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国际化? 等待我们继续前行的漫长道路
科睿经济观察
近年来,人民币(RMB)越来越多地作为国际货币使用,作为支付、投资和储备货币在全球市场上越来越受欢迎。
随着中国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进一步开放,人民币的投资和避险功能不断增强。
近一年中国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近一年来,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2022.10.26: 多边央行数字桥项目已从实验阶段迈向试行阶段。
2023.3.27:印度与孟加拉达成协议,在双边贸易中放弃使用美元
2023.3.28: 肯尼亚能源进口交易放弃使用美元
2023.3.29: 巴西和中国不再使用美元作为中间货币
首个人民币结算液化天然气(LNG),从阿联酋进口的约6.5吨液化天然气中得手
2023.4.1: 印度和马来西亚已经同意使用印度卢比进行交易
2023.4.3: 俄罗斯交易所将启动阿联酋迪拉姆和印度卢比期货交易
2023.4.10: 俄罗斯NBD银行已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
2023.4.24: 俄罗斯财政部长西卢阿诺夫表示,目前中俄贸易中的本币结算比例已经超过70%
2023.4.26: 阿根廷政府宣布从中国进口商品时将停用美元支付,改人民币结算
2023.4.27: 在美元持续波动情况下,泰国央行正与中国央行讨论支持使用人民币与泰铢进行结算,以降低外汇风险
截止2023.4.27,在中国本国贸易当中,人民币贸易由0%→48%,美元贸易由83%→47%,已经超越美元。
2023.4.29: 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会见中国政府中东问题特使翟隽,提到放弃使用美元变得越来越有必要,国家间的贸易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
2023.05.08: 巴基斯坦将用人民币购买俄罗斯石油
2023.05.11: 玻利维亚总统: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将成为拉美地区趋势
2023.05.25: 亚洲清算联盟在伊朗讨论去美元化交易措施
2023.05.24: 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会晤时表示,俄中之间70%的跨境贸易已使用本国货币结算。
2023.5.31: 巴西总统卢拉在南美洲国家联盟峰会上向另外11国喊话,提议抛弃美元,创立南美洲共同货币与之抗衡,以寻求拉美国家在经贸和商业方面的自主权。
2023.06.14: “我们之间的贸易为什么要用美元?”肯尼亚总统呼吁非洲国家减少美元依赖“
2023.06.15: 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在克里姆林宫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时指出努力减少对美元、欧元依赖一事的必要性,并提议加快阿尔及利亚加入金砖国家的进程。
2023.06.20: 中国国家金融管理局数据显示,人民币在中国跨境结算中的占比首次超过美元和欧元。
2023.09.04: 全球货物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24%
2023.10.07:伊拉克将在2024年1月1日前停止所有美元提现和交易
2023.10.18: 环球银行间金融通信协会(SWIFT)系统数据显示,人民币首度超过欧元,成为该系统第二大主要结算货币。
概念图
2023.11.20:据路透社报道,人民币历史首次超过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这为中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雄心壮志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报道称,在其他地方融资成本上升的背景下,全球公司纷纷涌向中国债券市场,发行创纪录数量的人民币债券,并大量向中国内地银行借款,充分利用人民币利率触底。
人民币距离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
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你可以看到,基本上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的国家大多是访问过北京或与北京达成战略协议的国家,其中俄罗斯是最明显的一个,”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ia Herrero)表示。
路透社置评称,地缘战略紧张局势和美国高利率帮助提高了人民币在一些国家的接受度。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中美竞争的加剧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冲突都促使北京说服更多国家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表示:“在全球货币波动加剧的情况下,‘一带一路’为扩大人民币国际影响力提供了良好机会。”
国家政策性贷款机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与马来西亚马来亚银行、埃及央行和秘鲁对外银行签署了人民币贷款合同,以支持“一带一路”项目。
另一家政策性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与沙特国家银行签署了人民币贷款协议,中国银行帮助埃及发行了非洲首支人民币熊猫债券。
中国还向丝路基金额外拨款800亿元人民币用于“一带一路”项目。
人民币融资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是美国利率大幅上升。
法国外贸银行经济学家穆浩新表示,由于“美元借贷成本越来越高……许多债务人已转向人民币进行融资或再融资”,同时他还提到了“美元的武器化”。
总体而言人民币想要达到美元的国际化水平和主导地位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理由之一便是人民币在石油贸易中所占份额仍然很小,而且外国人大幅削减了中国股票和债券的持有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国家收购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或使用人民币进行部分交易并不代表该国市场完全做好了拥抱人民币的准备。
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账户开放
据欧洲中央银行发布的内部刊物称,如果中国资本账户不完全自由化,人民币就无法真正发展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这种观点假设,如果各国无法在国际市场上轻松买卖人民币,它们就不会持有人民币储备。
