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这个是我们很认真做的有趣的视频,希望你看。
图为:男主把一个毛绒公仔举在耳边
两年前,我在街头闲逛时,一个不认识的女生跑过来问我:“请问你可以帮我们拍一张照片吗?”帮他们拍好了照片之后,我跑到他们面前问:“你们看看怎么样?”“我看不见的啦~”那个男生回答到,语气很轻松,就像我问他吃饭没有,他说吃了一样。或者我自己都没想到,时隔两年我仍然清楚记得那个场景和他的语气。图为:女主闭上眼睛触摸男主遗物
*视力障碍简称视障。又称视力残疾,或视觉损伤,一般包括盲与低视力两种。根据我国1987年对残疾人抽样调查采用的标准,我国对视力残疾的界定,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以做到一般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1]也是我第一次意识到视障人士或许不是我从前所想象的那样的。在那之前,我一直带一种对视障人士的刻板印象。觉得他们要么很脆弱、很需要关爱,要么就是非常积极乐观、会给人很多正能量。但是其实视障人士和非视障人士是一样的,都是平等而普通的。这也意味着他们也一样期待着社会融合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你还记得我在最前面提的那个关于1700万的问题吗?这个1700万是指一个人有视力障碍这件事发生了1700万次,是17000000次。但是我们却很少看见他们不是吗?无论是视觉上,还是心理上。正如我之前对视障人士有刻板印象那样。在非视障人士眼中,他们可能是一个被标签、形象被固化的群体,甚至是一个透明的群体。这两个原因都在削弱视障人士群体的发声能力,这使得他们难以表达自己和诉求。也由于他们的“失声”,外界“看不见”他们,让他们个体和能力都被透明化,这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就业。图为:男主在用木质横版压着的白纸上写了一个“我”字
到这里,我想我可以告诉你到底什么是「iSee我看见我理解」了。「iSee我看见我理解」是一个致力于促进视障人士被看见、被理解和充分就业的公益项目。我想我的回答是:我希望他们能真正感受到社会归属感和拥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我想要改变他们被边缘化的状态。但是,「iSee我看见我理解」不是单向的,我所相信的「看见」也不是单向的。这种「看见」能让更多非视障人士去重新了解一个群体,重塑自己的认知,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自己的价值观。这种「看见」能让每一个个体尝试去重新认识世界,了解自己,重新审视自己在社会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实际意义上,这种互动和交流和价值实现是双向的。图为:男主的房间
我们想要和你一起打破一堵高墙,创建一个可以平等对话、和谐交流的平台,创造一个让我们重新看见自己、看见他人、看见世界的机会。接下来,我们会以“共情而非同情”(Not Sympathy But Empathy)、“我们都一样”(We Are the Same)等为主题开展线上线下系列活动。一是 “ N次方挑战 ” 活动,大家将通过在微迹未来平台参与挑战与视障伙伴共同发声。(微迹未来平台注册方式可在公众号后台回复“注册”获取)二是「看见」分享交流会,我们将会邀请视障伙伴进行访谈,并且让视障伙伴和非视障伙伴一起对有趣的话题进行探讨。线下我们计划落地三种活动:黑暗体验、盲道探险+改造、共同成长计划。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方式,可以让非视障人士和视障人士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和了解,让所有人都带着平等和尊重,真正走进他人的生活。图为:女主对男主说:都说你永远都会支持我
“我觉得我的项目没有能力在真正意义上去触及视障人士的就业问题,我做到的只能让大家去关注这个群体,再间接促进大家和我们一起解决这个问题。”一个伙伴回答我:“但能吸引到大家去关注这个群体,已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了。”那天去街头采访,大家也给了我和这个伙伴相似的答复。我想我愿意相信,就算我们做的事影响力有限,但一定有它的意义。我相信我们不是被惩罚的西西弗斯,只要我们每次推动一点点,总有一天可以把石头推上山的不是吗?图为:「iSee我看见我理解」海报
图为:文字:所以你要和我们一起推石头吗?
I see you with my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