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刚性的法律做人性的调解——北京展览路街道“调解中心”纪事

中工网 2023-12-22

12月13日,北京的第二场雪下得纷纷扬扬,中工网记者踏雪来到西城区展览路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见到了穿着制服的调解员。


就在不久前,调解中心刚接到西城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下简称“西城区仲裁院”)下派的2个特殊调解案例。“那本来是仲裁院调解庭开庭前的调解,现在按属地分派给街道。”调解中心估计,这方面的调解明年将会增多。


一案多事,调解员“拆线”处理


11月初,调解中心接到同一个单位的两个调解申请,于是顺藤摸瓜,发现该单位可能会与部分员工解除劳动关系,便主动联系上对方。


经了解,单位由于经营出了问题,面临倒闭,十几名员工工资无法正常发放。由于每人的欠薪、解除劳动合同等情况各不相同,案件调解比较复杂。


当时,员工担心拿不到钱,包括月薪、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未休年假的折算工资等。而单位虽然想尽量保证员工的利益,但迫于资金问题无法实现。


为此,调解中心给单位和员工做了集体调解,来回调解数次,目前成功促成7名员工与单位达成和解。由于每个员工的情况不同,根据双方签订的调解协议,单位最晚于明年二三月份之前,分三至四次还清欠款。


  调解中心副科长鲁莉芬正在处理案件。受访者供图


调解中心是北京市第一批金牌调解组织,40平米的办公室中挂着一排锦旗。临近年底,现在是他们最忙的时候,突发事件比较多,几分钟就得到达现场。记者采访时,他们身着制服,以备随时出发。


“调解中心主要处理的是劳动关系纠纷,其中要数劳动报酬类纠纷最多,其次是解除劳动关系。”调解中心刘洋说,最复杂的案件,诉求能密密麻麻地罗列一堆。


其中一个涉及20多万元的案例,让调解中心“挠破”了脑袋。哪年哪月工资没发、哪月哪日加班费没发、绩效考核没告知本人……调解员在大段堆积的文字中,逐一捋出诉求,再逐条分析适用的法律条文,不明白之处就向上级领导或上级部门请教,直至案件脉络清晰明了。


调解中心反复与这名职工以及单位沟通,但由于涉及金额过大,诉求太复杂,最终没能调解成功。这也是调解的结果之一,纠纷无法达成和解时,调解中心会告知当事人可以通过仲裁或诉讼形式继续进行。


大多数劳动纠纷,双方的矛盾点并不在经济补偿上,而是由于双方缺少良好的沟通,导致日常工作堆积起“怨念”,最后“对簿公堂”。


调解中心副科长鲁莉芬说:“我们会根据不同类型、不同诉求群体,对案件分类精准处理,着力从源头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街企联手,快递、物业纳入调解“触角”


今年4月份,有一个新员工入职时没有注意看劳动合同,离职之后,由于企业没有立即支付本应于下月支付的工资,就在网上申请调解。


西城区仲裁院注意到新员工的调解申请之后,紧急启动街企联动机制,由调解中心和企业调解委员会共同处理。经调解,企业当场结算并支付完该员工工资,并向其解释清楚劳动合同提及的工资发放规则。纠纷成功化解。


记者了解到,调解中心的案件来源途径有3个。一个是直接联系调解中心、在街道办事处或23个社区调解分中心申请,再一个是最近西城区仲裁院按属地下发的调解案例,处理得最多的则是“互联网+调解”平台(即“全国人事争议在线调解管理平台”)的调解申请。


  北京中通运捷快递服务有限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中工网记者朱洁英 摄


2022年,人社部印发文件,推动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建立健全以乡镇(街道)、工会、行业商(协)会、区域性等调解组织为支撑、调解员(信息员)为落点的小微型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机制。


展览路街道5.78平方公里,用工主体6000余家,是西城区面积最大,用工最多的街道。


“展览路街道着力选取潜在劳动争议风险相对较多、规模较大的企业,成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鲁莉芬说,这有利于切实发挥调解基础性作用,有效推进辖区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去年6月,北京中通运捷快递服务有限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这是西城区首家新业态企业调解组织。今年成立的是拥有400余家企业的金贸大厦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2024年将会在拥有2000余办公人数的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成立调解委员会。


社会参与,劳动纠纷多元化解


“我们需要裁掉一批人,但担心职工集体不同意,你们能出面给职工宣讲一下裁员原因吗?”


去年年底,展览路街道辖区内的一家单位找到调解中心。面对单位提出的要求,调解中心紧急联系街道维稳办,一起约谈了该单位。


“要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约定,保证职工权益”“一次性解决不了的补偿金,可以协商处理,但不能想怎么做就怎么做”……经过约谈,企业很快就意识到自身的错误。


在调解中心办公室,《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程序》《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员行为规范》《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工作职责等规章制度》按规定悬挂在墙上。其中,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机构设置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该机构名单下,除了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外,还有维稳办、工会、司法所、信访办、社会调解员、公益律师以及公益组织等机构相关人员。


据调解中心科长施月宏介绍,今年刚退休的2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作为社会力量回到调解中心,他们和今年新聘任的律师一起,协调开展调解工作。


调解中心内的仲裁派出庭。中工网记者朱洁英 摄


调解室内有一间30平米的派出庭,它是西城区仲裁院4个仲裁派出庭的首间派出庭。属地街道有纠纷时,案件会在派出庭就近开庭审理。仲裁院还会在派出庭不定期选取典型、代表性的案件开公开庭,通过组织企业和调解旁听员,达到“宣传+培训”的目的。


截至12月,调解中心2023年线上线下调解案件共计53件,涉及人数1205人,涉及金额695万元。其中,调解成功案件共计26起,涉及313人,涉及金额365.7万元。


“我们做调解工作,注重情法理结合。”鲁莉芬说,“在坚持公平正义的基础上,把人放在首位,通过充满人性的调解,使原本刚性的法律不再是生硬的条文,有了人情的温度。”(中工网记者 朱洁英)


来源:中工网

编辑:王莹

审核:董佳兴

更多新闻

重要提醒: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即将截止!

火化炉还分高低档?当地回应!

对震区困难感同身受!四川省总工会捐款300万元驰援甘肃青海抗震救灾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