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蛋课堂 | 晕圈圈的迷幻音乐(一)之60年代简史
晕圈圈的 ⭕️
迷幻音乐60年代
迷幻音乐
(Psychedelic/psychedelia music)
是上世纪60年代末流行的一种音乐风格。它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迷幻剂的启发,也就是所谓的“扩张思维”的药物(如裸盖菇,DMT,LSD和麦斯卡林),服用后会服用者会经历一系列听觉和视觉上的幻觉。迷幻音乐的出现是人们为了试图通过音乐的强大力量为听众复制幻觉的体验。这种音乐是由叛逆的创造性人群在地下dp+嬉皮士文化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在摇滚音乐的历史中,迷幻摇滚介于早期以蓝调为基础的摇滚音乐,至前卫摇滚、艺术摇滚、实验摇滚、硬摇滚,甚至重金属间的过渡时期。它吸收了很多非西方音乐的养分,例如印度音乐。迷幻音乐大量试验了电子乐器(尤其是键盘)和录音室的声音效果,并使用了东方乐器(那个年代的年轻人都向往神秘的东方,使用这类印度的乐器是从披头士开始的,猜测可能是因为他们的精神导师是来自印度的马哈利希·马赫什·尤基?),如印度西塔琴。不同于重金属摇滚,迷幻摇滚没有一定的曲式,即兴演奏的成分较多,其无旋律的音调变化多端,常常富有精彩华妙的表现。“旧金山之声”(San Francisco sound),有时也被称作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或“酸性摇滚”(Acid Rock)。像民谣摇滚一样,迷幻摇滚的概念不是很容易界定的。单纯的从音乐上看,它和其他摇滚乐的区别不是那么清楚。“酸性(acid)”一词是迷幻剂(LSD)的俚语代名词,酸性摇滚因为具有狂热的迷幻音乐特点,故有其名。迷幻,这种音乐催生了一些世界历史上最受欢迎的乐队和艺术家,也激发了一些老牌乐队创作标志性的唱片。迷幻音乐可能包括迷幻摇滚(Psychedelic Rock), 迷幻民谣(Psychedelic Folk), 迷幻流行(Psychedelic-pop), 迷幻灵魂乐(Psychedelic Soul), 迷幻氛围音乐(Psychedelic Ambient), 迷幻舞曲(Psychedelic-trance) , 迷幻实验(Psychedelic-techno) 等。
迷幻音乐在上世纪60年代末随着嬉皮士文化的崛起而广泛流行,又在70年代随着嬉皮士文化的没落而逐渐衰落。迷幻音乐影响了很多新流派的发展,包括前卫摇滚(Progressive-rock),宇宙音乐(Kosmische musik),德国泡菜摇滚(Krautrock)合成器摇滚(Synth-rock),爵士摇滚(Jazz-rock),重金属(Heavy metal),华丽摇滚(Glam-rock),放克(Funk),电子音乐(Electro)和泡泡糖流行音乐(Bubblegum-pop)。
80年代时,迷幻音乐伴随着新迷幻(Neo-psychedelia)这一新流派的形成又一次得到了复苏,它重新出现在一些像是酸性浩室舞曲(Acid-house),摇头音乐(Trance-music)迷幻舞曲(Psychedelic-trance)和新锐舞(New-rave)的电子音乐和派对中。
迷幻音乐的特征
迷幻音乐通常包含以下特征:
1⃣️ 使用具有异国情调(在西方,除西洋文化外的一切来自东方的东西,都可以用exotic异国情调来形容)的乐器,尤其是喜欢使用西塔琴和塔布拉琴;
[六十年代,当Ravi Shankar(Ravi既是披头士吉他手George Harrison的西塔琴老师,也是著名爵士女歌手Norah Jones的父亲)把印度音乐介绍到西方的时候,正逢嬉皮士之风兴起,而由于西塔琴那独具魅力的泛音能够制造出让人产生迷离和催眠的效果。于是,许多嬉皮士开始一边听着印度音乐,一边磕着LSD,在双重刺激下high到了极点。而作为时尚潮流的引导者和沉迷于LSD的乐手们自然也不能够缺席这场运动。于是,一股迷幻音乐的风潮在六十年代中后期和七十年代初席卷整个欧洲大陆。而印度音乐作为当时的时髦以及其独特的致幻效果成为了许多音乐人新专辑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有着更复杂的歌曲结构以及调式(Key)、拍号(Time-signature)变化和一些通过合成器模拟的形式所产生的旋律和非自然振动产生的延迟噪音;
3⃣️带有超现实或一些异想天开的、深奥的、或受文学启发的歌词;
4⃣️ 强调扩展乐器独奏(solo)或即兴演奏(Jam);
