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融榕与共”的乡愁设计师

许琨 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2024-08-31



“一湾春水入村涌,婆娑古木倚连榕。弯曲青石巷深尽,百年长须老树翁。”这是乡愁设计师张志明描写顺德水乡的一首诗,他不仅仅是设计师,还是画家,雕塑家,诗人,“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艺术家”。在刚刚结束的2021香港亚太设计师大赛中,张志明和他的团队接连斩获大赛方案类景观设计钻石奖和金奖,他们是大赛中少有的以“乡村振兴”“乡村建设”为题材参赛的团队,张志明更是荣获“2021亚太设计师最具影响力人物”奖。


张志明是土生土长的顺德人,1980年至1986年就读顺德华侨中学,1986年至1990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一直在顺德从事雕塑壁画园林景观、振兴乡村设计,是一位资深的乡村生活环境改造设计师,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美丽乡村设计专家顾问,著名振兴乡村设计专家。因为从小生活在农村,张志明对生态水乡、幸福水乡、和谐家园生活素材有深刻的认识与亲身体会。

“此次大赛能获得这么多奖项,出乎我的意料,这正说明了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设计在业内也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可,也是对我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设计事业的褒奖。”张志明告诉记者。

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张志明认为水乡画家伍海成对他的影响最大,“我很幸运,从中学到大学都受到很好的艺术导师指导。伍海成老师可以说是顺德现代美术的奠基人,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热爱大自然,每逢周六日,我师徒俩都一起走到顺德农村写生画画,顺德的村头田边都留有我师徒俩人的身影和足迹,附近的村民很热情,从家里搬来茶水,还招呼我们到家里吃饭。从那时起,我就深深感受到村民的和谐伦理关系和无私的纯朴感情,也为我以水乡为题的绘画创作和振兴乡村、建设美好家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 许琨



深入关注村民真实需求

保留传统水乡文化氛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改善人居环境、保护绿色生态、共建美好家园的乡村建设中,过度追求表面形式的“高大上”,忽视当地的文化背景与人民的生活需求,全盘推倒重建导致千篇一律的做法,深受人们的诟病。而张志明秉持着“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深入关注村民们的真实需求,保留传统的水乡文化氛围,显得尤为可贵。


顺德水乡土生土长的张志明,在深厚的乡土情怀下,积极投身于建设美丽乡村的项目中,将“乡村振兴”的口号,落实在一处处充满乡情乡韵的工程上。位于顺德龙江镇的坦西村,就是他心目中最为特殊的项目之一。在2020年香港亚太设计师大赛中,他凭借坦西村的改造项目《融榕与共》获得2020年度景观设计钻石奖,也令他和坦西村民建立起非同一般的情谊。


为了做好坦西村的景观工程,他首先做的,就是用大量的时间走访村落,了解村民的生活习惯,倾听他们对村落公园的想法和需求。在他心目中,这并不仅仅是服务客户那么简单,而更像是对故乡养育他的一种回馈,是他对乡亲生活的悉心关怀。


“坦西村的项目是最难完成的”,谈起这个项目,张志明百感交集,“村民之间意见分歧大,有些旧风俗习惯让他们觉得几十年来风调雨顺,就算破烂都好,你一改造,有哪位八九十岁的老者有点风吹草动,大家都担当不起,还有村民间又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正是‘顺得哥来失嫂意’,左右为难,后来我们改变策略,跟村领导和德高望重的村民代表沟通,再由比较积极的村民出面,向个别村民解释,得到他们的谅解,在他们监督指导下,一步步解决问题。”张志明在调研时也写下大量水乡田园诗,有一首是专门描写坦西村的,“坦西两岸绿户荫,古榕斜横须如根。墙影留作家乡照,见时平淡思时梦。”


对顺德水乡有着深厚感情的张志明,在完全不破坏坦西村大榕树的前提下,花费了不少心思。例如在长堤边种植了水草等湿地植物,人为保留湿地。而有些地方还没完全开发的,就保留下来给村民种菜耕地。如今,坦西村长堤两岸的风景成为了当地最美的风景线,曾经的顺德水乡美景在这里得以重现。村民坐在榕树下面乘凉、闲聊、娱乐,其乐融融。张志明表示,他并不会在乎他的设计元素有多么的“高大上”、超前新颖,而是可以让村民们有幸福感。

