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荣昌情缘】我与荣昌教育“情定终身”
40多年前,我呱呱落地,作为教师的父亲就斩钉截铁地将我“许配”给了荣昌,给我落户到了荣昌县盘龙乡油坊村4队(出生地)。在这里,我平安地长大成人了。
20世纪80年代末,那时,年轻人下海经商、打工盛行,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淘金”了。而我却毅然留在了荣昌,选择与荣昌一起“并肩作战”,在父亲任教的学校——盘龙镇龙王村小,当起了“教书匠”,懵懵懂懂开始了我与荣昌教育的“初恋”。
在这所学校从教一年后,我的闺蜜从深圳写信告诉我,她在深圳一家电子厂上班,一个月工资是三四千元,当时我的工资只有七八十元。这种差别,让我几天没有睡好觉。就但就在我犹豫要不要辞职外出打工时,是他们让我坚定地留了下来。
生命就是这样真实而动人,被人感动也被自己感动。那是一个多雨的夏季,我下班走在回家的路上,洪水犹如猛烈的拦路虎,早已漫过了石桥,这可是我回家的必经之路呀!看着滚滚的洪水,我不敢贸然摸着石桥过河,怕被洪水卷走。正当我焦急万分时,附近的家长们纷纷出动,他们手牵着手,一个连着一个,为我“特制”了一条“救身链条”,把我安全地护送到了河对岸。与其说是我留下来改变这偏远乡村的教育,不如说是他们给了我留下来的信心,我生为荣昌人,我爱家乡荣昌,更爱这里淳朴的人。就此,我与荣昌教育迅速进入到“热恋期”。
我想,要帮助这偏远乡村的孩子走出去,首先要给自己补充“能量”。于是,我来到荣昌县城给自己报了电大函授班,一边工作一边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在这偏远学校,我一待就是八年,八年“抗战”呀!尽管我也曾为学生的调皮而伤透脑筋、身心疲惫;尽管我也曾为一道道难题苦思冥想、绞尽脑汁;尽管我也曾为教师的清贫感到苦恼彷徨……但迷茫疲惫过后,我依旧坚守一方净土,执着一份简单,固守一支跳动的烛光。这种烛光化作情怀,温暖着学生;这种烛光,凝成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我在这神圣的教育土地上,坚定地挥洒宝贵的青春,无悔地热恋这片土地!
曾经的一幕,虽然已时隔多年,但我还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下课铃响起,我捧着书本刚走出教室,一个孩子叫住了我:“老师,这道题我不会做。”于是,我伸出红肿的“冰手”指着题又给他讲了一遍。听完我的讲解,他的视线停留在了我那长满冻疮的手上:“老师,你的手长冻疮了吗?你可以戴上手套呀!戴上手套就不长冻疮了。”听到孩子稚嫩的话语,一股暖流涌上我的心头。我望着他笑了笑,抚摸着他的头说:“小精灵,没事。”让我没想到的是,下午他竟然给我送来一副崭新的手套,我摸了摸这副还带着余温的手套,全身充满了暖意。这样的体贴常能遇到,他们总是这样让我感动不已。有了这些感动,所有疲惫便都化为乌有。看着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陆续升入高一级学校,我心里满满的幸福。
1997年,我辗转来到荣昌县龙集中学。这里有热情的同事,他们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都给予我极大的帮助,让我心无杂念,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在这里,我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不仅专业技能得到了极大提升,同时也收获了爱情。最后,在爱人鼓励下,我报了自考本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为的就是在荣昌这片土地上散发自己的光和热。2007年,由于荣昌“代转公”政策,我义无反顾地报名,终于与荣昌教育“情定终身”!为了表达我对荣昌的热爱,特改编了一首诗——《荣昌赞歌》:
老师们,上讲台,要把课堂上精彩
同学们,准备好,听我把荣昌发展的事儿讲一讲
荣昌猪,好销路,全国各地都遍布
种苎麻,织夏布,发展经济闯新路
进古镇,学陶艺,捏塑制陶非常路
折扇美,技艺高,开合清风岂寻常
劳动者,整日忙,建设祖国做栋梁
好生活感谢劳动者,康庄道上阔步迈
做准备,走在前,2022年,劳动来实践
同学们,不简单,每天打扫教室好几遍
不怕苦,不怕脏,学习的双手擦亮玻璃窗
楼道里,静又亮,劳动成果散发书墨香
校园美,校园亮,那是我们学习劳动双担当
总书记,定方向,全国教育大会声响亮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高尚
老师们,加油干,龙小的标杆在眼前
教育实践搭平台,谱写劳动教育新画卷
思品教师讲奉献,科技教师重实践
老师们,硬是忙,志愿服务情谊暖
同学们,勇向前,尚德孝雅记心间
你浇花,我栽树,美化家园好去处
劳动者,不怕累,辛勤工作为社会
劳动者,不畏脏,双手扮靓咱荣昌
渝西棠城美名扬,美名扬
作者简介
李涛,女,中共党员,龙集镇中心小学党支部宣传委员、办公室主任,一级教师,研究生学历。1993年12月参加工作,从事班主任、数学、语文、英语等教学工作,2010年起从事学校宣传、党建、办公室日常服务管理工作。曾获县级师德标兵、区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镇级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宣传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推荐阅读
文字编辑/屈婷 新媒体编辑/林彦志
编审/李娟 值班编委/龚淑
副总编辑/薛晓霞 总编辑/胡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