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代中俄国际关系史“奠基人”、杰出的汉学家 米亚斯尼科夫教授

吴家睿 科睿研究院
2024-08-30

编者:作为一名研习中国历史的研究者,我无比荣幸能代表科睿人文学部为新当选加入的杰出成员弗拉基米尔·斯捷潘诺维奇·米亚斯尼科夫 (Мясников Владимир Степанович)教授整理“成员经历故事”。


米亚斯尼科夫教授系历史学博士、高级研究员、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在全球汉学研究领域负有盛名的汉学家、历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亚太国际关系专家。


本文图片和素材主要整理自网络信息、俄罗斯科学院官网资料、和部分米亚斯尼科夫教授个人陈述,若有不足,欢迎补充。


为方便阅读,本文全文称呼弗拉基米尔·斯捷潘诺维奇·米亚斯尼科夫为米亚斯尼科夫或米亚斯尼科夫教授。


▲ 图自俄罗斯科学院官网




米亚斯尼科夫1931年5月15日出生于莫斯科,并在莫斯科中心附近的奥斯托真卡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期。1950年,他中学毕业,进入莫斯科东方研究所中文系学习中文 。


根据教授自己的描述,他的选择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中取得胜利和新中国宣告成立的影响。

 

1954年,由于国际教育学院关闭,他被调到苏联外交部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系继续学习深造。

 

他于1955年完成学业,考研失败后,在中央医学图书馆担任图书管理员。一个月后,幸运女神降临,他被派往满汉学者大队。在列-斯-佩列洛莫夫的领导下,该大队解散了满洲档案馆的文件和资料。这些资料曾在镇压叶赫图叛乱时被沙皇军队缴获,年轻的米亚斯尼科夫参与整理了这些档案,并为此感到着迷。

 

当苏联科学院中国研究所成立后,米亚斯尼科夫开始担任研究员。他的科研导师是老一代中国历史学家 P. E. 斯卡奇科夫,米亚斯尼科夫与他一起对俄中关系的发展(从 1689 年到 1915 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1689-1916 年俄中关系》文集。

 

斯卡奇科夫于 1964 年去世,米亚斯尼科夫推迟数年撰写博士论文,完成了导师的两部手稿,并将其合并为一部基础研究著作《俄罗斯中国研究史论文集》(1977 年),并以老师的名义出版。


《十七世纪的大清帝国和俄罗斯》,1980年出版;

图源:rulit.me


1958 年,米亚斯尼科夫第一次来到他研究多年的中国进行科学考察。在这次旅行中,他在故宫档案馆工作,得以熟悉了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和许多其他一手史料。在北京,米亚斯尼科夫遇到了他在研究所的同事斯维特拉娜-达尼洛芙娜-马尔科娃,并与之步入婚姻殿堂。

马尔科娃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国语言学家,也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专家。她介绍了自己的朋友:作家郭沫若、数学家华罗庚、诗人萧三以及其他许多中国知识分子给米亚斯尼科夫认识。

米亚斯尼科夫随后于 1960 年进入亚洲民族研究所攻读研究生课程(当时的“中国研究所”已经关闭),并发表了多篇论文,进一步确定了自己的科研兴趣范围。他的硕士论文也是围绕着他的研究课题 ——俄中关系问题——展开的。1964 年 2 月 13 日,他的论文顺利通过答辩,随后前往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


上个世纪的北京外国语学院 (图源:北京外国语大学)


1960年代的“中苏摩擦”导致了苏中关系的快速恶化和两国学术界对俄中关系史研究的歪曲,但这反而激发了米亚斯尼科夫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俄中关系史的兴趣。他发起了 "俄中关系 "系列纪录片的创作。 1969 年 10 月,苏联代表团赴北京谈判时,这套文献丛书已经完成了第一卷,米亚斯尼科夫本人也作为专家加入了代表团。

 

在此期间的1964-1966 年,他在世界社会主义体制经济研究所担任研究员。并从1966 年开始在苏联科学院(RAS)远东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科学秘书(1967-1969 年)、高级研究员、学系负责人(1969-1985 年)。


1978 年,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论文题目是:"中国传统外交与十七世纪大清帝国对俄罗斯战略计划的实施",他以此继续他的“中国研究”之旅。


▲ 图源:俄罗斯科学院官网图


1982 年,他被授予教授头衔。1990 年 12 月 15 日,米亚斯尼科夫教授顺利当选为苏联科学院历史学部 “通史专业”通讯院士,并于七年后(1997 年 5 月 29 日)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历史系 "通史、东方学专业"院士。


相关学术贡献


米亚斯尼科夫教授的一生致力于中俄关系史档案的整理与中国历史研究,在他的主持下,俄罗斯科学院出版了大型中俄关系史档案文献汇编丛书,该丛书现已出版11卷,1500万字,涵盖了从17世纪至20世纪中俄关系史上最重要的档案文献,是国际学术界关于中俄关系史研究最科学、最详细、最权威的文献资料。


他是唯一一位进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导编写的百卷本《清史》委员会外国专家小组的俄罗斯汉学学者。

 

半个多世纪对中国问题孜孜不倦的研究,使他成长为俄罗斯汉学界的泰斗。他一共完成了400多种汉学著作,硕果累累,著作等身,是“俄罗斯汉学史”和“俄中国际关系史”领域里无可争议的专家,享誉世界。

