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看九龙 | 特写 让“小花”市集开在山城之春


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是重庆主城区人口密度最大的街区之一,常住人口超过3万人。在那里土生土长的两个年轻人,刘津和郑理,带领着他们年轻的团队,一起创办了一条夜市,名为“小花”。开市刚一个月,“小花”已经红火起来。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去看一看“小花”市集的故事。
刘津是“小花”市集的创始人之一。这位是他的合伙人,郑理。“小花”市集每周从周四开到周日,开市前,他们要跟团队和摊主代表们安排当天的工作。眼前的“小花”,开市已经第三周了,不到下午4点,市集上已经逐渐热闹起来。

“小花”市集创始人 刘津:我小时候就是住横街那边,这边小时候的话烟火气特别浓。然后去年到这边来,路边摊全部没有了。
为了找回早前热闹的生活气息,刘津和郑理就萌生了一个念头,想在这里建一个社区创意市集,既能服务社区、又能带来经济收益,于是他们找到了石坪桥街道,希望获得支持。

重庆九龙坡石坪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建图:初见他们的时候,确实感觉,两个年轻人,可能不一定能把这么大个事情办下来。

“小花”市集创始人 郑理:我们就做了一个保证,第一个,我们不给政府添任何的麻烦,我们一定保持长久性、长期性,做出效果再希望得到你们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两个年轻人的诚意打动了街道书记张建图,他决定让刘津和郑理去试一试。

“小花”市集创始人 刘津:很多人不知道石坪桥这个地方,所以在前期招募(摊主)的时候,我们(利用)抖音、小红书、公众号,包括了我们线下的一个阵地,我们都做了推广,招募起来特别难。

刘津和郑理对想要参与的摊主提出了要求。首先,东西的品质不能马虎,食材要保证新鲜干净等等。其次,刘津曾做过策展,因此对摊位和产品的视觉设计也很讲究,集市上的伞、灯还有招牌,都要有特色。此外,他们还要求商家之间不能有恶性竞争,尽量让商品不雷同,品类丰富,同时对摊主给出首期免费的优惠,等到市场做起来之后,每个摊位每次收取100元管理费。

今年2月10日是星期五,“小花”市集开街迎客。各色摊位星罗棋布,很多当地的市民们都赶过来看新鲜,人气高涨起来,“小花”市集展现出勃勃生机和活力。开市第一天,65户摊主,户均销售额达到了4000元以上。
敢想敢干获得支持迎难而上日渐红火
“小花”市集一开市就迎来了首期的火爆,开市当晚就吸引了上万人的客流量。“红火”的场面超出了刘津和郑理的预期,激动之余,他们也意识到了摆在眼前的压力,接下来,怎样去做才能让“小花”能够长久盛开,而不只是昙花一现?
由于市集的水表尚未申请下来,“小花”只能暂时使用小区业主的水。虽然已经承诺支付水费,但还是时常有业主因为各种原因临时关闭水闸,使得摊主们无法稳定用水。对此,刘津只能一边跟业主方面协商,一边想办法替摊主解决问题。然而,更麻烦的是用电问题。

“小花”市集创始人 刘津:我们至少需要150到200千伏的容量,但是我们咨询了费用,这个费用太高了,如果这个电需要我们自己来投入建设的话,对于我们这种初创团队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成本。
眼看“小花”市集遇到了棘手困难,石坪桥街道书记张建图雪中送炭,帮助两个年轻人安装了专表专线,解决了市集的用电问题。

重庆九龙坡石坪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建图:作为石坪桥本地的青年,在本地创业,而且还可以带动周边很多居民来就业,或者说给他们带来幸福感、带来便利,我觉得这种事,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来支持他们。水电问题解决了,然而随后又出现了新的难题。“小花”市集每周开放四天,从下午持续营业到深夜,客流量大,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问题都给街道负责部门带来不小的压力。重庆九龙坡石坪桥街道党工委书记 张建图:集市起来以后,我们很多人工作量增加了,星期四五六七的晚上,很多人就不能按时回家,可能工作到很晚。所以我就跟他们说,你看集市办好了,我们就业的机会多,年轻人的创业机会更多了,所以在基层,统一思想是最大的工作。只要思想统一了,什么事都干得好。

为了既能节约成本又方便开展工作,刘津决定聘请街道原本的保洁和保安,每周四天市集开放日加班到晚上11点。除了街道的工资,市集再另外支付给他们加班费,这样的安排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有越来越多的摊主想要加入进来。

