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5·12 | 关于防灾减灾,地灾国重夜以继日从未缺席

地灾国重实验室 地灾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4-10-19


今天,是我国第15个防灾减灾日

也是汶川重建的第15年

山川抚平伤痕,废墟走向新生

15年前

从救援到重建

汶川连接了许许多多的陌生人

15年后

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

是保障国土空间地质安全、国家战略工程安全

地质环境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石

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

重要保障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

国内目前地质灾害防治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

这里的研究人员夜以继日

为国土防灾减灾和保障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而努力

他们用实力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护航”

地灾国重实验室▼



在老一辈学术带头人的激励引领下

一代代国重人

攻坚克难、守正创新

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重大工程建设

解决了一系列理论及技术难题

为防灾减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形成了六项代表性成果:





代表性成果一

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

及灾害防治


▲中国西南高边坡稳定性评价及灾害防治学术思想


我国西南地区高边坡地质灾害及其发育具有规模大、机理复杂、危害大、防治难度高等特点。


实验室通过多年研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以“地质过程机制分析量化评价”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以“系统工程地质分析”为主体的评价方法和应用技术体系,相关研究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三峡、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小湾、白鹤滩、溪洛渡等诸多大型水电工程高边坡。





代表性成果二

高速远程滑坡

形成演化动力学机制研究


高速远程滑坡是极具破坏力的自然地质灾害。巨大的体积、超高运动速度、超长运动距离、异常流动性、高度隐蔽性和突发性,往往造成灾难性事故。相关机理研究对避免重大人员伤亡、滑坡预警预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阅读《重要进展 | 高速高压颗粒流“三部曲”——破解高速远程滑坡超强流态化之谜》





代表性成果三

强震地质灾害链

长期效应研究


强震是诱发山区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之一。


实验室围绕“强震地质灾害链生演化机制与预测”科学问题,揭示了以“断层效应”为主控因素的同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同震规律);阐明了“水土耦合作用”控制的震后滑坡—泥石流时空演化规律与链生机制,建立了数值模拟与预警模型(震后效应);揭示了内外动力耦合作用下的震后地表物质运动与地貌演化规律(长期效应)。该研究成果已经被成功应用于汶川地震、庐山地震、鲁甸地震、九寨沟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划分等应急抢险工作。


▲相关阅读《重要进展 ▏强震地质灾害链长期效应研究》





代表性成果四

高地应力隧道

稳定性与地质灾害防治


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深埋隧道工程面临一系列复杂的重大地质灾害问题。


近十余年来,实验室先后承担了30余项深埋长大隧道和大型地下洞室的围岩稳定性及灾害评价和控制研究课题。提出了高地应力环境下山岭隧道稳定性评价方法与岩爆、大变形和震害防治的应用技术体系。该项成果已先后在我国公路、铁路、水电部门等30余个大型地下工程中得到推广和应用。部分应用工程近五年可统计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4亿余元。


▲高地应力隧道稳定性与地质灾害防治的成果运用





代表性成果五

大型滑坡隐患

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关键技术


为了破解“隐患点在哪儿?”“什么时候会发生?”的国际难题,本成果首次提出了和构建了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的“三查”技术体系,建立了精准的滑坡过程预警理论模型,研发了“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该成果已经在三峡库区、四川、贵州、甘肃、陕西、广西、青海等地推广应用,有效识别出3000余处大型滑坡灾害,成功预警滑坡40余起,保障了上万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关阅读《预警系统3.0,让滑坡灾害提前“说话”》





代表性成果六

地质环境扰损区

岩土加固技术与生态效应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问题突出,是典型的生态地质环境脆弱区。


实验室相关团队揭示强震山区特大滑坡致灾机理,探讨地质环境扰损成因,首次提出强震大型滑坡孕育-启动全过程机制。创制糯米灰浆加固材料,完成世界遗产地生态修复重,实现了“环境友好、影响最小”的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与培育理念。创制SJP粘度时变材料,解决“灌不住,顺缝跑”难题,成果应用于重大工程复杂岩体加固工程。


▲相关阅读 《他们,唤醒九寨生态之美》



作为我国该学科领域科学研究

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实验室形成了一支支

不甘人后,敢为人先的研究团队

他们

用脚步丈量祖国山水

用科学家视野探索群山遍野

青春寄予旷野,理想交给群山

接下来,

就和阿重一起走近十个科研团队

(阿重提醒您:横屏观看~)


许强团队  ☟  


巨能攀团队  ☟  


李天斌团队  ☟  


裴向军团队  ☟  


范宣梅团队  ☟  


许模团队  ☟  


王运生团队  ☟  


余斌团队  ☟  


蒲生彦团队  ☟  


黄艺团队  ☟  





阿重说

本期内容为滑坡灾害的早期识别更多精彩内容,记得关注阿重呀!




资料来源 | 地灾国重实验室文 | 蒋涛  孙贤芳图 琼  玉编  辑 | 琼  玉 校  审 林汐璐  刘  琪 责任编辑丨范宣梅  赵建军  李天涛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地灾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