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多种因素下的石油博弈:为啥亚洲地区汽油价格这么贵?
6485字9图,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欢迎朋友圈与微信群转发,平台转载请查看主页“联系我们”。
关于汽油价格历来就是舆论热议的话题,特别是在汽油价格大涨的时候,往往就是各种段子满天飞强烈撩拨着公众的神经,今天就来给大家系统的讲一讲汽油价格背后复杂的博弈。
讲油价之前先来一段开胃菜作为引子。
1 俄罗斯金融反击战的底气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最令人称道的就是俄罗斯在金融领域发起的漂亮反击战,这场金融反击战不但让俄罗斯卢布汇率在腰斩之后很快收复失地,而且还创出新高。
那么为啥俄罗斯能打出如此漂亮的金融反击战?
外界总结的原因无非是俄罗斯能源是国际市场硬通货,根本不愁买家,所以俄罗斯强硬要求“不友好”国家必须用卢布购买石油天然气之后,欧美国家就无力招架。卢布通过与俄罗斯能源捆绑才实现了汇率的逆袭。
原因真是这样吗?
恐怕未必!
因为我可以举出完全相反的案例——2014年俄罗斯强行吞并克里米亚之后,遭遇欧美国家严厉制裁(不过制裁力度还远远比不上俄乌冲突之后),结果俄罗斯卢布汇率同样大贬,当年贬值50%,一度造成俄罗斯严重的金融危机。
现在问题来了,2014年页岩油革命才刚刚开始,美国还是石油净进口国,新能源开发也微不足道,也就是说,那时的石油天然气与当下相比更是硬得不能再硬的硬通货,为啥2014年俄罗斯没有发起漂亮的金融反击战,为啥那时的俄罗斯不能强行将卢布与能源捆绑呢?
答案只有一个,2014年与2022年国际大环境有本质的区别!
2014年的俄罗斯面对欧美国家的制裁基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石油天然气是硬通货又如何?全世界能卖石油天然气的国家有的是!俄罗斯当时如果将卢布与能源捆绑唯一的结果只能是被强硬的西方更加孤立——如同伊朗一样。
到了2022年情况则发生了本质的区别。
这个区别就是中美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14年中美关系还很不错,主流观点就是“夫妻关系”,所以西方制裁俄罗斯中国当时基本就是旁观打酱油。到了2022年中美关系恶化,所以俄乌战争爆发之后,中国虽然宣布中立,但是也强硬表态“与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关系”。
有中国出头顶着压力,亚洲国家一拥而上——日本、韩国、印度纷纷坚持继续甚至大幅度增加采购俄罗斯能源的力度,中国3月份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超过2021年全年,印度最凶悍,单月进口俄罗斯石油超过去年25倍。
简单地说就是亚洲国家将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制裁撕开一个巨大的缺口。
面对如此巨大的缺口,连美国也无可奈何,权衡利弊之下最后美国自己也加入抢购俄罗斯能源的队伍——毕竟,不能看着别人撸欧盟羊毛自己却不作为啊!
以上就是俄罗斯敢于对“不友好”国家将卢布与能源强行捆绑的根本原因,也就是俄罗斯敢于用能源武器去拿捏欧盟的底气所在。
爱买不买,我的能源不愁卖!
以上就是本文的开胃菜,这个开胃菜目的就是引申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啥俄乌战争之后,中国挑头表示“与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关系”之后,亚洲国家如此空前团结一致采购俄罗斯能源?
这就涉及一个著名的现象,中东能源的亚洲溢价。
2 亚洲溢价
所谓亚洲溢价,即中东原油“亚洲溢价”(AsianPremium)。中东地区石油输出国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从而造成亚洲地区的石油进口国要比欧美国家支付较高的原油价格。
具体高多少呢?
大致是5—6美元/桶,欧美国家从中东进口石油过去大致是50美元/桶左右,也就是说亚洲国家从中东产油国进口同样标准的石油要比欧美国家高10%左右。
大家不要小看这10%的溢价,以中国为例,因为对外石油依赖超过70%,每年要进口超过5亿吨石油,即使一半以上从中东进口,每年支付的亚洲石油溢价就高达几十亿美元。
这还是石油,更为过分的是天然气的亚洲溢价,高峰时候,中东国家对亚洲的天然气价格竟然可以比欧美国家贵3倍以上!
