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活动|观树 观影 种菜

燕子马 希言自然笔记
2024-09-04

     最近,还挺忙的。除了读书和读书分享,还有活动:观察一棵树2024,可持续生活实验,地球一小时观影,买生菜种子准备试种菜……

     关于观树,因树是自然一员,其实近几年一直随机拍照记录,当然还有花花草草。今年参加了一个全国性观树活动,每个节气必须完成一篇观察记录——这对我来说不是问题,不就是特定时间需要专一些吗?从春节立春节气开始,到刚过的春分节气,不知不觉,已然过去了四个节气。

自然观察|山楂树~立春

自然观察|山楂树~雨水

自然观察|山楂树~惊蛰

自然观察|山楂树等~春分

      有意思的是,今年多亏了“必须”,让我在这四个节气里,见证了山楂树小芽儿从“无”到有,从干瘪到润泽,从褐红到萌绿的变化过程。

      接下来,应该就是抽芽、开花、结果的美好景象了,期待~

      可持续生活,据我目前的了解,说白了,跟环保节约有相通处。春节参加觅蓝的可持续生活打卡活动,生态活动|可持续生活实验还收到了礼物——环保餐具、有机棉手帕——用心!感恩!


      还有可持续生活交流会,快闪分享,让我在可持续生活的路上又开了眼界。

      我可能还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生活践行者,只是开始了这样的尝试,比如减少购物,不买外卖,少进超市等等。因为从自然教育深入到生态环保,现在对可持续生活充满好奇。

      三月上旬,一次可持续生活交流会,内容涉及废弃物再生利用,艺术化,生态环保,零废弃生活等。一位来自深圳的段老师分享了他和学生们改造一个旧垃圾站的案例。他们通过规划摆置,让脏乱差的垃圾站艺术化地焕发生机,有了可持续使用的新价值。

       他说生态环保、零废弃,这也是意识问题。消费社会产生消费太高现象,废弃物很多。人们怕麻烦,搬家就丢弃一些家具等生活用品。说在深圳,寸土寸金,物品没有空间珍贵。这样的话,很需要空间生产力,需要破除工具意识,兼顾功能性、可观性和可持续利用。要让家具匹配你的空间,也就是说没有废物,只有合适规置。

     他认为人生规划也是生活设计,人人都是设计师,设计能力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要唤醒它,成为会哭的孩子。开启那个开关,看世界的样子(维度)都会不一样。万物有灵,可以问问墙壁,它想成为什么,试试顺着裂缝去画,要和对象进行沟通。还有看木头的形状,去雕刻“艺术品”形态。宫崎骏的世界在地球上再现也很“可观”,比如“荒野之国”。

     可以把做事情当成一种体验,思维方式或者理论。比如泡茶,可以有甜有咸,有水果有气泡有奶……

     他一朋友说,她衣柜门掉下来了,现在用来做桌面。说深圳比较前沿,好沟通。设置有跳蚤市场,家具、衣物等都可以重新改造利用。说到YJ的东西简洁,但是不耐用,需要重新改造,需要智慧。最后,他说:心在哪里,财富就在那里。

      又一次交流会《用二手物品 过一流生活》中,吴丹女士分享她的创业经历和创作理念,从抽象会议到具体操作,从城中村到景观设计。她认为所谓二手,除了物质的,可以可持续再利用;还有精神的,比如信息、经验等等。要把它变成自己一手的资源,内化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东西。

      她说需要有人真正了解传播学,可以让艺术从单纯创作到真正进入观众心里,回到人的存在。现在好多人多用逻辑的东西,缺少感受力,缺乏感性体验,这需要慢慢培养。艺术可以刷新人的感受,让我们情绪情感的东西被承载,流动起来。好多文学戏剧等都在唤醒人的感受力,这些故事可以让一个毫无感觉的人渐渐成为内心丰富的人:关心Ta所处的世界,有Ta自己的感受,看见Ta的存在,听见Ta的心声,不容易被别人带走。可以让Ta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面对挫折。

     她希望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经验,找到自己的生活。

       3月23日地球一小时日。线上参加(参观)了由“地球一小时观影局”发起,连动全国几十个省市几百个组织的观影活动。

      从2020年疫情开始,几个年轻人成立“地球一小时观影局”,走过这几年,今年第一次走到线下。从每个月观看一部环保纪录片,到开始艺术创作,再到Citywalk等新形式,尝试用更有感染力的方式方法号召大众对生态环保对可持续生活的关注和行动。

