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院故事会 | 从中国移民研究者到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马德里孔院院长孙歌迪的中国缘
CI STORIES
孔/院/故/事/会
CI STORIES
西班牙马德里孔子学院成立于2007年,在孔院欢庆1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走进现任外方院长孙歌迪(Gladys Nieto),领略她与中国的不解之缘!
▲1997年国庆节孙歌迪(右一)在北外
缘分伊始
孙歌迪院长是马德里自治大学的人类学教授,从事西班牙移民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起,摩洛哥人、多米尼加人就是西班牙移民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班牙移民研究的焦点所在。而当时的孙歌迪却将目光投向了另外一个重要的群体——中国移民。
为了更好地开展研究,她从1994年开始学习中文,1997年更是前往北京,在北外教授西班牙语的同时,继续学习中文。2000年她到浙江温州和青田等地进行田野调查,回国后又多次前往中国。
“很多西班牙的中国移民对我说,我是他们的代言人。因为我的研究和工作,更多西班牙人可以了解中国移民群体的生活和故事。这对我来说意义重大。”
▲青田侨乡报
“很多第一代中国移民不会说西班牙语,因此他们和西班牙人的沟通十分困难。”孙歌迪分享道。她采访过来自中国各地许多华侨同乡会的主席,而现在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去世。接下来她还想继续研究马德里的第二代中国移民,尤其是年轻女性。
初到中国
从1997年第一次到中国学中文,到2018年第一次作为孔院院长前往中国,孙歌迪与中国的交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这些经历让她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也见证了中国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和变化。
1997年第一次去中国前,她非常忐忑,甚至有些害怕。她四处询问,希望能够了解到更多关于中国的信息。但当时在西班牙,人们几乎只知道中国是一个遥远的国家,nada mas(再无更多)。她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情,孤身一人坐上了飞往中国的航班。
到了北京之后,她住在学校安排的专家楼里,条件在当时已经算是不错,但有时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一次下大雨,天花板漏水。那时,她的中文并不好,只能翻开一本很大的词典,查好中文表达后下楼告诉管理员。“他们最后拿了一个大桶放在地上接水。”说到这里,她笑了起来。她说,语言障碍带来的沟通不畅,让她初到中国时适应得非常艰难,但现在回想起来那段时光却是一段异常珍贵的回忆。
“那时,住宿楼设有门禁,老师们有时晚归,管理员早已休息,就只能爬墙进去,像调皮的学生一样。”
▲孙歌迪(右一)教北外的学生弗拉门戈舞
▲孙歌迪(前排右二)获得北外杰出教师荣誉
▲孙歌迪(左二)与北外的西语老师和同事
山川走遍
在中国期间,孙歌迪去了很多地方旅行。西至甘肃、南到云南,还有做过田野调查的温州和青田……谈到印象最深的旅行,孙歌迪说那毫无疑问是甘肃。
那时是冬天,气温在零下15度左右,她和同事在寒风中等公交车。车到后,上面坐满了当地人。女人们穿着民族服饰,戴着硕大的耳环,脸上还有着明显的高原红,车上还有一些和尚。尽管车上已经十分拥挤,他们还是腾出了地方,热情地邀请孙歌迪和她的同事一起坐。同事是一位诗人,她在车上写诗的时候,人们都好奇地围过来看她在写什么。
▲1998年拉卜楞寺
每到一个地方,孙歌迪都会尽量用中文和当地人交流。“我很喜欢中国的农村,也很喜欢和村民们交流,我想知道他们的想法,这十分有趣。”她认为中国人非常热情,也很健谈。这些旅途都是她非常美好的回忆。
▲1998年孙歌迪在桂林
中国朋友
在中国期间,孙歌迪认识了很多朋友。在她众多的中国朋友中,北京白云观的田道士尤为特别。
孙歌迪与他年纪相仿,当时她是他的西班牙语老师。如今,田道士已经到了巴塞罗那,在那里设立了一个道教协会。
孙歌迪印象中的田道士头发很长,常常用一支簪子束起来。他们经常在北京的公园里散步,用中文和西班牙语交流。有时候,他们也一言不发,静静地坐在公园里,看着周围的一切。“我会问他一些我感兴趣的问题,话题常常是关于超现实主义的。谈到生死时,他说,人的逝去就像树叶的飘落一样,没有必要太过伤心,因为这就是人生。”
▲孙歌迪(左一)和田道士在白云观合影
孙歌迪常常受田道士的邀请拜访白云观,“他是我的一个好朋友,也是我非常特殊的学生。”
孔院院长
2018年,成为马德里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后,孙歌迪有了更多的机会了解中国。
2019年10月,马德里孔子学院被选为20个文化孔院试点之一,孙歌迪作为孔院院长,受邀前往中国。会议期间,她参观了上海的很多艺术博物馆,参加了乌镇戏剧节,与很多中国艺术家和著名导演进行交流。
▲2019年孙歌迪(左五)在乌镇戏剧节
▲2019年孙歌迪(中间蓝衣)在乌镇戏剧节与戏剧导演交流
孙歌迪说,孔子学院外方院长的工作对她的帮助很大,对她个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体验。而在工作中,她自身的中文学习和中国经历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马德里孔子学院的人员架构分为两部分,西班牙行政人员和中国老师,而西班牙人和中国人有着不同的做事逻辑和思维习惯。作为院长,她常常需要协调两方的关系。而关于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她认为,除了语言的沟通外,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也非常重要。
从中国移民研究者到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孙歌迪一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参与者和促进者。她的工作就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中西两个国家和热情美好的两国人民。而在这座桥上,她并不孤单,还有许许多多投身于促进中外往来和文化交流的人们,时光流转,络绎不绝。
▲香港回归孙歌迪(左三)在马德里
作者信息
采访:石丽丽(马德里孔子学院教师)
撰稿:罗丽鹃(马德里孔子学院教师)
推荐阅读
1 | |
2 | |
3 | |
4 | |
5 |
内容编辑:吴晓静 刘希 姚媛媛
美术编辑:贾舒清(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