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荣昌情缘】难忘夏布情
我从璧山来到荣昌,一晃就四十多年了。
刚到荣昌时,记忆就把荣昌牢牢地刻在了心灵深处:从外西街口到大东街尽头的打狗坳、从大南街到后西街,一块块方正的青石板整齐地排在我们的脚下。
我对青石板情有独钟,我家的老院子有一块大坝子,也是这样的青石板铺成的。所以,我一看到荣昌的青石板,就想到了家里的坝子,想起我的父母,这是我浓浓的乡愁。一来到荣昌,我就爱上了荣昌的街道,爱上街边铺就的青石板以及街道两边的建筑,和荣昌的人。
如今,荣昌街上的青石板被历史的脚步带进了记忆深处,消失在时代的交响乐中。在这美妙的旋律里,古老的荣昌城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辉。然而,新时代的光辉并没有埋没荣昌的历史亮点,而是让其更加耀眼,并演绎出明珠一般的华章。特别是荣昌夏布,更让我难以释怀、钟爱有加。
以前的荣昌夏布,那是响当当的荣昌麻布蚊帐的原材料。几十年前,家里拥有一床荣昌麻布蚊帐,那是一种奢望。记得我十四岁那年,家里穷得连3块多钱的学费都交不起,我的蚊帐破得老母亲都没法补了。农村夏天蚊子很多,睡着后蚊子就来咬我的脸,醒来满脸的红疙瘩。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拥有一床“荣昌麻布蚊帐”。
说来容易,一床麻布蚊帐要二十多块钱,钱从何来?我和几个小伙伴计划挑李子到重庆去卖。
放暑假时,李子已经成熟。我们选择了连续晴好的天气出发。一人挑着五六十斤李子,从太阳快落山时开始走,到达璧山东山(缙云山凉亭关)已经是夜晚。翻过七八百米高的缙云山,我们已经精疲力竭。从家里到沙坪坝有一百余里路程,我们才走了三十多里路。后面的路呀,更长。
从凉亭关下山经虎溪河过陈家桥,穿越如今的大学城三十里路,我们的脚步变得越来越吃力,担子越来越沉重。从璧山到重庆是一条宽大的石板路,一直通向歌乐山。歌乐山山势很陡,路虽然也铺着石板,但极不规范,有些阶梯是平时的两三步高,遇到这样的石梯,我们就感到特别费力。最陡的一段路叫“三百梯”,我们每上一步都是先把一端的箩筐斜着挑上去,然后人再踏上石梯,人上去了才用肩膀把另一个箩筐扯上来。我们走一段就得歇一会,爬完三百梯,我们不知道歇了多少回。
上歌乐山,是十五里的山路;从家出发,我们已经走了近八十里路程。也就是说,我们挑着李子,用12个小时走了近四十公里路。到了歌乐山的集市,已经是早上六点多,这时集市上已经有不少市民在买菜,看见我们挑李子来了,一些市民就要买我们的李子。我们原准备是要挑到沙坪坝卖的,见有人买,当然很高兴,就开始卖。第一个人尝了我的李子,觉得味道很不错,一下就称了七斤。见她买得多,其他的人也来买,我一下子就卖了一大半,收了9.8元。其他的伙伴也卖了一些。但是,他们没有我卖得多,因为他们的李子不如我的好吃。歌乐山的市场只赶早市,八点后上班了,市场就几乎没有人了。我们还得继续沿着歌乐山一路经林园、山洞,下烈士墓到沙坪坝去卖。从歌乐山下沙坪坝又是十五里路程,我的李子虽然不多了,但感觉却比先前更重了,因为肩膀已经被扁担磨红肿了,扁担一接触肩膀就火辣辣的疼。
从下烈士墓到沙坪坝的山路上,又有一些人买我们的李子,到沙坪坝时,我一共只有7斤李子了,有个人愿意出一块钱全买,于是我把李子卖完了,还不到10点钟。
但是,我们昨天晚上以后就没有吃东西了,饿得肚子“咕咕”地叫。我一共卖了13.6元,但我舍不得花8分钱去买一碗面条,因为我要买荣昌的麻布蚊帐。
中午的太阳很烈,他们就在石碾盘汽车站旁卖,我就看着他们卖,坐在箩筐上靠着一根树干打起了瞌睡,一直到下午五点,伙伴们都没有卖完。但我们得回家了,他们一阵吆喝:“李子8分钱一斤,亏本卖!亏本卖!”这一喊真灵,一群“捡耙货”的小孩子一窝蜂拥过来,争先恐后地把李子全买了去。
我们又从烈士墓上歌乐山,下三百梯,走虎溪河,翻凉亭关过璧山,近百里路,一直走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多才到了家。这一天两夜,我们没有吃一顿饭。去的时候,我们渴了就吃几个李子,回来的时候李子也没有了,一个个是硬挺坚持着走。
这样两次往返,我一共卖得24块多,没隔几天,荣昌卖麻布的小贩就来了,他要25元一床,我和母亲好说歹说用24元钱买了下来。
从此,我晚上睡觉,蚊子就没有机会来偷袭我,麻布蚊帐为我筑起了一道严密的“防护网”,蚊子无法突破这道“防线”来对我实施“轰炸”。
说来真是巧,后来我毕业分到了盘龙石田乡(出产麻布的乡村)中学,那里家家户户都绩麻线,都编织麻布。那个卖麻布蚊帐的老罗就在我们学校旁边住,他的三个女儿都是我的学生。那时交通不便,我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老罗常常把新挖的花生煮给我吃。
后来我就又到西南大学深造了,从此再没有回去过。因此,我对荣昌的麻布,对荣昌人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现在,麻布升格为夏布,成为荣昌乃至全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荣昌的一块金字招牌。夏布已不再停留在制作蚊帐上,成了制作高档服饰、字画的珍品。
四十多年过去了,下重庆卖李子的情景历历在目,犹如昨天。由此,我养成了爱劳动、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我铭记着“披星戴月路,汗滴每一步,夜行八十里,挣钱太辛苦”这话。那床夏布蚊帐,我只用了五年就离开了家,老母亲一直在老家给我珍藏着,因为它是我第一次用劳动换来的珍贵物品。老母亲常常提醒我:“当你花钱的时候,你就要想想挑李子卖了买麻布蚊帐的时候!”所以,我对荣昌夏布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我忘不了,荣昌的夏布、荣昌的人!
【作者简介】
张朝鑫,男,荣昌初级中学高级教师(退休),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杂文学会会员、重庆巴渝文化研究院张氏文化研究总会副秘书长、荣昌区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各地的报刊上发表过数百篇作品。出版故事集《张蛤蟆传奇》。
推荐阅读
文字编辑/彭云 新媒体编辑/殷利
编审/李娟 值班编委/李靖
副总编辑/薛晓霞 总编辑/胡高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