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去了北京最不“高大上”地标,谁还会说海淀没有生活感?

悦游CNTraveler 悦游CNTraveler
2024-09-14




放眼整个北京,要么有深厚的历史底蕴,要么有现代的都市氛围,但是海淀,与北京的历史和繁华似乎都不挨着,有种不土不洋的别扭感。这里只有成片的高校、研究院和产业园,灰扑扑的小楼构成了海淀的城市界面。穿梭其中基本上是大学生、科研人员、互联网民工,千篇一律的黑框眼镜和帆布包是他们最真实的写照。这些符号好像都在宣告海淀的“土”。

但到了2024年的今天,再去看海淀,这个集满全中国最聪明脑袋的区域也开始摇身一变——伴随着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这一北京新地标和各大创意园区纷纷出现的出现,也让越来越多人开始调侃:“海淀开始卷小资,朝阳开始卷学区,互相都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样子。”





不可否认,海淀以“土”闻名。整个西边最热的商场金源时代购物中心看起来完全是城乡结合风,而海淀人的骄傲「中钢大厦」甚至不及国贸三期的一个小拇指。但是沉闷的城市区域比比皆是,为什么只有海淀“土”得突出,“土”得理直气壮呢?


只有住在海淀的人,才知道海淀的“土”不是没得选,而是一种脱离物质欲望的低调。外人眼里,海淀是时尚和潮流的绝缘体,就像海淀那句至今不知道怎么断句的标语一样,“人才是海淀最美的风景”。


北京大学的图书馆一角


从汇聚了44所大学,9所985,18所211,到从电子城到引领科学技术发展的中关村,再到聚集了我国超过三成的院士,近千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在这里展开。“全中国最聪明的地方”这个形容词只适合安在海淀的头上。公交车路过的地方可能是谷爱凌上过的培训班,街边的老破小可能是价值不菲的学区房。就像高晓松说的:“四周的邻居,随便踹开一家的门,里面住的都是中国顶级的大知识分子。”


夜幕下的中关村


因此,当如今人们开始纷纷追求“知识分子风”穿搭的时候,回头看海淀才是知识分子风的最佳参考,不追求流行文化的海淀,唯一流行的就是文化本身。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生长起来的城市性格,就是安稳又略显沉闷的。




2024年的今天,MAD设计的国家级会议中心「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在“三山五园”文化区和中关村科学城交汇处落地,并以其前卫的流线造型和丝滑的开放空间赢得一众好评——虽然不少海淀居民表示:“是挺好的,但是原来的麦德龙拆了,我上哪逛超市啊?”

和其他的传统国家级会议中心的庄重宏伟不同,「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主打一个内敛,整个建筑像一片树叶在大地上舒展。建筑的最高点只有12m,甚至不及一些县城里重要建筑大台阶的高度,北面直接和大地融为一体,从北侧看过来很难想象这里有一个建筑,还是一个国家级的会议中心。含蓄如海淀,雄厚亦如海淀。而这样设计,也是为了迎合知识分子们的调性,极力创造有开放创新自由氛围的空间。像永远穿着灰色T恤的扎克伯格,黑色衬衫配牛仔裤的乔布斯,互联网从业者们好像钟爱随性舒适的感觉。


俯瞰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


试想一下在传统会议中心绝对对称,高昂挺拔外加一个大型广场的建筑空间里,虽然庄重但也与人们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距离感。而「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正是试图用低矮的造型和流畅的曲线这样的空间语言来消解这份距离。这个设计逻辑和Apple Park有点像——开放的界面,流线的表达营造出放松休闲的气氛,自然能够激发灵感。

「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谦逊,远不止在城市界面上融入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如何照顾土地上的人,参与到人们细碎的日常中。通常我们路过一个恢宏的会议中心,从远处看到高大的建筑立面时,总是习惯性地绕开。而「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这样的设计,相当于直接放弃了建筑北立面,屋顶的绿化和地上的草坪丝滑地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片极具现代感的城市绿地。所以从北边望去,整个建筑都像一个绿色的山坡——点睛之笔就是半坡庭院的那一棵树,让人很容易联想到电影里的原生自然的牧场,忍不住想去休闲纳凉,打卡拍照。