最近的研究表明,不能排除人民币国际化可能会以不同的方式展开。即使没有全面的金融自由化,人民币未来也可能发挥更重要的国际作用,特别是作为央行储备的一种形式。
尽管金融自由化逐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也很明确,但中国对于实现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仍持谨慎态度。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做法描述为“平衡发展与安全”。
然而,如果人民币能够通过用于计价和结算中国对外贸易和支付来加强其国际地位,那么不受限制地进入具有深度和流动性的中国资本市场可能并不一定是必要的。
从历史上看,货币首先在贸易计价和结算中发挥作用,然后才承担储备货币地位。同样,人民币可能通过中国的贸易联系获得更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角色。以人民币为交易发票和接受付款是鼓励中国实体与国内同行开展业务的一种方式。
人民币是中国银行和企业的自然栖息地。事实上,全球人民币储备总额与以人民币计价的贸易总额的比率接近于欧元储备总额与以欧元计价的贸易总额的比率。
下面的图显示了这种模式的更多证据。使用贸易发票数据集人民币,该数字将数月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商品中持有的人民币储备与中国在相关国家进口商品中所占的份额进行了比较。
与中国贸易较多的国家持有较多的人民币储备,以人民币计价的进口月数来衡量。这表明,随着以人民币计价和结算,未来人民币在总储备中的份额可能会增加。
然而,如果部署人民币计价储备的能力受到限制,并且在需要时(例如在压力时期)流动性不足,那么积累人民币计价储备的意愿可能会受到限制。
对于后者来说,央行互换额度和离岸人民币市场非常重要。互换额度让人们相信,即使在人民币证券市场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也可以从中国央行获得人民币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已与至少39家央行谈判达成双边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约3.7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500亿美元)。
此外,人民币国际地位的增强还要求央行储备管理者和其他投资者能够以稳定且可预测的汇率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这就是在中国大陆以外的金融中心进行人民币兑换的离岸市场的用武之地。
自2010年中国首次授权在香港进行人民币交易以来,离岸市场已在其他24个城市开放。截至2021年7月,离岸账户存有约1.2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2000亿美元)。到目前为止,与欧洲和其他地方的美元离岸市场相比,这些市场仍然很小。2016 年离岸美元存款(或欧洲美元)估计为 14 万亿美元。这一比较表明离岸人民币市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它也表明,持有人民币储备的央行有望能够在离岸市场上以可预测且稳定的价格将其兑换成美元 — — 前提是并非所有央行都决定同时这样做,也就是说,考虑到离岸流动性有限。为了追求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中国当局倾向于管理人民币/美元汇率,这反过来又需要持有美元储备。
这表明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作用增强并不一定会消除美元的作用。相反,中国可能必须持有美元储备,其他国家才愿意持有人民币储备。两种储备货币将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的。
历史先例是20世纪50年代和1960年代的美元。当时,美元兑换黄金受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美国货币法的限制,而今天人民币兑换美元则受到资本账户限制的限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以黄金为支撑,在美国不能兑换成黄金。当时的伦敦离岸黄金市场和今天的离岸人民币市场都是类似现象的产物,即国际货币(当时的美元,现在的人民币)与最终储备资产(当时的黄金,现在的美元)的不完美兑换。
总而言之,资本账户不开放并不一定会完全阻碍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和储备货币发挥更强有力的作用。这并不是否认,为了发挥更强大的国际储备货币作用,中国需要进一步开放其资本账户,也不是否认地缘政治发展等其他因素的相关性。
相当一部分国际经济学家认为,只要中国的资本账户没有完全开放,人民币就不太可能成为主导货币,并且仍然需要美元的支持。但毫无疑问在贸易计价、货币互换额度、离岸市场等模式的帮助下,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中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ferrence List
(上下滑动启阅)
https://www.reuters.com/markets/currencies/china-ramps-up-yuan-internationalisation-under-belt-road-initiative-2023-10-19/
http://en.people.cn/n3/2023/1212/c90000-20109193.html
https://www.ecb.europa.eu/pub/ire/focus/html/ecb.irebox202306_01~d3f9e5dbdf.en.html
科睿研究院最早成立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科学与人文科学院(International Cor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建设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致力于搭建学术界与社会间高效沟通的桥梁,将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赋能至新时代社会发展。
作为科睿研究院主办的官方号,我们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知识交流平台:持续推出与当代社会相关的洞察分析与时事评论,定期发布高质量专栏文章与交流活动,并推送有价值的学术资源和最新资讯。同时,积极欢迎读者们的踊跃来稿,参与我们的知识传递之旅中!
往期推荐
化学数学的科学史:“我对科学海洋的贡献,不是一滴水,而是一杯水”
欢迎转发&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