5⃣️ 电吉他经常使用回授/啸叫(feedback)、哇音(wah wah)踏板和法兹(fuzzbox)等声效;
6⃣️重视键盘的不同音型,尤其是风琴配莱斯利扬声器,大键琴或Mellotron(早期的磁带驱动“采样器”美乐特朗);
7⃣️ 录音棚中使用大量的声响效果,例如倒带(backwards tapes)、平移(panning)、移相(phasing)、长延迟循环(loop)和极端混响(reverb);
8⃣️ 大量使用合成器和泰勒明电子琴、这 功能强大的电子音响综合仪器;
9⃣️ 后来形成的迷幻电子音乐(Electronic-psychedelia)也使用一些由计算机所生成的重复节拍。
历
史
History
迷幻摇滚深受嬉皮士文化的影响,它的声势在60年代末期达到鼎盛,英美两地分别涌现出一大批极富特色的迷幻摇滚乐队。迷幻摇滚对当时以及后来的摇滚乐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它的特色在不同地域及乐队身上会有截然不同的体现。1962年,英国摇滚圈发起了一系列思想狂潮,这些思想随着英国流行乐及摇滚乐的兴起也在美国发展起来。随着英国音乐对美国市场逐步扩大的影响,美国的民谣歌手们也开始吸取外部引进的新鲜元素。一些传统的爵士和布鲁斯音乐家们在drugs的影响下,开始在歌词中加入一些与之相关的内容。
1965年,鲍勃·迪伦(Bob Dylan)受到披头士(Beatles)的影响,在他的专辑《带回家》(Bringing It All Back Home)中尝试用电子乐器伴奏,但伯德(Byrds)却以一首融合了迷幻元素的单曲《手鼓先生》(Mr. Tambourine Man)击败了他,成为了当时的热门单曲。Dylan虽然因此失去了他原本的一些民谣听众,但似乎也启发了他对于电子音乐的挖掘。但在1965-1966年间,最初的迷幻风格乐队如the Yardbird和Byrds并没有清晰地体现迷幻乐的轮廓,他们的音乐中有模糊的吉他演奏,西塔尔琴,和圣乐的效果。不久,许多乐队模仿了他们的曲调,包括the Beatles和the Rolling Stones这两支乐队在1966年的专辑。
整段迷幻史是集中发展在60年代末、70年代和80年代后的新迷幻时代,由于字数太多(笨蛋精力有限,写不动了),本篇只简述60年代的部分(没写到的自己去学习),下篇再接着写70年代吧!
个人感觉1966年是个伟大的年份,许多这一时期伟大的乐队都是在这一年成立的。
60年代的美国
1964年来自纽约市的乐队Holy Modal Rounders首次引入了迷幻这个词。但是美国的迷幻摇滚主要集中在旧金山、洛杉矶地区,他们的迷幻音乐偏重于民谣和蓝调。其中,旧金山是使得迷幻乐真正发展和流行的地方。在旧金山起源的"嬉皮"运动,也与摇滚乐,特别是迷幻摇滚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它是一种颓废、堕落的反文化运动,尤其是对当时的DP泛滥及性解放都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1965年,一个与Holy Modal Rounders类似的乐队,来自旧金山的Mother McCree's Uptown Jug Champions受到了Byrds和the Beatles的影响,开始从不插电音乐(Acoustic)转向电子音乐,首次改名为the Warlocks,并于1965年11月加入了由美国小说家肯·凯西 [ Ken Kesey,《飞越疯人院》就是他写的)建立的LSD联盟组织“快乐恶作剧”(Merry Pranksters,这个组织就是凯西和他的朋友们拿着“旧金山名誉市长”的货,在加州各地举行“酸剂考验”(Acid Test)和摇滚演出。],在加入该组织后的第二个月他们又再次改名为the Grateful Dead。the Grateful Dead在进行Merry Pranksters的Acid test时会在整个小组中投射出脉冲图像并开始即兴演奏乐器。在1966年1月,他们又参加了当时在菲尔莫尔礼堂举行的一个约有一万观众的大型音乐节Trips,并与Big Brother&Holding Company一起演奏,由于the Grateful Dead的成员们在每次上台前都会服用LSD,而acid在美国的俚语中也就是lsd,很快人们便将他们这种类型的歌称作“Acid Rock”。另外,the Grateful Dead的音乐尤其合 LSD 幻游者的胃口,乐队成员磕药后上台,用大段的即兴演奏征服观众,每首歌都长过 5 分钟。他们的演唱会时间曾传奇般的延长到 5 个小时,他们和华纳签约的方式不是通常的按歌曲数量计费,而是“每 3 分钟半”。与此同时,另一个名为The Ethix的乐队也开始尝试使用起电子乐器进行即兴演奏,随着他们音乐风格的转变,The Ethix也改名为Fifty Foot Hose。
