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徜徉!在文学中邂逅精彩人生

校友办 惠州学院校友会 2023-03-01


携笔走访,撰写深厚故事万千

诗画合璧,融汇细腻点滴丝缕

青春献文学,传播真善美

在文字中品味百态 

在创作中提炼人生

他们用行动展现文学的魅力!



黄伟

以文学传情,树社会清风



校友简介:黄伟,我校198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现供职于广东省河源市教育局。主要创作方向是旧体诗词、历史故事推文、中华传统楹联等,至今已完成作品共计1000首(篇),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媒体、网络平台发表作品逾300首(篇)。原创作品《汉宫春・盼春归》、《七律・望春风》被国家级报刊《中国民生时报》所刊载,《汉宫春・盼春归》被评为“全国抗疫诗词大赛”优秀作品,被国家档案馆、国家图书馆收藏。


感受文学魅力,埋下创作种子。从小时候开始,黄伟就对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特别喜欢阅读唐诗宋词。高中时期,他遇到了一位对他的创作之路影响至今的老师——语文老师魏邕宏。回忆起魏老师,“才思敏捷、勤耕不辍”是黄伟对他的评价。那个时候,黄伟将他视为自己学习的楷模。上大学后,他坚定不移地选择攻读汉语言文学专业,自此踏上文学创作的道路,用“文字”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在生活、工作中的所思所想。


黄伟在浙江嘉兴南湖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诗词抗疫,笔锋助战。2020年2月份,武汉封城,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复杂。黄伟在观看河源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的誓师大会时心情慷慨激昂,“彼时,我每天关注疫情情况,了解并参与相关的抗疫工作。既紧张又焦虑,头脑中有表达、倾诉的念头和冲动,反复考虑之下,决定以自已最拿手的旧体诗词形式,讴歌、赞颂、吟咏伟大的抗疫精神。”短短两个月,黄伟落笔成《“光头”天使赞》等“抗疫”系列旧体诗词24首,并被省、市报刊、杂志采用。他坦言,作为一名传统文化的爱好者和创作者,真心希望能够以手中秃笔为武器,用诗词艺术的形式,鼓舞人心,为抗击疫情聊献微薄之力。


黄伟在抗击疫情全国诗词大赛中荣获嘉奖


不仅在文学方面出类拨萃,黄伟在教育工作方面更力求与文学兼容,不懈而行。黄伟在市教育局担任领导职务已满20周年。他认为文化、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创作与工作可以融汇贯通、相辅相成。他谈到:“我的诗词作品内容、题材有许多涉及我的日常工作。例如,我分管全市教育招生考试工作,就写了不少这方面的作品。通过诗词创作的形式,让社会各界对教育工作增强直观的认识,逐步形成人人关心、支持、参与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在2021年建党一百周年之际,黄伟所作的“建党百年”系列诗词专辑在省级平台发表,得到了广泛点赞。


黄伟参加中学“人防教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

校友寄语

“我虽然毕业离开惠州学院已有37个年头了,但惠州丰湖书院的影子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我为自已是惠州学院的一分子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殷切期盼在校的师弟师妹们珍惜光阴,认真学习;胸怀理想,矢志笃行;苦练本领,善作善成;勇于担当,感恩回馈!”

--黄伟

惠州学院1986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


黄惠新

上下求索,成就精彩



校友简介:黄惠新,我校1988届英语专业校友,中国农工民主党广东省委会文体专委会委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兼评论员,香港诗人联盟永久会员,惠州诗词楹联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会刊副主编及责任编辑。多篇作品刊登于《中华诗词》、《西子文艺》、《惠州日报》、《香港诗人联盟》等刊物。目前已出版格律诗词《随风飘逸》一书,被收藏于香港公共图书馆、惠州慈云图书馆、惠州学院图书馆及惠州一中图书馆等。曾创作并负责编辑学会会刊《惠州诗联》;2021年创作编辑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惠州党史诗词作品集《诗颂百年》、仲恺宣传部主办的《仲恺风韵》。


情怀铸就热爱,诗词成就了他的不凡人生。黄惠新对诗词的热爱,要从他小学时期说起,那个时候的他便开始接触诗词,喜欢在诗词中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对诗词充满了兴趣与特别的情感。从那开始,在他内心深处,便悄然埋下了探索诗词的种子。后来,他在高中语文老师曾镇澜先生(后为惠州诗词楹联学会创会人之一)的引领下,得到更多诗词的熏陶,逐渐地爱上了写诗词。


黄惠新在韶关考察学习


将生活与情感融入于诗歌,传递生活中带来的灵感。作为诗人、编辑,生活是黄惠新诗词创作中最重要的灵感来源。他表示:“我常常把自身融入现实生活、社会及自然环境中,从而得到对人和事物最真实的感受,这是一种精神的反馈,我喜欢将这种精神的反馈通过诗歌表现出来。”创作生涯里,黄惠新创作了大量与生活、大自然息息相关的诗词,包括西湖二十景组诗、农耕历史组诗、二十四节气组诗等等。身在惠院学习过的他,经了解惠院的相关历史意义后,便将丰湖书院作为一个历史古迹来创作,写出了数篇关于丰湖书院的诗词。


