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教育的底色:【信命】与【佛鸡】

卡拉与小伙伴 卡拉与小伙伴 2023-10-15




深圳这几年越来越火了,时不时蹦出来的关键词与新闻事件,会让人觉得这地方很旺:


“深港融合大动作!最牛都市圈诞生了”

“深圳宣布“疯狂”建学校的规划终于发布”

深圳XX学校招中小学老师,清华北大硕士博士扎堆”!


一片欣欣向荣之下,基础教育也在迎头赶上。



近两三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创新实验型公立学校、双语国际化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深圳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教育工作者入驻。


然而,无论是新来的学校管理者还是老师们,到了深圳,首先迎来的,却是一波文化冲击。


“深圳家长太简单粗暴了”


“搞钱文化太深入,家长没空,孩子自由生长”


“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社会”啊”

 

特别是北上来的朋友,光是适应语境和节奏,就要花上一年半载的时间。遥想十几年前我来深圳时,其实也经历了这个过程。后来,待得时间久了,大家渐渐都被刻上了深圳特色的烙印。


对深圳这个地方,不能只被它的表象所迷惑。它的文化,需要你细细去品。


今天我们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一起去观察、去解读。

 



01

深圳人,真的都信命


 

深圳人,真的都信命,很多还信佛,个别信基督他们感恩时代所赋予的机会,却也懂得在无奈的时候放过自己。不管能力大小,深圳人都会时不时多做些善事,以期福报。

 

深圳人的组成成分很复杂,既有受益于城市大开发的本地人,也有改革开放造富的一批先贵,还有科创浪潮席卷下的大厂居民,以及无数仍在奋斗中的创业生力军... ...如此多元化的组成,怎么就在信命上达成了共识?


成功与成仁的,都信命


深圳的成功是市场经济的成功,水大鱼大,但也不是每个机会都能被你赶上,每个重要决策点都能被你把握到位。

 

福田车公庙一个库房里孵化出来的大疆,创业十几年后笑傲江湖。然而回溯过往,不管是早期困难时拉来的资金与人脉,还是产品发力的关键时期在技术路线上的选择,连汪滔自己都说主要是运气,选择题做得好。回头再看看当年也曾红极一时的那些竞争对手们,无论是亿航,还是3D Robotics、昊翔、小米,如今安在?

 

汪滔曾说过一句话在圈内流传甚广,大意是,森林里面发大水,把小动物们全部冲死了,最后只剩一个长颈鹿,他就是那个长颈鹿。


深圳的成功是创新、创业的成功,每一只长颈鹿的背后,都有千百个其他小动物。然而,这其中的一部分会成为“连续创业者”,继续捕捉下一次的机会。

 

Anyway,成功的塑成是一个连续时态,“成”不容易,“守”更要如履薄冰。大部分企业家与创业者都信命——成功的,信命;成仁的,也归之于命。这或许也是对市场、人生的一种敬畏吧。

 


哪个行业干嘛的,都信命


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波峰波谷,有的是周期性的变化,有的则是系统性的改变。什么时间进入哪个领域,有没有赶上风起云涌的那一波,是命。

 

如果你10年或15年以前加入腾讯,在2006年以前进入基金行业,或者在2015、2016年全力投入公众号新媒体,大概率都可以带着姨母笑随时躺下。


但如果你作为培训老师刚经历了“双减”,或者毕业进入了已被强化监管后的房屋中介行业,你又能说些什么呢?

 

各行各业,有没有赶上一些关键时点,这一辈子又捕捉到了几个重大机会,这些,都交付给命运。

 


是儿子,信命;

是女儿,更信命


如果家里的是儿子,上学阶段一半靠基因,一半靠打拼,考学节点靠运气,大学毕业后散布到各行各业,演出一部部或激情、或悲情的英雄大剧,成或不成,又回到我们之前讨论的部分,是看命。

 

如果是女儿,这日后的幸福因子可就更多了。除了事业(或兴趣),还有家庭,家庭里除了先生给不给力,还有孩子给不给力,老人给不给力... ...多因子函数具有强大的不可知性,更增强了命运力的话语权。富裕家庭的太太们,也确实什么背景、什么面孔、什么历程的都有。