整个1966年,旧金山音乐界蓬勃发展,菲尔莫尔(Fillmore),阿瓦隆宴会厅(Avalon Ballroom)和名为黑客帝国(The Matrix)的俱乐部开始每晚预订本地摇滚乐队为人们进行演出。旧金山的嬉皮士们开始结合蓝调、民谣、乡村以及‘迷幻’感受,创造了所谓的旧金山之声:迷幻摇滚。1965和1966两年间,那些对摇滚乐现状不满的民间音乐家们纷纷组建了自己的乐队,比如The Charlatans,Fifty Foot Hose, Quicksilver Messenger Service, Country Joe and the Fish,还有从The Great Society离队加入Jefferson Airplane的Grace Slick。Jefferson Airplane以最早的两支迷幻热门单曲“White Rabbit”和“Somebody to Love”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事实上两首歌都源于The Great Society乐队,但当时Grace Slick(原本The Great Society的主唱)接受了Jefferson Airplane的邀请,加入了Jefferson Airplane的她也带走了她创作的这两支作品。就连沙滩男孩(the Beach Boys)的主唱兼主创作人Brian Wilson也一边嗨一边在the Beatles的影响下开始创作一些迷幻音乐作品,他们在1966年发表的专辑Pet Sounds,以及第二年的迷幻热门单曲"Good Vibrations"中逐步实现了风格上的转型(虽然人也疯了)。
1967年夏天,旧金山兴起了崇尚花朵与爱的嬉皮士运动,一时间不少年轻人涌到该市,蓄须留长发,吸食大麻及迷幻药物,参加嬉皮士公社过集体生活。从“Monterey Pop”(蒙特利尔流行音乐节)起,露天音乐节纷纷举行。由于音乐会举行的时间越来越长,乐队方面也为了表现派奏造诣,在玩布鲁斯时纷纷加长演奏时间,插入不少吉他、合成器、鼓和西塔琴的即兴演奏,以配合台下乐迷的兴奋状态。
尽管迷幻音乐在旧金山的发展甚好,但许多其他的城市也出现了许多迷幻风格的乐队为此类音乐做出了贡献。比如,洛杉矶的the Byrds, Love, Spirit,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Doors等;纽约的the Blues Magoos, the Blues Project和the Third Bardo;底特律地区的the MC5, Amboy Dukes和the SRC;得克萨斯州(尤其是奥斯汀)的13th Floor Elevators,Bubble Puppy, Shiva's Headband, Golden Dawn, the Zakary Thaks, Red Krayola等等。
1969年加州阿特蒙的滚石乐队演唱会上,一人在骚动中被担任保安的“地狱天使”刺死,这场演出的凶案为1960年代摇滚的恣意纵情画上悲剧终点。
60年代的英国
the Beatles是英国较早玩迷幻摇滚的乐队之一,1964年尾,the Beatles推出了首张带有东方迷幻味道的单曲“I Feel Fine”,伴奏中吉他模仿了印度西塔琴的音色和感觉,而这股印度风正是George Harrison带入英国乐坛的。一年后,the Beatles在(Rubber Soul)专辑中大玩东方迷幻,以印度的西塔琴作为“Norwegian Wood”一曲的伴奏主导。66年的《Revolver》专辑中Geroge Harrison所作的“Love You To”已是不折不扣的lndie Pop。66年尾的披头士更是全身心投入迷幻,以爱德华时代的衣着和小胡子的新形象出现,音乐方面更有大的跃进。他们对歌曲的结构进行了修改,并加入了大量新的录音手法,《Sgt.PePPer’s Lonely Heats Club Band》专辑已能体现英式迷幻音乐的主要特征。