乡村改造不仅是美术课 

自觉维护解决成本问题

穗香村青少年农业生态科普基地是张志明最满意的作品,“并不是因为它多么漂亮,而是它将对乡村振兴的政策理解和表现结合起来,花小钱,办大事,用非常低的投入,将一块原来布满垃圾的卫生治安死角开发成一个有花园、菜园、公园、果园的农业生态公园,同时又可以让穗香的小学生来这里参与社会劳动,普及农业科普知识,一举多得,利用自身的低洼地,构筑多个小水池,用地下水灌溉农作物,既安全又健康,同时有少量的停车位,为周边村民提供生活的便利,种完瓜菜,搞完生产,三五成群,拉家常,又健康又和谐。


乡村改造项目不仅是一门美术课,更是一门经济课。既要考虑投入,也要考虑建成后的维护成本。将村内几十处的卫生死角改造成公园的绿化休闲地方,每月的维护成本对于农村来讲是一笔沉重负担。但通过改造成集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功能于一体的“四小园”,村民不仅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同时也解决了维护成本的问题。村民的保养等于自力更生,他们种植自己喜欢的蔬果,为了有个好收成,一定会自觉维护好种植地。

乡村建设需要群众支持 

不能简单进行大拆大建

在谈到乡村振兴项目工程投入不大,设计费用不高时,张志明认为这是一个做人的格局问题,“如果你只是想获利而参与乡村设计是无可能的,这个问题我有两个心得,第一是通过参与振兴乡村设计开阔了自己的团队视野,认识更多的朋友,锻炼队伍,提高自身的竞争力;第二是参与乡村设计本身就是带有为社会的奉献精神,如果你设计得好,会得到社会对你的关注,当团队的影响力提升之时,你也会得到更多社会企业的关注。”

张志明也建议政府以实际的角度考虑,增加设计费,“因为设计费过低,阻碍了社会上很多优秀的设计团队来加入到振兴乡村改造设计之中。”

现在乡村改造普遍停留在市政公园的设计改造,否定一切、拆除一切的粗暴方法。“我觉得作为一名设计师,要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不能进行简单的设计改造,因为振兴乡村既要投入大量资金,同时日后还要支付庞大的管理费用,地方政府吃不消,村民也抱怨,如果是一个恶性循环,大家的积极性都不高。怎样又投入小,又可以减少以后的管理费用已经是一个振兴乡村建设美好家园的社会问题,还有群众的理解支持也很重要,设计得更好的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没有群众支持也是寸步难行。”

集中精力为群众服务

有生活气息才有活力

为什么张志明团队的作品能在众多空间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张志明这样分析:“我们的作品将精力集中在为群众服务。”

以获奖作品《金銮登科书院》来看,该作品以著名书法家苏若瑚祖孙三代为背景,以顺德伦教乌洲古村诗书传世家为理念进行设计,实地由乡村图书馆、阅读室和介绍苏若瑚与乌洲古村历史文人事迹的乡村公园组成。整个公园用传统中轴对称的方式设计,充满岭南园林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色,又适合现代人的审美,还种满了富有特殊精神寓意的竹子、荷花等植物,公园的建造结构分为前中后三层,一层比一层高,寓意步步高升,并设有苏氏家族的名作书法墙。


在《金銮登科书院》的设计当中,规划有差不多200平方米的广场为将来的四乡子弟和孩子提供进行开笔礼、成人礼的地方。张志明表示:“从历史角度来设计的公园不是简单的休闲公园,要尊重当地的文化底蕴,实现用现代人的手段与前人进行交流对话。”

另一获奖作品《穗香稻花说丰年,江风白鹭一园春》(以下简称“穗香公园”)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幸福家园为主题设计,“穗香村靠近江边,与水结缘,有大片湿地,引来白鹭,‘穗香’一名本身也十分有诗意,公园的设计是从零开始的,而不是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修改,因此构思能够尽情发挥。”张志明表示,在顺德进行乡村公园建设永远离不开“水乡”,也离不开“为群众服务”,要与人民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有生活气息才有活力,和谐自然协调的风格才是大众喜欢的风格。”张志明这样说。


对话

“优化环境的结构,提升环境的品质,美化环境的视野”

南都:荣获“2021亚太设计师最具影响力人物”奖有什么感想?会不会有更多乡村振兴的项目找到您?