 

生了女儿,是比儿子还信命。

 

男的信命,让女的怎么鸡娃

男人们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回归了命定论,所以他们一般对待娃的问题也普遍比较粗放,觉得这些学校里教的东西,学多少、学的好不好,跟以后你的命运也不见得有太绝对的关系。


深圳的小朋友们也从小比较独(kǔ)立(mìng),反正他们平常也见不到两眼爸爸,看见了的大多数时候也就是看着他们在刷手机。

 

家里的男人如果持有的是这样“一切都看命”的宏大格局,那么对于娃,还需要做些什么呢?一切都随缘。后来大家都聪明的发现,信命≈无为不信命≈干活,久而久之,信命的女人也越来越多。

 

然而鸡娃这事儿,是最需要有强有力的意志和持之以恒的决心的,标准其实很高,而且还是特需要家庭成员合力的一件事儿,因此,家里男的信命,让女的怎么鸡娃?

 

于是深圳,完全不同于北上广的,衍生出了“育儿”特有的模型:


佛鸡



02

“佛鸡就是半躺着”



某次和一小群深圳妈妈聊天,孩子在小学的xixi妈妈这样描述:“其实咱们深圳的家长吧,也不是就躺平,纯佛系,但也不是狂鸡娃,大家大部分就坐那儿,或者说就半躺在那儿,什么时候有个风吹草动,还要再立起来会儿”,说的大家忍俊不禁。

 

心态佛系,但也会以自己的思路搞搞娃,以半躺的姿态笑对命运,这就是令其他地区家长不太能理解的【深圳佛鸡】。

 

深圳佛鸡有其典型的特色与深厚的逻辑及文化基础:

 

 

深圳佛鸡

上一代的应激性反弹


无论是学历低的,还是学历高的,无论是老板还是打工仔,无论是从教育中受了实在的好处的,还是没有的,这一届父母曾经的教育印象,并不是很美好,其中很大一部分中专、大专、高职毕业的,无论日后怎么成功,总是抹不去那一记或心酸、或痛苦的人生记忆,很多家长在沟通的时候也会毫不忌讳地谈到:


“那真是非常黑暗的日子,再也不希望孩子重新经历这样的过程了”。

 

“学习不好就会被看不起”,大家讨厌这种似乎“约定俗成”的逻辑。于是回到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这些黑暗的记忆带来的应激性反弹就是:

 

  1. 健康、平安、幸福是最大的希望

  2. 追求“快乐、自由”的学习过程,希望不要太大压力

  3. 希望学校不要以“数理化”或者“语数外”定生死,支持孩子更多兴趣维度的发展空间。

 

当然,理念的部分大家高度统一,但在实践中,家庭里的“快乐自由”恨不得有一万种做法。

 

而【佛鸡】,就指的是在有限的空间内“自由、快乐”的一种姿态。


为什么“有限”?


—— 放松的久了还得抽风式的再抓一抓,特别是升学考试在即时。

 


深圳佛鸡

“只希望他们造的别太快”


深圳佛鸡是那种特别“中国”、特别烟火气的爱娃。我曾经去深圳某细分消费电子领域的独角兽公司拜访他们的创始人Q老师,一位准70年代的创业者。


他在回忆自己所经历的峥嵘岁月时,多次提到,其实他一直都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带有深深的疑问,想要去追寻答案,曾几何时,也对自己做的事儿并不具有信心。

 

经历过被“卖猪仔”,被骗子忽悠过钱财,产品的需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被证实或证伪,一路磨难。


他的另一个合伙人C总说:“其实我们在开始前,已经对创业的艰难困苦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实际开展起来,比我们想象中还是要艰苦得多。”

 

对于自己身体与精神上所经历过的磨难与锻炼,Q老师并不认为下一代也必须要经历一番后才能获得幸福:


“他们在更好的物质基础上将面对他们那一代的探寻与挑战。”


他对孩子们的期望很温和,但他也清楚的知道:这样的孩子,在市场上,是不可能拼得过那些“狼性”的家伙的。


“只希望他们到时候,“造”的别太快吧”。

 


深圳佛鸡

生了再说,怎么都能养大


这几年,在深圳的很多幼儿园里,独生子女宝宝已经成为了少数派。在任何一个小区的楼下,傍晚时分都是人声鼎沸,那娃们真叫一个比肩继踵。深圳具有特色的生育文化可见一斑:“都生,咱也生”!

