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产教供需深度对接
近日,教育部发布《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从建设单位、建设任务、监测指标、工作流程与时间安排五个层面明晰了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任务。共同体注册填报时间为2023年7月30日-10月31日,2024年起每年的1月1日-10月31日。
《指南》中明确了建设单位的标准。共同体由一家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联合一所高水平高等学校、一所职业学校牵头建设,发挥各建设主体作用,推动产教全要素融合。牵头企业应在所属行业有重要影响力和话语权,能够统筹行业产业资源,并在共同体内切实起到统筹、牵头作用。牵头职业学校的特色专业(群)应与共同体行业领域相符,人才培养质量高,设有独立的社会培训机构或继续教育机构,广泛开展各类培训。
共同体产教供需高效对接。《指南》中指出,每年组织工作专班,通过政策研究、调查问卷、走访调研和大数据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行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情况等方面的调研工作。每年第一季度,共同体发布行业发展分析报告、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以及人才供需清单和技术供需清单,这些报告将指导相关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工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
此外,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置于首要位置。共同体要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根据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的要求,实施委托培养、订单培养和学徒制培养等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值得注意的是,共同体内将实行校企师资「互兼互聘」,共建共享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为满足产业企业的用人需求,共同体内企业将向共同体内学校倾斜,加大实习和就业岗位的供给。同时,共同体内学校还会开放培训机构和继续教育机构,面向行业企业员工提供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促进企业员工的终身学习。
其次,职工的学历提升的迎来新机遇。共同体支持高水平高等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共同体内职业学校毕业生和企业一线优秀职工,鼓励他们攻读本科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提升学历层次,为产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此次《指南》的发布将致力于发挥共同体成员间优势互补的优势,推动相关产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共同体将在实体化运行、产教供需对接和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努力,为相关新兴产业的创新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共同体致力于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校企联合打造科研攻关团队,并深入生产一线,准确瞄准产业需求。《指南》中提到,通过调研征集企业实际面临的生产性和技术性难题,校企系统解决问题。同时,共同体要支持职业学校在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中发挥「中试车间」的作用,为产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共同体建设单位将加大经费投入,共建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和重点实验室等,推动前沿领域的创新成果的产出。这些创新成果将为行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工艺改进和产品升级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指南》中明确共同体要组建高水平教科研队伍,紧密对接产业实际和发展需求。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和技术攻关实际,将产业应用的工艺、技术融入教学实践,并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能力项目,确保学生掌握实用技能和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除此之外,共同体内学校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跟踪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研制优质教学装备并推广应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同时,共同体与企业技术优势的结合也将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深度融合,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产业的发展需求。
为了促进共同体的发展,各建设单位将制定支持共同体建设的专项政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同时,共同体内的企业将发挥技术优势和平台优势,将共同体工作纳入企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考核,确保共同体的稳定运行和长期发展。
除了以上的建设任务,此次《指南》还规定了六条监测指标,其中,在全方位整合产教资源方面要重点考核共同体建设单位优质多元以及跨省域分布情况。而在构建产教供需对接机制层面,重点考核行业发展分析报告、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报告、人才供需清单和技术供需清单编制发布是否及时,内容是否客观、全面。《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指南》为未来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勾画蓝图,指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