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小楝,初生牛犊
观察一棵树(雨水其一)
继续收听主持《中华文化大讲堂》的雅清与龚若朴老师的《节气人生》和林大董教授的《节气诗词文化课》,两位老师都说到雨水这个节气的“雨”其实应该读作四声,很是颠覆了我几十年固守的认知,于是更加一头扎进了节气知识的学习中。
林教授说二十四节气的提出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完成了,先秦时期一般一个字代表一个独立的意思。
仔细想想,诗经《采薇》中的“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上邪》中的“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以及《礼记》的《月令第六》篇中“孟春行夏令,则雨水不时,草木早落,国时有恐”,“使雨水,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等经典句中的“雨”都读四声,作动词用。
刚开始我无论如何还想不明白的一个问题,立春和雨水节气所属的消息卦泰卦画出来为何是天在下地在上的乾坤颠倒之相。乾坤都颠倒了怎么还能“泰”?
更为奇怪的是紧跟在泰卦后面的否卦就是天在上地在下,天地正位为何又是“否”呢?
且否卦对应的是立秋和处暑:
树木的根深埋于地下,它们是最能敏锐感知到地气的变化。
雨水节气当天,我去看谷雨,它还是老样子。观察枝小谷和小雨也依然如故,看不出萌动的迹象,它俩还在深思熟虑观望气候。
它太小了,我趴在地上对着它拍半天拍不清楚。孩子在旁边找来找去念叨:“你上次不是说有三个小宝宝吗?我来帮你找另外两棵。” 我还没有拍好,她已在喊:“找到了,找到了!它们也发芽了!”没过几秒钟又惊雷一般喊:“哇,还有还有,一二三四五,这有五棵!哦,还有,七棵!……” 果然,怎么满地都是小苗啊!且几乎所有的小苗都已吐露新芽。
怎么会有这么多小苗呢?去年冬天研究楝籽发芽情况时就曾一直在这片地上找来着,反复搜寻只找到三棵。难道是当时水杉正齐齐地落叶,那厚厚的蓬松松的杉叶掩藏了它们?
痴迷地看苗看到黄昏时分,光线渐暗,天气渐变,起风了。天气预报说马上要迎来一拨全国范围内的降温,这风吹得急紧,降温就要来临。看来在这一个月阳气上升阴气下降直至阴阳平衡还有个彼长此消曲折的过程。
春江水暖鸭先知,地气上升草木先知。同一种树,感知自然之气的能力应该是相同的,为何有的先发芽,有的后发芽?是什么让它们作出了截然不同的判断?
《树的秘密语言》第九章《勇敢与随性》给了我参考答案。原来每一棵树都是有个性的!它们也有胆小鬼和冒险家之分。
树叶是树木的眼睛,它是最能反映树木个性的器官。像发芽有先后一样,同一种树落叶也会有先后。谨慎小心型的树木通常会提前1至2周就甩掉许多叶子,代价是制造糖分的时间相对缩短,必须依靠较少的过冬脂肪度过冬天。勇敢豪放型的树木,则会尽量拖延落叶的时间,对它来说,黄金十月的每一天都是储存糖分的好时机,尽管它身边小心谨慎的树木同伴早已进入冬眠。
早春叶子的生长情况正好与深秋时落叶情况相反。若寒冷冻伤了所有新长的幼芽,树木必须奋力用残存的精力再次萌芽。所以小心谨慎型的树宁愿在畏怯中多等些日子再长出新叶。相反,冒险家型的树会像喊着口号“我不怕,我来了!”一样提前在早春里报到。假若这个豪赌成功的话,提早发芽就能获得额外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