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Notion 的创业故事和产品哲学

产品创刊 PM产品星球
2024-08-23
Notion是一款集成了笔记、知识库、数据表格、看板、日历等多种能力于一体的应用,于2016年由Ivan Zhao和Simon Last创立,最初构想是做一个网站,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
Notion 与传统的笔记软件不同点在于, Notion 是基于 Block,传统笔记是基于内容(文本或者图片),而这个 Block 可以是文字、图片、DataBase、第三方应用,并且 Block 之间可以相互关联和转化,这种灵活性让用户像搭建积木一样创建自己的生产力工具。
在过去的几年中,Notion不断推出新功能,如团队空间、数据库模板、项目管理、Notion AI,并且收购日历应用和自动化处理平台。
早期,Notion 通过在 Product Hunt 发布吸引关注。利用粉丝组建社区,在 Reddit、Facebook Group 进行交流分享。

Notion 依赖社区中的 KOL 促进用户转化。这些 KOL 制作 Notion 教程和视频,包括付费课程。他们发布的 Notion 模版,如 Newsletter OS,帮助新用户快速理解和使用 Notion,为创作者带来收入。在远程办公需求增加的 2020 年,Notion 得到了巨量增长。


创始故事

Notion 的创始故事要从其创始人 Ivan Zhao 的经历说起。

出生于中国的 Zhao 于 1987 年迁移到加拿大,他自幼学习中国水彩和编程,大学主修认知科学。
他在大学期间观察到身边很多艺术家朋友有建立个人网站的需求,但他们并不懂代码,经常来找他帮助。虽然编程是当代重要的创造工具,但能够编程的人却寥寥无几,于是他想要创建一款工具,让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创造个人网站。
这个想法促使他与 Simon Last (在工作时遇到的朋友)共同创立了 Notion。
Ivan回忆道,他们每天在笔记本电脑前花费18小时,不用担心穿衣、打扫或做饭。
在两人的努力下,2013年,Notion 的第一个 Demo 问世。这个初步版本虽简陋,却包含了许多后来发展的产品功能原型,如模块化编辑器和数据库原型。
然而,这个最初版本,如同一堆乱糟糟的乐高积木,用户需要大量时间来学习和分类这些模块,即便是程序员也觉得繁琐。
导致了投资人和市场的失望,Ivan Zhao 后来在采访中反思,他们过于专注于自己想要创造的东西,而忽视了用户真正需要的东西。
2015年,产品并无起色,资金也即将耗尽,为了节省员工开支以及生活成本,从旧金山搬到了物价更低的日本京都。
并且放弃了原本为解决用户建立网站而编写的代码,他们决定从新开始。
在这一阶段,他们将 Notion 从建站工具转变为 all-in-one 文字编辑器,集中精力解决用户的日常需求,如文档编辑、个人笔记和项目管理等。

Ivan 描述他们在日本京都的小房子里,卧室很小,只用传统的障子屏风隔开,他们每天花18小时在笔记本电脑上,不愿意穿衣服、打扫卫生或做饭。“我们只是一直编写代码,然后‘嘿,我们出去吃饭吧。’吃完饭回来继续工作。”IVAN ZHAO 回忆在京都的日子

两人相信Notion值得他们付出这样的努力, Notion 的目标是成为一种能够彻底改变人们与计算机和软件的关系的产品。他们希望制作一款软件,使全球普通人能够创建自己的应用程序和工具,而无需编写代码,从而释放出新的创造力和生产力水平。

2015年,Notion 发布0.5版本,Notion 重构的最大挑战首先是要保证产品的稳定性,构建一个实时的、能优雅处理多人编辑冲突、并且可以在所有浏览器上使用的文字编辑器。

2016年,Notion1.0发布,它核心目标是将实时协作文档、wiki 整合到一起一站式地解决个人与团队几乎所有的文档创作与协作层面的需求。

2018年,Notion 2.0 版本的发布。这个版本引入了数据库功能,这使得 Notion 不仅仅是一款文字编辑器,更成为了一款能够适应各种复杂需求(如项目管理、CRM系统和个人知识库)的多功能平台。

2022年:Notion 启动了面向企业市场的战略,推出了针对大型企业的高级功能和定制服务,这一举措成功吸引了更多商业客户。同时,Notion 开始与其他流行的软件和平台进行集成,如Slack、Google Calendar等,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用户的日常工作流程。