为什么会有亚洲溢价?
这个原因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政治原因,一个是经济原因。
政治原因包括号称西方“七姊妹”的七大石油公司最早在中东地区开始石油勘探开发作业,并在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内垄断了中东石油的开采业务。在石油产业成为中东产油国的经济支柱以前,中东国家的政治经济实力相对弱小,他们的石油政策完全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的控制。
另外,以沙特为首的几个中东产油国依赖于美国的军事援助,对美国在原油出口价格方面采取“优惠”政策——相当于交保护费。而欧洲大国(英法为主)与中东地区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在国际事务中欧洲国家话语权也很强(亚洲国家过去除了中国有一定的话语权,基本在国际事务中没啥影响力),中东产油国在国际事务上对欧洲国家也有一定依赖性,所以给欧洲国家石油价格一定“优惠”也就顺理成章。
除了政治原因之外更具决定性影响力就是经济原因。
欧美国家对中东石油依赖性不强。即使是页岩油革命之前,美国有来自南美、加拿大和墨西哥的原油作为主力油源,欧洲有来自俄罗斯的原油作为稳定的油源。在石油价格谈判中主动权很大。
而亚洲国家大家拿起地图看看,除了北方俄罗斯,从东亚到南亚就没有一个大一点的油田,所以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印度,石油对外依赖度都超过70%,其中大部分都要从中东进口。
偏偏最近20年,全世界就是亚洲经济增长最为强劲,需求也特别旺盛,对外进口石油年年上升,这个增加的部分主要都从中东进口。
国际事务没啥话语权,石油进口又依赖中东,这种情况下被中东产油国割韭菜就是一种必然。
6月5日消息,随着亚洲主要经济体需求上升,沙特上调了对亚洲客户的油价,这次涨幅超过预期,沙特阿美将面对亚洲客户的阿拉伯轻质原油价格上调2.1美元,调整后报价为相较迪拜阿曼价格升水6.5美元/桶。
以上就是亚洲溢价的由来。
怎么办?
国际上的话语权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当然,如果我们能搞出6支航母舰队,平时没啥事都能在印度洋波斯湾摆两支,届时肯定中东产油国会给我们“优惠”价格——相当于中东国家帮我们报销两只航母编队的维持费用),经济层面首先就要减少对中东产油国的石油依赖。
所以,最近十几年我国一直在全世界到处找油——从非洲、委内瑞拉、伊朗、俄罗斯、中亚大量进口石油,为此我国还花很大力气在中亚建设输油管道。
2017年俄罗斯就替代沙特成为我国第一大石油进口国。
但是,没办法中国经济增长太快(私家车每年就要增加近3000万台),所以目前从中东国家进口的石油还是在进口中占比超过50%。
至于日本、韩国、印度在国际上影响力远不如中国,根本就不能如同中国一样全世界去争夺油井开采权,对中东石油依赖远比中国更大。
所以,亚洲国家只能捏着鼻子忍受中东产油国的敲竹杠。
了解以上背景,大家就明白,在俄乌战争爆发之后,虽然欧美国家对俄罗斯实施空前严厉的制裁,但是中国只要站出来宣布要“与俄罗斯保持正常贸易关系”,然后亚洲国家就一定会一拥而上,纷纷响应。
试想,如果亚洲国家如果跟风不买俄罗斯石油,中东产油国的亚洲溢价一定会涨到天花板。
别看中东那群酋长一个个笑眯眯的人畜无害的样子,其实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主!
