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复旦大学成立IPFS系统研究院&IPFS课题研发小组;36所高校开展区块链教学或研究,7成实验室为校企合作
重磅:复旦大学成立IPFS系统研究院&IPFS课题研发小组;36所高校开展区块链教学或研究,7成实验室为校企合作
早前就有相关报道:
分布式的全球网络不仅要结构上的分布式,还要地理上的分布式。一个不断壮大的IPFS生态对于人们来说是一个好消息。虽然远景广大,到达目标还需要完成中间的过程。
通过实验研究表明,解析和下载操作都可能成为瓶颈,避免高延迟I / O操作,需要优化IPFS也和现实体验结果相符。从客户的角度评估IPFS数据I / O操作的性能,考察IPFS的文件请求表现,也为IPFS或者说去中心化分布式存储大规模商用提供了决策参考。
中国公众对区块链技术的认知建立和研究始于2013年前后。当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国内投资者将比特币作为避险资产配置,而学术界根据这一现象级事件进行研究。除了发表期刊和论文,国内高校也陆续开设区块链选修课或者设立实验室。
《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区块链研发全面起跑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文件提出,要通过引导高校汇聚力量、统筹资源、强化协同,不断提升区块链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区块链技术突破和有效转化,为我国有力、有序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文件提出了区块链发展的重点任务,包括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区块链技术攻关能力提升行动、区块链技术示范应用行动。
这份文件将充分发动高校科研力量,投入到区块链技术的研发中来。目前,我国在区块链核心技术方面,仍然与部分发达国家有着较大的差距,这方面的差距将会严重掣肘我国在区块链领域的发展与布局。为此,区块链核心技术的研发,将成为高校研发力量的重点方向之一。
区块链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文件中,核心技术分为8个部分,分别是大规模高性能区块链技术研究、区块链与监管科技研究、区块链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技术研究、区块链多链与跨链技术研究、区块链与新一代互联网体系结构研究、区块链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区块链测评体系研究、5G环境下 “区块链+物联网”融合发展研究与应用。
在这其中,高性能区块链、多链跨链等都是克服区块链瓶颈的重要技术,而区块链监管科技、行业标准,也是行业发展所迫切需要的。可以说,这部分所列举的技术突破方向,都是区块链技术要取得进一步广泛应用,克服自身弱点,所必须有所成就的方向。
区块链技术攻关能力提升行动 这部分主要是三个技术平台的建设。科学研究类平台主要着力于基础技术与理论,其中包括了共识机制、算法、性能、智能合约等核心技术部分;技术创新类平台主要关注安全、监管,以及与其他技术(如物联网和大数据)的融合;而行业应用类平台则以区块链结合行业为重点。 在这个部分,将加快创新基地建设和培育,支持高校培养、汇聚一批高水平人才队伍,加快提升区块链技术创新能力。
区块链技术示范应用行动 该部分鼓励高校与地方及相关单位合作,将高校研究成果向各领域各行业转化。文件中一共列举了9个转化行业方向,包括了征信服务体系、医疗健康协同、公益捐赠与扶贫、分布式能源交易、司法、供应链与物流、金融监管、数字版权管理,以及教育管理与服务协同。
考虑到高校可能租借场地给外部机构的情况,我们通过查询官网和调研严格定义高校类数据。其中,高校区块链课程定义为需要获取学分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高校实验室限定为由高校院系独自或者和企业合作设立的实验室或者创新中心。
在专业课程分布上,根据01区块链、零壹智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底,共有16所高校开展/预开展20门学分课程。除2门信息暂缺以外,16门为信息技术学院开设,2门为金融类学院开设。
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区块链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在高校布局建设一批区块链技术创新基地,培养汇聚一批区块链技术攻关团队。”早在2015年,一批高校就开始建设区块链实验室。除了校内“封闭式”课程,高校通过设立实验室或者创新中心加强“产学研”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高校实验室分为“自主成立”和“校企合作”两种。
在学校院系分布上,拥有区块链实验室的院系约6成为技术类,逾2成为经管类,近1成为法学类。在设立年份分布上,2018年和2019年为高校区块链实验室成立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