2023年:Notion推出Notion AI和项目管理

现在,Notion已从一个小众追随者发展成拥有超过2000万用户的平台,估值已达百亿美元,并志在取代微软365和谷歌Workspace,成为企业级协作生产力软件的领导者。从各方面来看,京都的努力都得到了回报。

Notion 的成功也得益于其社区驱动的增长策略。模板分享和大使计划吸引了大量新用户,提高了用户留存率。

Notion 背后的设计哲学

Notion About Page 写着团队创造Notion 的故事,其中提到了三个在1970 年代的先行者(Pioneers)的思想,分别是:

  1. 放大想像力(Amplify Imagination) ——Alan Kay

  2. 增强智力(Augment Intellect)——Douglas Engelbart

  3. 让思想不限于载体(Expand our Thoughts far beyond text on paper) ——Ted Nelson

这三位先行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 Notion 产品背后的设计理念与哲学。

Douglas Engelbart:鼠标的发明者;强化人类集体智能

道格拉斯·卡尔·恩格尔巴特(Douglas Engelbart)是鼠标的发明者,但除此之外,他是美国「增强人类智力」(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项目的发起者,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是基于人类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他致力于开发计算机的技术,以对信息直接进行处理,同时提高个人以及组织的处理能力。
  1. Engelbart的工具理念: Engelbart认为,创造工具不仅要考虑其功能,还要考虑对社会规则的影响。他提出了建立“动态知识库”的概念,这是一个能实时更新和整合知识的系统,特别适用于计算机时代。

  2. NLS系统的演示: 1968年,Engelbart和他的团队展示了NLS系统,这是一种包含多种新技术(如窗口、超文本、电脑图像等)的早期计算机系统。这次演示震撼了计算机界,被誉为“所有演示之母”。

  3. 技术实现的挑战: 尽管NLS系统技术上领先,但由于高成本和时代背景下的技术怀疑,Engelbart的愿景未能广泛实现。他的许多团队成员最终离开,转向个人电脑的开发。

  4. Engelbart的遗产和未实现的梦想: Engelbart在1976年被解雇,他的才能和贡献在很长时间内未被充分认识。直到1990年代,人们才开始重新评价他对计算机科学和产业的贡献。他提出的“开放超文本系统”至今未被完全实现,但他对强化人类集体智能的愿景仍然有影响力。

Alan Kay:美国电脑科学家;观点> 知识

艾伦·凯(Alan Kay),Kay出生于一个有着科学和艺术融合背景的家庭,主修分子生物学和数学,并且是一位职业爵士吉他手。他的教育背景包括电机硕士和计算机博士学位。Kay在研究生阶段见证了Engelbart的“所有演示之母”,这启发了他后来的工作。

“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就是去创造它。”——艾伦·凯

凯的成就与贡献:

  1. 艾伦·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居于先锋地位,荣获了京都奖和图灵奖这两项崇高荣誉。他在个人计算机、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发展,以及创造Smalltalk这一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编程语言方面的创新工作,深刻地改变了我们与数字世界的互动方式。

  2. 在教育领域,艾伦·凯持有独到见解。他反对将孩子视为需要通过教育来拯救或修正的未成年人。相反,他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索现实世界的特点,通过观察、实验和修正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后来被称为“建构主义学习法”。

  3. 艾伦·凯强调:“一个观点的价值,可能比80个智商点数还要高。”他认为,改变我们思维和观念模式的观点比知识和智商更为强大。例如,尽管达芬奇智商极高,却未能实现许多想法。相比之下,亨利·福特出生于适当的时代,拥有足够的知识和资源,创造了汽车并改变了人类的交通方式。此外,牛顿的微积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以全新视角看待世界,仿佛赋予我们第二颗大脑,使得现代年轻人能做到牛顿时代最聪明的人也无法做到的事情。

  4. Dynabook的构想: 受Papert和发展心理学家Jean Piaget的影响,Kay构想了Dynabook,这是一种旨在帮助儿童通过制作游戏等互动方式学习数学和物理概念的设备。Dynabook的理念反映了Kay对于“从玩中学”作为强大和自然学习方式的信念。

Kay对现代人使用计算机的方式表示不满。他认为许多人错误地将Apple的iPad和他的Dynabook相提并论。对Kay来说,Dynabook的重点是展示计算机作为思考、创造和学习工具的重要性,但现代人大多仍将计算机作为一种消费设备来使用,没有充分利用其潜能