在正常情况下亚洲国家石油进口价格是要高于欧美国家的,所以过去亚洲国家特别是日韩等发达国家国内汽油价格一般要高于欧洲国家。
但是俄乌战争爆发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3 国际油价大涨,欧洲包揽前6
俄乌战争爆发之后,国际油价大涨,带动各国油价也大涨,但是涨幅与落地价又有很大区别。
油价最高(以下单位统一为人民币元/公升)的是中国香港地区,6月6日的汽油价格为19.71元/升,当天最低的是委内瑞拉,每升汽油折合人民币不到0.15元。
同日,中国大陆地区的汽油价格为9.67元/升,美国汽油价格为8.85元/升,欧元区(以法国为例)汽油价格为15.06元/升。而世界上的平均汽油价格为9.50元/升。
这里必须单独罗列一下亚洲主要国家的汽油价格,日本是9.214元人民币/升,韩国是2100韩元/升(折合人民币大致是11元/升),印度是每升105.41卢比(折合人民币大致是9元/升)。
各国汽油价格差距很大与各国对国内用油定价机制有关——简单的说,就是不同国家对国内用油执行不同的税收机制。
一般来说,以进口石油为主的国家,在国内成品油价格中都要征收比较高的税率(以适当抑制原油消费,减少外汇储备压力),而对外石油依赖度不高的国家,则在成品油中征收税率不高。
比如欧盟成品油税率就达到56%,韩国52%、日本42%,中国目前大致是33%左右。
按:油价税负是一个相对概念,以上税负都是按照当前油价计算,中国汽油价格6元左右时期税费大致就是44%—48%左右,油价到了8.5元以上,其中税费大致就是33%左右。
所以,实际上欧洲、日韩成品油价实际含税占比远比中国高得多。
美国比较特殊,过去是石油净进口国的时候,因为财大气粗,石油美元结算中东产油国又给优惠,国内基建比较差(高速公路、铁路),所以过去美国国内成品油税率大致是20%,后来页岩油革命之后,美国一跃成为石油净出口国,国内成品油税率就降到12%,以鼓励国内成品油消费,拉动国内能源产业发展。
美国因为石油进价便宜,加上税负很低,所以过去美国成品油价格相对亚洲、欧洲国家都低得多。但是这个问题却要一分为二来看,汽油价格低固然对有车一族比较友好,但是中国、欧洲发达公共交通设施(地铁、高铁、公交车)却对没车一族更为友好。
现在问题来了,为什么欧美国家在俄乌战争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涨幅反而远超亚洲国家?
欧盟是自己作死,俄乌战争之后,欧盟切断了与俄罗斯大部分能源贸易,一方面欧盟只能忍受中东产油国以及其它国家的石油盘剥;另一方面,俄罗斯天然气在欧盟需求占比超过40%,切断与俄罗斯大部分天然气贸易之后,直接导致欧盟天然气价格涨到天花板,从而间接带动具有相当替代性的成品油价格进一步大涨。
美国呢,则是国内治理无能。
美国不缺低价原油(进口、国产都不缺),也不缺天然气,但是美国因为新冠疫情导致的供应链危机迟迟不能解决,美国国内供应链处于肠梗阻状态,大量原油、成品油淤积在港口、仓库、炼油厂,严重缺乏足够的卡车司机将这些成品油运输到终端加油站,就这么一个破理由,就能让美国国内成品油价格一年时间翻了一倍多。
而亚洲国家虽然国内成品油也大涨,但是涨幅却在50%左右,远远低于欧美国家成品油涨幅。
这是因为亚洲国家坚持大量从俄罗斯购入低价油(相对中东油价便宜很多),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冲了中东的亚洲溢价;更为重要的是,亚洲国家还大量进口俄罗斯廉价天然气,不存在因为天然气短缺带动成品油二次涨价的问题;另外亚洲国家没有供应链危机。这一系列原因让亚洲国家国内成品油价格涨幅远远低于欧美。
俄乌战争未来对亚欧地区油价可能还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过去欧洲依仗有俄罗斯稳定的石油供应,所以对中东产油国依赖度不深,对中东油价有比较强势的话语权,未来俄罗斯与欧盟关系恶化,情况就出现逆转——俄罗斯大部分能源掉头主要供应亚洲(中国可能占比最大),亚洲各国有稳定的俄罗斯石油供应,对中东产油国需求弹性扩大,反而可能对油价逐渐掌握一定的议价权。
而丧失俄罗斯能源的欧洲未来只能依赖中东供应,需求弹性变小,搞不好反而会被中东产油国搞出一个欧洲溢价来。
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4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回头来讲一讲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由来。
最近十几年,经常被一些关于油价的段子刷屏,看来大家都对中国油价意见很大,类似的段子总能引发广泛的传播。
几年前的段子是这样——
现在的段子是这样——
92加满 吓到腿软;95加满 倾家荡产;98加满 三代还款。
反正就是极尽夸张夺人眼球。
但是我把国际石油价格博弈以及国内油价的定价机制的来龙去脉讲清楚,相信大家就能理解。
中国汽油定价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分水岭是2009年,在2009年之前,汽油价格是裸油价,也就是不含燃油税与养路费的。比较一下这个时期国际油价与国内汽油价格很有意思。
抽取两个数据,也可以创造一个与上面完全相反的段子
2003年,国际油价27美元,中国汽油价格3.3元;
2008年,国际油价136美元,中国汽油价格6.9元。
为什么国际油价涨了5倍多,中国汽油价格才涨1倍多?答案很简单,中国政府给油价提供了巨额的补贴,这个补贴金额过去每年高达几千亿。
09年之后,国家实行油价机制改革,包括其一取消对油价的补贴,其二把燃油税费+养路费纳入油价。
怎么理解?
