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荣昌观察】从“群众牢骚”看基层行政执法难点咋破?

基层执法者在执法中常常会听到老百姓类似的抱怨:“昨天才来检查了,今天怎么又来了?”“投诉多次了也处理不好”“办个审批事项硬是脚都跑断了”……基层行政执法为何引来老百姓诸多“牢骚”?重复交叉执法、权责界线不清、执法效能低下等是主要原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牢骚”固然反映了群众的不满,但更多的是表明了群众的期待。正所谓“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破解“牢骚”,推进基层行政执法改革,政府应该如何发力?

从统筹执法力量发力,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过去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条短短的马路,路名牌、红绿灯、垃圾箱、绿化带等分属市政、交警、环卫、园林等部门管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10多顶“大盖帽”管不好一顶“大草帽”。深析原因,主要在于行政执法权大多分散在各部门手中,所以存在执法队伍过多、过滥,职权交叉严重的情况。统筹执法力量是破解多头执法关键。前不久,荣昌就打破了执法部门“各自为战”的固有机制,在开展的综合行政执法检查中,组建由司法、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和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组成的综合执法队,在辖区开展现场执法检查,达到了“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的效果。“多部门联合执法方式,让我们再也不用重复多次接受检查,变得更加省时省心了。”一位在本次综合执法中接受检查的店主说道。这种“一顶大盖帽管全部”的组团式执法得到群众好评,不仅仅只是因为它提高基层执法效能,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它有效化解了基层多头检查、重复执法等扰民问题。













从下放执法权限发力,变镇街“看见管不了”为“看见就能管”。行政执法历来部门“条抓”强,基层“块统”弱。作为直面基层管理的一线,镇街在很多管理类目上是没有执法权的,联合执法又需要协调很多部门和环节。比如楼道电动车充电、占道经营、流动摊贩、乱倒污水等问题,常常是当事人屡教不改,周围群众意见大,镇街却只有揉“包包散”。基层执法需求与实际权力配置之间存在的巨大张力,让最需要行政执法的基层,力量反而很薄弱,出现“小马拉大车”的情况。推进基层行政执法改革,要赋予乡镇行政执法权,让执法力量直达基层、更接“地气”。去年10月,重庆印发的《关于深化镇(街道)综合行政改革的实施意见》对依法赋予镇街行政执法权提出要求。从上月开始,荣昌原来由区级部门承担的部分行政执法权正式下放到镇街,在《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事项清单》中可以看到本次执法权下放涉及执法事项27项、赋权行政执法事项99项、委托行政执法事项77项,涵盖交通运输、市政管理、农业农村等多个行政执法领域。不仅有上级要求的“规定动作”,也有荣昌自己的“自选动作”,这张“法定执法+赋权执法+委托执法”的镇街综合行政执法清单,让镇街执法行为“理直气壮”、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效推动行政执法权限下放。













从强化数字引领发力,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到“一支队伍善执法”。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让科技赋能基层行政执法,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时代要求。在去年上半年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要发展高效协调的数字政务。在数字重庆的建设中,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也纳入了“141”智治体系“平安法治板块”统筹管理。更好的将基层行政执法改革与数字重庆建设深度契合,通过数字赋能,让行政执法效率、质量、公信力更高,让老百姓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是当前基层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荣昌在改革试点过程中重点推进重庆市统一行政处罚办案系统的应用,通过数字应用“多跨智查”模块实施“综合查一次”应用场景,为基层行政执法引进“智慧大脑”。“利用APP开展执法,以前30分钟才能处理完成的简易程序案件,现在10分钟就能搞定,也不耽误店主做生意了。”基层执法人员说。通过数字赋能,不仅提高执法效率,也规范执法行为,让执法队伍“善执法”,也让群众更加信任基层执法。














改革之路无坦途,改革永远在路上。用改革之举筑牢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之根基,不仅需要政府破旧立新的勇气,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


作者简介

熊雪盈,区委宣传部宣教科工作人员。

推荐阅读

【关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政策问答( 五)【科普荣昌】日常生活如何养肝?【聚焦】荣昌这一周·部门篇(第200期)
文字编辑/张潇予   新媒体编辑/张倩
编审/李娟   值班编委/张成杰
副总编辑/薛晓霞   总编辑/胡高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