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雷一声,惊醒芳华作者:南北编辑:卿久排版:哑柒
Part 1
好吧,我承认我有点标题党了。
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是我一时冲动卸载了小红书这件事。
所谓的“一时冲动”,其中应该也包含着一点“深思熟虑”,毕竟卸载它的想法也不是第一次有了。
怎么说呢,用得久了,逐渐发现某书上优秀的人一抓一大把,什么“二本逆袭”、“大学月入过万”、“减肥暴瘦”......
在“这本书”里,没有失败者,没有焦虑人,所有人都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所有人都有一个完美逆袭的人生。
就说说我自己刷到的吧——
“二本法语毕业考研逆袭北外高翻院”;
“一年时间我过了法考,考下cpa,成功上岸南开大学”;
“从普通人到职场精英我是如何做到的?”
“一个月瘦20斤,我经历了什么?”
......
诸如此类,每次看到我都会忍不住点进去然后自卑又忧郁地退出来,然后在心里默默感叹一句:这真的是人干的事儿?
大概是刷多了这样的博主,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打开“这本书”总能看到“逆袭”“成功”“超越同龄人”这样的字眼儿,果然,大数据的力量就是强!可是说实话,每次看到这样的推文,我的内心其实都是有些失落的。
在“这本书”里,女的各个肤白貌美大长腿,男的各个事业成功人完美,学生各个学业有成前途广,只有我一事无成空叹息。
在这样一个社区里,我好像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最底层,两手空空,一无所有,只能羡慕他人所拥有的大把财富。
慢慢的,我开始觉得自己太过平庸,不够优秀;怀疑自己能力不足,未来堪忧;甚至曾经埋怨过父母没有提供给我优渥的条件,让我有足以对抗一切的勇气......
Part 2
但是不明白为什么,纵使“这本书”每天虐我千百遍,我却还是不舍得卸载掉它,还是一次又一次,不厌其烦地打开它,这大概就是我们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回想起以前,好像自己无论什么时候,无论遇到什么事总会习惯性地先打开某书。从学习到生活,从工作到人际关系,从家庭到社会。
诸如“阿拉伯语该怎么学”“英语听力和口语该怎么提升”“大学生该如何为步入社会做准备”“我好像遇到骗子了该怎么办?”
......
似乎我面对的所有的一切,我所走出的每一步都要在这本书的“帮扶”下完成,没有了它我就没有了方向感。
“这本书”大概是给我提供了一个平台,可以让我不费吹灰之力,在动动手指间就能让我获得想要的信息。
可是这样的过程中,我似乎一直没有意识到,我搜索的这些问题,其实都是我自己个人的事情;我的生活与工作本该都是由我自己来安排;我想要的答案,也该是在自己的探索中一步步寻求而来。
慢慢的,我觉得自己像一个“空心人”,与其说是自己不愿意思考,倒不如说是自己主动放弃了思考的机会与权利。
Part 3
在这样一个信息快速传播的时代,我们总是习惯了留意别人的生活圈,日常羡慕别人的“华丽分享”,但却常常忽视了这“华丽”背后的代价。
一年时间拿下法考和cpa最后上岸名校,这背后可能是他两点睡六点起的不懈奋斗;
二本阿语生考研到北外高翻院,这背后可能是一部文献读了成百上千次的结果;
一个月瘦了20斤,这背后可能是高强度运动和严格控制饮食的有效结合。
我在评论区里看到的最多的一句话便是“收藏吃灰”,我们看到了结果,幻想着改变,却没有付出过行动,最终的结果便是看着别人的优秀自己独自失落焦虑......
Part 4
电视剧《小舍得》里有这样一段话:“一个剧场,大家都在看演出,突然一个观众站了起来,其他观众为了看到演出也不得不站起来,最后大家都从坐着变成站着了”。
也不记得是从什么时候起,“内卷”一词逐渐兴起,焦虑和网抑云成为夜间常态。
曾经过度依赖某书的日子里,我有过对自己的怀疑;有过对未来的迷茫;有过白天的精神不振;也有过夜里的忧虑不安。
所有的这些都像是一个沉重的包袱压的我喘不过气来,大概是到了情绪的临界点。
在“冲动”之中我卸载了它,奇怪的是这之后并没有想象中的不适应,反而觉得自己的生活变得安静了一些,也许是看不到别人的优秀就觉得自己也还行吧!
《南唐书·冯延巳传》有言: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仔细想想,我们本就不应该过度关注别人的生活与经历,总是习惯往上看,就会看不清脚下的路;总是与他人做对比,就会迷失自己的方向。
不把自己看得太高,这个世界离开谁都行;不把自己看得太低,这世上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
每个人都应该想清楚自己到底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为自己建立一个更为清晰客观的坐标系,消融掉一些不必要的恐惧,做到满腔热血又心如止水,安安静静地铺好那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作者:南北。在北方读书的南方人,日常乐观,偶尔emo,努力成为自律且自由的人。
号主:卿久,来自长沙的97年中文系学姐,专注个人成长,分享独特且温和的观点。
【征稿函】
30元/篇 |「卿久学姐」公众号征稿 50元/篇,公众号「慕卿久」征稿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