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经验 | 梅花落满了南山
建立这个文档之时,敲下第一行字这一刻,已是2021年5月3日下午15点。而2021年考研在三天前已然无声落幕,姑且以此篇姗姗来迟的文字,纪念这程身处泥淖却渴望摘星的攀登,望对后继摘星者能稍有提点一二作用。
基本情况
本人就读于一所非文科性质的双非学校,专业为汉语言文学。第一志愿是南京师范大学,因十几分之差与一志愿失之交臂,调剂去了天津外国语大学,专业仍是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食用指南
此篇文章并不打算详细讲备考过程和计划,只想提取自己的一些失败经验作为微不足道的提醒,且发现众多经验帖较少谈及到调剂和面试经验,希望能作出稍微有用的补充说明,完善备考学子对考研的全面认知。
💡 政治:
[失败总结]
多选错得较多,且都是时政题。在此提醒师弟师妹们,不要以为时政不重要,后期花点时间就可以了,恰恰时政才是占分最多的板块。
除了马原,剩下三个板块可以说与时政密切相关,特别是毛中特,如此一算,时政占的分数起码有一半以上了。在打好书本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要有一颗关注天下大事的心,要将知识与时政相联系,千万不要进行割裂,这样学习才能轻松自如。
[重要提醒]
前期听课不知道该选择哪个老师时,应该多花时间去听课,进行对照,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老师。与其前期多花时间选择,也不要在后期花太多珍贵时间进行弥补。我同学前期跟了A老师,后来十月才发现A老师不适合她,于是只能每天花极多时间去听B老师的课程。要知道,后期时间十分宝贵,你完全可以用这些时间做很多别的有益的事情,比如专业课的背诵与提升。
此外,相信思修细碎知识点的区分与记忆一直都是众多备考者最为头疼的一件事,其实可以自己编写口诀或是在网上冲浪之时看看机智的网友们如何将这些知识点串成句子的。记不住知识点的时候多动动自己聪明的小脑袋,死记硬背不可取。
后期如果没有刷题资料的话,其实可以多点回顾自己的所有错题,以及多次反复翻开自己所购买的背诵手册。不需要强迫自己必须把所有知识点吞下,政治不考默写,能在考场上反应出哪个是正确选项即可,而且老师能帮你排除一些不需要记忆的知识点。
肖爷爷是永远的神,学有余力的话可以多补充其他老师所讲的知识技巧、答题素材。而且背大题的时候,记住,记忆关键词即可,无需全文一字不差背诵,相信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此外也可借助一些网络上师兄师姐整理好的大题笔记,特别好用。
💡 英语:
[失败总结]
阅读错得很多,因此被拉了很多分,但所幸其他板块正常发挥,整体分数也过得去。本人在考试时犯了一个从来没有犯过的错误——跳读,这是万万不可取的,一定要把整篇文章通读完,万不可进行割裂,如若像我这般操作,实则断章取义了。本人在做第一篇阅读时看到第一句话便产生了“算了吧,明年再考吧”的搞笑念头,因此千万要沉着冷静,可以先去做别的文章,但千万不要轻易放弃。
本人是在做完后面三篇文章才逐渐找到了之前备考时做阅读的感觉(但很可惜囿于能力只拯救了部分题目,大部分依然难逃必错命运)。对于阅读,还是请大家亲自动手上微博搜经验帖吧,本人再此不误人子弟了。
[重要提醒]
对于本人来说,手译有一定作用,但是否适合自己,自己亲自动手之后便可知。
不要忽视新题型,新题型也能帮你拿高分,至少不失分。
作文方面,不建议直接背范文。本人备考之时,是自己写了一篇作文之后用软件检查语法,再根据范文进行修改润色,再背自己修改完的文章的。本人觉得,范文写得再好也是他人的思路逻辑,重要是形成自己的逻辑。学习范文是必需的,但不应该只是机械记忆,我们应该重视的,是一篇范文的单词运用、句型结构、行文思路以及其中所运用到的素材。优秀作文应该是运用自己的逻辑,靠自己的积累写出来的,作文是我手写我心,绝不是我手写他心。在完成多篇作文的练习之后,实则可以摸索出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论证方式了,是举例论证还是意义论证,再根据这个来整理自己的写作模板,积累相关的素材和喜欢的词汇,往往会得心应手许多。
💡 专业课:
[失败经验]
