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盐灯 | 有一天我梦见没学外语的平行人生
Editor's Note
一篇关于“如何调整心态面对当初的选择”的文章。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歧路盐灯 Author 好心灵
众所周知,人的精神不好时容易多梦。前几天,在一个焦虑的凌晨,我入睡后做了一个有趣的梦,是关于我没有去外国语高中的平行人生。
它从2011年十一月底的一天,我七年级上学期的一个夜晚开始。那其实是非常非常寻常的一个夜晚,在梦到它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我还记得它。
梦境的系统告诉我,其实分支是从这个夜晚开始的。
我是2010年入学上的四年制初中,那个时候我七年级,是初中的第二年。不是初来乍到的初一,也不是面临中考的九年级,只是初中生涯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非常普通的一年。
那时我的外祖父还在世,我的父亲还没有回归家庭,不常出现在家里。一如既往我和妈妈、外祖父母一家四人吃完寻常的晚餐,晚饭后我待在房间里学习完开始玩电脑游戏,家人在洗碗,洗衣机在转,暖气烧得很热。白天在学校没有发生什么新鲜事,修学旅行十月份刚结束,近期也不会再有什么新鲜事。总之是非常,非常普通的一天。
梦境提示我,无数的机缘是在那一天开始分叉的。那些因为过于庞大繁杂而无法一一列举的因素的总和、被我们称为「命运」的东西,是在那里开始分叉的。
梦境告知我,我们以为是我们的选择导致了命运的分叉,但其实不是,在面对「命运」时,人甚至是根本就没做出什么选择的。
有点像莱布尼茨说的「前定和谐」。一个系统运行到那里,一串代码跑到那里,在某个时间点上,一切就那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我以为我的命运分叉是2014年报考外国语高中时发生的,或者2017年录到某外的小语种专业时发生的,但其实,也许并不是那个时候才发生的。分叉早在那之前,就已经发生了。从那时候开始,我从各种渠道所获取的信息,塑造了我的认知,我的家人从各种渠道所获取的信息,塑造了他们的认知,等到2014年, 我就是会做出那样一个选择,等到2017年,我就是会考出那样一个结果,被录到那一个专业。
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命运的分叉呢?
什 么 都 没 有。
古希腊文学里很喜欢写那种命运悲剧,就是人什么都没做错,但一切就是那样发生了。
像俄狄浦斯王在想方设法逃避命运的路上遭遇命运,或者荷马史诗里的英雄们,被命运制造出的必胜的幻觉指引着参加必败的战争。
虽然从学了小语种并且不断遭遇人生的暴击之后,已经感受到命运感了。但这个梦还是以一种荒诞的方式,更加直白地告知了我:不是你的选择导致命运分叉的,你什么都没做,命运也会分叉。如果非要追溯它是在哪里分叉的,喏,你看吧,就是 这样随便一天。
普通人在人生选择上,也许只能随机漫步。没有人能开上帝视角了解全局,即使有着良好的决策思维,即使有着理性的思考方式,也还是可能栽在信息源过于单一上。网络普及以前,人们可能就是看电视、报纸、收音机、乡邻们口口相传,还有听高中老师的口头介绍,得知一个专业学什么,一个行业干什么,仅此而已。而网络普及之后,也不过是多看了看网上的信息,跟真实世界的庞大比起来,仍然只是九牛一毛。
我家1997年就装了能拨号上网的电脑,也没改变我的家人依然在2014年一门心思要我去外国语保送的离谱决策。
普通人能上网,无非是多看了看门户网站上的新闻,多看了点论坛上的帖子,多看了点社交媒体上营销号写的东西。然后忘掉了与自己认知相悖的东西,记住了自己想看的东西,又一次固化了原有的刻板印象。
而且14年那会的大数据算法还没有这么发达,这玩意在今天变本加厉了。以前多少还能有机会看到一些与自己认知相悖的东西,今天,从图文平台到短视频平台的推荐算法都比14年更加高级了,人完全可以沉浸在自己的信息茧房里彻底不接受那些让自己难受的引起认知失调的信息。
