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候选人特朗普遭遇枪击:“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国际观察
这是科睿研究院第209篇原创内容。
字数3644字,阅读全文大约需要10分钟。
美国大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日前,前总统特朗普在一场竞选集会上突遭枪击惊魂。
一颗子弹擦着右耳而过,距离致命的太阳穴仅一厘米之差。
险象环生之际,特朗普的脸颊被鲜血染红,但他迅速反应,蹲下躲避追击。
紧张撤离时,特朗普甚至还凹了个造型,振臂高呼「fight,fight」!现场沸腾。
现场记者拍下了下图“历史性的时刻”。图片不管是光影、构图还是感染力来说都堪称完美。
是否自导自演?
该事件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政治竞选中自导自演的伤害事件,如到台湾地区的「阿扁枪击案」。
在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前夕,3月19日下午,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和和吕秀莲在进行竞选活动时,突然遭到枪击。
这让许多尚在观望的选民纷纷投向了陈水扁所在的绿营,最终使他以极其微弱的0.2%的得票率优势赢得了选举。
事后包括李昌钰在内的侦探专家发现,陈水扁衣服上的血迹系药用油膏伪装。枪手看似专业,但用的枪威力却不大。
与之相似的是,试图枪杀特朗普的凶手已被特工击毙,真相扑朔迷离。据《纽约时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从目前的证据来看,「自导自演」显然站不住脚。
考虑到狙击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以及对精准度的极高要求——稍微偏差一些,足以送特朗普与安倍会面,即便特朗普何其支持者再疯狂,也不至于“降智”出演这样一场危险的戏剧。
自上个月电视辩论后,特朗普一直在民调中处于领先地位,而拜登则面临着被党内劝退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冒险进行如此极端的行为显得并无必要和合理性可言。
“那会不是是拜登和民进党搞的鬼?”
这样的想法有些阴谋论。毕竟美国政府不可能完全控制一切。吹哨人足以组成一个师,直接终结拜登的政治生涯。
拜登也在第一时间发表声明:这种暴力在美国没有立足之地,但字里行间都透着「这事不是我干的」。
回望历史
据统计,在美国历史上,曾有9位总统遭到枪杀,其中4位不幸遇难。
安德鲁·杰克逊,美国历史上的第七任总统,也是历史上第一位遭遇暗杀企图的美国总统。
1835年1月30日,在华盛顿国会山举行的一场葬礼上,杰克逊险些命丧黄泉。当时,一位名叫理查德·劳伦斯的油漆匠,在距离他仅6英尺的咫尺之遥举枪射击。两颗子弹呼啸而出,却奇迹般地全部偏离了目标。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是美国第一位遇刺身亡的总统。
1862年,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颁布了具有历史意义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奴隶制,这一重大举措在当时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但也激起了南方一些坚持奴隶制的人士的强烈反对。
到了1865年4月14日,南北战争结束之际,林肯总统为了参与庆祝胜利的活动,前往华盛顿特区的福特剧院观看戏剧。不幸的是,在那个晚上,演员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在林肯的包厢后对他进行了枪击,子弹击中了林肯的头部。尽管行刺者和其他几名同谋最终被捕,其中部分被处以极刑,林肯总统在遭到枪击后不久,于第二天凌晨逝世。
第二位被刺身亡的总统是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
1881年7月2日,加菲尔德总统在华盛顿特区的一个火车站遭遇了暗杀。行刺者是律师查尔斯·吉特奥,他因为对政府未能满足其个人职位要求——即希望被任命为美国驻法国大使——感到愤怒和失望,从而采取了极端行动。在火车站,吉特奥向加菲尔德连开两枪,其中一枪击中了总统。
加菲尔德总统在遭受枪伤后,经历了长达数月的痛苦治疗,但最终因感染和医疗条件限制,于9月19日不幸去世。查尔斯·吉特奥因其罪行,在1882年6月被执行绞刑。
第25任总统威廉·麦金利于1901年遭遇刺杀,成了第三位遇刺的总统。
当时麦金利在俄亥俄州克利夫兰一个招待会上与支持者握手遭遇枪击,于9天后身亡。据称麦金利在被抬上救护车前,还断断续续地说“不要伤害他”,但凶手仍然于当年12月被电刑处死。
命运之神似乎对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格外眷顾。1933年2月15日,当罗斯福在迈阿密激情演讲时,凶手赞加拉连发五枪企图置他于死地。然而,这些子弹却奇迹般地全部错过目标,罗斯福侥幸逃过一劫。
他的继任者哈里·S·杜鲁门也未能幸免。1950年11月1日,在首都华盛顿的布莱尔饭店,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行动再次上演。两名枪手向杜鲁门发起致命攻击,所幸警卫及时制服了其中一人,并成功保护了总统的安全。
但悲剧并未就此止步。1963年11月22日,第35任总统约翰·肯尼迪成为了第四个遇刺身亡的总统。
当天下午,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的迪利广场上,肯尼迪与夫人杰奎琳和州长康纳利同乘一辆敞蓬轿车缓缓驶过人群。突然间,一声枪响划破长空,肯尼迪当场身亡。
两天后,“唯一凶手”奥斯瓦尔德也惨遭刺杀身亡。时至今日,“谁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无数人的心弦。
第38任总统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曾在17天内两次遭遇刺杀,但均毫发无损。
上任仅69天,第40任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就曾遭遇枪击。1981年3月30日,里根与工会团体代表一起吃午饭并发表讲话,离开酒店时与其他三人被枪击中。凶手为一名叫约翰·欣克利的精神病患,随后被制服。
里根被送往乔治·华盛顿大学医院进行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
自那以后、今天之前,美国还没出现过类似的政治暗杀。
而今,肩负起守卫国家高层官员安全的重任的特勤局已拥有超过七千名员工的庞大队伍,其中不乏三千五百多名身怀绝技的特工以及一千五百多名纪律严明的制服安保人员。他们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总统和副总统这两位国家的领袖,更拓展到了那些为争夺这最高权力而奋斗的候选人们。
在这股大选年的政治漩涡中,公众舆论普遍认为,“糟糕事件”不仅是一个警示信号,更是美国政治极端分化的一个明显标志。
特朗普将如日中天?