张志明:参加香港室内设计师协会的“2021年亚太设计大赛”,获得最具影响力人物奖,真的有点意外,因为乡村振兴设计让我得到社会的关注和荣誉,当然很开心,荣誉也是鞭策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会带领我的团队继续投身于国家振兴乡村建设幸福家园之中。

接下来我除了提高自己设计团队的设计水平外,还会与社会上更多有志参与乡村设计的年青人合作,如冼玉英老师是省内新晋的园林景观设计师,去年也获得“2021年亚太设计大赛”园林景观的金奖,她的项目《幸福家园》也是在我指导下完成的,她今年与我合作设计的几个乡村改造项目也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同,作为一位国内的资深景观设计师,带领更多年青人参与这个有意义的活动正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南都:法国巴黎学院客座教授梁国文认为您的作品立足岭南文化,有鲜明的本土特色,还引入了很多环保的概念,哪个作品最能体现岭南特色?哪个作品最环保?

张志明:容桂的联柏公园最能体现岭南特色,整个公园由旧青砖、旧瓦、旧青石板为原素。联柏公园还是一个多方合力共建的生动例子。作为容桂“回家工程”企业,广东联柏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尽管“身”仍在外,“心”却惦记着家乡,出资建设联柏公园。联柏公园位于容桂穗香村,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原地块为卫生环境较差的一块闲置地,改造后既美化了环境,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场所。村内热心人士积极捐赠树木,为公园添绿,共建共享美好环境。



南都:现在乡村振兴项目存在什么问题和困境?

张志明:现在很多人对乡村规划设计还停留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形式上,大拆大建、简单粗暴,甚至将原有的宜居宜乐的生态自然环境摧毁,没有对当地本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也没有考虑到村民的生活所需,甚至不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纯粹为设计而设计,严格来说就是“过度设计”。

例如河涌是珠三角的灵魂,传统珠三角的居民都是依河而居、依河而乐的生活模式,形成一种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如果一条河涌硬生生用混凝土和石头做护土墙,毫无意义的粗大肥厚的豪华石扶手将人与河涌分隔开,这种本末倒置的设计是对乡村自然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还有将河涌两岸如诗如画的自然生态树木“斩尽杀绝”,种上一排刻板的外来树种,以一种艳俗的审美代替原本自然和谐寓有诗意的人居环境的美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理念。

南都:什么才是真正的水乡人居生活环境改造呢?

张志明:一.提高当地人居环境的竞争力,为乡村产业振兴做好配套服务,优化工作环境,美化生活环境。二.增加乡村的凝聚力,设立乡村文化室、娱乐健身区,建立健康的群众组织增加乡村凝聚力,倡导乡村传统朴素的和谐伦理融合的风俗。三.加强乡村的自然生态建设,对脆弱的自然生态恢复保育,以传统的村味乡韵为设计的主要元素,目的是更多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传统价值观。四.建设党群活动基地,传播正能量,让群众更深刻体会到党永远不忘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五.用艺术与设计的方式,优化环境的结构,提升环境的品质,美化环境的视野。

南都:粤港澳三地的设计师有没有经常交流?在设计理念和方法方面会不会互相学习和借鉴?

张志明:粤港澳三地的设计师经常交流,我是香港室内设计师协会的委员和顺德区室内设计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工作上经常参与很多社会活动,所以有朋友笑称“你上知天文地理,下知扫把垃圾”,香港室内设计协会本身是面向世界各地,招收各地优秀设计师为会员,每年都有十多次世界各地著名设计师学术交流,我有幸多次被邀请去介绍我的设计思路和设计案例分享讲解,这是一个很好的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平台。

港澳设计师对现代流行文化把控力强,节奏感动感,色彩及光源塑造能力强。内地设计师更具地域性和本土性,从现代生活工作环境的要求角度,特别借鉴传统美学,我们的设计更含蓄,更优雅。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湾区00后的“零碳”建筑实践
“三个好朋友”的话剧梦
荐读:红色故事的精彩讲述者



喜欢就点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南都鉴定评测实验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