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由考研失败所想到的

好多兔 比较文学考研社 2024-07-01


这是我们第一次收到读者的投稿,

投稿人是@好多兔,

非常开心也非常荣幸,

所以想把她的经历分享给大家,

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1


2022年的考研人数已经突破了四百万大关,在经济缓慢增长的现实下,读研也许成为了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选择。毕竟,我们从小就在应试教育的体系下浸润着,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也许已经深入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观念之中。

读书比起完全陌生的社会、工作,是一套自己更加熟悉的体系。可以不脱离学校这个相对单纯的象牙塔,两年或三年的学习经验又可以使自己在职场上更有竞争力,何乐而不为呢?

考试——尤其是中高考,考研这样的选拔性考试,向来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事情。在这样的考试中,总有一骑绝尘的黑马脱颖而出,也有失败者在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垂泪。

我的情况是这样的:末流211汉语言文学专业,大四上学期备考,一战北京某985的文艺学专业失败。撰写这篇文章,也是为各位学弟学妹以及其他意向备考的同学们提供前车之鉴。

前几年,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曾大言不惭地说:“给自己留后路的人,最后都走上了后路。”而我这一次也可能要走上其他的路了。

毕竟,青春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宝贵的,耗费一年时间去二战只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2


由于自卑于末流211的身份,再加上对大城市的向往,有“研究生毕业后可以留在北京生活”的理想,我决定报考北京的985学校,专业就近报考本专业。

但我却没有合理地评估自己的能力,尚不知道在择校上的不谨慎会使自己在这场考试中折戟。也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对这个专业的一腔热爱能否支持自己背诵下十二本以上的参考书,考试科目还包括我不擅长的语言学。

报本校的室友在学习上悠然自得,而我却在复习过程中给了自己太大的压力,甚至会在考试临近的时候无声地崩溃大哭。

如果各位有考研的意向,在选择考研学校方面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这几个问题 👇👇

① 我选择这个学校,报考这个专业最深层的原因是为什么呢?(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但在回答下面问题的过程中,答案会逐渐浮现出来。)

② 我三到五年之后想要做什么样的工作呢?是读博深造、找企业工作、还是考公务员或者老师?这些工作对于我来说,是否有非读研不可的必要呢?

③ “读研”能在哪一方面给我以提升呢?专业学术能力?为人处世的能力?还是仅仅为了一个“研究生学历”罢了?

④ 如果考研院校水平层次高于本校,要付出一定难度的努力才能上线,是否有信心把握风险?

如果考本校或者低于本校的学校,看到同届同学考上了更好的学校,会不会不甘心?会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⑤ 如果选择本专业,我真的热爱本科的这个专业吗?对它的热爱是出于哪一方面呢?

如果选择跨专业,我对这个新专业了解多少,这份了解是否能支撑我在几个月内在一个全新的领域与本专业就是它的人们竞争呢?

相信大家回答完以上问题后,对自己的现状有了更为清晰的分析与认知,选定报考学校后,就可以心无旁骛地投入学习啦。



3


✅ 政治?英语?专业课?都该如何复习呢?

很多经验帖都说政治不用太早开始,其实,政治真的不用开始太早,八月开始足矣。

个人觉得,在这之前的复习重点还是应该放在英语与专业课上。在八月开始的时候,要熟悉内容,做到能够梳理框架。到十月、十一月左右,再逐步加强每一章节的背诵,到后期更是应该重视各位老师“押题”内容的背诵。

有的同学纠结于“跟哪位老师”,其实,每一位老师都是跟随考试大纲以及最近一年所发生的时事政治来进行授课的,在“押题”方面都是大同小异。所以在初期,认准一位老师学习做题方法即可。后期可以将多位老师的押题卷作为互见补充。

在英语方面,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打好单词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才能不至于在后期做真题的时候太过疲惫。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背单词方式,有的同学喜欢用APP来辅助记忆,有的同学更偏好利用实体的单词书,另一些同学更喜欢跟着老师的单词课,按部就班地记忆。

无论选择哪种背单词方式,都要明确一点,不要迷信“记单词方法”。考研考察的是对单词的综合应用与阅读能力,而不是单纯的“单词”

在我考研的复习过程中,出现过明明已经记了很多遍但在阅读理解中见到还是陌生的情况。这也警示大家,“已经记了N遍了”,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是否将这些单词都记熟了,在考试中见到它的话,是否能认出来。







