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围绕“八个一”,荣昌做了这些实事
编者按
天地之大,黎元为本。“饭碗稳不稳”“出行畅不畅”“住房好不好”……均是群众关心关注的“身边事”。办好群众“身边事”、真正赢得百姓心,才能在学史力行中彰显责任担当。
自党史学习教育启动以来,我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用心用情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有力有序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今年以来,全区党员干部围绕就业“一生一困”、交通“一堵一安”、人口“一老一小”、住房“一旧一危”“八个一”方面,认领15944件实事,已办结15210件,让群众收获了“稳稳的幸福”,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生”
“毕业季”成为“就业季” 民生有“为”
“我是所有同学里找工作最顺利的!”重庆布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职工何琴自信且从容地说。12月6日,她正手持各色试剂,在企业实验室里进行药物研发试验。
5个多月前,临近毕业,何琴还在焦头烂额地找工作,迷茫又焦虑。无奈之际,何琴想到了家乡的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里设有专门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机构——大学生就业创业中心。于是,她立即拨通了电话,讲出诉求。“荣昌拥有全国首个农牧特色国家级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得特别好,有很多岗位适合你,欢迎回家!”工作人员一句话,为何琴送来了“定心丸”。
今年6月,何琴来到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工作人员立即帮她登记、造册,按照她和企业的双向需求,进行了精准匹配,成功为其争取到了重庆布尔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面试资格。
如今,成为科研人员的何琴感慨地说:“家乡真正实现了‘好就业’‘就好业’!”
“一困”
从“捕鱼人”到“护渔人” 民生有“稳”
12月7日一早,禁捕护渔工作队队员冉瑞太一如既往地骑上电动车,沿着濑溪河巡河,劝离违法钓鱼者,近90公里路程,他每天早晚都要往返一次。
以前,冉瑞太以捕鱼为业。全面实施“十年禁渔”后,他收起了渔网,“但是除了捕鱼,自己还能干什么呢?”冉瑞太有些迷茫。
“一定要让上岸渔民实现稳定就业。”今年年初,区人力社保局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对上岸渔民进行全面走访。“我愿意响应国家政策,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冉瑞太提出了自己的心愿。
为精准发力解决群众“揪心事、麻烦事”,区人力社保局和区农业农村委协调联动,推荐冉瑞太为区禁捕护渔工作队队员,协助打击非法捕鱼行为。
从“打渔人”到“护渔人”,冉瑞太一身过硬的打渔本领重新有了“用武之地”。违法捕鱼者习惯在哪里布网捞鱼、喜欢什么时候打鱼,他都一清二楚。但凡有偷捕行为,他总能一“抓”一个准。
“以前总是想着怎么捕鱼,现在就变成了思考怎么护渔。看到濑溪河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很自豪!”冉瑞太笑着说。
“一堵”
“堵心路”变“畅通路” 民生有“福”
12月5日中午,昌元街道新峰社区一条黝黑崭新的公路上,居民郭以刚夫妇一边沐浴暖阳,一边饭后踱步消食。
“马上就要通车了,逢年过节,咱们也能正常出门了!”环视脚下即将通车的公路,夫妻俩脸上的笑容如艳阳般灿烂。
作为新峰场镇的老商户,车辆从商店门口经过生意肯定更红火,缘何郭以刚夫妇更期待车辆从家背后开走?
“就是堵,给他们留下了‘心病’。”昌元街道公路办负责人李源东细数起缘由。
新峰场镇,是荣昌至仁义、河包、吴家等5个镇的必经之路。整个场镇沿公路而建,场镇正中央,还有一座年代久远的跨河桥。由于桥面仅5米宽,只可供两辆机动车对向而行,随着家家户户有了代步工具,近几年一遇赶场天或早中晚行车高峰,场镇必堵。
“特别是逢年过节,这里日通行量最高可突破2万车次,荣昌城区到新峰场镇20多分钟车程,一旦堵起来就至少需要2个多小时,场镇更是水泄不通。”谈及这一路段,区公安交巡警也十分无奈,“一到节假日,新峰场镇就是我们部署警力维持道路秩序的重中之重。”
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行车需求,今年荣昌强力推进新峰场镇“绕镇路”建设,实施“昌元街道螺罐山至新峰桥段改建工程”(下称“新峰改造路”),破解“堵镇”之困。
11月底,投资2260万元、全长1.6公里的“新峰改造路”摊铺完最后一层沥青混凝土,预计12月15日前,完成波形护栏、道路标线、标识标牌等附属设施建设,并于明年1月1日正式开行。
“场镇不堵,大家才愿意赶场购物,我们逢年过节的生意又能兴旺起来了!”对新路开行,郭以刚等居民满是期待。
“一安”
办事大厅搬到“家门口” 民生有“便”
12月6日上午,昌元街道玉屏社区居民徐学庆骑上新购置的电动车回家,路过人保财险荣昌支公司时“刹了一脚”,于11点13分走进公司一楼的车驾管社会服务站,为爱车购置“非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11点21分,车驾管社会服务站工作人员将车辆、保险及其身份信息录入系统后,当即为车辆生成了交通信息卡和车牌号。
市民车驾管业务“就近办”
“车驾管社会服务站提供的服务,还不仅于此!”人保财险荣昌支公司副总经理袁锋走过来,热情地为徐学庆介绍,“核发免检机动车检验合格标识、核发临时行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补换、机动车交通违章查询及自助处理等5大类日常车驾管业务,都可以在这里办。”