      上海主会场下午就开始,来了一场“漫步在自然和城市间的60分钟台词之旅,在代表着一小时的“60”轨迹路线里,每个人都化身为一个移动着的地球影像放映厅~”

       因为报名参加普通人观影活动,被错拉入了志愿者服务群,看见了二十多个青年洋溢的服务热情和对可持续生活积极的态度。


      我主要是晚上八点到十点,全程观看了活动直播。从各地分会场的介绍,看见了青山自然学校、天津刘同学等“老朋友”,还有不同省市,甚至远在新疆的大学分会场,还有幼儿园、社区等组织等,影响面不小。

      看主创者采访视频,知道了她们每天的思想斗争,从关注度不高、没有商业价值,处处受阻,感觉无力的低谷,到几个小伙伴几句话又重新被点燃的坚持。为她们的不放弃鼓掌加油!


      看三部环保纪录片片花。《寻找珊瑚海》导演陈陈分享她寻找海洋神话,开拍纪录片的传奇经历。从故宫博物院《海错图》,到海边发现知风草;从珊瑚白化死亡,到知风草无人能懂……

       《独步南极》说的是年轻的科考探险家温旭,一个人,无补给,无助力,穿越南极大陆。大风雪中追被吹走的手套,结果唯一的羽绒衣也丧失风中,后来改造睡袋,完成了穿越。纪录片导演说,他不是冒险,是着眼冰川,号召更多的人关注气候变暖……

        《我们一路前行》,韩李李,在纪录片《一路前行》中和胡歌刘涛一起,“用艺术守护自然”。她是觅蓝生态文化发展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环保艺术家,用废弃垃圾完成了雕塑作品《渐渐》,想告诉人们垃圾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不知不觉,渐渐造成影响的……


       活动最后,我还观看了加映的素人环保戏剧《世界末日要来了》。当然,说的是人类无处不在的垃圾对海洋造成危害,忍无可忍的海洋生物决定报复人类的故事。虽然稍显稚嫩,但比想象中有感染力好多。也许,不管是环保手作、艺术雕塑,还是生态戏剧,这些艺术化具象化的生态环保理念,也可以“渐渐”渗入日常生活,让大众的环保意识“渐渐”发生改变;相信,这些“渐渐”的一点一滴的小行动,最终会发生“不连续变化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颠覆性)创造性力量。

       听说,上海分会场活动,在滚滚春雷和细雨中结束。之后,一场大雨倾盆而下。

     地球一小时观影局的创意贴:在有限的地球时代做一个负责任的旅行者or在有限的地球时代做不负责任的旅行者?
       这,是你的选择。

        因为在水里,容易忽视(熟视无睹)水的存在​。怎么可能忘记呢,我们可爱的云端生态共学社。马上就成立一周年了,这一年里,我收获良多。       从《伟大的事业》到《自然之死》的观念,从《森林之歌》到《美而简》的生活,从《杂食者的两难》到《积极希望》的生态思考,从《鹿之民》到《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原住民智慧……还有,如大树般开枝散叶触及到的那么多的,相关的又陌生的领域……       现在,我们在读梭罗《种子的信仰》。我读过,需要重读。如同用生态的视角读《额尔古纳河右岸》一样,不知道这个宝藏社群,还会有什么样的惊喜呈现。一群有灵魂有趣的人。       今天,不说读书,说好玩的“种菜”。       前两天,微生物小队的鸭鸭又一次主持分享会,请三位有经验(和教训)的相关博主,给我们倾囊相授娓娓道来,主题是《我的种田日记》:       没有想到,伙伴们太用心,又可爱​,整场会议温暖又有收获。​       还有提问环节,只说上面这一个问题的回答:      种地,肮脏疗法哈哈;晒太阳,可以补充维生素D,能生成褪黑素,不怕缺钙,增强免疫力,不会抑郁;接地气,在土壤里,更有舒服感、安全感;种地疗愈,说生态种植、自然农法,是双向的,人获得疗愈,同时也疗愈了土地;不割裂,可以和土地交互互动,产生一体感。      听他们话家常一样轻松聊天,说土地,不知道为什么,我突然又想起了海子,想起十多年前我那篇文章  有坐锅花吗?      说什么,开始种菜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希言自然笔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