 

不少高知妈妈觉得生育的门槛很高,这点我理解。如果家里条件不具备,生出来,到底累死的是谁?

 

在深圳,女同胞们生活的韧性巨强


这家,保姆换了一个又一个,又没有老人来帮忙,女主人日渐沧桑,可以克服,生!


那家,有得了罕见病的亲属住在一起要照顾,女主人还要工作赚钱,忙的团团转,也生!


一家都有一家难念的经,但不妨碍生娃,生出来,还能养不大?

 

最令我震惊的是司机这个群体。我曾有一段时间,上车就跟司机聊,连续聊了一二十个,发现在这个小样本里,80%左右的司机都有两个娃,他们的娃大多也在深圳打拼,都是普通工作,也不容易,有的还需要父母补贴,但大家都无怨无悔。

 

富裕家庭自不必说,三娃、四娃往上数,老人、司机、阿姨、厨师凑一个团队,女主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美容健身,实在受不了了,扔一两个娃小学就去寄宿。

 

深圳的女人真的值得夸赞,但生的多了,再要精细化鸡娃,那是hold不住的,【深圳佛鸡】就是“去精细化养娃”,糙点儿好!

 


深圳佛鸡

相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北上家长累,是因为他们关于育儿,学的知识太多了,发现确实要自己上手做才最好,效率才最高,很多清华北大的老教授爷爷奶奶,你让他们闲着他们也闲不住,一腔热忱发挥余热。

 

深圳家长则是根据自己的市场经验,相信专业的事情一定是专业的人来做才最好。于是在学习上,能外包的都外包,高级点就是私教上门,省点时间。所以你看,深圳妈妈也在鸡娃,但可没那么忙,大家气定神闲地去shopping,回头还四处说自己佛系。

 

不过说到“专业”,这里面的水可就太深了。相信专业,这没问题,可论到怎么判断“专业”,深圳家长吃的亏可就太大了,又是太多关于错付的故事,以后我们可以开专题具体讲讲“避坑学”。

 


深圳佛鸡

兴趣撒一把,留下看缘分

 

这届的深圳家长,都极赞同应该让孩子探索自己的兴趣,预算都好说。因此在幼儿园与小学阶段,典型的做法就是兴趣撒一把,留下看缘分。

 

大家都相信广泛尝试,可没想到,琳琅满目的兴趣课,试听课就是最好的那一节,有哪个孩子上完任何一节试听课不喜欢的?这样的机构早倒闭了。市场留下的,都是试听课有高转化率的。孩子一开始对啥都感兴趣,玩一段时间,纷纷不感兴趣了,咋办?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学习陡度上升,孩子的时间分配不过来了,放弃哪一个?

 

深圳家长报兴趣课,并不指望孩子在哪个领域专业化发展,就是开发一下大脑思维呀、身体协调度啊、动手能力呀、创新创造力呀,什么的。积极交费、心态平和,最好的客户yyds~

深圳佛鸡

“玩些小众的”

 

深圳家长在兴趣领域鸡娃,像钢琴、围棋、篮球这些大套路,固然比比皆是,然而,稍微多点心思的家长,都懂得供需之间的gap,才是价值的所在。因此,一定不能学大套路的,讲故事都不好讲。

 

于是,自行车、攀岩、滑板、冲浪、马术,这些都来了,还有更小众的,摩托车、蒙古舞、古典琵琶……大家还在继续开发新品种。


大套路里面人山人海,要学出来那真的要靠血拼,然而越小众的,竞争程度越低,心态上越可以佛系些。小众项目还更能彰显个人特色,在一干人生故事中脱颖而出,对,你懂的,大家从小都明白要讲故事的道理了。