专业课二太沉迷于前面的名词解释和简答,导致论述题时间紧张,字数不够,且读书较少,思维发散有限。以为以前考过的题今年不会再考了,结果还是考了我一直没有理解到位的知识点。
[重要提醒]
关于背书:本人从九月才开始背书,可谓是生死时速。除了文学理论背了四遍,其他科目只背了三遍,因此有伤我士气,让我特别没有底气。考专业课一的时候,特别没有信心,一来知识记不牢固,二来时间紧张头脑空白,因此只能靠脑中的关键词连词成句,勉强写到自己心中的字数要求。考完之后便觉得自己只答出了百分之六十的水平,那可能最后得分便只有九十来分了,但出成绩那天意外发现,我的专业课一将近130分,着实吓我一跳。
因此我想说的是,无需规定自己一定要背多少遍,多次反复记忆是好事,但没有必要给自己增加心理负担。要明白,考研不是知识点的背诵默写竞赛,背诵要建立在理解之上,千万不要死记硬背,记住关键词、例子、答题框架和组织逻辑即可,剩下的靠自己组织就行,必须抛弃一字不差的完美主义(针对文学类背诵,语言学知识除外)。如果害怕,后期可以多次进行默写的检测。当然,本人还是提倡越早背书越好,一来可以提高答案的准确度,二来可以增加自己自信,三来后期有利于思维的发散。
关于答案:答案都是自己在假期整理的,虽然看似很花费时间,但整理答案那段日子充分调动起了我的知识和思维,让我非常快乐——我不仅沉浸在阅读论文的快乐中,还能慢慢地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观点。当然,能买到师兄师姐的高质量答案整理是更加省心省力的选择。在此需要提醒的是,购买答案时要擦亮双眼(不管是师兄师姐的身份,还是答案的质量),要把钱花在正确且值得的地方。
关于模拟:本人专业课一进行了两次模拟,专业课二因来不及且迷之自信而没有模拟,建议师弟师妹时间允许的话,两门专业课都至少模拟一次。模拟很重要!
关于答题:我认为,背诵是化繁为简,答题是扩简为精。考前看了梅香的答题课和爆米花课,着实非常有用!特别是答题课,让我明白了我之前期末考试的答题是如此的不规范,也让我区分开了简答和论述的区别,我在考场答题时也是按照梅香教的行文思路、语言组织进行答题的。可惜的是爆米花的课程我还没来得及再次消化就考场了,因此专业课二论述题并不是答得很好,所以个人建议,听完爆米花课之后可以拿几道真题来练练手,这挺重要的。还有就是,只管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文学观点本无正确高下优劣之分,只要自圆其说、有理有据即可,但也不要太过离谱或者过于牵强附会。
关于读书:本人读的最多的就是不同版本的文学史教材,原著阅读甚少……但个人觉得多读几本文学史教材总没错,一来补充知识,二来把握不同学者看待同一文学作品的态度和观点,三来积累答题素材、语言。就是因为多读了几本文学史教材,考场获救了。但阅读原著可以帮助更轻松地记住情节和人物、了解艺术特色,还能引发自身对作品的一些思考。总之,多看书就不是一件坏事,多看教材、专著、原著,从多个维度把握文学。
💡 系统开放前
1、收集近三年的调剂信息。渠道:师兄师姐、微博。
2、建立一个文档,看有什么学校需要调剂,接受什么专业的调剂,自己报考的专业有什么学校接收调剂;看往年一志愿的师兄师姐能调到什么学校。但不必参考分数,每年分数不一样,而且注重的条件也不同(调剂一般看的条件有:分数、一志愿、本科学校、报考专业,貌似每年看的条件都不同)。
3、筛选、锁定目标。(其实系统开放后填的学校并非一定是前期决定的目标院校了,而且有的学校也不一定需要调剂了。但在决定的时候要明白自己在乎的因素是什么,比如地理位置、学科排名、学校名气,认请自己需要什么,系统开放的时候才好下手。)
4、上目标院校的文学院官网看导师信息,去研究生院网站搜集复试科目及书目。
5、加入调剂群,包括学校组织的调剂咨询群,网友建立的调剂群。调剂群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信息快速共享,省时省力省心,减轻压力愉悦心情。搜索渠道:qq群、微博超话。要注意甄别。
6、有机会就不要错过,能填预调剂信息就填,反正不花钱不少肉,试试再说,正如薛兆丰教授所言:“痛苦不是成本,失去机会才是。”
7、不建议打电话,打电话浪费时间,想知道是否有名额,看调剂系统或是调剂通告便可;想知道机会大不大,其实老师根本回答不了,可以尝试发邮件,但老师回复了也不一定代表有机会,而且老师往往也不会回邮件。建议把打电话、发邮件的时间用在看书上。(此条只针对人文社科)