黄惠新参加惠州学院“宋湘在丰湖书院”纪念活动

暨学术研讨会


在交流中碰撞思维的火花,在分享中促进共同成长。黄惠新在创作生涯中,与不少优秀的诗词创作者一起交流分享,在思想交流的碰撞中产生了创作的火花。著名画家梁力文非常擅长诗意画,黄惠新便与梁力文诗画合璧,目前已创作了上百首题画诗。二人合作的有关抗疫的律诗最终被惠州博物馆收藏。此外,加入惠州诗联也让黄惠新在诗词创作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黄惠新坦言:“加入诗联,跟着主编李硕洪先生学习编辑《诗联会刊》已有四年了。并在和他一起编辑《仲恺风韵》一书中,学习到很多诗词方面的知识。特别在跟着朱俊龙先生编辑《诗颂百年》这部惠州党史史诗巨著,个人各方面都得到提升,这都对我的创作生涯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满怀对创作的激情,体会人生的意义。十几岁时的热爱,如今已变为他事业的一部分。今后,这位出色的作家也将继续保持热爱,在诗词创作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


黄惠新同“隶书之圣”林筱之先生交流学习


校友寄语

“我想对师弟师妹们说,最关键的就是在该干啥的年龄就干啥,把握当下,不要让自己后悔!”

--黄惠新

惠州学院1988届英语专业校友


曹杰

缘起惠院,不忘初心



校友简介:曹杰,我校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青年辞赋家。曾参加中华诗词2020年青春诗会,并获中华诗词雏凤奖;先后参入编写了惠州市文史丛书,荣获“广东省第八届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并主笔创作了惠州市首部古代历史文化名人评传《岭南名臣叶春及评传》等著作。作品在各类诗词大赛中获奖近百次。所著《观音山赋》获第四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评选二等奖,《山东地质赋》获山东国土资源作家协会和山东地质联合主办二等奖,并被刻成石碑。


追梦之路,偶有崎岖。受家庭熏陶,文学创作的种子很早就在曹杰心里种下。他清晰记得,家里有两套文言文体的线装家谱,每年夏天,爷爷必洗手更衣,非常恭谨敬畏的拿出这套祖传宝贝出来翻晒,偶尔抑扬顿挫地轻轻吟诵。2009年,曹杰只身来到惠州,走进惠州学院,追寻自己一直以来埋在心中的梦想——读书写作。然而,为了生活费和学费,刚上大学的他只得不断奔波于学校的餐厅、图书馆和校外的培训机构打工赚钱。大二那年,他顿然发现,繁冗的工作不仅没有让他赚到钱,反而让学业日渐下滑,曾经的写作梦想,也在现实中渐行渐远。彷徨和无力感涌上曹杰的心头,独在他乡的他一时陷入到深深的自我否定中。


曹杰在惠州学院图书馆


益师如灯,照亮黯然失色的梦想。幸运的是,彷徨无助之际,曹杰在惠州学院遇到了照亮他写作之路的两盏明灯。大二那年,班主任胡萍对他说:“十年寒窗,如果不能做我们擅长且喜欢的事情,那我们孜孜不倦地学习,意义又在哪里?”在胡萍老师的帮助下,他慢慢走出了精神的内耗,一条条迷茫的路变得明晰,决定回归理想,回归写作,提升学业。他后来回忆道:“我心中那朵日渐枯萎的理想之花,在她的护持下,又展现出些许生机。”为了让曹杰的写作之路走得更稳健长远,胡萍老师还将他引荐给了杨子怡教授。旭日楼下与杨教授一次次的研讨,课堂上一次次的酣畅淋漓,如同一场场甘霖,浇灌了曹杰的写作梦想,辅导着他从写作的门外汉变成职业人,并见证了曹杰靠着一支笔在这座城市生根发芽。“当年那个读书写作的理想,在胡萍老师和杨子怡老师的护持下,虽然至今还未似牡丹一样恣意盛放,但却如同苔花,细小如米,馨香怡人。”他动情地说。


曹杰深入乡村收集历史文献


曹杰古文功底深厚,“根植传统文化”是他的创作理念。2016年,人民文学杂志社和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共同主办的第四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游记征文评选,他用古文写了一篇《观音山赋》参加大赛,获得征文二等奖,是获奖作品中唯一一篇古文作品。此文还被发表在《人民文学》获奖专刊上,得到主编施战军“才情兼具,物我融一”的评价。除此之外,他的很多古文作品被刻成碑文。2016年初,在母校建校七十周年校庆之际,他所作的一篇文章《山晖园记》被篆刻成石碑,陈列在校园登山道前的公园门口,供学子师生观瞻。毕业十年,走得再远,曹杰仍时刻铭记母校栽培,不忘初心,将自己投入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中,投入到挖掘传统文化价值的创作中。


曹杰与《山晖园记》石碑合影


校友寄语

“希望想从事文学创作的学弟学妹们能够回归传统,充分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将它融于自己的创作中。”

--曹杰

惠州学院2013届汉语言文学专业校友


心怀热爱 不忘初心 

以笔为杆,扬风雅颂之帆 

以诗为舟,逐真善美之光 

文学创作者,又是文化传承者

 他们对文学一生一念的执着 

闪烁着文学价值的光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