 


深圳佛鸡

“就报家里楼下的”

 

即使各种兴趣班也纷纷填满了孩子的日程表,然而,你细细观察便会发现,绝大多数培训机构,就在家里楼下,或附近走路能到的位置。

 

深圳家长对路程半径的敏感度,北上居民一万个不能理解。


首先,万事解决在区内,没啥事,福田的去南山干啥?南山的去罗湖干啥?不存在的。一个蛇口,就是n多人自闭型的安乐窝。

 

孩子教育是重要,但为了上百花片区的小学要去住老破小?送去上学车程要40分钟?天呐,大多数家长几乎不需要犹豫就能马上拒绝,如果真的必要,买房,必须买房

 

兴趣班再怎么说还是楼下的好,要开车?单程15分钟是极限

 


深圳佛鸡

本来躺在那儿,跟风被唤醒

 

如果没有闺蜜下午茶,大家是真心比较躺平的。新鲜出炉的家长,也总是要花些时间,才能找到“组织”、找到“引路人”的,然而,所有一切没被挑战过的躺平都不是真正的躺平。

 

当你自诩佛系,但在公司的茶水间里,在妈妈下午茶的聚会上,在孩子同学的非官方班级群中,听到那些耸人听闻的鸡娃故事,听到那些优秀的励志case,听到哪个神秘老师藏在哪个小区楼里给孩子教的特别好的时候,你能不为所动?

 

本来躺平的大部分也是“伪躺平”,时不时吹个风,就能诈尸性惊醒,参与一下,然而也就仅限于此,形不成系统性的鸡娃,是为佛鸡。

 


深圳佛鸡

上深大,就挺好的呀!

 

深圳大学应该是全国最被低估的一本院校,虽然不是985、211,但分数线与广东那四所211大学不相上下,最关键的,深圳土著孩子在这里就读的数量极多,他们一般家境殷实、眼界开阔、社会成熟化早、喜欢各种尝试,这样的娃凑在一起,是天然的创业团队孵化基地。



 

在深圳的一些清北校友,比较佛系的,都觉得,如果娃以后能上深大,挺好的啊!与马化腾、孟晚舟做校友,享受深圳天然的产业优势与实习机会,不香吗?

 

我想说,你们可能大大低估了十年以后,能挤进深大的难度。深大,可是很多人的梦校。哦对了,还有南科大。本地大学就是大家的梦校,是深圳家长佛鸡的底气。

 


深圳佛鸡

只问付出,不勉强结果

 

深圳家长,普遍自己经历过事儿,知道很多阶段性的所谓“成功”,都是天时地利各方面因素的汇聚,因此,也就对孩子有了极大的宽容。

 

在孩子的学习阶段,深圳家长一般没有什么“远大理想”,普遍抱着过好今天、开放以对明天的心态,明确想上清华北大、牛津耶鲁的,以我观察的千百小样本比例,不到1%——刚好能和这些学校的录取率卡上,这是一种务实,也是一种理性。

 

你要跳舞,你就每天把你的舞练好;

你要打游戏,那给你对接个专业的电竞团队严肃地去练练;

你要搞学术,那暑假我满世界带你飞,去夏令营、去做实验。


深圳的很多家长,在搞钱上,专业、敬业;在鸡娃上,也能以身作则,让孩子感染自己“拼命三郎”的精神,是为家教。

 

对过程有要求,对结果心大、佛系。这种【深圳佛鸡】,鼓励孩子们无畏探索、勇于试错,真真是深圳精神的优良传承,下一代反内卷的模范姿势。




 



在深圳,学习不好的那批人已经成功了。

后来的,那批学习好的人,来了以后过得也不错。

 

深圳,对于能留下的人来说,都是福地,大家都是好命一条。


最重要的是心里真的自信,我不在乎你怎么看我,我们要将佛鸡进行到底。

 


END



添加卡小拉老师的微信

每天获取关于教育的一手资讯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