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朗行动300天|饭圈从集团军到游击战

Rapunzel 文娱春秋 2022-05-08

 

3月17日下午3点,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发布会,介绍针对粉丝饭圈乱象的“清朗行动”最新进展,总体情况就是——去年卓有成效,今年继续整治。从去年5月8日始,“清朗行动”至今已逾300天。这期间,有饭圈女孩脱粉,有粉丝平台倒闭,也有偶像艺人公司谋求上市。但粉丝没有消失,只是从“集团军”变成了“游击战”。

 

作者 | Rapunzel
编辑 | 邱欣悦
策划 | 文娱春秋编辑部


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言心除了顾学业,就是找工作,被忙碌填满。偶尔,她会想起一年前的日子,挑灯夜战,争分夺秒,为自己的偶像打榜、刷数据。偶像的排名上升一位,就如同她被加冕。现在,言心回归到自己的生活,开始了初涉社会前的焦虑。

同样焦虑的,是在某内容平台做明星策划工作的小海。她的工作被大幅度缩减,经常无事可干,清闲到“有种快失业的感觉”。她在考虑是不是该转行了。

婷姐倒放松起来。她是一家粉丝平台创始人,几年前,公司还处在粉丝经济的风口,不到一年光景,这个互联网赛道就被硬生生掐死了。经历过公司混乱期、转型不成、欠债失信等一系列打击后,婷姐终于放下了。

而这三位女性的变化,都始于去年5月的“清朗行动”。

 

1饭圈女孩变形记
2021年的娱乐圈魔幻开场,从郑爽到吴亦凡,再到王力宏,偶像崩坏,顶流沦丧,好戏大戏,粉墨登场。撕开了那一袭“华丽的遮羞布”。除了2014年“嫖娼队”“吸毒队”的轮番较量,再没有哪一年比2021年的娱乐圈更疯狂。
内地的偶像产业,启蒙于上世纪90年代的港台明星,而本土的“爱豆”经济,则肇始于2005年的选秀“始祖”节目《超级女声》。“超女”的火爆,让“粉丝”“饭圈”等概念从日韩国家漂洋过海而来。之后,随着造星机制逐步完善,艺人包装国际接轨,粉丝数量也就越来越多,加之没有强有力的相关政策约束,以及艺人方别有用心的引导,在很多人眼里,“饭圈”成为“毒瘤”般的存在。“脑残粉”这种负面词汇,流传已久。

粉丝追星现场(图源来自微博)
“偶像”失格,只是去年娱乐圈乱象的一部分,“粉丝经济”的无序,则协助摧毁了凭空建构的“爱豆幻境”。2021年5月初,选秀节目《青春有你3》“偶像打投倒奶事件”,成为滥觞之开端。为了整改娱乐圈风气,网信办于当年5月8日开展“清朗行动”。一个月后的6月15日,整治饭圈乱象专项行动开展。
“清朗”开展后的没几天,言心发现,好多群解散了,一夜之间,过往火热的打CALL小组“人去楼空”。不过,粉丝之间仍然藕断丝连,她形容,以前是集团军作战,现在,变成了游击战。
但很明显,原本社交媒体上的粉丝互掐少了,主要是——平台也不再给你这个机会了。为配合清朗行动,微博出台了相应的封禁措施。
 “游击战”毕竟考验意志力。不用冲榜单、做数据、顶热搜,言心发现热情在慢慢消退,以前上头时“一掷千金”买周边、代言商品的情况,开始减少。
 2021中下旬,言心的爱豆栽了,不只简单的塌房,而是以极速自由落体式的轰然堕下。言心初闻消息,从不解,到难过,再到释怀,她用了整整三个月,期间还求助过心理医生。她把各个社交账号上关于他的言论悉数清空,并在二手平台转让掉了这位明星的杂志、周边和代言产品。
言心现在总会讲一个段子:以前的爱豆犯错,粉丝会各种理解,说没关系;而现在的爱豆犯错,粉丝会发现——哎?我哥哥号没了。
工作与偶像明星直接对接的小海,无疑也是这一改变的见证者,她跟「文娱春秋」坦言:“艺人的需求和心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现在是‘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得开’,最好就是,你根本不知道我这朵花才是最好的。”
对小海来说,现在的工作极具难度,在“枪打出头鸟”的情况下,明星艺人们都低调很多,不愿意过度曝光或者分享自己。而她的工作KPI就是明星内容的活跃度。不过,虽然小海担心失业,但心态还好:“不管何时,大家都会有内容分享和交流的需求的。放到长远来看,我觉得明星会越来越趋向于职业化,没有什么顶流不顶流的了,每个人也许都只能短暂得在聚光灯下站一下。”
小海的朋友锋哥,曾经是业内顶级黄牛,靠着明星发布会、生日会、演唱会等线下活动的入场名额,一场能赚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不等。曾经的他,天南海北的跑,朋友圈发布的也都是活动信息和名额数量。但从2021年中旬开始,锋哥驻扎在了北五环的某个小区,再没“出去过”。小海说,现在锋哥的朋友圈里,只有出售冰墩墩和雪容融的消息。
当然,被改变的不止这些个体。

