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娱乐

活动预告丨我院作曲理论学部将举行第十一期沙龙音乐会《Southern Mood南风》

Salon Concert 11



我们对泰国年轻一代的作曲家一直了解较少,他们的作品也很少在中国内地被演奏。事实上,他们中的一些,如皮亚瓦·路易拉普拉瑟(Piyawat Louilarpprasert)和他那坎·萧菲尔德(Thanakarn Schofield)在欧洲、北美和世界的其它一些地方已取得扎实的声望。本场音乐会是沙龙音乐会系列与泰国Inter-Act音乐节非官方合作的成果,Inter-Act多年的驻节乐团Tacit(i) Ensemble中的两位乐手,小提琴家撒克西帕·斯里苏松(Saksilpa Srisukson)和中提琴家他帕拿·基亚特帕布吉(Tapanatt Kiatpaibulkit)将莅临现场,为大家带来包括上面提到的两位泰国作曲家在内的几首保留曲目。音乐会亦将呈现其他几位著名作曲家,如音乐会艺术总监、音乐学院院长叶小钢、普罗科菲耶夫、高平等人的作品,并由我院青年教师们演奏。

【时间Date&Time】

2024年3月23日(周六) 19:30 

Mar. 23, 2024 (Sat.) 19:30


【地点Venue】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

教学楼364会堂

Auditorium 364, Teaching Building

School of Music, CUHK-Shenzhen


免票入场

座位有限,校外人员建议提前预约


节目单

Programme

3/23

向上滑动查看

1.

他那坎·萧菲尔德 Thanakarn Schofield(1993- )

心业 Cetasika(2014)

小提琴:撒克西帕·斯里苏松(特邀) Saksilpa Srisukson (invited), violin


2.

法齐尔·萨伊 Fazıl Say(1970- )

黑土 Black Earth(1997)、博德鲁姆 Bodrum(2012/14)

钢琴:爱德华多·图比尔  Edoardo Turbil, piano


3.

安瑟姆·麦克唐纳 Anselm McDonnell(1994- )

约翰·帕顿之苦 The Anguish of John Paton(2021)

中提琴:他帕拿·基亚特帕布吉(特邀) Tapanatt Kiatpaibulkit (invited), viola


4.

皮亚瓦·路易拉普拉瑟 Piyawat Louilarpprasert(1993- )

双击短跑 Double Shuttering Sprinters(2021/23)

小提琴:撒克西帕·斯里苏松;中提琴:他帕拿·基亚特帕布吉

Saksilpa Srisukson, violin; Tapanatt Kiatpaibulkit, viola


—— 中场休息/Intermission ——


6.

金卓晟 Zhuosheng Jin(1991- )

花犯 II not here... not there... somewhere...(2020)

小提琴:撒克西帕·斯里苏松;中提琴:他帕拿·基亚特帕布吉

Saksilpa Srisukson, violin; Tapanatt Kiatpaibulkit, viola


7.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Sergei Prokofiev(1891-1953)

Toccata in D minor(1912)

钢琴:张越  Yue Zhang, piano


8.

叶小纲 Xiaogang Ye(1955- )

纳木错 Namucuo(2006)

钢琴:张越  Yue Zhang, piano


9.

高平 Gao Ping(1970- )

十二小时之桥 Twelve-Hour Bridge(2004)

长笛:林笑语;钢琴:罗旭

Xiaoyu Lin (invited), flute; Xu Luo, piano


—— 演后谈/Post-concert Talk ——


艺术家简介

Artists

3/23

(按演出先后顺序排列)

小提琴:撒克西帕·斯里苏松(特邀)

