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共赢点」,破解产教「两张皮」
走进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左边虚拟仿真教室里,学生们在听着理论课程;右边训练区,整齐陈列着一排「教具」——8辆不同型号的比亚迪汽车。
过去,汽车专业用于训练拆装的车辆几乎全都是报废的、被淘汰的过时车。如今,该校教学所用车型,基本上是当前市场上可见的。不仅如此,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课程素材就来自于企业,最大程度保证所授所学与企业当前的实践一致。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双重密码。深圳职业技术大学蹚出了一条新路,找到「共赢点」,破解产教「两张皮」问题,最佳载体则是特色产业学院。
据介绍,该校支持每个专业群立足深圳区域优势,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联合世界500强企业或头部企业共建特色产业学院。目前,已建成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比亚迪应用技术学院、大族激光学院、大疆无人机学院等18个特色产业学院,覆盖学校70%以上专业。
毕业不到2年,为企业创造了9项专利,其中有4项运用于生产中,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毕业生谭天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技术改变人生」。
汽车与交通学院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18个特色产业学院之一。紧抓人才共育这一「基点」,该学院与比亚迪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专业标准,实现产学共融。「企业需要人才,我们能输出人才,这就是合作的基点。」 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汽车与交通学院院长董铸荣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比亚迪会派驻工程师到校指导学生,教师也会到公司跟岗学习,参与到实践工作中。
在董铸荣看来,「学校设备再好,也无法百分百复制企业生产环境」。为提升实践教学条件,该学院与比亚迪共建了校外实践基地,教师、学生可在基地进行教学、研发,而企业工程师也会在基地做研发项目。
记者了解到,在人才培养方面,汽车与交通学院会在和比亚迪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专业标准后,进行课程开发。不同课程负责老师,会对接企业不同的事业部工程师,共同编写教材。
「了解企业人才需要方向,人才培养方案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制定,并以他们意见为主。企业人才需求内容是会不断变化的,因此培养方案必须进行动态调整。」董铸荣介绍,为避免调整滞后性影响,校企双方还开设具体岗位的精英班,根据岗位需求进行强化培养。
目前,该学院有300多名学生在比亚迪各事业部工作,且获得企业好评。该合作模式被比亚迪复制到全国各基地,据统计,全国各地已有30多家职业院校与该企业合作共育人才。
与华为首次「牵手」合作,已是18年前了。
2006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首次与华为开展校企合作。这些年,双方在通信技术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等ICT相关专业领域,基于华为认证持续推进课证融通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通信设备与系统的运维人才。
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宋荣介绍,该校与华为合作,将面向在岗工程师的培训认证,转化为适合零基础在校生学习的课程体系,探索出课证融通的育人模式,「华为认证将最新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转化为课程和证书,可以有效推动院校相关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
截至目前,共有4000多位学生通过华为各等级认证,350多位学生通过最高等级HCIE认证。绝大部分通过华为认证的学生毕业后进入华为生态圈企业就业,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企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人才。企业提出人才需求,学校第一时间响应,立刻跟进,开发课程。
记者了解到,华为在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成立了全国高校唯一一家ICT学院支持中心(IASC),负责全国高校ICT学院的运营与师资培训。该中心联合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讯方技术有限公司三方开展「百舸班」。据介绍,「百舸班」是根据华为核心销售伙伴的销售类岗位需求,学校联合人才联盟伙伴通过短期实训提高学员的销售岗位适配能力,输送到华为生态圈的岗前能力培养和人才供应计划,是打通「知识-技能-产能」人才供应链的重要尝试。
「校企合作走深走实,实现产教共融,关键在于找到共赢点。与产业端企业合作,要关注对方是否有人才需求,否则就容易流于形式。」宋荣表示,「课证共生共长」,实现了多方共赢。对学校而言,专业教育和企业工程师培训结合,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教育教学标准。对学生而言,获得学生和认证工程师的「双重身份」;对企业而言,得到「来了就能上岗」的员工,节省了培训成本。
普通无人机续航时间为30-50分钟,而氢能无人机续航时间能达到两小时。然而,氢能无人机在远距离巡航过程中,实时通信与信息传输存在很大挑战。
那么,在网络通信不稳定情况下,如何解决无人机远程控制问题?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研究员卢山说,2019年,他与团队成员逐步将网络化控制技术应用于锂电无人机,解决了远程中继通信关键问题。
3年来,该科研团队开始与氢能无人机企业合作,用这些技术解决网络化控制问题,使得氢能无人机在远程的电力传输线巡检中飞行更稳定。去年,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北京卓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斗山创新(深圳)有限公司共建氢能无人机控制技术研发中心,助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
校企联合研发,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是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该校与专精特新、小巨人、独角兽等企业联合,在学校设立校企研发中心,双方共同出资投入研发,围绕企业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需求,设置技术榜单,攻克技术痛难点。
卢山直言,企业隐形技术需求挖掘是校企合作一大困难,这要求老师走出校园,走进企业。如今,通过校企联合研发,学校将技术攻关内容转化为教学,学生在校内就能参与到企业实际研发工作中,紧跟前沿技术,实现产学研的有机融合。
此外,对企业而言,在产品迭代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技术痛点。校企联合研发,既降低了企业研发风险,减少成本,也有利于为企业、行业培养和输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