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外卷”扬帆出海,核心优势在哪里?
科睿经济观察
过去的2023年,中国企业扬帆出海,势头凶猛,有引领全球市场新潮流之势。不难看到,从电动汽车到9.9元的咖啡奶茶,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的扩张步伐日益加快。
与三四十年前欧美跨国公司进军中国市场的情形截然不同,中国企业的出海逻辑有何独特之处?它们所依仗的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出海并非只是企业的事情
自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的升温,中国民营企业海外扩张之旅,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逆流而上,跨越南海:疫情前的中国民营企业在面对高额关税压力时,勇敢地踏上了海外拓展的道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越南、泰国等地,寻找避风港,期待在异国他乡重新扬帆起航。
2. 产能迁移,非洲寻梦:随着企业陆续出海,他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空间。为了转移中国产能,这些民营企业开始大力投资和拓展东南亚、非洲市场。这些地区凭借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和庞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眼中的“新大陆”。
3. 国际资源,全球视野:如今,企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企业不再仅仅因为中美贸易摩擦而选择出海,而是以一个国际化公司的视野,通过合理配置国际资源,全面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他们站在全球的舞台上,与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同台竞技,展现中国民营企业的独特魅力。
从应对关税压力的无奈之举,到主动寻求海外市场的战略布局,再到全球资源配置的国际化视野,中国民营企业的海外拓展之旅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局部到全局的华丽转身。
然而,不少经济学家都认为,出海的企业面对的问题并非是单一的挑战,而是整个行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这就好比华为、中芯国际和上海微电子这三家企业之间的关系。在2017年之前,他们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因为华为追求的是全球最顶尖的制程技术,而中芯国际则寻求全球最先进的光刻机。但问题在于,如果这些企业间的合作并不局限于本土,那么我们国家在发展先进光刻机和制程技术方面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创新的关键在于产业链内的合作伙伴通过互动交流来传递复杂的供需信息,并在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持续的迭代和进步。
在这几年的重大变革中,我们开始意识到,那些关键的核心技术就像是我们脖子上的枷锁,时刻提醒着我们:单纯的技术或产品只是冰山一角,而整个创新体系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如今时代,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再是单个企业如何应对挑战,而是如何将一群企业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集体力量。
出海也并非只是做一个跨国公司
我们在追求海外扩张时,目标是否只是简单地成为另一个跨国企业,就像当年西方企业进入中国那样?
这有点像年轻人中流行的那句话:“憎恨跨国公司,理解跨国公司,成为跨国公司。”
但其实并不尽然。
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的创新发展对全球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的14亿人口已经远超G7发达国家的总和,因此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模仿现有的发达国家来实现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跃迁。
毕竟,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即使我们在科技上超越美国,美国仍将是世界格局的重要力量,我们无法将其完全取代。
然而,单纯模仿传统的跨国公司模式,无法支撑14亿人口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现有的跨国公司模式存在局限性。它构建了一个全球金字塔,顶端是西方国家,底层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微薄的收益。这种模式导致底层无法消费自己生产的高科技产品。
我们需要深入推动工业化进程。以亨利·福特为例,他不仅创造了大规模生产体系,还通过提高工人工资创造了稳定的工薪阶层,使产品有了消费者。为了推动中国大部分人口的收入增长,我们需要创新全球化模式。企业需要思考如何推动当地工业化进程,而不仅仅是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
中国的竞争优势在哪里?
从全球化的新视角看,中国所具备的竞争优势是创新的内循环。这需要国家的积极引导和企业的集体行动。而对于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我们需要在南方国家形成体系,通过深度工业化创造一个更大的市场。
我们的企业在海外市场不仅需要销售产品,还要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充电网络、智能电网和智慧城市等。只有当这些配套设施得以建立,当地经济活跃,我们才能将更复杂、高价值的产品销往这些国家和地区。
构建创新的内循环和内外双循环体系,以及通过中国企业出海在南方国家推进工业化进程,这都不是单个企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好在,中国的工业实践者、政策制定者已经在逐步意识到并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他们会找到答案的。
只是,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企业家、工程师和产业工人们面临的挑战还没有结束。与过去二三十年的自主创新历程一样,他们还需要啃一两代人的硬骨头。
直至今日,美国及其领导的西方商业体系依然稳坐全球商业体系的高峰。它们构建了现代商业逻辑、文化和产业基础,是大国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石。对于中国而言,这是一座坚固却不易攻破的城堡,需要不断学习和沉淀才能理解其深层次的积累。
如今,中国企业正重仓东南亚、积极布局全球化,这是为了保留与欧美商业体系沟通的重要接口。中国需要完成两个关键的时间窗口建设:一是重建和完善中国现代商业体系,二是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新商业文明的建设。
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不仅仅关乎商业在中国社会的功能、角色和地位,更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与现代商业文化和工业文明的交融正在深入推进,这不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的开放,更涉及到思想和精神的层面。
真正的中国企业国际化必须是具有现代商业文明特征的,它强调契约、规则和系统的重要性,而非依附于权力。只有进步的商业文化才能赢得所在国家人民的尊重和支持。
在全球化主张方面,中国致力于融入和改善现有的体系,而非重建。中国文化还具有朴素和善良的特点。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价值取向应当是为全世界人民提供更优质和廉价的产品,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一轮的浪潮可能带给我们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可能会创造出一套全新的全球化模式。对于我们和许多后发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来说,这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科睿研究院最早成立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科学与人文科学院(International Cor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建设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致力于搭建学术界与社会间高效沟通的桥梁,将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赋能至新时代社会发展。
作为科睿研究院主办的官方号,我们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知识交流平台:持续推出与当代社会相关的洞察分析与时事评论,定期发布高质量专栏文章与交流活动,并推送有价值的学术资源和最新资讯。同时,我积极欢迎读者们的踊跃来稿,参与我们的知识传递之旅中!
往期推荐
欢迎转发&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