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期
高校语言政策
多人谈
文秋芳,陈坚林,柯安竹
赵蓉晖,高雪松,彭剑娥
本期嘉宾
文秋芳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国家语言能力发展研究中心
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挑战
我国的非通用语一般指英、法、俄、西、阿、德、日7个语种以外的所有外语。从数亿人使用的印地语、印尼语,到几十万人使用的岛国语言,其所涉国家和社会的情况千差万别。为提升国家语言能力,满足我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科技交流的需求,教育部要求北京外国语大学在2020年之前开齐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100余种官方语言的专业。这是一项政治任务,北京外国语大学已提前完成。但在本科招生目录上开齐外语语种专业,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目前非通用语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一、师资现状及教师面临的挑战
我们曾经对北外10位非通用语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对非通用语专业教师队伍所面临的挑战有了进一步理解(详见文秋芳、张虹《我国高校非通用外语教师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一项质性研究》,《中国外语》2017年第6期)。
1.师资严重缺乏
非通用语专业一般师资偏少,尤其是北外近年来新开设并已招生的非通用语专业,常常每个语种只有3位老师,其中一位为外教,另两位是可戏称为“娃妈”或“孕妈”的年轻女教师,且通常只有两位教师在岗。即将招生的新专业目前师资可能还没有完全到位。学校在留学基金委的支持下,已经外派一名年轻教师到语言对象国学习。可以想象,这些即将开设的专业,师资不足的问题将更为突出。
2.教学资源极端匮乏
新开设一个非通用语专业就会面临一场挑战,在国内既无教材也无语法书和词典的窘况下,教学内容还要教师自找自定,逐步积累教学资源。这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压力巨大,备课工作难度大。教师们深感自己责任重大。尤其是面对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大学生,如果不能为他们提供高质量的学习材料,我们的教师就会产生一种莫名的“负罪感”。尽管他们认真负责、竭尽全力,但也必须承认,教材建设、语法书编写和词典编纂,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这需要时间,需要积累。
3.工作负担异常繁重
不能与大语种相比,非通用语专业的老师什么课都要教,什么事都要做。非通用语专业常常是几年才招一届学生。学生进校后,这个专业的老师要全程跟班教学,承担1~4年级所有的专业课,从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课到国情文化课,样样课都要上。与此同时,她们还要兼顾辅导员、教学秘书、外事秘书以及办公室主任应承担的各种行政事务。一个小语种专业面对一个对象国,凡对象国有领导、要人来我国访问,一般都会安排到北外参观,目的也是与学习自己国家语言的学生见面交流。外事工作无小事。每逢遇到这样的官方访问,两位中国教师就要忙得不可开交,院系其他教师也很难帮上忙。
二、就业现状及学生面临的挑战
1.非通用语水平对就业影响程度不等
北外非通用语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总体很好,但他们找工作时对所学非通用语水平的依赖程度差别很大。例如,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建设增加了对一些原来“冷语种”人才的需求,以斯里兰卡的僧伽罗语为例。北外僧伽罗语专业1961年招生,2000年之前每8年招一届,自2000年起每4年招一届,自2021年起计划每2年招一届。目前已有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100%,需要使用僧伽罗语的岗位达到90%。2016届本科毕业生是全校平均薪酬第一,同时对专业满意度也是第一。与僧伽罗语专业相比,挪威语专业的情况就很不一样,2007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每4年招收一届,目前已有3届毕业生。虽然就业率达100%,但需要直接运用挪威语的岗位每届全班只有1~2人。在非通用语专业中,挪威语专业的情况更具普遍性。
2.对非通用语专业学习态度迥异
由于非通用语水平对就业影响的程度迥异,这就导致学生对各自的非通用语专业学习态度大相径庭。凡是就业对所学语言依赖程度不高的专业,学生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其他课程上。以北外挪威语专业某个二年级学生为例。她每周上39节课,除了挪威语专业课、公共基础课外,还修读了英语、法语、会计、营销、管理等不同课程,一般每天有6节课,最多的一天有8节课。很显然,她选修这么多课程,目的就是增强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教授该年级挪威语专业课的教师非常担心他们的挪威语学习。毕竟是一门从零起点开始学习的语言,不花费足够时间,不下苦功夫,怎么能够学会呢?与此同时这位老师也理解,这些学生如此努力、辛苦地学习专业以外的课程,也是迫不得已。据初步统计,目前北外挪威语专业二年级18名学生平均每人周课时数为38。与此相比,北外僧伽罗语专业学生平均每人周课时数为28,尽管也有一大半学生选择了双学位或辅修课程。他们的任课教师反映,学生对僧伽罗语的学习非常愿意下功夫,这可能与就业有很大关系。
三、相应建议
在我国高校增设外语语种,开齐与我国所有建交国的官方语言专业是国家的语言战略,为的是提升国家语言能力,同时也是体现我国对建交国的尊重。所以,参与新建非通用语专业的教师就是在为国家做奉献,也可以说是一种牺牲。相关学校领导应该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爱护,尤其是职称晋级的评价标准,如果用衡量大语种或历史悠久的非通用语专业教师的尺子来衡量新建非通用语专业教师,就有失公平。笔者建议,把他们建设新专业的开创性成绩作为职称晋升的要件之一。学生就业压力大,对所学语种专业就业预期不明朗的学生,是否可以在尊重个人选择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讨“如何平衡非通用语学习与其他选修课程学习的关系”这一问题,而不是让学生自己完全无计划、无目标的随意选课,成为整天在不同教室之间穿梭的“上课专业户”“学分大户”,忙得甚至顾不上锻炼身体,没有时间参加社会活动。笔者建议各级领导应该认真研究,拿出对策,来应对非通用语专业教师和学生面临的挑战,使我国非通用语专业能够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
相关推荐
我刊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语言、文字类核心期刊!
喜讯!我刊入选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2020年版)》!
主持人语 | 赵守辉:高校语言政策与实践:语言规划的前沿课题
宋旸,Angel M. Y. Lin:来华留学生教学语言的超语实践研究
· 专题研究约稿启事 ·
“语言与健康” “世界语言生活” “华语与华语传承研究” “城乡语言变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