评入门
这一套书单是汤拥华老师在《文学批评入门》一书中推荐的一些阅读书目,借用汤老师在书中的原话:“文学批评并不是强调知识的课程,它所希望的是唤起大家细读作品的热情,培养某种批评的趣味,并尽可能地完成必要的写作训练。”
可能不是所有的书读了都能运用到批评实践中去,自如地运用书中的理论建构自己的批评体系也需要很多经验的积累。不过作为初学者,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大量的阅读和模仿借鉴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
希望这份书单能为你提供一些思路和帮助。
作者:李健吾
这两部书是李健吾先生的评论集。李健吾是著名的法国文学翻译家,也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文学性”的批评家。其“印象主义”的批评方法不仅有法国唯美主义批评的直接影响,亦有强调以象会意的中国古典批评范式一阳来复。文中每每以对话者的姿态展开批评,文字华美、精确而又满怀诚意,值得反复品味。
作者:王晓明主编
这部书名为“史论”,却非传统的文学史,而是要以对文学的解读重构历史的图景。这部书集中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整体水准和最新向度,所选论文均经过严格筛选,在海内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界均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书中不仅涉及多个前沿理论问题,还有对鲁迅、曹禺等大家的深入探讨以及对《家》、《骆驼祥子》、《白毛女》等名作的精细分析;不仅对我们习焉不察的文学史观大有冲击,对文学批评写作亦有借鉴价值。
作者:吴晓东
选择吴晓东教授的重要原因是基于“学院派文学批评入门”这一定位。吴晓东教授的特点是总能为文本分析配上妥帖的理论术语,使文学批评既能够凸显问题意识、理论视角,又能够深入文本内部;使读者不仅可以学到如何利用特定的理论方法分析文学作品,也能够通过这些分析更好地理解理论本身。这正是本课程和本教材的目标所在。另外,吴晓东教授的分析语言平和温润,自然妥帖,没有玄奥的哲学思辨,很适合本科学生借鉴、模仿。
作者:刘俐俐
这是南开大学刘俐俐教授所著的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将文本细读的技术应用于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解读中,分析精到,示范性强。书中附有小说原文,使用起来十分称手。
作者:[英]戴维·洛奇编
此书原版由著名作家戴维·洛奇(David Lodge)编选,数十年来,一直享有崇高的声望。该文选以英美批评为主体,不仅收入了一些对二十世纪文学观念的更新起到关键作用的理论文章,更有细致而深透的作品分析。中文版译者阵容强大,大家众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选本。当然,需要提醒的是,评论(criticism)在此并不是狭义的文学评论,而常常是因为文学引发的评论,有时针对具体作品,有时则讨论更为普遍的问题。
作者:[美]克林斯·布鲁克斯
布鲁克斯是美国“新批评”派的代表人物,而《精致的瓮》是布鲁克斯最为知名的文学批评著作。在这部书中,布鲁克斯每一章论一首诗,将“新批评”派的细读艺术发挥到淋漓尽致。此种细读不仅以细腻的语言感知为基础,更有“悖论”、“反讽”、“含混”、“意象”等理论术语贯穿其中。布鲁克斯的文学感受力和理论分析技巧以及他那作为教师的辩才都服从于这一信念:分析一首诗,应以“结构”而非“内容”或“题材”为本体。我们不一定完全接受这一信念,但如果从未像他那样分析过一部作品,也很难说已经尝到了文学的滋味。
作者:[意大利]卡尔维诺
伟大的小说家卡尔维诺这本书是他受邀在美国哈佛大学做讲座时的讲稿,读过它的人很难无动于衷,因为它有着如此清新脱俗的思路,其见解不仅直入人心,而且洋溢着想象力的光彩。我们时常将听到某个言论的感受描述为“醍醐灌顶”,这种描述大部分情况下都是客气话,但如果你是第一次读卡尔维诺的文论,真的会有这种感觉。
