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粮于技,科技助力小麦增产丰收



 “杂交小麦示范田在复耕田块、晚播的情况下获得丰收。去年11月底出现罕见大幅降温,北部麦区麦田发生严重冻害,部分品种冻害达到5级,不少麦田春后进行了毁种,农户损失惨重。位于农业中关村的杂交小麦新品种示范田表现出非常好的抗寒性,春后返青快,成穗好,灾年获得丰收。同时,在高标准不育系繁殖田开展核心不育系繁殖,配套不育系低播量晚播种植、防杂隔离、提纯复壮、种子收储等繁殖配套技术,提升了对接村镇小麦种植水平和籽种繁育能力,提高农户种植效益。”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杂交小麦所高级农艺师、峪口镇桥头村科技书记王拯介绍着科技帮扶工作进展情况。



杂交小麦新品种

京麦183示范田

示范田位于农业中关村核心区,重点挖掘杂交小麦节水增产潜力,并以轻简化、易操作为目标,组装集成杂交小麦节水品种、种子处理、镇压保墒、保护性耕作、高效喷灌等技术,形成农艺与工程技术有机结合的杂交小麦节水高效栽培技术体系。




高标准不育系繁殖田

繁殖田,面积300亩,开展BS系列不育系核心种质资源繁殖。在生产过程中指导种植户掌握亲本繁殖与种源保纯技术要点,培养繁种和小麦种子加工技术人员,以二系杂交小麦产业推广为契机,带动村域及周边开展杂交小麦亲本繁种工作。种植户进行杂交小麦亲本繁殖,较大田粮食种植可增收400-500元/亩,提升种植户收益,同时增加村民务工收入。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二系杂交小麦技术国际领先,近几年,绿色节水、超高产和抗逆耐盐碱杂交小麦品种陆续通过审定,杂交小麦品种在绿色丰产和超高产等方面都发挥出明显的优势。“作为我院重要技术成果,也是北京高端种业的一张名片,在农业中关村平台进行展示,通过示范带动,扩大杂交小麦新品种在村域及周边的种植应用,全力推进杂交小麦新品种在京郊的更新换代,这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科技书记王拯说。

 自2018年开始,王拯及所在示范团队成员,持续指导峪口镇及周边村镇的种植大户建立杂交小麦示范方,开展杂交小麦节水高产示范。示范方通过良种良法配套较往年平均增产80-100斤/亩,为种植户节支增收超过150元/亩;以示范田为依托,开展科技服务、推广应用和成果转化,提升种植户收益,带动周边村镇开展节水高效小麦种植。


 “我们团队希望以二系杂交小麦的产业为依托,科技书记工作为抓手,力争在峪口镇打造北京杂交小麦新品种绿色节水示范、成果转化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示范推广平台,成为农业中关村核心种质资源及展示平台的一部分。”王拯表示,接下来,将发挥好北京市农林学院在杂交小麦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优势,发挥农业中关村在全国农业领域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全国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方案和创新案例。




为您推荐

VR街景地图:足不出户,探索智慧桃园里的“科技范儿”

与你相“玉”,智慧大田清甜爆汁的玉米成熟开摘

科技书记和大学生面对面畅谈青春,共话乡村振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