说起迷幻摇滚,除了the Beatles还有一支老牌英国摇滚乐队是不得不提及的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于1965年成立,由当时还是学生的Syd Barrett,Richard Wright,Roger Waters,Nick Mason四人组建,第五名成员David Gilmour在1967年加入。平克·弗洛伊德的乐队名字来源是因为乐队灵魂人物主唱兼吉他手Syd Barrett十分崇拜黑人爵士乐手平克·安德森和弗洛伊德·康塞尔,Pink Floyd就是截取两人的名字而来。自1965年以来,Pink Floyd一直在地下文化领域开发带有灯光表演的迷幻摇滚。刚开始Pink Floyd的创作主要是由年轻有才的迷幻鬼才Syd Barrett负责的,而Syd很擅长创作迷幻风格的短曲,所以他们也发表了像是"See Emily Play"这样的歌曲,于1967年8月发行的首张专辑The Piper At The Gates Of Dawn则展示了Barrett独特而迷人的童趣。不幸的是Barrett由于磕多了精神状态几近崩溃,所以他退出了Pink Floyd。1968年4月,大卫·吉尔默(David Gilmour)取代了Barrett的主唱兼吉他手位置。更新换代后的Pink Floyd逐渐开始研究上了太空摇滚并把迷幻摇滚的元素延续到了70年代。对于Pink Floyd 来说,他们的迷幻摇滚只能是他们第一张专辑,Barrett在录制第二张专辑前离队,核心转移到Roger Waters身上,音乐也逐渐先锋艺术化,并在后来的发展中取得空前的成功。
在英国,多诺万(Donovan)也效仿迪伦(Dylan)一样开始使用电子乐器演奏,他的单曲Sunshine Superman在1966年成为热门专辑,这也是最早的出现的迷幻流行唱片之一。1966年,另一支早期的迷幻乐队Soft Machine也在英国坎特伯里(Canterbury)成立。此时也有一支以布鲁斯风格为主超级乐队Cream于同年的12月首次亮相。由Noel Redding、Mitch Mitchell和传奇唱作人、吉他手Jimi Hendrix所组成的三人乐队 the Jimi Hendrix Experience也在英国出道后爆火,当然,后来也火到了Jimi的故乡美国。
英国迷幻摇滚的另一部分则是来自“不列颠第二次浪潮”中的一些摇滚乐队。如果把“甲壳虫”、“滚石”等在60年代初横扫美国、震惊世界称为不列颠的第一次浪潮的话,那么,Houies,Move,Small Faces,Traffic,Nice,Pink Floyd,Procol Harum,Nivana,Soft Machine等的出现,可算得上第二次浪潮。在XD盛行的当时,他们都或多或少地染指迷幻摇滚,成为当时乐坛的一股潮流。他们在演绎迷幻音乐上,各有特色。Traffic的迷幻路线是乐队成员Dave Mason起了主要作用,1967年6月至12月间,他们的单曲唱片“Papersun”、“Hole In My Shoe"及"Here We Go Round The Mulberry Bush” 都是打入英国单曲榜的经典迷幻作品。
专辑推荐
The Beatles:
Magical Mystery Tour (1967)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是英国摇滚乐队披头士的第八张录音室专辑,也是他们音乐风格偏迷幻风格时期的代表作之一。1968年2月,该专辑获得第10届格莱美奖“年度专辑”和“最佳当代专辑”两个奖项;并且这张专辑也是滚石唱片所列出的全球最伟大的50张唱片之一。这张专辑从架构、技术手段、封面设计、概念性、艺术性等各方面,都达到了当时摇滚乐革新前沿的顶峰。
这张专辑的封面是由著名的波普艺术家彼得·布莱克与詹·霍沃斯共同设计,应用拼贴手法,让扮演花椒军曹的披头士乐队成员们,站在一群真人尺寸大小的名人纸板中间,名单皆由乐队的成员们提出自己想放的人物。(除了Ringo外的成员都给出了自己的名单)而在其它方面,保罗·麦卡特尼绘制墨水画、迈克尔·库珀摄影,罗伯特·弗雷泽则担任艺术指导,成员们把各自搜刮来的东西放在一起,并且都选择了自己的颜色的材料。乐队的“寂寞芳心名人堂”共有57张影像看板以及9尊蜡像。在《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的封面中,也包括甲壳虫乐队成员自己的蜡像、歌手鲍勃·迪伦,电影演员马龙·白兰度、托尼·柯蒂斯、玛丽莲·梦露、玛琳·黛德丽,喜剧演员斯坦·劳莱、奥列佛·哈台,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奥斯卡·王尔德、刘易斯·卡罗尔、狄兰·托马斯,拳击手索尼·利斯顿,足球员阿尔伯特·斯图宾斯,艺术家奥伯利·比亚兹莱,印度灵修师马哈瓦塔·巴巴吉、斯里·尤克茨瓦尔、帕拉玛罕撒·尤伽南达,以及甲壳虫乐队前贝斯手斯图尔特·萨特克利夫等。原本约翰·列侬的名单本来还有上帝耶稣基督、政治人物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以及德国纳粹元首阿道夫·希特勒,然而因为担心冒犯听众、影响销量,经纪人Epstein 担心遭到起诉所以剔除了这几个人。最后该专辑的封面也获得当年的格莱美封面设计奖。
