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户衣丨时隔两年,我依旧劝退小语种专业

户衣 后小语种时代 2024-07-01


编者荐语:

b站颜值up主, 德语转985国关研究生,前快消PPT纺织工,学术花瓶摆烂能手。欢迎大家关注户衣~




Hi,

im_Hoyii




家里有钱可以读小语种。

家里有关系能提供工作可以读。


Hi,我是户衣

两年前我在b站发布了德语劝退的视频,因为这个视频我认识了很多人,很多人也在评论区或者私信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其实当时面临求职和刚毕业一两年内的小语种er还是比较认可我的观点。

那么时隔两年后,在认识了更多的小语种er、在我考研读研后,我还是依旧劝退小语种专业,但如同我一开头讲的,有钱有关系的可以读,但我不建议你读;家里没钱没背景,还是不要去走这条绝路。



我从以下10点来说明我为什么不建议选择小语种专业。


1

专业门槛性和壁垒性。


大学专业一般分为知识或技术垄断,比如经济学、考古学等需要系统培养的学科,以及工学、农学、医学等;和行业或行政垄断,师范、医学、法学等只能通过大学专业来从事这些工作。

但小语种其实是没有什么门槛的,谁都可以学,而且绝大多数语言都可以在网络找到资源去学。语言的专四专八其实没实际意义,英语的专四专八和雅思托福都可以,德语专四专八和德福也都可以,日语的JLPT韩语的TOPIK都是可以替代国内考试的。

所以小语种的门槛几近为0,而且它的壁垒性也极低。身边太多非小语种专业出身但把小语种学的很好的,比如我前任,一年德福考18,很多德语专业生大四也不一定能考到18。

(再比如我自学韩语也过了韩语TOPIK5级。


2

疫情和大环境。


小语种专业是天然的对外输出型专业,师范、医学、法学、甚至经济都是对内服务的,第一要义是服务国内,所以对外的小语种在体制内几乎只有零星的部位、海关会有岗位。另外会受到国际政策的影响,比如去年立陶宛,北外那一届立陶宛毕业生基本就是没有对象国可言。

此外疫情某种意义上就是小语种遇冷加速剂,内循环能用到多少小语种er是个问号?所以今年高考小语种专业全线遇冷,在内蒙古文科,很多985的最低分都是外国语言文学创造的,其中吉林大学最低分519西班牙语中南大学519分外国语言文学(包括英语、法语、西语)

在河南,上海外国语大学理科最低分位次降至6w+

广东省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录取位次也大降,7月19日还因此登上微博热搜第二位。

*吉林大学2022年内蒙古文科录取最低分

*中南大学2022年内蒙古文科录取最低分

*河南省理科2021与2022年最低位次对比

*广东省本科最低位次


3

可替代性。


同一份岗位,小语种专业和去这个国家留学过的其他专业的人,你会选择哪个人。我最近觉得想学小语种、还不如高中毕业直接去该语种国打四年工回来,你的口语绝对会比绝大多数硕士都要好,你甚至还学到另外的实用技能。可以说每个稍微大点的国家都有中国留学生,单一学语言是非常容易被替代的。

我真实的秋招例子,面试完我被刷了,我问了下hr缘由,他说德国市场比较小,而且前几天找了一个慕尼黑工大学管理学的硕士,这就是可替代性。人没有什么核心技术和国家没有核心实打实技术是一样的,没有核心技术就是会被摁着打。


4

语言培训红海。


沪江都不陌生,大语种都可以在沪江找到课程资源,小语种大学四年的2w学费完全可以在沪江把一门语言学到C1C2。此外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加入语言培训市场,比如泊言馆,开设了将近50门外语培训课,这个数量只比北外上外和民办的河北外国语少,可以说语言培训市场可以提供你所知道所好奇所想学的绝大多数语种。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在任何地点学习任何语言。


5

机翻的成熟。


人学习语言是渐进的、线性曲线的学习,但机器不是,机器是指数。从我15年读本科用德语助手,到现在无数成熟的翻译软件deepl、搜狗、谷歌、苹果自带的翻译软件,讯飞、腾讯的同传,绝大多数人是很难学过机器的。甚至身边很多做翻译的人、体制内做翻译的人也会第一步使用机翻,然后再订正。虽然仍有高端市场的翻译需求,但走向这一步你所花的时间、精力,以及前期的生活日常,都是很看家底的支撑。

*Deepl及谷歌翻译可翻译的语言


6

岗位少竞争多。


2年前的视频很多人说自己工作好或者身边认识的工作好,好的时间找份工作不难的,但人多起来经济又不景气的时候,只有这个时代的人才会懂得。全国现在有1002所本科学校开设英语专业,508所开设日语专业,169所开设俄语专业,151所开设法语专业,118所开设德语专业。现在对口的工作有多少,这几年毕业的学生大家都知道,况且大多还是和跨境相关,一次疫情就伤一波,这些企业能坚持多久、能提供多少岗位是个问题。