8、最重要的一点:多看书!多准备英语!比如比文专业,多看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概论、西方文论,同时多准备一些比较文学专著,不求多,但一定要精(知道大概讲了什么内容,自己能讲出其中某章节的内容、观点、思路和自己的想法,做到整体与细节的双向把握)。英语口语,微博一搜便很多资料,但比文的同学要做好心理准备,除了家乡、兴趣爱好的基础问题,可能还会问一些比较特别的题目。
💡 系统开放&面试过程
说明:因为本人填学校比较乱来,看到喜欢的学校就填,只要不是48小时都可以,所以填了一些无效志愿哈哈哈。不过也收到了三个学校的复试通知,就是拉锯的时间比较长,身边的人都上岸了,自己四月初才上岸,比较煎熬和焦虑。所以如何巧妙利用时间多尝试早上岸麻烦自行参考微博,本人不在此误人子弟了。
1、早点填报可以早点解锁。
2、大胆填,别害怕,但起码也要有保底的学校。
3、接下来重点讲讲面试应该如何表现👇:
A.中文自我介绍:
中文自我介绍一般控制到1—2分钟即可,首先要准备好自我介绍的稿子,最好不要即兴发挥。无需背诵,熟读就行,自己记住关键词和大概要介绍什么即可,自己洗澡时、面试之前多自己练习,就能很流畅地说出来了。
自我介绍应该以下要点:开场白(客套话+可以先告诉老师你将从什么方面介绍自己)、个人基本情况(姓名,年龄,家乡,本科院校和本科专业。如果跨专业的话,可以说说自己何为跨专业)、在校表现(成绩、活动,可以讲讲自己收获了什么经验、品质,我的自我介绍就在此处加入了性格品质的介绍)、兴趣爱好(可以讲讲对自己的影响)、结束语(表达希望)。
如果老师会根据自我介绍提问,就可以在自我介绍里设计一些“陷阱”去引导老师提问。比如你对《红楼梦》颇有兴趣并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提一下自己对《红楼梦》感兴趣,但这样做的前提是,你已经做好关于《红楼梦》的相关准备了——阅读原著、了解各家看法、看过一些大家的专著、自己有一定看法和理解等等。难度系数较大,不太建议这样冒险。
不过我调剂的两次面试都没有用上中文的自我介绍,不知道这样准备是否恰当,大家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调整。但中文自我介绍是必须准备的,至少准备了就有备无患,而且还可以转换成英语自我介绍,一举两得,省时轻松。
B.专业课面试:
遇到不会的题目不要紧张,可以跟老师礼貌提出“请允许我思考一下”。实在想不出来,可以问老师可不可以允许讲一下别的相关的知识点,再不行就真诚跟老师道歉,并表示后续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不管会不会,一直要真诚,情愿人菜,也不要做个不诚实的学生。
答题时最好有“第一”、“第二”这样的提示关键词,一来帮自己理顺思路,二来有利于老师抓住答案要点,三来可以表现自己是个有逻辑的人。
我建议应该这样答题👇:
1)感谢老师的提问,关于xxxx(问题复述),我的回答如下。
2)第一……第二……第三……
3)我的看法是……
4)总结,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谢谢老师。
但这样的一种答题思路需要多数模拟才可以形成,因为一上场肯定会紧张,多点练习让它成为一种机械反应会减轻紧张。
面试之前读过梅香关于复试的一篇文章,对我启发很大一点的是:如何表现自己从爱好者开始慢慢转向研究者。这就需要我们多读专著论文,了解学者的研究思路、角度和方法,并且巧妙地把自己读到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答案中。就比如我准备时就读了吴晓东老师的《从卡夫卡到昆德拉》,里面就生动有趣地讲了很多文本阅读分析的方法,比如关注文体、叙事视角等等,给我带来的启发很大——我们应该从“写了什么”的思维转换到“怎么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的思维中,并应该明白这种写法如何艺术、优美地表达了思想主题。答题的时候我就用到了《追忆似水年华》的特殊叙述这一角度,从此慢慢延伸到遗忘主题。一来体现了自己真的有在仔细读这本书,二来可以表明自己在读的时候是有思考和吸收的,三来可以表达自己在努力靠近这种“研究者”的思维。当然,不必总抓着表现手法不放,提出这样一个例子,是为了让大家建立起一种“如何表现自己从爱好者向研究者转变”的思想,针对不同学科,切入的角度不同,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进行探索。
