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书 | “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奇书

姬扬 中国物理学会 2022-09-29

推荐人/  姬扬

奇书也——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推荐书籍

《物理学咬文嚼字》(增补版)

曹则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5年


曹则贤的《物理学咬文嚼字》一共四卷,100多篇文章。这套书视角独特、见闻广博,通过探究物理学词汇的起源与演化(包括歧义的产生和名词的误用),让作者和读者更加深刻地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图像,理解物理学的本质和表象。


这套书并不容易读,因为这是作者重新学习物理学所积累下来的读书笔记,并不避讳复杂的公式和艰深的思想(当然也并不刻意求奇),还有很多外文单词并讨论其命名的理由、变化的起因、误译的缘由;但确实能学到很多东西,不同层次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收获,因为这本书的目标是以同源词为脉络,寻求整个物理领域里各个知识片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得到“有机的、紧致的知识体系”。靠这本书学习物理是不可能的,但是它可以帮助你把自己已有的、可能有些零碎的知识贯通起来,并且加深认识。书里有很多名人轶事和历史掌故,精巧的比喻和诙谐的双关,以及更多精美的彩色插图,可谓应有尽有,大家各取所需。


每个学过(或者正在学习)大学普通物理、又对物理学抱有浓厚的兴趣,希望深化自己对物理学理解的人,都可以找来这套书看看。这种笔记体的书,你只要挑些自己感兴趣的篇章甚至段落读读就行了——“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样也便于利用自己的零散时间。

推荐人简介

姬扬,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物理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书籍及作者简介


物理学需要一种叙述性的语言作为其载体。不幸的是,这门语言不是我们的母语。不同的语言可能呈现给学习者不同的物理图像,而不同的文化会塑造研究者不同的风格从而将物理学导入不同的方向。用中文表达的物理学,因为其间还要经过一个翻译的过程,则那些物理学概念本来的一些内在关联,就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有些概念甚至会被完全曲解。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曹则贤教授在科研教学之余,长期关注物理学在中国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问题。通过比照重要物理学文献的英德法文原文,他对用中文修习物理学所遇到的一些因语言问题造成的缺憾,有了深切的认识。2007年7月,曹则贤教授在《物理》杂志上开辟“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为用中文修习物理学者说文解字。本书收录了“物理学咬文嚼字”专栏文章的前30篇,涉及夸克、量子、温度、熵等重要概念的起源。

(来源:百度百科)

 

曹则贤,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物理》杂志专栏撰稿人,中国科技大学物理系等校兼职教授。198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97年获德国凯泽斯劳滕工业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曾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著有《物理学咬文嚼字》(四卷)《至美无相》《Thin Film Growth》《一念非凡》《量子力学-少年版》《惊艳一击》《相对论~少年版》《云端脚下~从一元二次方程到规范场论》等书。

(来源:百度百科)

设计:不言

排版:由理

美编:农民

责编:理趣

往期精彩


1. 中国物理学会2021年度推荐书单

2. 自旋及奇异的自旋效应 | 前沿快讯No.6

3. 物语 | 固体高次谐波产生的惠更斯-菲涅尔图像

4. 年终盘点:2018-2021科技难题清单

5. 荐书 | 白首英雄在,静坐说群豪

6. 吾师 | 大师的大师——叶企孙先生

7. 荐书 | 一说万物:现代物理学百年漫谈

8. 荐书 | 量子信息的显学、玄学和科学

9. 轻元素和质子的新奇物性 | 前沿快讯No.5

10. 一维随机场伊辛模型中的雪崩效应 | 前沿快讯No.2


中国物理学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

投稿转载及其他事务请联系邮箱:yan_li@iphy.ac.cn

点亮“在看”,点亮科学之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