Ted Nelson:超文本创造者;将内容与结构分开

Nelson来自一个文艺家庭,父母分别是获奖的导演和演员。他的教育背景包括哲学本科和哈佛大学的社会学硕士学位。在学习计算机语言和组译器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计算机是一种通用机器,不仅仅是数学或工程的工具,而是能够做任何事情的设备。他的主要贡献在于:

  1. 对线性写作的批判: Nelson认为传统的线性写作方式限制了思想的表达。在他看来,人脑中的思想是网状结构,应通过连接不同想法的“真实结构”来呈现。线性写作存在强制顺序排列、内容取舍和无法适应不同读者需求的问题。

  2. 内容与结构的分离: Nelson主张将写作内容与结构分离。作者应有一个统一的“内容库”,根据不同读者类型,用不同的结构来讲述相同内容,创建不同版本的文章。

  3. 超文本的提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Nelson提出了超文本的概念,定义为可用于非线性写作的文字。他认为超文本已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形式存在,计算机将是实现超文字的理想媒介。

  4. 数字存储库的愿景: Nelson的愿景是创建一个基于超文字的全球电子出版数字存储库,任何人都可以贡献内容。这个存储库允许内容的自由使用、修改和嵌入,同时保持内容之间的超链接关系双向可追踪。

  5. Project Xanadu: Nelson在1960年代启动了Project Xanadu,旨在实现这一愿景。但由于超前的想法、设计流程混乱、管理不善和忽视市场需求,项目未能成功推出产品,最终成为科技史上最长时间的未实现软件(Vaporware)。

  6. 「Xanadu」是中国的地名,指「上都」,是当时忽必烈即位的地方,后来成为了忽必烈的避暑行宫。

Notion 哲学——上都计划

Ted Nelson在他的Project Xanadu中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概念,这些概念在Notion产品中得到了体现。

评论批注:

  1. 标记和评论任何内容: 在任何内容上添加标记和评论。这一点,如今的Notion应用已经实现,用户可以在文档中高亮和评论任意内容。

  2. 可视化显示关联内容:用可视化的方式展示内容之间的关联。Notion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实现,但它在创建特定区块时存在局

​超文本链接的特点

  1. ​引用需授权: Nelson提出引用方需要被授权才可引用。

  2. 永久链接: 超链接应该是持久且不会失效的。

  3. 双向链接: 允许用户从任一端追溯到另一端的链接。

  4. 文档并排对照: 他提出了并排对照不同文档的功能。

  5. 深度版本管理: 管理文档的历史版本。

  6. 增量出版: 允许内容的逐步发布和更新,而不是一次性发布完整的作品。

Nelson在50年前就提出了这些前瞻性的想法,而这些想法正是如Notion这样的现代产品设计的核心。

Notion在某些方面实现了这些,尤其是在内容标注和部分超文本链接方面。然而,基于Zettelkasten卡片盒笔记法的应用,如Roam Research和Obsidian,在实现双向链接、文档并排对照和可视化显示相关内容方面做得更好。


最后,引用Notion介绍页的一段话

工业革命时期,人们开始大量进入工厂工作,很多工具被发明出来帮助管理工作。比如,打字机替代了难以阅读的手写字,文件柜能存储比人脑更多的信息。
到了1950年代,计算机开始出现在工作场所。一开始,它们很大,只用于处理数字。但到了1970年代,一些创新者梦想着计算机能够激发创造力,增强智力,帮助我们超越纸上的文字。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史蒂夫·乔布斯从施乐帕克研究中心借鉴了个人计算机的概念,但许多重要的创新被遗漏了。
今天,谷歌文档使得打字机可以多人协作,Dropbox把文件柜搬到了云端。它们并没有比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具进步太多。
这就是Notion出现的原因。我们想要打破现有的工具限制,回归那些早期创新者的想法。
Notion 可以把你的工作流程整合到一个多功能工作空间中。无论是任务列表、产品路线图还是设计库,都在一个地方。
像乐高积木一样来定义工作空间。只受限于你的想象力。

参考资料

https://www.producthunt.com/products/notion#notion-2-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avQiln7J0&ab_channel=Slush
https://www.decibel.vc/content/community-led-growth-how-notion-grew-a-global-community-of-advocates
https://marketingtrends.com/episodes/camille-ricketts/

本篇内容选自产品星球专栏「产品创刊」,产品星球是一个关注产品的内容库,也是一个社群交流平台,若需查看更多,欢迎关注订阅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PM产品星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