为了提升服务,刘津和郑理还在“小花”市集街口增设了询问处,专门接待前来咨询和申请加入的摊主。“小花”市集创始人 刘津:我们又当策划,我们又当执行,我们还要当推广,还要当搬运,还要当保安来巡场,还要给摊主当电工,然后我还要去帮忙跑腿,比如说我们的摊主的灯坏了或者伞坏了,要么我,要么郑理,要么我们其他同事马上去菜园坝给他们买伞买灯。
“小花”市集创始人 郑理:当时我妈妈就带着小孩来玩,来了以后看见我拿着对讲机跑上跑下的,(妈妈)她的心目中还觉得像以前那种菜市场农贸市场给人家守摊,看摊的,就很好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小花”市集越来越红火,对此感受最大的就是附近的居民。“小花”市集创始人 郑理:旁边社区的一个老太太,她就发了一条抖音,我们有一个这样的地方,真的很感谢他们来做事情,那一瞬间。
找到兴趣和自我价值“小花”继续翻花样
“小花”市集里的大部分摊主都是80后、90后甚至00后,他们在这里经营、在这里创作、在这里交友。一起品味生活的艰辛和喜悦,一起收获成长和进步,正如市集“小花”这个名字,他们也是一朵朵开在山城春天里的最美的花儿。“小花”市集里的摊主们,总是脸上挂着笑,热情洋溢。这家藕粉店的女摊主叫陈蓓贝,以前是一名英语老师,现在她是“小花”市集里最受欢迎的摊主之一。藕粉儿摊主 陈蓓贝:你看我的东西,做出来就是小小的,可能就这样一杯,每一周都会有我的老顾客到我这边来光顾。陈蓓贝更喜欢用“作品”来称呼自己的藕粉,在这里摆摊,让她感觉快乐又自豪。

藕粉儿摊主 陈蓓贝:我觉得任何的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我在摆地摊,你看我的摊位也很精美,因为这是我自己用心去做的,所以我觉得我做这个事情和我以前去做一些正式的朝九晚六的工作没有任何差别。作为市集达人,陈蓓贝在网络平台上也有不少粉丝,她经常会把自己摆摊的经验分享给网友和身边的摊友们。
“小花”市集创始人 刘津:买什么东西,如何来布置,如何来装饰,包括一个店铺的名字,她都会给人家建议。藕粉儿摊主 阿蓓:千言万语,还是希望更多的像我这样的,大家出来更换生活方式,去重新追求生活的这样一群年轻人,希望大家都能取得自己想要的优异成绩。小花市集的年轻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健身教练、房产中介、幼儿园老师、企业职员,大家聚在一起,互相鼓励,相互帮助,让小花成了一个有爱的大家庭。

“小花”市集创始人 郑理:我们真正觉得我们是在运营一个社群,在做很好的一个社群,他们本身也会把这里当成社交的地方,以前大家觉得摆摊或者怎么样,是不是可能工作不太好或者不太稳定,现在年轻人反而把它当成很骄傲,我做得好,我才有资格在这里摆摊,我卖的东西,卖的价值才取决于我的能力。“小花”市集很年轻,在个性和热情里一路繁忙。未来,这朵山城“小花”还会越开越红火,开出特色,开出新意。
“小花”市集创始人 刘津:我们预想的是,后期我们每一条街它都有不同的主题,它都不能重复,让大家一听到我们“小花”市集,他可能每到一个地方,他到重庆可能会来几个“小花”市集,每个小花市集给他的感观和感觉都不一样。脚踏实地让“小花”持久绽放
开春以来,重庆开始统一规划、集中打造,上百个创意集市在城市各处绽放,扮靓了山城的夜。一朵小花的绽放离不开土壤的滋养,雨水的滋润,以及自身向阳而生的蓬勃生机。人们的消费需求就是肥沃的土壤,政府的政策扶持就是及时的雨水,而刘津和郑理这样脚踏实地的创业者,就是“小花“市集最强大的生命力。找准市场的需求、做好产品和服务,我们乐见更多“小花”的绽放。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央视新闻报道




◆ 往期推荐 ◆


担当时代重任 创造新的伟业——新一届国家机构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产生纪实

在渝全国人大代表离京返渝 重庆代表团共提交议案1件、建议165件

深化智慧医保应用示范 九龙坡区与市医保局举行工作备忘录签约活动

来源:央视新闻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版权所有: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员会宣传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