向上滑动查看

撒克西帕·斯里苏松(Saksilpa Srisukson)七岁开始在Natnucha Sasipurana的指导下学习小提琴。而后在Thosaporn Pothong的监督下学习中提琴。2013年,萨克希帕成为首季王妃加利亚尼·瓦达纳音乐学院青年管弦乐团(PYO)的一员。2014年,他参加了在德国达姆施塔特举行的第47届达姆施塔特新音乐节,与Anothai Nitibhon和Peter Veale一起演出。他在2015年王妃加利亚尼·瓦达纳国际室内乐团比赛中作为荣获钢琴四重奏的第二名。他的曲目涵盖从当代音乐、音乐剧到泰国流行音乐等多个流派和风格。除了音乐,他对哲学、数学、物理学及其交叉领域也有浓厚的兴趣。在朱拉隆功大学(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完成物理学本科学习后,他在英国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在解决弦理论方程的同时,他也在剑桥大学作为客座演员参加了许多的乐团演出。

中提琴:他帕拿·基亚特帕布吉(特邀)

向上滑动查看

他帕拿·基亚特帕布吉(Tapanatt Kiatpaibulkit )13岁开始在曼谷的Assumption College随Worapong Aue-Yok先生学习小提琴,并在该校弦乐团中成为首席。此外,他还向Natnucha Sasipurana先生学习小提琴。2010年,塔帕纳特前往法国,在Conservatoire Municipal de Musique, de Danse et d’Art Dramatique随Beatrice Broyer女士深造小提琴。2014年,他在德国达姆施塔特师从Anothai Nitibhon和Peter Veale习琴。2016年,他帕拿从Mahidol University音乐学院毕业,师从Juris Madrevich和Vladislav Shumakov学习中提琴,还学习钢琴、竖琴、理论与作曲及指挥,展现了多个领域的才华。他帕拿参与多种音乐团体的演出,包括在泰国国际作曲节与Tacet(i) Eensemble合作,以及参与TMAO、IntAct和王妃加利亚尼·瓦达纳音乐学院青年管弦乐团(PYO)。他还与暹罗小交响乐团(Siam Sinfonietta)和暹罗爱乐乐团(Siam Philharmonic Orchestra)合作。在作曲领域,他为数部电影和电视制作配乐。

长笛:林笑语(特邀)

向上滑动查看

林笑语,青年长笛演奏家、艺术活动策划人。作为一位活跃于当今舞台上的青年独奏家,她对艺术作品有着独到的见解,演绎极具张力和感染力。长期以来,林笑语和来自海内外的当代作曲家们紧密合作,委约并首演了众多题献给她的作品。作为一名当代艺术倡导者,她致力于探索作为表达载体的声音与其他媒介交汇的可能性。她的导师包括邵兵、马勇、朴美香、Cynthia Meyers和John Heiss等,林笑语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和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在校期间曾担任助教职位。2018年联合创办美国Alinéa当代室内乐团;2020年获得由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颁授的学科荣誉毕业奖、全期院长奖学金以及约翰·凯奇当代音乐杰出贡献奖;2021年收到来自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当代室内乐团的研究项目邀请;2022年创立此在艺集艺术交流平台。作为当代艺术活动策划人,林笑语的策划项目遍及深圳、广州、上海、波士顿等城市。她受邀参与演出以及策划统筹的主要音乐节与项目包括:北京国际音乐节、北京现代音乐节、中国东盟音乐周、杭州现代音乐节、国际计算机音乐大会、广州大剧院多媒体音乐剧场《弄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沙龙音乐会、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摩登之夜”系列音乐会等。

钢琴:爱德华多·图比尔

向上滑动查看

爱德华多·图比尔(Edoardo Turbil),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讲师,茱莉亚音乐学院2021年音乐艺术博士(DMA),世界钢琴教师协会(WPTA)主席,以其融合意大利和美国钢琴流派的独特曲风著称。师从多位著名教师,包括Yoheved Kaplinsky、Solomon Mikowsky、Andrea Lucchesini和Maria Tipo等。Turbil在国际上享有盛誉。除了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等地任教外,他还经常在世界各地教授大师班,且担任多个国际钢琴比赛的评委,被认为是他这一代最著名的意大利钢琴家之一。Turbil因其精湛的技艺和敏锐的洞察力受到国际音乐界的高度评价。他与多个管弦乐团合作,在世界各大著名音乐厅演出,并获得多项国际奖项。计划发布三张专辑,已由Da Vinci Records和Centaur Records发行了两张,第三张将由KNS Classical发布。

