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士农场 | 联农带农,增收致富在“希望的田野上”



来“博士农场”

邂逅一场色彩斑斓!




红的、黄的、绿的、蓝的……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

漫步在峪口镇东樊各庄村

“博士农场”

紫红色的荞麦花开遍田野

金黄色的豆荚、旱稻

如画美景尽收眼底

红花、稻穗、树林、蓝天

纵横交错,色彩斑斓

跟随着前来打卡拍照的村民

漫步于大地精心编织的锦缎间

感受这大自然的“彩色馈赠”

偶有微风拂过

荞麦花便柔柔的蠕动

小心翼翼的挤到一块儿

发出细细的,沙沙的声音

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弥漫在空中

美丽的荞麦花海和

成熟的旱稻、黄豆迎风摇曳

一派丰收景象


荞麦是原产于我国的粮食作物,熟期短花期长,且耐干旱耐瘠薄。水稻的成熟期一般是130至140天,而荞麦仅有70至75天。荞麦分子设计育种“博士农场”,是由中国科学院钱前院士带队的团队打造,现在种植的是甜荞两个品种,花色为紫红色和粉色,“博士农场”以创新为动力,以荞麦品种选育及产品开发为关键,优化高质量多样性荞麦品种结构,培育农场核心竞争力,打造荞麦产业开发示范基地,培育壮大名牌产品。

在荞麦旁边区域是黄豆种植区,品种为“中黄203”,也是钱前院士团队选育的品种之一,适合在北京种植的一个品种。


紧邻的旱稻生物育种“博士农场”今年试种了126个旱稻品种,金黄色稻穗压弯了稻杆,长势喜人,包括6个晚熟品种和16个中熟品种在内的品种筛选试验进展顺利,所有参试品种均表现出良好的生长势头,旱稻覆膜试验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抑草效果。

“我们基地是选育的基地,选育成功之后,适合平谷种植的我们再向其他乡镇推广,联农带农,让农民也参与到选育的科研成果之中,真正让农民增收致富。”东樊各庄村党支部书记王玉奇介绍说。

“博士农场”尝试用旱稻替代夏玉米,与豌豆轮作,采用绿色化配套种植新技术,生产绿色营养“北京旱稻”高端大米,为当地乃至北京市闯出一条既节本增效,又绿色环保的种植业结构调整之新路。


平谷区启动“博士农场”创建的号角吹响后,峪口镇用好用活农业中关村建设发展机遇,着眼于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都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以院士团队或博士团队等高层次人才为技术依托,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着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高地、高水平科研攻关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舞台、现代农业产业先行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发展高地。






为您推荐

北京最大的赤松茸种植基地,在平谷→

“花灯”满枝香如蜜,洗一下带皮吃!峪口镇“土特产”苹果大丰收

“峪”见好物 | 来一场Citywalk,换一种方式爱上农业中关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