融入大地的设计思维


同样的理念被延伸到建筑南面,尽管南面屋顶高出地面,但配合超大的屋檐和下沉的庭院,也形成了景观式的建筑灰空间,吸引人们来此休息小坐。场地南侧还有一片巨大的水池,尚未真正入秋的北京,不少市民来到水池边体验这座建筑在城市尺度上带给人们的清凉。水池一直延伸到下沉庭院,沿着墙壁倾泻而下,形成一片曲水流觞的水幕,隐约透露出中国传统写意艺术的韵味,有种传统园林式的体验,一个会议中心竟然也可以为人带来“公园20分钟效应”。如此宏大的建筑尺度,却一点没有消解人与景观和空间的交互性,也难怪这里可以成为北京新晋的网红打卡点。


市民友好的设计理念


许多人将「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下沉公共空间与以建筑形式爆火的「Apple 静安」类比。虽然二者在空间语言上有着某种相似之处,但是相比起「Apple 静安」一丝不苟的秩序感,「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的开放空间更显灵活与生机。海淀一出手,就是时尚与科技的顶流水准。




除了「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在曾经的“宇宙中心”五道口开始稍显“落寞”的当下,海淀也多了许多其他洋气的去处。


比如「1910文化创意产业园」。从前是「北京龙徽葡萄酒厂」,北京的第一家葡萄酒厂。2022年完成改造升级变成了葡萄酒的历史与文化产业园。改造还原了老厂房红砖灰瓦的历史风貌,又加入了形式现代,颜色明亮的现代结构,于是老地界终于有了新活力。


这里最值得一逛的就是「冇街」,整个建筑采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流行的粗野主义风格,又有那不勒斯的未来主义味道。室内是紧致的钢结构和玻璃,偶尔还能见到涂鸦,还是毕加索风格的,朋克十足。所有的元素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排列组合,竟然让这里有一种反乌托邦纪念碑的气质。


冇街独特的钢筋结构


园区里还有草坪和满墙的爬山虎,在这里能感受到从前海淀人生活的痕迹。还有各种书店,咖啡店,餐厅,甚至还有国际标准赛道的攀岩馆和剧场。周末偶尔还有市集。产业结构和街景都很像798,只是少了一点浮躁和喧闹,更适合周末不设目的地闲逛,随意地走一走就能收获不错的风景。


冇街上的咖啡店与店铺


以互联网成为宇宙中心的海淀甚至还有互联网人自己开的商场——「1733」。它是抖音集团打造的新商业,让“字节人”在这里真正做到了字节赚钱字节花。因此商场的定位极具年轻化——有点像「朝外box」,或者「王府井喜悦」。


这家互联网公司做的商业空间也很有互联网思维,设计师说他们瞄准周边人群,抓住当代年轻人社交和休闲的痛点,注重消费的效率,看重每一次消费的体验和价值,引入前沿的业态组合方式……


1733商场内景


抛开话术,「1733」努力塑造的生活情景的确很有生命力。整个建筑的规划设计有意向街区打开,形成开放的城市空间。商场里上有米其林,黑珍珠餐厅,下有家常小馆,时尚的,艺术的,平常的也都在这里落脚,周末还能承办各种活动。「1733」生动地呈现了什么叫“无界,开放,融合”——如果用互联网思维来解释可能叫“商业数字化升级拉动周末经济”。


「卫星制造厂科技园」是另一个宝藏艺术园区——这里从前是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的诞生地,如今成了海淀少有的小资情调打卡点。和大部分园区一样,「卫星制造厂科技园」也是以多元的活动空间为基调,邀请各种生活方式品牌入驻的融合商业空间,主打为市民们提供更多活动的可能性。


海淀当下最时髦去处之一的卫星制造厂


只是这里和其他的创意园区比起来,好像更平静一点。精心设计返工三次的门头,ins风的软装和整整一吧台来自世界各地的豆子也没法改变海淀人喝咖啡的心情,咖啡就是咖啡,不是都市丽人的时尚符号,也不是朋友圈的美图KPI。酒馆也是——售出的都是同样的精酿,但这里的「北平机器」没有刻意的社交,没有酒桌游戏,也没有推杯换盏和酒过三巡之后的深情对白或大放厥词。早C晚A,海淀人依然镇定。



的确,没有爆满的商业中心,精彩的夜生活,也不存在纸醉金迷的都市传说,海淀却自带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气场,而海淀所谓的“土”则更像是一种谦逊的文化和内敛的地域特征。当这几年许多新鲜事物开始在海淀伫立,似乎也并没有改变海淀的最初样貌,海淀依然还是那个海淀,住在海淀的人们说,“这里会给我一种安定感”。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助理编辑 / Joy

撰文 / 貂某人

图片提供 / @北京大学融媒体中心、@Heisenbai、@红苹果📸、

@MAD官网、@Detour迂迴、@vangough、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悦游CNTraveler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