钢琴:罗旭

向上滑动查看

罗旭,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艺术指导教师,青年协作钢琴家。罗旭自幼学习钢琴演奏,在四川音乐学院完成了他自附中到硕士的专业钢琴演奏训练,师从吴驰教授。曾举办数场钢琴独奏音乐会,其扎实的演奏技巧和细腻的音乐诠释在业界受到广泛好评。演出足迹遍布全国多个城市,与四川交响乐团、成都城市音乐厅、云端·天府音乐厅、上音歌剧院等团体和场馆有过成功的合作,为室内乐、声乐、民乐等各类音乐会担任钢琴伴奏,曾应邀担任包括《女人心》《贾尼·斯基基》等多部歌剧的排练伴奏及艺术指导,被聘为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国风雅歌之星”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大赛等赛事的指定艺术指导,并受邀为Salvatore Ragonese、梁宁、石倚洁、范竞马等国际知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的声乐大师班担任钢琴伴奏。罗旭获得过2016中欧国际声乐艺术节钢琴伴奏组金奖、孔雀杯全国高等艺术院校声乐展演优秀艺术指导、金钟奖四川赛区优秀艺术指导等荣誉。

钢琴:张越

向上滑动查看

张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讲师,钢琴家。他的演奏足迹遍布世界各地知名音乐厅,如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立陶宛国家爱乐大厅等。与立陶宛国家交响乐团、深圳交响乐团、香港泛亚交响乐团等众多乐团合作演出,合作指挥包括Modestas Pitrėnas、林大叶、石叔诚等。同时,在室内乐领域也颇为活跃,与Richard O’Neill、王敬Richard Bamping等艺术家合作演出。钢琴大师邓泰山赞赏他:“这位年轻钢琴家不仅才华横溢,还拥有顶尖的专业水平、文化素养、高尚的品味与艺术造诣。”KNS古典唱片公司总监称赞他:“对色彩、和声和结构的深刻理解,加之巨大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成为杰出的艺术家。”张越获奖无数,包括2019年纽约Chautauqua国际钢琴比赛冠军、第二届香港新世代音乐比赛冠军、首届国家文化部全国钢琴比赛“文华奖”、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才艺发展奖等。他的唱片由意大利Movimento Classical唱片公司现场录制并全球发行,演奏被意大利广播电台、美国中文电视、星岛日报等媒体转播报道。张越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和蒙特利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作曲家与作品简介

Composers & Works

3/23

(按演出先后顺序排列)

他那坎·萧菲尔德

向上滑动查看

泰国作曲家他那坎·萧菲尔德(Thanakarn Schofield)的作品探索声音仪式与戏剧融合的可能性。他的作品曾在超过15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音乐节上演出,如法国CIEL 2nd Series、中国东盟音乐周、葡萄牙电子音乐日、荷兰的Gaudeamus Residentie Launching、希腊OutHear新音乐周、泰国IntAct节等。他的作品由知名乐团演奏,包括中国香港创乐团、奥地利Klangforum Wien、法国Linea Ensemble、美国Mivos Quartet、俄罗斯当代音乐团、泰国Tacet(i) Ensemble等。他那坎荣获多个奖项,包括2017年泰国Princess Maha Chakri Sirindhorn Prize – grand prize of the Young Thai Artist Award、2020年荷兰Orkest de Ereprijs – “St. Frank van der Wal Fonds” prize, 2016年日本Yokohama International Composition Call for Score等。他拥有英国伦敦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 in London)的学士学位、海牙皇家音乐学院(Koninklijk Conservatorium Den Haag)的硕士学位,目前是纽约市立大学研究生中心(Graduate Center, CUNY)的博士生。2022年,Thanakarn获得研究生中心教学奖学金,目前在纽约学院(City College of New York)教授世界音乐。