除了专业做行研的人,普通人并不懂得该去哪里搜索哪些数据、从哪些角度来评判一个东西。在随机漫步中,可能有人碰巧看到“外语专业做外贸、供不应求”多一点,就给孩子报了外语。同一时刻的另一个人看到“外语专业只学语言不学技能毕业就失业”多一点,就给孩子报了会计学门手艺。有人碰巧遇到贵人,指点了几句,就给孩子报了计算机。有人碰巧网上冲浪时刷到小语种劝退者们的帖子,碰巧某一句说到他们心里去了,就发现了小语种专业存在的客观问题。大家都在随机漫步。
然后还梦到了那条世界线上的其他后续,在那个行世界里,外祖父还是去世了,但是从2020年底推迟到了2021年左右。但我大学 从东师附中接着升入了离我家没几公里远的东师,读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期间有很多时间陪伴家人。
像一个普通女大学生一样,有课时上课,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就快快乐乐爱干嘛干嘛,没有操心的事情。与大学里的朋友逛街,吃吃玩玩,毕业后直接工作。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活到很大,然后老到了“面对某个新事物手足无措怎么也无法理解这个东西”的年龄,然后离世。但是不太记得后面的人生了。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不记得后面工作的部分可能是我没有真正当过社畜,潜意识创造不出来社畜的景象)
醒来后感觉像黄粱一梦。之后一整天都觉得自己多了一次人生的记忆。
我以前偶尔也会做一些黄粱一梦,有现代背景的,有近代的,也有超现实架空的(但意外地不太有古代背景的)。
做多了那种“在梦里体会了一次人生”的梦之后有什么变化呢,就是,用他们修佛的人的说法叫生出离心。
最大的变化是心态越来越平和(行为上越来越摆烂),因为发现一切放在时间的尺度上都无所谓。
往大了说,比如没做出什么成就,比如没赚到什么钱,比如没找到什么对象。
往小了说,比如遇到的路人态度差一点,比如作业overdue一点、成绩差一点、暂时被喜欢的实习拒了、暑期实习没找到、急需拿到某个签证以确定接下来几个月的行程但大使馆迟迟不回我邮件等等。如果是前几年的我,都是会非常沮丧的事。但现在就觉得不那么所谓了。
(因为出离心强了,也懒得在「劝退小语种」上和人争论了,因为没有所在意的,所以就连自媒体账号也不写了,狗头)
在梦里活了很多次的另一个体会就是,机体的衰老无可避免,珍惜年富力强的日子。
但正因为机体的衰老无可避免,所以也不用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地养生。不必特意压制食欲,顺其自然,身体会变得爱吃适合它的食物。不必特意规律作息,困了就睡醒了就起就可以。不必特意兢兢业业锻炼,差不多活动活动就可以。
珍惜年富力强的日子,一切都只是一场体验。不加分别心地去体会生活中的一切,体会它们带来的狂喜、绝望、痛悔等等激烈的情绪体验。
尽量拓宽生活的体验,长远来看,成绩高一两分低一两分没什么,高一点不会力挽狂澜,低一点也不至于人生从此完蛋。唯有体验是真正能够在这一生中自己创造、独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视力、体力、感受力都还敏锐的时候去探索更多陌生的地方,看到更多,走到更远。
在流体智力还没衰退的时候去探索更多的知识,读到更多,想到更远。
学小语种时无论如何也记不住某个变位而在课堂上尬在那里的体验,春日的夜晚与一见如故的好友们把酒言欢的体验,在东向的窗子前写论文看着天际线一点一点亮起来的体验,收到一封拒信时失望的心情,都是体验。
有人会私信问我怎么调试心态来面对被小语种蹉跎了的人生。
我一直懒得说具体的心态调试,但如果简略成一句话,那就是“当成一种体验”。
当成一种体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