 

2粉丝平台消亡史

互联网领域,遭遇饭圈禁令最剧烈的无疑是粉丝平台,这是以粉丝经济为主的单一商业模式。婷姐就经营着一个处于行业第二梯队的平台,她形容——“遭遇了灭顶之灾!”

2016年,婷姐的公司成立。但受限于偶像市场的发展,和其他同类的粉丝平台逐渐同质化。转机在2018年——网络偶像选秀节目的起飞,无数新生偶像的崛起,为婷姐提供了转型和发展的机会。

一开始,粉丝平台只是发布偶像打投信息,并以自营的方式做电商模块,之后,逐步扩展为B2C甚至C2C的模式,招募粉丝站(也称粉丝会,由粉头控制)或者商家入驻平台(甚至会开放给个人),普通粉丝进行消费,平台会对商户进行筛选和认证,同时对消费者行为进行约束,而资金将在平台中转,以此来保障权益。可以看作是粉丝版的淘宝天猫综合体。

但在突如其来的清朗行动之后,婷姐承认,她发现自己的平台根本没有监管能力。甚至包括业内头部平台Owhat,也同样如此。

在饭圈禁令出台后,不少粉头卖家卷款跑路,货没发,粉丝当然不干,但也只能投诉到平台,平台联系商家无果;另一方面,其他卖家也开始向平台频繁提现,平台遭遇双重压力,因此恶性循环,裂缝越来越大。

粉丝平台主要以票务、艺人周边、应援及广告为盈利手段,但为平台带来高流水的粉丝站交易业务,却因为零抽成不能获取实质性收益。其他几项,也因为大平台的竞争、用户的局限性以及高昂的版权费用,导致利润率不高。

从去年七八月开始,多数商家无法在Owhat上提款,让粉丝平台的资金危机浮出水面。2021年10月14日,Owhat的一则公告更激发了粉丝与粉丝站、粉丝平台之间的矛盾:“根据相关政策整改,平台即日起将无限期停止粉丝会商户服务的所有交易服务。同时停止提现,运营人员逐一与所有粉丝会商户进行退款链接核对,并安排对粉丝订单进行有序退款。”

这意味着,很多粉丝站都面临着钱货两空的局面。尽管声明指出会退款给粉丝,但粉丝们也迟迟收不到钱。为此,「文娱春秋」联系到Owhat曾经的高管和员工,但二人均不予置评。

婷姐的公司命运,与Owhat大同小异,只是,她的平台不大,相应的,财务窟窿就也比较小,在失信后,她咬咬牙,卖了唯一的一套房,还了大多数的款项。现在,她已经开始了新的项目。

 粉丝平台的消亡,早就有迹可循。

2021年3月,一条新闻轰动粉圈——星援APP开发者一审获刑五年。作为2018年“蔡徐坤微博转发过亿”热议事件的幕后推手,开发者蔡坤苗靠着这款软件获利六百多万元,最终因提供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如果再做选择,婷姐说自己不会跳进粉丝经济这个坑。“不是因为政策,而是所谓粉丝经济,只是人性驱使的把戏。”

