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中外院长对谈: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
编者按
1950年12月1日,以清华大学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5名罗马尼亚籍留学生最早报到为标志,新中国开启了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迄今为止,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已走过70年征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背景下,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加强语言教育、深化国际理解、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情怀和跨语言、跨文化能力的下一代,是全世界语言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职责。
本期对谈,我们特邀国际中文教育的全球参与者,共同探讨如何建构起更加开放、包容、规范的中文教育体系,以回应时代需求、担起历史使命。
对谈嘉宾
白罗米
罗马尼亚
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
外方院长
艾瑞克·亨瑞
加拿大
圣玛丽大学孔子学院
外方院长
李伟
加拿大
高贵林孔子学院
外方院长
高沁翔
巴西
坎皮纳斯州立大学孔子学院
中方院长
尹华东
美国
纽约州立布法罗大学孔子学院
原中方院长
黄河
泰国
川登喜大学素攀孔子学院
原中方院长
马征
秘鲁
皮乌拉大学孔子学院
中方院长
采访记者
柴如瑾
《光明日报》记者
1. 语言是一座桥梁
Q
记者:如何理解中国孔子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德国歌德学院、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等各类语言教育机构对于深化全球合作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艾瑞克·亨瑞:新冠病毒在全球大流行,解决它需要全球合作,需要跨文化的知识和沟通技巧。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在提醒人们,国际教育是全球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拿大学生非常认可国际教育的价值。他们为新的机会和新的文化冒险,为学习新的语言和看待世界的新方式而兴奋。现在,很多学生开始认识到中国未来将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孔子学院在促进这种交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向我们的学生传播了世界上最古老、最受欢迎的文化之一。
白罗米:语言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个桥梁,能让不同国家的人更好地互相了解,以建设一个和谐世界。从这个角度来看,国际中文教育等语言教育非常宝贵。虽然孔子学院源自中国,但是它属于全世界。孔子学院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理解,为各国中文学习者提供了优良的学习条件,推动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
李伟:最近我们做了一个调研,了解中英双语课程对学生毕业后的事业发展有什么影响。结果显示,掌握中文这门语言工具,对学生事业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成为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两种语言的学习极大程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智力,这些学生中的大部分学习成绩优秀。总之,学习中文是一件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学生不仅学到了语言和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将会成为中加友谊的传承人和文化使者,为中加合作交流作出贡献。
黄河:在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日益增多,但不同文明间的误解、冲突也越来越多,强势文明侵蚀弱势文明的现象屡见不鲜,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让世界深入了解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责任。
2. 教师是本土化的关键
Q
记者:本土化是国际中文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对于中文教育更好实现本土化、参与并贡献当地发展,您有何建议?
李伟:加拿大的本土中文老师比较短缺,建立一个优秀的本土中文老师队伍对国际中文教育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孔子学院应该在本土老师的培训和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采用什么样的有效方法来实现这个目标是一个挑战,各国的情况和需求又不一样,还需细细推敲和研究。
白罗米:使中文教育更好地本土化是布加勒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一直追求的目标,我们在实践中有一些具体举措,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推动中文教育与当地教育体系挂钩。2016年布大孔院积极与罗马尼亚教育部沟通,成功推动中文进入罗马尼亚国民教育体系,使中文成为罗马尼亚当地中小学学分课,高中生可以选择中文作为高考的外语科目。同时,布大孔院积极推动罗马尼亚本土初高中中文教学大纲的编写,促进汉语在罗马尼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高沁翔:在拉美实现中文教育本土化难度较大,因为学习中文人数相对比例不高。我们的做法是在学员中培养苗子,并招聘在中国学习工作过的巴西人和有一定中文教学实践经历的巴西人担任助教,通过举办培训班、安排指导教师、试讲与研讨、开展教学环节实践等逐步培养本土师资。经过几个学期的培养,下学期将有5名本土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
马征:实现国际中文教育本土化,国内外语教学的经验可以借鉴,即以本土教师为主,“外教”为辅。只有实现师资力量的本土化,才可以保证师资的相对稳定性。因此,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本土教师应当成为重中之重的事业。
3. 线上线下结合是趋势
Q
记者: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孔子学院大多采用了线上教学的形式。您认为线上教学有何优缺点和发展趋势?疫情后,如何更好地将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马征:线上教学有它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学生不再受地域限制,有兴趣、有良好的网络服务即可报名,而且省去了交通堵塞、路途奔波的辛苦;任课教师也可以非常便利地为学生提供线上答疑服务,增加老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频率和效率。此外,线上模式还可轻松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本学期我们鼓励学生参与别的西语国家孔院组织的文化讲座,老师们也参与分享了国内外许多专家举行的线上培训和讲座,像是一场意外收获的饕餮盛宴。
黄河:线上教学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巨大作用,是帮助我们渡过难关的“功臣”。然而,它也有其局限性,比如,高度依赖电子设备和网络,教师很难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师生互动受限等等。这不仅限制了在线教学的适用范围,也削弱了教学的效果。未来线下教学会在一定程度上回归,科学合理地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会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
尹华东:对中文学习,尤其是听力和口语来说,线下教学中的面对面交流互动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语言本质上就是交流。因此,比较理想的模式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取长补短。
白罗米:学校复学之后,我们要继续发挥线上教学对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重要作用,使其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具体来说:一是尝试中文翻转课堂。让学生在家里完成阅读、背诵、简单操练、作业等内容,课堂时间主要用于师生、生生的讨论、交流和合作,反馈、展示和评价居家学习成果。二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保留线上教学中受学生喜爱的游戏、动画、视频等形式,分享有效的语言教学网址,保持网课中的教学创意,以激发学生兴趣。三是加强线上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评价。线上教学缺少老师的监督,学生容易松懈,应将学生出勤、作业、测试纳入最终考评,建立更有效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4. 国际中文教育任重道远
Q
记者:展望后疫情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尹华东:后疫情时代,面对面中文教学和文化活动大幅减少,在主要依靠网络教学的情况下,教学如何管理、课程如何设计、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生的学习投入、家庭的配套支持等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中文教育效果。与此同时,网络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师资不足问题,足不出户便可担任国际中文教师,可能会吸引更多人加入师资队伍。
黄河:从机遇方面说,在线教学模式会越来越成熟,最终会大幅降低国际中文教育的成本。此外,中国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让很多国家的人民看到了中国模式的优越性,会有更多人希望学习中文,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这可能会成为国际中文教育新的增长点。从挑战层面看,新冠疫情重创世界经济,很多国家人民的收入大受影响,很多人可能因此无法负担中文学习的费用;同时,新冠疫情可能会加强世界范围内的逆全球化趋势,带来人口流动的减少,从而进一步导致语言学习需求的减少。
高沁翔: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国际中文教育的客观需求在不断上升,对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对具有国际视野的中文教育师资的要求也在提高。在各种意识形态交融交锋、经济社会活动互相影响、多元文化互动越来越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国际中文教育需要有洞察全局的战略视野,也要有直面挑战的能力和韧劲,还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和文化素养,任重而道远。
本文转自:《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12日 12版)
美术编辑:黄思敏(实习)
点击分享+在看,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