我认为,读专著不需太多,但一定要精,要吸收,要明白读完这本书之后自己有了什么启发,以后应该如何运用这样的一种启发,要做到书本讲了什么和自己有何见解和收获。在此插播一个面试小技巧,我发现比较文学专业的面试最爱问“你读过什么比较文学的书”,在报完“菜单”之后先下手为强,问老师我可不可以讲一下xxxx这本书?自己掌握主动权很重要,但前提还是得好好准备、思考、组织自己应该回答什么。任何一个有意的引导都需要做好扎实充分的准备。要明白,初试成绩只是入场券,决定你能不能真正跨入这座殿堂的是你复试的表现。
如果找不到往年上岸的师兄师姐要复试真题也不必紧张,因为问的都是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重难点问题。我复试的时候老师问的问题,我准备面试的时候压根没准备到,但我还是凭着自己的知识积累回答了出来,所以相信自己,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做好充分的准备,从容、淡定、大方、自信就是我们胜利的武器。
C.英语口语:
英语口语要准备自我介绍和相应问题的答案。
自我介绍和中文介绍差不多,还可以加上“xxx学校一直是我的梦想,这里的老师博学和蔼,学术氛围浓厚,而且我很喜欢xx城市,希望能成为这所学校的一员”。
要准备的问题上微博一搜便有很多,但不外乎两个角度,自我和读研:
自我:家乡、家庭、兴趣爱好、本科学校、喜欢的课程/书/电影/音乐
读研:为什么读研、读研计划、如果失败了会怎样
大概围绕这几个角度,可以自行上微博或知乎进行补充。
💡 注意事项&补充
注意确认复试通知和拟录取通知(有时间限制,需考虑清楚,拒绝后不会重发)
但凡考文学必准备书目(经典书目、方向里的专著)——要真的去读。
经典书目:准备一到两本即可,不需要全文读完,但要做到了解以下信息——作者、写作背景、情节脉络、主要人物、艺术手法、中心思想、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及最重要的,自己的想法等等。可以围绕某个印象深刻的情节去进行准备,如《红楼梦》的黛玉葬花——情节的起因、经过、结果?此情节对人物塑造、中心思想有何作用?能不能突出作品的某些艺术手法?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大家思考。可以尝试从老师的角度出发思考会怎么提问。
专著:作者、研究的领域、观点及例子、阐发脉络等等,也是要把握的。不仅要学到书里的观点,也要学到学者是如何阐发、论述的。要把握内容和思维这两个维度。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想法——本书的优点,有什么不足、待完善之处。
比较文学除了要读概论(宏观)——如陈惇先生的《比较文学》之类的理论书籍,还得读一些比较文学学者的著作(具体),如季羡林先生、钱锺书先生、乐黛云先生、曹顺庆先生等人的书——可挑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如形象学、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等等。(现阶段不太建议读外国学者的,因为比较晦涩难懂,建议暑假再研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以上经验均为我一家之言,有大量不完善之处,需要大家擦亮眼睛谨慎吸收。要记住别人的经验也只是经验,要学会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他人之经验转化为自己之用。最后的最后,祝大家好运且顺利!
结语
行文至此,满是离愁,仿佛是要与自己相识多年的好友告别——与自己这一年的执念告别,与自己这一程的月光告别,与自己这一路的成长告别。跨过千山万水,回首之时,只觉天朗气清,身后空无一物,眼前尽是不知名的迷雾之径。
我不知道看到这篇文章的你,是为了什么要考研,向往的是何处诗意的远方。我只希望每晚拖着疲惫身躯的你,能抬头望望,此时此刻,无数的人与你共同望月,仰慕的远方永远都有这一轮明月拂照。
祝好,祝你,也祝我。
你可能会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