 

他的研究领域不仅局限于近代中国史和比较文化研究,同时高度关注现代中国,以及中国在东亚和全球政治中的作用,中国传统外交的特征及其对今时今日中国外交的影响,对当代社会有着充足的启示意义。


▲ 图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倡议下,1992年,俄中关系历史的研究工作被整合为一个科学研究计划“17世纪到20世纪俄中相互关系”,其中包括苏联时期在内。至今,17世纪至19世纪俄中关系史部分一共出版了5卷,还有一卷是关于1937-1945年苏中关系史(共分两个分卷)。该丛书代表了科学院的最高水平,已经问世了的包括了2500多个档案(正文中的和注解中的),其中的大部份档案是首次运用在科学研究方面。

 

通过对大量文件的分析,米亚斯尼科夫提出了一个有科学依据的俄中关系概念:俄中关系的历史积极经验远远超过复杂情况,而复杂情况通常是通过谈判、缔结条约和协议、妥协来解决的。

 

对这两个邻国关系的分析不仅着眼于过去,也着眼于现在和未来。教授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东西方一些地方文明的历史作用、结构、内容特征,以及社会文化表现形式。

 

作为欧亚文明而形成的俄罗斯,以及作为东亚文明核心而形成的中国,都在研究中占有特殊地位。米亚斯尼科夫教授关于中国历史、俄中关系史、中国传统和现代国家意识形态与外交、东西方文明间互动、俄中在世界上的作用和意义以及地缘政治问题的著作为现代文明科学分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 尼布楚条约示意图 (图源:Epic World History)



他还把许多精力花在科学组织工作方面。他先是担任研究所的学术秘书,然后是科、处主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副所长(从1986年至今),从1992年开始,担任研究所所属俄中关系研究与预测中心主任。1990年,他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七年之后成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99年,值俄罗斯科学院成立275周年之际,为了表彰米亚斯尼科夫院士在祖国科学研究中的贡献,特授予他“友谊”勋章。

 

相关社会职务和活动经历


● 1992年开始,担任研究所所属俄中关系研究与预测中心主任

● 1997年开始,担任21世纪俄中友谊、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的副主席

● 1998年开始,担任俄罗斯汉学家协会主席

● 俄中友好协会的副主席

● 历史学部委员会的第一院士副秘书

● 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会世界历史组鉴定委员会的负责人

●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和东方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员

● 学术杂志《远东问题》的领导成员

● 俄罗斯科学院《科学遗产》杂志的编委会主席

▲《卡斯塔尔的中国研究钥匙》作品集共 7 卷,2016年出版;图源:OZON


部分著作


《关于伊凡·裴特林到中国旅行的新文件》(《苏联中国学》,莫斯科,1958年第1期);

《К.А.斯卡奇科夫〈太平天国起义日子里的北京〉》(莫斯科,1958年,共同校订);

《1689~1916年的俄中关系》(莫斯科,1958年,合编);

 

《关于明朝皇帝致沙皇米哈伊尔·费奥多罗维奇国书的日期问题》 (《东方学问题》,莫斯科,1960年第1期,合著);

《Н.斯帕法里著作的新版本》(《亚非人民》,莫斯科,1962年第2期);

《驻中国的第一批俄国外交官》(莫斯科,1966年,合著);

《俄国档案中论述满族征服中国的文献(1618~1690)》(《满族在中国的统治》,莫斯科,1966年);

《今日中国》(莫斯科,1969年,合著);

《17世纪的俄中关系:资料和文献》(莫斯科,第1卷,1969年;第2卷,1972年,合编,注释并前言);

《俄中关系史研究中的问题和任务》(《苏联中国学问题》,莫斯科,1973年);

《大清帝国的兴衰》(《远东问题》,莫斯科,1973年第2期);

《苏联中国学的形成和发展》(《远东问题》,莫斯科,1974年第2期);

《编者的话》(斯卡奇科夫著《俄国中国学史略》,莫斯科,1977年);

《比丘林的创作遗产和现代》(《远东问题》,莫斯科,1977年第3期);

《17世纪的清帝国和俄国》(莫斯科,1980年);

《研究苏中关系的有重大价值的著作:评О.鲍里索夫著〈苏中关系(1945~1980)〉一书》(《远东问题》,莫斯科,1981年第2期);

《17-20世纪边界交涉史》(1996),《中国边疆形成史》(主编之一,2001)。

 

▲ 图源:俄罗斯科学会议

 

“在此我怀着崇高的敬意向国际汉学界、国际关系史领域知名学者,米亚斯尼科夫教授致敬:感谢他为学术界,尤其是中俄国际关系史领域相关的研究,做出的卓越贡献;并且很高兴得知教授接受了我们Distinguished Fellowship的提名和邀请。”


科睿研究院(Core Academy)是综合性研究机构与学术团体,致力于搭建学术界与社会间高效沟通的桥梁,将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赋能至新时代社会发展。作为研究院官方号,我们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知识交流平台:持续推出与当代社会相关的洞察分析与时事评论,定期发布高质量专栏文章与交流活动,并推送有价值的学术资源和最新资讯。

往期推荐

【经济史探索】宗教文化是否会影响社会的经济增长?

日本从侵略者变成好伙伴:韩国正在塑造怎样的国民历史观?

新能源技术何以独步全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科睿研究院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