《心业》

《心业》(Cetasika)从佛教心理学中汲取灵感,特别是集中于心所的概念。这部作品是我早期的独奏小提琴作品“Anathema”发展而来的。这两部作品探讨了心所的各个方面,《心业》深入研究了Sarvatraga,即心所的五个分支:Sparsa(印象)、Vedana(感受)、Samjna(认知)、Cetana(意图)和Manasikara(注意力)。

——他那坎·萧菲尔德;金卓晟译

法齐尔·萨伊

向上滑动查看

法齐尔·萨伊(Fazıl Say,1970- )是一位音乐神童,从小就展现出超凡的音乐才华。他的父母分别是作家兼音乐学家Ahmet Say和药剂师Gürgün Say。Fazıl Say很小的时候就能进行四位数的基本算术运算,且在无任何训练的情况下用自制的笛子演奏出《Daha Dün Annemizin》的旋律。三岁开始,他在钢琴家Mithat Fenmen的指导下学习钢琴。14岁时,创作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一首钢琴奏鸣曲,随后创作了多部室内乐作品。他的音乐风格深受土耳其及邻国民间音乐主题的影响,与巴托克等从其国家丰富的音乐民俗中汲取灵感的作曲家传统相似。Say的《黑土》(Black Earth)获得国际关注,并开始转向大型管弦乐创作。他受到诗人Nâzım Hikmet和Metin Altıok的诗歌(及其传记)的启发,创作了包括独奏者、合唱团和管弦乐队的作品,如《Nâzim》(2001)等。此外,他还创作了基于《一千零一夜》故事的《哈雷姆的1001夜》小提琴协奏曲,并通过Schott Music出版社在全球发行作品。他的作品还包括反映伊斯坦布尔Gezi公园抗议事件的《Gezi Park 1, 2, 3》等。2023年10月,Say因呼吁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因战争罪、种族灭绝和屠杀受审而导致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在瑞士的演出被取消。


《黑土》

《黑土》是Fazıl Say向土耳其民歌经典《Kara Toprak》及其原创作曲家、土耳其民间音乐史上的传奇人物Aşık Veysel(1891-1973)致敬的音乐作品。Aşık Veysel,一位数世纪吟游诗人家族的直系后代,在年轻时因天花失明,从而转向了弹奏传统土耳其弦乐器Saz和诗歌创作。最初这是一种个人慰藉,自1928年起,他开始穿越村庄分享他的音乐,最终成为土耳其文化身份的象征。《Kara Toprak》探讨了孤立和悲伤的主题,以“黑土”象征Veysel的家乡锡瓦斯的暗色景观。在《黑土》中,Fazıl Say巧妙地通过作品开头和结尾的静音音调反映了Saz的音色,深入思考歌曲的深层信息。这部作品巧妙地融合了民间传说、浪漫时期钢琴的表现深度和爵士乐影响,创造了一种充满活力、超越流派的表达。Say的演绎不仅适合古典音乐场合,也受到爵士音乐节观众的欢迎,展示了民谣和爵士音乐共有的即兴才华。


《博德鲁姆》

《博德鲁姆——爵士风格的钢琴幻想曲》源自Fazıl Say的大提琴奏鸣曲《四城》(Dört Şehir)的最后一乐章,捕捉了穿梭于博德鲁姆繁忙夜生活区的轻快步伐。博德鲁姆,常被比作“土耳其的圣特罗佩”,深受游客喜爱,这里独特的音乐体验让人难忘。沿着博德鲁姆充满活力的街道,从一个酒吧走向另一个酒吧,空气中充满了从摇摆爵士到著名曲调的多样音乐,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听觉风景。