毋庸置疑的是,特朗普遇袭对共和党选情极其有利,甚至将特朗普送上了神坛。
特别是他遇刺后展现出的“英勇无畏”表现,脸上挂着一丝血迹,仍然振臂高呼。不亚于华莱士在《勇敢的心》最后一幕喊的「freedom」。
对于信教的美国民众来说,流血冲击,直接给特朗普披上了圣光,不亚于“天选之子”。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美国政商名流迅速发声力挺特朗普:如美国科技巨头马斯克迅速在X上公开支持特朗普,并将其与罗斯福总统相提并论。
几乎所有外媒都开始预测,特朗普如果重返白宫,将会做些什么?
首先是俄乌战争。特朗普是否会继续支持乌克兰?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虽然拜登政府已慷慨地向乌克兰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但特朗普对此却长期持批评态度。他在任期间多次公开赞扬普京,并曾承诺若再次当选,将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战争。如乌克兰不愿意参与谈判,美国甚至“不会再给乌克兰一分钱”。
特朗普会让美国退出北约吗?
他曾在任期中多次威胁说,如果其他成员国未能按照约定,在防务上投入GDP的2%资金目标,美国将退出北约,并声称“不会保护一个没有付钱的国家”。至于莫斯科方面,“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回顾他在任期间做出的一系列决策——包括退出TPP、全球移民协议、美俄《中导条约》、《伊核协议》、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及《巴黎协定》,不难发现退出北约的确是一个他可能采取的威胁盟友的行动。
在大选辩论的尘埃落定之后,媒体炒作和舆论波动逐渐退去,拜登团队正在冷静分析战场州的民调数据,讨论应对策略。与此同时,拜登本人通过邀请民主党州长到白宫商谈等形式展现团结,为自己打气。
长期观察特朗普可以发现,过去的局外人如今已变得更为稳重和成熟。他在辩论中的一句“我希望拜登是位伟大的总统”表面上显示了大度,实则是对拜登无能的一种巧妙批评。这种谦和的态度与2016年希拉里败选演讲及麦凯恩当年的表态不谋而合。
然而,在特朗普可能的第二个任期中,他或许会展现出更为大胆的一面:不再受选举压力束缚,在外交上可能采取更为激进的政策;在用人方面将更加得心应手;在内政上虽面临国会挑战,在外交政策上却可能有更大的自由度。
若再次当选,特朗普政府将很继续其特有的现实主义和孤立主义政策,并借助美元主导地位、关税、制裁等手段加速对其挑战者进行打压与遏制,尤其是中国。但他同时更会避免与中国发生武装冲突,并警告其他国家不要将美国卷入不必要的地区纷争。他的政策不再是基于地缘政治博弈的成本考量——“这可以理解为一种冷静的战略计算而非单纯的好战或和平姿态。”
由此可见,一旦特朗普连任成功,则意味着共和党将持续其特朗普化的趋势,并反映出美国的内向收缩态势以及对传统保守选民支持的追求。对于反对派来说,则需要通过代际更替等手段来平衡这种局面。
这场政治博弈有待时间给予最终答案,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中各个国家亦需根据此情制定相应对策以维护自身利益与稳定发展。
科睿研究院最早成立于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是国际科学与人文科学院(International Core Academy of Sciences and Humanities)建设的综合性研究机构,致力于搭建学术界与社会间高效沟通的桥梁,将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赋能至新时代社会发展。
作为科睿研究院主办的官方号,我们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知识交流平台:持续推出与当代社会相关的洞察分析与时事评论,定期发布高质量专栏文章与交流活动,并推送有价值的学术资源和最新资讯。同时,学院积极欢迎读者们的踊跃来稿,参与我们的知识传递之旅中!
往期推荐
1
2
3
4
欢迎转发&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