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REST | 苏州科技大学陈重军团队: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

陈重军 等 环境科技评论CREST 2023-01-06

 导 读 

苏州科技大学陈重军团队Critical Reviews in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CREST,《环境科技评论》)期刊发表题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Research advances in anammox granular sludge: A review; DOI: 10.1080/10643389.2020.1831358; Published online: 29 Oct 2020)”的综述。传统生物脱氮工艺是基于硝化-反硝化过程,工艺流程长,脱氮负荷低,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因此,进一步探索高效率、低能耗的废水脱氮技术已成为废水脱氮领域的重要内容。厌氧氨氧化(Anammox)是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AnAOB)以NO2--N为电子受体,氧化NH4+-NN2的过程。该过程无需外加有机碳源,主要应用于高氨氮、低碳源废水处理,为实现自养低耗脱氮提供了新途径。然而,AnAOB繁殖速率低,倍增时间长,在实际应用中很容易随污泥流失导致难以快速培养。颗粒污泥因其具有优异的沉降性能,可以保留大量生物群体,抵抗冲击能力强,能有效解决污泥流失的难题,对复杂的环境条件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成为Anammox的主要选择形式。


图1 图文摘要(Graphic abstract)


主要内容


综述首先介绍了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AnGS)的优点及形成过程。颗粒污泥比絮体污泥更致密,微生物结构更强,AnGS可以在不需要载体的情况下确保完全的生物量保留。再加上颗粒污泥自身的高沉降速度,可以采用高水力负荷,而不会对生物量造成相应的冲刷。颗粒污泥由微生物细胞、胞外聚合物(EPS)和无机物等组成。同时,文章还介绍了AnGS的性质、影响因素、局限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AnGS一般呈球形三维形状且表面光滑,可分为沉降颗粒和漂浮颗粒,沉降颗粒的平均粒径(2.96±0.99 mm),小于漂浮颗粒的平均直径(4.58±1.22 mm),研究发现沉降性能和反应器的总体性能呈现正相关,即颗粒沉降性越高,反应器的性能越好。而AnGS的粒径与密度成反比。因此,增大粒径会导致AnGS的密度降低,从而导致颗粒污泥的上浮。根据Anammox工艺的沉降模型,1.75~4.00 mm的粒径被认为是Anammox工艺有效运行的最佳粒径。为防止颗粒污泥上浮,建议AnGS的粒径始终保持在2.20 mm以上。AnGS独特的胭脂色也表明了AnAOB的高活性,但它们的颜色仍然可以从胭脂红到褐色或黑色,主要受到AnAOB中血红素c的浓度影响。

研究发现,一定浓度有机物的存在会对AnGS的污泥特性造成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AnGS由砖红色转变为黑色,颗粒结构会造成显著影响。AnGS的形成及性能不仅受底物浓度、温度、 pH值、HRT和SRT等因素的影响,胞外聚合物(EPS)的聚集、流体动力剪切力和搅拌速度、无机离子的存在以及废水中纳米颗粒的存在等因素的影响不容忽视。目前,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在实验室规模、中试规模和工程应用各个层面上均取得成功,具有巨大优势,是未来低碳源废水深度脱氮的重要工艺。

然而,厌氧氨氧化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AnGS的上浮现象、长期储存及重金属等的影响等,仍然限制着AnGS的大规模工程化应用。其中,较高脱氮负荷导致氮气产量的增加可能是AnGS上浮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有专家认为颗粒污泥内部形成的气穴也会造成颗粒上浮。而对于AnGS的储存,应该选择新方法替代冷冻保存。而重金属的不同类型、数量会不同程度地抑制AnGS的形成,也为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处理工业废水带来了难度。


总结与展望


研究者们已对AnGS的结构性质、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为Anammox快速颗粒化和稳定运行提供了基础,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的上浮、储存及重金属敏感性均限制AnGS的大规模应用,亟待在未来研究中着手解决。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简介:
Mabruk Adams, 来自加纳,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国际留学生,主要从事厌氧氨氧化快速启动研究,已发表SCI论文3篇。

谢军祥,苏州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深度脱氮研究,已发表中英文论文3篇。

通讯作者简介:
陈重军,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省双创计划。主要从事废水生物脱氮技术和应用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20多项;第一或通讯作者在Crit Rev Environ Sci Technol、J Clean Prod、Bioresource Technol、Sci Total Environ等期刊发表论文58篇,论文总被引超过2000次,合作编著英文教材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项。兼任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青年工作者委员会委员,《中国给水排水》、《工业水处理》青年编委。

|供稿:苏州科技大学陈重军团队
|编排:曾镜羽


点击下方蓝字阅读原文



环境科技评论CREST


回溯展望·美丽世界

公众号投稿、合作:CREST_China@outlook.com 


往期推荐

任南琪院士团队CREST--厌氧铁氨氧化(Feammox):一种新型微生物氮循环途径及其潜在应用

2021-07-28

CREST新文 | 伊斯坦布尔科技大学科研团队:用于污泥消化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现状与展望

2021-09-08

CREST新文 | 浙江大学何艳团队:厌氧环境下氯代污染物还原降解和产甲烷过程协同共存

2021-09-06

CREST | 杭州师范大学金仁村团队:群体感应在厌氧氨氧化工艺中的作用及应用

2021-08-1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