“微博转发多少次,热搜上多少个,专辑卖多少,偶像之间比这个,粉丝才挖空心思去搞。所以,才有粉丝平台的诞生。”婷姐说,“这建构在利益的基础,不过是互相利用的关系,偶像给了粉丝抚慰,粉丝帮偶像挣了面子。如此而已。”

3偶像公司求生术

 

偶像,正在成为“高危行业”。3月15日,流量小生邓伦偷税被罚,这只是最新的一个例子。而经营偶像的经纪公司,自然也如履薄冰。

3月8日,乐华娱乐正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同时对外公布了乐华2019年至2021年的经营数据。这是乐华第四次冲击资本市场,此前三次的失败,加之现在的“关键时机”,让乐华这次上市备受关注。

2011年,从韩国归来的韩庚以明星股东的身份加入乐华娱乐,并将韩国的工厂流水线造星模式引入国内。此后,堪称掌握“流量密码”的乐华推出了UNIQ、宇宙少女等男团女团,并在2018年的“偶像元年”中抓住时机,将成功推出孟美岐、吴宣仪、范丞丞等偶像艺人,也让艺人管理业务逐渐成为集团的主要收入产业,在2021年总收入中占比更是超过九成。

同样,靠艺人创收就要承担艺人所带来的高风险。随着2021年塌房事件频频发生,这种不稳定性和危险性也越来越高。乐华的“台柱子”——王一博在2021年收入三亿多,可想而知他的吸金能力。也因此,未来艺人的解约或者“塌房”将重创乐华。

2021年乐华12周年演唱会官方图(图源来自微博)

除了几个头部艺人,乐华拥有80名练习生。但选秀节目的叫停、偶像的整改,让乐华如今的流水线造星模式遭遇考验。乐华培养一个偶像团体至少需要3年时间,此前需要投入几千万的成本且无任何收益,在如今的政策和大环境下显然行不通,培养新人的难度系数直线上升。

2018年,字节跳动就曾投资乐华1.25亿元,去年7月,阿里影业也投资了乐华。资本市场上,乐华还是香饽饽,自身也有造血能力,并不缺钱,为什么非要上市?有证券市场人士解释,主要原因在于早期投资方的套现压力。

偶像不牢靠,塌房有风险。乐华也在探索其他可能性。

早在2020年,乐华娱乐就推出虚拟偶像团体“A-SOUL”,算是踩准了这两年“元宇宙”的风口。这一组合不仅发布单曲,还开启了线上直播,表现不俗。尽管付出的成本大,变现周期长,但不失为未来经纪公司发展的一个方向。

更重要的是,“元宇宙”的概念,可以助力乐华在资本市场的估值。

除了乐华,先后推出过《偶像练习生》《青春有你》《明日之子》等选秀节目的鱼子酱文化及哇唧唧哇,在选秀节目叫停之后,如何转型,也成为业界关注重点。而哇唧唧哇的创始人龙丹妮,是前述所提开启内地选秀先河的《超级女声》的操盘手。

在300余日的“清朗行动”强力督导下,从粉丝个人到粉丝平台,再到明星经纪公司,每一环都在行动后有了相应变化。不过,经济学者王强向「文娱春秋」表示,从原理上来讲,无论怎么乱,“粉丝经济”还是一种市场行为,应该遵循经济学原则,市场本身会做自我调节,其实没必要过度干预。

但这一行动的目标绝非“扑灭粉丝”,只是为了解决乱象。从长远来看,只要娱乐产业还在,艺人还会出现,人们有“追星”的欲望,所谓的“粉丝经济”就不可能消失。


 「文娱春秋」原创内容 转载敬请联系

『银幕上的战场』主旋律电影简史『凋零的武侠』如今的影视江湖,早已不讲“武德”邓伦加入“偷税队”| 昔代言费过亿 今价值将归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