7

就业歧视和误导。


说到小语种,大家都觉得国际化、高端、好找工作、进外交部、进外企等等,诚然,在10年甚至2015年前是这样的,那些学小语种的人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加入世贸、人少竞争少的红利,但10年之后,随着扩招人数的增加,以及三本独立院校开设外语专业,小语种走向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首先考公,小语种岗位非常极其少,基本只有去卷三不限岗位。部委对小语种的需求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我在大四的时候,外交部国考只有三个英语的名额,小语种并不是年年都有。

还有遴选,也不是谁都有机会的,你的性别、外貌、取向都是考量。以北外德语专业为例,每届80人,5年来只有13个名额。外交部工资大概7k多,外派一年几十万会有,但能去什么国家就不一定。当然,如果你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进外交部并且也有能力考到足够好的学校,家里也有钱可以支持你在北京工作买房,并且能够忍受寂寞,我不会劝退的。

另外就是外企,其实很多毕业生是做跨境相关的工作,但疫情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且这个影响会持续多久是没有人可以给出确切数据的。国内现在的就业求职状况,大家都能感受到,我在b站的前一个视频就是自己实习投简历,985硕士、出国交换经历、有工作经验、有实习有商赛、有社群经验有自媒体经验、能剪辑能排版能写稿,就这样170封中只收到两个offer,选了其中一个还把我鸽了,直接把我这个假期的时间和计划都作废了。

另外还有翻译、同传这种画大饼专业,钱多,但前期十几年的投入不是瞎话,所以我才会说家里没钱的还是避开,人是需要吃饭的。金融有四大八大投行券商,法学有红圈,但语言是没有的,这是一个私活专业、不能持续产生收益的专业。而且翻译、同传的资源被少数的人掌握,一般人是找不到这样的资源的,一年能有几场需要小语种的会议呢?疫情当下,又有多少需求呢?


8

课程安排不合理性。


小语种是高三的翻版,你会在大学度过高四高五高六,很多学校甚至在大四都会安排很多课程和作业,导致不管实习还是考研都非常棘手,对于一个需要实习学习东西的专业而言,非常的致命。另外就是课程繁琐且重复,早读晚读晚自习,背单词背课文背语法做听力翻译单词,在其他专业需要系统学习大量阅读的时候,小语种专业缺少了这一步,最大的影响就是中文能力的退化。我和身边小语种er聊天,大家的感受就是工作或者读研,很多时候我们的逻辑有一点难以自洽,书面表达也不是很好,一看就是缺少阅读。

小语种专业的大部分人是不会从事和小语种相关的工作,但这四年投入的精力和时间,并且放弃了很多实践和其他的东西(比如恋爱),毕业再回看,十八岁的青春就在背单词间消失了。

*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部分培养计划

https://seis.bfsu.edu.cn/info/1076/5112.htm

*吉林大学日语专业培养计划


9

考研深造。


考本专业的研究生,硕士点少,招生少,所以小语种是非常卷的。另外硕士分布很不平均,除了top985和北外上外,剩下很多都是双非,这也加剧了小语种考研内卷。

跨专业考研,你要在大三大四的课程中挤出时间去学另一个专业的专业课,大部分人还要重新捡起英语准备考研英语一。如果有幸,你的语种可以当二外去考,那你也错失了调剂的机会,调剂的话你只能选择同样可以用这个语种考的语种。以德语为例,国内可以用德语当二外考的学校无外乎,清华人大南开中山北外上外等top校。

*德语专业硕士点

*法语专业硕士点


10

家境和自己的理想的平衡与取舍。


小语种一是会有出国交换,公费名额少,一个班也许就一两个,剩下就是自费,所以家境对于小语种而言,是一个门槛。大三大家出国交换,你没有钱只能在国内闷头学习,想着我要练好口语不输他们,小语种已经是闭门造车,如果还在闷头学习已经是和社会脱节。

另外就是实习,家境一般不舍得和家里要钱租房,假期回家或者在学校找找兼职,进一步会把路走绝。

大学有一位来自西北贫困县的同学,家境是真的很不好,大学报到就是铺盖一卷而来,假期回家还要帮忙收辣椒喂猪,大四选择考研,一战未上岸选择二战继续德语专业,二战未上岸后,退掉了所有的群,删掉了联系方式。家境不太好的人很容易被沉没成本绑住,我都学了四年了,如果跨考如果工作用不到那不就是浪费了吗?所以在这条自己感觉到或者已经有人告知的路上一路走到头,然后撞南墙。

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和我妈妈出门,隔着玻璃看到有小孩在肯德基过生日吃汉堡,我那会儿真的很羡慕,但我不敢说出来我也想要,我妈问我想不想吃汉堡的时候,我只能懂事的说不想吃。

小语种和交换、留学与这种状态很像。

*劝退小语种bot投稿




虽然现在所有人都有人劝退各自学的专业,但有些专业至少是求职有对口的工作,考公有对口的岗位不需要挤三不限,大学有时间去实习,能锻炼你的技能,但小语种的劝退是无奈的、绝路的劝退。


佛渡有缘人,希望在犹豫中的你看到这篇文章可以做出更好的选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