车驾管社会服务站,由区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车管所(下称“区车管所”),在辖区内的汽车销售企业、二手车市场、财产保险等社会行业机构建设,旨在方便市民实现车驾业务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广受办事群众好评。
“今年,我们积极回应群众期盼,把满分学习、审验学习室设置在车驾管社会服务站,方便广大驾驶员就近、便捷参加学习。同时,将电动自行车电子牌发放权限下放至车驾管社会服务站,确保将便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延伸到更多群众家门口。”区车管所所长刘煜表示。
“一老”
“善心餐饮”慰人心 民生有“依”
12月5日上午9点过,位于昌元街道滨河花园小区附近的“善心餐饮店”便开始热闹起来,三五成群的老人们聚在一起闲聊,脸上洋溢着喜悦,后厨的志愿者正在为老人们的午餐忙碌着。
“善心餐饮店”让老人“食有所依”
和其他餐饮店不一样的是,“善心餐饮店”是在区民政局指导下,由区知灯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管理,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免费午餐的地方。
今年74岁的李堂福就是该餐饮店的忠实“顾客”之一。去年7月,李堂福听说“善心餐饮店”专为老人提供免费午餐,便想去试试。“这里每天有三菜一汤,逢年过节还会再加一两个菜,味道不错。”李堂福吃得津津有味,竖起大拇指夸赞道。
除了吃饭,“善心餐饮店”还成了老人们交流的好地方。李堂福每天早上9点左右就会来到餐饮店,和大家伙唠唠家常。每天开餐前,还有志愿者带领大家一起唱歌、做手指操和小游戏,气氛温馨和睦。
“以前没事就在小区里转转,或是在家看电视,感到很孤单。现在好了,不仅有地方吃午餐,还认识了一群朋友。有时吃完饭,我们会相约一起去公园逛逛。”说起如今的生活,李堂福满脸笑容。
“一小”
从“书包重”到“双减” 民生有“乐”
12月3日下午4点,下课铃一响,玉屏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学生邹沐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学校操场,参加全校大课间体育活动——跑步。
“双减”让孩子乐享课后好时光
大课间体育活动是玉屏实验小学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创新举措。该校统一组织学生每天上下午各进行30分钟体育活动,上午以戏曲操、武术操等体育训练为主,下午则以跑步为主,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
大课间体育活动结束后,便到了学校延时服务时间,学生们纷纷前往各个活动室,参加自己喜欢的特色课程,如轮滑、舞蹈、绘画、跳绳、羽毛球、篮球等,邹沐岑则加入到学校田径队行列中,继续训练跑步。
除丰富特色课程外,该校还对课后作业进行严格管理,一方面将周一和周五定为“无作业日”,另一方面对作业形式进行创新,让其更新颖有趣、贴近生活。
“现在每天的作业在延时服务时间由老师辅导完成,放学回家都不用再做作业,我还可以练习古筝、书法,或阅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籍,感觉比以前轻松愉快多了。”邹沐岑开心地说。
“一旧”
老旧小区换“新颜” 民生有“盼”
“现在小区干净整洁,有客人来家里玩时,都说我们像买了新房一样!”12月5日,提起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变化,家住昌元街道白象社区农资公司家属院的罗富琼笑得合不拢嘴。
小区换“新颜”,居民乐开怀。
农资公司家属院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有居民104户,是地地道道的老旧小区。罗富琼回忆,以前的小区破烂不堪:电线乱搭乱牵,像蜘蛛网一样;路面坑坑洼洼,下雨天积水居民只能踩着砖头走;院坝里车辆乱停乱放,连过路都难……
一切的改变从去年3月开始,荣昌统筹推进城区老旧小区改造,农资公司家属院也由此开启了“美颜逆生长”模式。
经过5个月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小区变了大模样。杂乱无章的“蜘蛛网”消失了,管网线路全部下了地;破损的外墙砖被拆除,重新贴上了新型墙砖;院坝内统一划上了停车位,绿化带栽植了树木和绿篱,还安装了运动健身设施,老人们三三两两坐在便民休闲座椅上晒着太阳聊天、娱乐,孩子们在小区内嬉戏玩耍……
“你看,小区地面铺了沥青,还安装了8盏路灯。”小区喜人的变化让罗富琼高兴不已,“小区环境好了,住户们精气神都好了很多,这日子啊,有盼头!”
“一危”
危房变新居 民生有“安”
在峰高街道东湖社区2社,低保户舒宝珍最近家有喜事——她和家人住进了新房。
“明年春天,把屋前这片地种上蔬菜,旁边那片地种上一些花草,既有菜吃,又有花香,多惬意。”12月5日,冬日午后,和煦的阳光洒在舒宝珍家新建的房子里,明亮又温暖,舒宝珍坐在门口满脸都是掩不住的笑容。
走近舒宝珍家,混凝土砖瓦结构的房屋简洁大气,水泥地面干净整洁,屋内更是窗明几净,让人眼前一亮。殊不知,曾经的舒大娘家却是另一番景象。
“没搬迁以前,我们住在木架子房里,房子又潮又黑,墙体有裂缝,一下雨屋顶就漏雨,家里的脸盆、水桶都用来接水了,睡觉都不安生,哪有现在的好日子。”提起以前的房子,舒宝珍连连摇头。
舒宝珍家的“好日子”得益于我区实施的农村危房改造工程。今年5月,峰高街道经动态监测,将舒宝珍家纳入农村D级危房改造对象,新房于6月初开始动工修建,9月初,舒宝珍就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新家。
现在,舒宝珍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扫帚打扫庭院。舒宝珍腼腆笑道,“党的政策好,我们也要珍惜,我希望自己能为村里改善环境做点事,大家一起享受现在的好生活。”
推荐阅读
◆【头条】深学笃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成渝腹心现代化新兴城市
融媒体中心综合报道
文字编辑/屈婷 新媒体编辑/李双蔚
编审/李娟 值班编委/张成杰
副总编辑/薛晓霞 总编辑/胡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