作者:[捷克]米兰·昆德拉
阅读文学家昆德拉总能有理论的收获,此种理论立足于他所看重的——虽然也许会被认为是不无偏见的——文学的特性与传统,无情地摒弃各类陈腐之见,既毫不掩饰其独到的小说趣味,又富有学识与思辨的力量,而他的论说又始终彰显出强烈的个人风格。与其说是对其创作经验的总结,毋宁说是其文学创作的另一天地。有人说昆德拉仅凭文论也应该可以得诺贝尔文学奖,不无道理。
《反对诠释》、《重点所在》
作者:[美]苏珊·桑塔格
苏珊·桑塔格的多重身份使得她的批评文集备受瞩目,她是小说家,也是文学批评家,还是艺术界的先锋人士,又是西方女性知识分子最重要的代表之一。她将源远流长的唯美主义传统与当代文化批评的核心关切紧密结合,在抨击学院批评的种种陈词滥调的同时,以其细腻的形式感悟、深厚的哲学素养和对现代问题的敏锐洞察力锻造出生气勃勃的批评文字,使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之后的美国知识界精神为之一震。
作者:[美]哈罗德·布鲁姆
哈罗德·布鲁姆无以伦比的阅读量和复印机般的记忆力使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专家,但他极少有专家常有的世故,在表达自己的精英趣味时从不遮遮掩掩。我们可以从他海量的著述中挑选一些来适合自己的阅读。《如何读,为什么读》作为一部导读类著作,是批评家渊博的学识、宏阔的视野、严苛的趣味和犀利的风格的体现,又显出文学教师循循善诱的本领。书中对具体作品的讨论虽然只是较小的篇幅,却以一当十,足以让我们领略文学行家的底气与力量。
作者:[美]迈克尔·莱恩
针对一部作品——莎士比亚的《李尔王》、托尼·莫里森的《蓝眼睛》等有数几部——运用多种批评方法去解读,此事是否可行?莱恩的这部书做了很好的示范。示范的结果如何,大家可以自己判断。无论如何,对于初学批评理论的人来说,这本书使用起来有一种特别的方便,虽然对于这种方便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
作者:[法]茨维坦·托多罗夫
托多罗夫是法国结构主义文论和叙事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这本《散文诗学——叙事研究论文选》对我们理解叙事学分析的思路很有帮助。书中少见艰涩术语,深入浅出。每每从形式分析入手,推进到关键处,又会自然而然地引出对一些大问题的思考,值得借鉴。
作者:[英]特里·伊格尔顿
伊格尔顿这本幽默搞怪的新著放下了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名词,试图从生动真切的阅读体验中发展出耐人咀嚼的理论问题,以破除一种教条:分析是享受之敌。一贯贫嘴的伊格尔顿虽有东拉西扯、天马行空的毛病,但这本书还是值得一读的诚意之作。大家还可以参考他的另一部书《如何读诗》。但我不建议过早读《异端人物》这类书评(这些书评针对的大多是文学研究者),在那里面,伊格尔顿充分显示出“毒舌”本色,但那种毒舌多的是政治立场分歧所造就的锋利,却少了扎实的文学想象所滋养的同情心。
作者:[英]詹姆斯·伍德
英国60后小说家詹姆斯·伍德讨论小说的书值得特别推荐。他有一种审美主义者的坦诚,却又不像纳博科夫和哈罗德·布鲁姆那样咄咄逼人,而在了解读者、使所评论的对象引人入胜的方面,他也胜过很多兼为小说家的批评家。我们满可以将他对约翰·罗斯金的赞美视为夫子自道:“他的威信并非来自他本人作为绘师的技巧——他是一个老练的艺匠,但天赋并不太高——而是来自他的眼力,能看见什么,能看得多细,并且可以用文字把这种眼力传达出来。”
作者:[南非]安德烈·布林克
与其南非同胞库切一样,安德烈·布林克本身是优秀的小说家,也是很好的批评家,而且相比库切,布林克显然更富有教学经验与理论意识,能够耐心地对一部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小说的语言和叙事》每章讲一个作品,始终扣住语言和叙事展开分析,很多分析都透辟而熨帖,认真研读定有收获。
你可能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