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楝果小满时,我竟一头栽进了传统中国色的绿海洋里

聆风牧云 句芒班
2024-09-04

观察一棵树    小满其一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皇帝内经》里这段关于养生之道的叙述里,也为我们展示了大自然夏天所具有的特点。



     小满时节, 谷雨和水杉们层层叠叠的枝叶。
   水杉太茂盛了,但依然在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谷雨努力伸展出来的部分。
      那伸出来的枝头上挂着小小楝果,鲜绿可爱,这便是楝的“蕃秀”。和那密匝匝轰轰烈烈的花之数量比起来,楝果的数量恐怕只能算稀疏,但这样的结果正适合“小满”的含义,加之它们都还没有长到一半大小,正值童年,还有很大的生长空间。将满未满,最好的时节了。


     去年冬天刚开始观察楝果时,大多数楝树上挂着的都是扁圆形的果,顶端稍微有点下凹。而其他省分的伙伴晒出的果都是长椭圆形的,像枣。当时通过比较和学习知道了这应该就是川楝,是最适合入药的。


     偶尔碰到一棵结着长椭圆果的楝就十分开心,感觉好像遇到了远道而来的另外品种。

      甚至有一次在白马寺的小河边遇到一棵不仅结椭圆果,顶端还尖尖像仙桃的楝时(后来取名天香)欣喜若狂了好久!


      没想到小雨轻风落楝花后,一直持续观察的楝之幼果竟然好多都是这样的椭圆形。这可是奇怪了,那它们是不是先长好长度,接下来的生长就横向膨大,直到最后变成扁圆形吗?
     更意外的是,还很容易找到我以为稀罕的顶端尖尖的幼果。它们最后是如何长成扁圆形?尖尖的地方又如何凹下去呢?     它们实在太可爱了,尤其是那外表皮透明的绿,那些点点已隐约可见。

     我想形容一下它的绿,却发现除了“嫩绿”、“鲜绿”、“碧绿”等几个简单的小学生级别的词,再也找不到其他词了。发现自己如此词穷,咬牙切齿那个恨哪,心跳都不正常了。

     如此美丽生动鲜活的颜色,却没办法描述的痛苦感觉折磨着我,破天荒地竟隔了好几天逃避着,不敢去看楝果们,怕它们嗔怪我不是知音。

      于是乎,只有默默学习,查了查绿色系的色谱。一对照,楝果的绿大概应该是对应“油绿”。绿油油,油亮,很有光泽,充满生命力,这样形容似乎不错嘛,但我心里还是不认同。总觉得这太直白,太缺乏诗意的颜色名,不太适合古典秀美的楝啊!


    想起我们以前的中国人,会给好多颜色取个雅称。于是在网上输入“中国传统的绿色系名称”继续查。

    这下我邂逅了一本书,知道了一个叫郭浩的文化学者,他在日本作交流时,发现一所当地普通的小学用日本传统色及典故粉饰走廊和墙壁。一面面墙壁呈现优雅的传统色并配以雅致的字体介绍它们的来历,他认为在学生每日经过的场所耳濡目染地让他们了解这些美丽的色彩,势必会让年轻一代更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和审美,于是他坚定地踏上了一条寻找失落的中国传统色的小路,和故宫文创学者李健明合作,从文字和色彩的角度搭建了一个谱系,用了384种颜色,24节气,72物候来编目,配以96件故宫文物手绘,创作了《传统中国色_故宫里的传统美学》,讲述色彩的故事。2023年2月15日,当年春晚惊艳全国的节目《满庭芳.国色》便是以该书作为灵感来源。

        我如获至宝。

      这不就是这段时间倍感语言苍白乏味,拯救我精神荒原的好物吗?毫不犹豫立刻将它一套买回。


     打开书前目录及最后书页查找色谱时,看到了这样目录,我目瞪口呆。那情形就像个流浪的乞丐突然来到一座世外桃源前被告知这其实就是你的家一样。被这一瞬间扑面而来的大美震得心跳都要停止了。

     “如梦令”“行香子”“水龙吟”“青玉案”这些我喜欢的词牌名都曾经是颜色名!“溶溶月”“芰荷”“沧浪”等诗中意象曾经是颜色名!“养生主”“执大象”“逍遥游”这些经书中如雷贯耳的哲学词语也曾经是颜色名!

     看序言中介绍,实际上台湾学者曾启雄曾经对《尔雅》《说文解字》《广韵》《康熙字典》等书做过研究,统计出历代字书中所收的颜色单字:

     《仓颉篇》13字

     《尔雅》117字

     《急就篇》32字

      《说文解字》321字

      《释名》41字

      《 广雅》229字

      《玉篇》547字

      《广韵》566字

      《正字通》627字

      《康熙字典》934字

     多么浩瀚的颜色名字的大海洋!老祖宗并不是只给几种常见的重要的颜色取个雅称,他们把一切能在自然界采集到的颜色都取上了雅号!

      我这个饥饿的人突然一下找到了如此美味的面包,立刻啃了起来。这个楝果应该对应哪种绿色呢?

     是碧山还是京绿?亦或是官绿?


   是翠微还是庭芜绿?


(手机拍摄图片,颜色有原书有色差)


    比较了好多种颜色,最后觉得还是最接近“官绿”色。

    为何叫官绿?有什么来历?

    继续学习。


    “官绿代表正绿、纯绿。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常被用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服饰。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最早出现在南宋,明代更多。

    南宋陆游《遣兴》一诗中有‘风来弱柳摇官绿,云破奇峰涌帝青’,还有‘衬出一庭官绿色,苍苔雨湿夕阳中’也是来自南宋。

    《西游记》第23回:穿一件织金官绿纻丝袄,上罩着浅红比甲,系一条结彩鹅黄锦绣裙……

    还有第47回:上穿一件红闪黄的纻丝袄,上套着一件官绿缎子棋盘领的披风……

     另外在《水浒传》《儒林外史》中均有用官绿对服饰的描写。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第24卷写道:时珍曰绿豆,处处种之……粒粗而色鲜者为官绿,皮薄而粉多。粒小而色深者为油绿……”


     可见,官绿比油绿浅,色泽更鲜亮。网上找一张图:

    跟楝果比一比,确有些神似呢!

    又是一个惊喜般的收获。

    官绿即正绿,即纯绿。代表着刚正不阿,清廉高洁,生命鲜活。心里想说,就这样永远地看着它吧!直到我见楝果多纯正,料楝果见我也如是。


     那在古代,如此明亮美丽的官绿是如何染出来的呢?

      “清代以前染色法都是天然染色。官绿色的染色法记载极少,仅有《布经》记载了染料及媒染剂成分。

        官绿    宝石蓝脚地    槐米25斤    白矾7斤    广灰

        从以上记载可看出,官绿是蓝黄套染而成。靛蓝的中蓝打底,再用槐米加明矾及草木灰套紧。打底的靛蓝深度很关键,无法准确计算,全凭染匠的一双慧眼。……”


     岂止是染色需要慧眼,要将自然的颜色,哪怕是其中一种颜色认清楚也需要一双慧眼。

     我溺在这绿色的海洋中,一切都好清晰,唯有自己是混沌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句芒班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