对于专业课,我对其他专业考研的专业课或数学考试的形式了解不多,这里只能简要说说我对文学专业课考试的理解。

每所学校考试的专业课风格都不同,比如,我舍友选择的报考院校将语言文学综合作为专业课一,文学评论作为专业课二;有些学校考试是将文学综合与语言学综合分开成为两张卷子考。

在选定报考院校之前,建议通过各个院校的真题了解一下每个学校的出题风格和参考书,结合自己本科期间学习的教材以及自己的兴趣所在,审慎选择报考院校。

也可以咨询已经上岸的学长学姐们,现在网络通讯非常发达,在知乎、B站或者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都可以找到有关各个院校考研的经验帖。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社恐”就错过了联系未来的直系学长,获取重要资料的机会。

文学专业课的复习方法,在很多人看来都是“自古华山一条道”、“背多分”。在背诵的同时,大家也要注意回顾之前背过的内容,不要因为背了后面又忘记前边,最终顾此失彼。

向大家推荐一个科学回顾的方法: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进行及时复习。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发现,在学习新知识后的遗忘速度最快,随后逐渐减慢。所以一天的学习任务结束后,及时复习,第二天再进行回顾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这里还要警示一下大家,对于文科类的同学,不要迷信已经整理好的“学霸笔记”,有时间看参考书的话,一定要耐心细致地将参考书“啃”下来,将参考书中提到的文章、案例内化成自己的。可以将“学霸笔记”作为复习的补充材料,毕竟“两个人的智慧胜一人”,也许笔记中就有自己遗漏或忘记的知识点。

专业课的复习是为了答题,在背诵一章之后,最好首先进行知识结构框架的梳理,形成“骨架”,再将内容记忆清楚,填充进“血肉”,使它成为完整的内容。

(其实我还是推荐大家做思维导图的,但是个人对MINDMAP的科学使用了解不多,这里就不多介绍啦。)

即使没有专业课版本的“XX院校考研真题模拟”,我们也应该做自己的老师,在考试临近期间留足专业课模拟的时间,将前面已经获得的真题完全依照考试的时间做一遍。

文科类专业课看似题目不多,实则需要写大量的字,对知识的回忆与提取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不将自己的速度提高的话,很容易出现在考场上答不完题的情况。

这时候,模拟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模拟专业课考试能够帮助大家认清自己答题的速度与知识积淀是否达到了考研的要求,从而使大家更清晰地认识自己的问题。







考研与高考是完全不一样的考试。在高考期间,有老师带着学习,有共同目标的同学都在身边一起努力。而考研完全是一个人的战斗,“在黑屋子里洗衣服”的比喻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

假如你是一名目前大三的学生,设想一下,你已经升入大四。身边的朋友几乎都有不同的目标,成绩好的同学可能已经被保研了,有的同学在秋招会上投递了许多简历,打算找一份工作,还有的同学加入了考公考编的大军。

一开始有共同目标的研友可能在与你一起准备一段时间后,有了别的打算。这时候,你难免会感到孤独。你会想。我为什么一定要在考研这条路上一直坚持呢?


“朋友似乎都有了更好的出路……要不要投几份简历试试看呢?”

“考公好像也不错的样子,我可以试试备考公务员吗?”


感到孤独的时候,就想想自己的初心吧。为了热爱而努力学习的样子是最珍贵的。

不论结果如何,只要拼尽全力,无怨无悔,这段经历无论失败还是成功,都会成为我们记忆深处的宝藏,想起来的时候是熠熠发光的。

在我考研的时候,深刻感受到了考研的“反人性”:我隔三差五地想要逃离闷热的自习室与图书馆,想在宿舍里睡到自然醒,想与朋友相约逛街,去吃一些好吃的。

考研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即使学着感兴趣的科目,我依然觉得它晦涩无比,想要从书山题海中逃离出来,喘一口气。但在备考的时候,谨记千万不能浮躁。

如果觉得难,那么说明我们走在一条上坡路上。

经历过人生中几次大考的我们对于计划的重要性都有目共睹。将学习任务量化成每一天的小目标,每天晚上睡前及时复盘,不知不觉你就会发现,考研这个“大目标”的完成已经近在眼前了。

只有将单调的事情坚持到最后,才能走出那间黑色的屋子,看到最终的结果,不是吗?



4


现在的我在四处投简历,也在磨练自己的面试技巧,期望找到一份工作。

但读研在我的人生规划中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在做好准备以及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后,我仍然希望重走一遍考研路。

祝愿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家,不管大家是不是准备考研,都能不惧过去,不畏将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