这首歌的旋律非常简单,歌词极具超现实和意识流的幻想特征, John 完成了歌词的雏形,并在 Paul 的建议下进行了修改,全曲主体采用 3/4 拍,在和声部分切换为 4/4,在当时属于非常罕见的处理。和弦调性的运用也非常奇特,第二段落移调的旋律配合强烈的混响和回声音效,造就了来自天堂之音的迷幻效果。
John自己并未意识到这个 LSD 短语的缩写问题。他后来玩笑说,自从这首歌以后,他得把所有歌的缩写都检查一遍。但即使这个缩写只是一个意外,这首歌词里奇异而美丽的景象,也被认为是John在使用LSD后看到的奇幻世界。但John 自称歌词里奇妙的风景来自于他自幼对一些超现实作品的热爱。
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
《The Velvet Underground&Nico》是美国摇滚乐队地下丝绒(Velvet Underground)于1967年3月由Verve Records发行的首张专辑,也是摇滚乐历史上的一张划时代的经典之作。在这个非常有特点的专辑封面上,还有一行小字——Andy Warhol,这张具有划时代意义并且对十几年后的众多乐队有着深远影响的专辑的制作人、投资人,虽然他几乎没怎么出现在乐队的录制现场。但是专辑的名字中出现的Nico,是一个德国的女模特兼电影演员,她是作为投资的一部分或者说是附加条款,参与到这张专辑的制作中来的,这位有一只耳朵是聋的女歌手在录制现场经常走调,而地下丝绒乐队的灵魂人物Lou Reed也对她百般刁难,因为Nico的发音携带者过多的日尔曼味道。
在当时,由于这张专辑Lou Reed讨论到许多社会异化、毒品以及虐恋等极端题材,在那个还未全开放的时代,这使得这张专辑和乐队都成为了大家嘲笑讽刺唾骂的对象,但这也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The Velvet Underground & Nico》成为在非主流音乐发展历史上的一个先锋。尽管这张唱片在发行时是商业失败的,并且几乎被当代评论家完全忽略了,但《The Velvet Underground&Nico》现在却被公认为流行音乐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专辑之一。它在《滚石》杂志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0张专辑”列表中排名第13位,并被国会图书馆添加到2006年国家唱片注册处。1982年,著名的实验电子音乐人Brian Eno著名地表示,虽然专辑最初只售出约30,000张,但“购买这30,000张专辑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成立了乐队(比如Iggy Pop,U2,Sonic Youth)”。
这张专辑中涉及到许多不同风格的音乐,有包括艺术摇滚、朋克、车库、盯鞋、哥特式、独立和迷幻摇滚、另类摇滚等风格,可以说是包罗万象的一张专辑了。其中一首典型的迷幻摇滚歌曲《Venus In Furs》是根据同名虐恋SM小说改编的,这首歌在乐器上就有大量的西塔琴的声音,迷幻气息很重了。
Disraeli Gear
Disraeli Gears是英国超级组合Cream发行的第二张专辑。它于1967年11月发行,并在英国专辑排行榜上排名第五。1968年在美国排行榜上排名第四,在澳大利亚专辑榜上连续两周排名第一,并在美国年终专辑榜上被Cash Box列为1968年的第一专辑。最初的11首单曲专辑在1998年进行了修复,然后在2004年发行了豪华版LP。1999年,这张专辑入选了格莱美名人堂。2003年,该专辑在《滚石》杂志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500张专辑”列表中排名第114位,VH1在2001年把这张专辑评选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专辑第87名。
文献参考
sensagent wikipedia udiscovermusic lastfm widewalls magazine等
-END-
撰稿:Kat
排版:HanlinXiiie_、冻莓音
海报:HanlinXiiie_
校对:Kat、HanlinXiiie_
「 往期推荐 」
科普 & 推荐 | Citypop,流串在城市和海滨的旋律
后朋克| 跳脱传统摇滚概念,兼具美学与实验性的流派
后摇 | 颠覆改写音乐传统,倚靠器乐直达心灵的净化器
嘻哈文化 | What up? Learn some real s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