为什么取消对油价的补贴?很简单,中国有车家庭是这个国家最富裕的人群,用全民税收给油价补贴就是用穷人的钱补贴富人,这不公平。
我就是有车一族,我就举双手赞同国家取消对油价的补贴。说实话,让无车一族掏钱为有车一族提供补贴,我也会觉得脸上燥得慌。最近全球油价大涨,我查到的资料发展中国家中只有印度开始为国内成品油价格提供财政补贴,毕竟印度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嘛。
为什么把燃油税费+养路费纳入油价?原因很简单,让排量高、开车多的人多交养路费与燃油税,让开车少的人少交税,不开车的人不交税。
公交车辆怎么办?地方政府给予专项补贴。
这个改革相比之前应该是更公平,这也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
中国成品油中税费占比高吗?
如果不考虑最近一年俄乌战争导致国际原油大涨,在成品油6元左右时代我们使用成品油中税费占比大致是44%—48%左右。
这个占比在以进口石油为主的国家当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这里值得提一句,中国成品油税收占比是逐年提高到目前水平的,其中涨幅最大的就是汽油消费税。2009年汽油消费税不过0.2元,到了2018年一直提高到1.52元并且延续至今,十年涨幅是660%。
财政部提高汽油消费税很有技巧,一般都是在国际油价下跌的时候提税,所以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就总有点油价涨多跌少的感觉。
消费税是我国一个比较特殊的税种,主要针对特定人群进行专项征收,目前征收消费税的领域包括烟酒、珠宝、奢侈品、汽油,其背后的含义不言而喻。
最后一个问题,为什么国营加油站油价比民营或者外资要更贵?
主要原因就是国营加油站运营成本远远超过民营与外资加油站。具体原因有两个。
一个是国营加油站很多分布在城市核心地段,而民营加油站则普遍在郊区甚至乡镇,这个不同的地理位置涉及土地成本差异极大,直接导致国营加油站建设成本往往是民营与外资加油站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简单的说就是你在城市繁华地段吃饭肯定比郊区下馆子更贵。
其次,国营加油站有政治任务,这就是必须在偏僻的农村、边境线等等设置加油站,这些站点肯定是亏本买卖,但是客观上也拉高了整体成本。
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地区设置加油站一方面带有扶贫性质,另一方面也极大促进了国内旅游业,让我们开车自驾到任何地区都没有后顾之忧。
5 写在文章的最后
作为车主自然希望油价越低越好,这种心情可以理解。
但是国际油价涉及复杂的政治经济博弈,从过去趋势来看,二战之后人类经济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而石油开采成本总体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趋势——简单的说,便宜又好挖的石油已经开采得差不多了,人类必须在更深的地下(或者海里)去开采石油。
所以,最近几年新能源技术开始崛起,这方面中国力度最大,中国要大幅度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要在汽车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欣喜的是,经过十多年艰苦的努力,今年以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崛起的势头已经势不可挡,去年中国汽车出口全球排名第三,今年很有希望干掉德国坐上第二,明年最多后年有望干掉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排名第一的国家。
目前在50万以下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品牌已经没有对手,就算是特斯拉在中国品牌冲击下也节节败退。
过去中国拿下白色家电,拿下手机产业链就让14亿中国人实现了小康,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如果未来中国借助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的机遇拿下产业链最为复杂涉及金额最庞大的汽车产业,将日系、德系打垮,未来的中国人均GDP将毫无悬念达到2万美元的高度。
所以,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之路敬请期待我的下一篇文章《三记神来之笔:中国汽车产业的逆袭之路》。
相关阅读(点击下方标题可直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