——金卓晟编译

安瑟姆·麦克唐纳

向上滑动查看

爱尔兰/威尔士作曲家安瑟姆·麦克唐纳(Anselm McDonnell)现居贝尔法斯特,已创作逾九十部作品,包括交响乐团、室内乐组、合唱团、独奏家及电子音乐。他的音乐在爱沙尼亚、匈牙利、泰国、加拿大、芬兰、捷克、日本、俄罗斯、法国、英国、爱尔兰以及北美各地演出。麦克唐纳与说唱艺术家、灯光设计师、神学家、诗人、电影制作人(包括360 VR、全景声音录制和空间化声音)、即兴音乐家、时装设计师、舞者和演员等跨领域合作,创作出多样化的作品。他的作品因其“磨砂般的吸引力”(《爱尔兰时报》)和“充满活力”(GoldenPlec)而受到赞誉。McDonnell是2023/24年伦敦交响乐团Jerwood+的驻场作曲家,并曾在巴黎的Centre Culturel Irlandais担任驻场作曲家,他还是2022年贝尔法斯特市议会的驻场作曲家。此外,麦克唐纳还从事专业制谱和作曲教师的工作,任教于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他的作品曾在都柏林NCH、伦敦交响乐团圣卢克教堂、Wigmore Hall、都柏林新音乐节、哈德斯菲尔德当代音乐节等演出,并将于2024年初在卡内基音乐厅的Stern厅演出。他的音乐在Lyric FM、BBC Radio 3、BBC Radio Ulster、加拿大CKIA FM和爱沙尼亚Klassikaraadio等电台播出,伦敦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阿尔斯特管弦乐团、苏格兰皇家国家管弦乐团等多个著名团体演出,并为多位知名独奏家创作作品。他在多个作曲比赛中获奖,收录在十一张CD中。


《约翰·帕顿之苦》

《约翰·帕顿之苦》是一场由听众构建的互动音乐之旅。每个时间码都对应着作品中的一个乐章,通过点击它们,观众可以通过音乐材料的“岛屿”创建自己的旅程。观众亦可跳过、重复,或让一个部分持续播放。作品的每次演出都能体验到不同的叙事过程。

——安瑟姆·麦克唐纳;金卓晟译

皮亚瓦·路易拉普拉瑟

向上滑动查看

泰国作曲家、艺术家皮亚瓦·路易拉普拉瑟(Piyawat Louilarpprasert)来自曼谷,其作品融合了作曲、视觉艺术和电子技术。Louilarpprasert获得了众多奖项和委托,包括Fromm基金会委托、哈佛大学(美国)、Hellerau欧洲艺术中心(德国)、Impuls Composer Commission 2025(格拉茨)、歌德学院国际联合制作基金(IKF)、多瑙艾辛根音乐节(Donaueschingen Musiktage;德国)等。他的音乐探索声音与视觉艺术之融合的可能性,集成多媒体与音乐,解构乐器的机械性和物理性与声音的产生方法,并在一些作品中融入泰国传统音乐元素。Louilarpprasert的作品在亚洲、欧洲和北美超过20个国家演出,引起了包括德国达姆施塔特新音乐节、瑞士卢塞恩音乐节等众多音乐节的关注。Louilarpprasert与多个团体合作,包括Tacet(i)、Arditti、Alarm Will Sound等。他在康奈尔大学获得音乐作曲博士学位,期间获得Don Michael Randel研究奖学金,开展他的新音乐课程“P.I.Y.(Perform it Yourself)”。他还在伦敦皇家音乐学院获得作曲硕士学位,在马希隆大学(Mahidol University)音乐学院获得作曲与指挥学士学位。目前,Mahidol University是鲍灵格林州立大学(Bowling Green State University;BGSU)作曲助理教授,并担任Int-Act音乐节(泰国)的主席和节目策划。


《双击短跑》

《双重短跑》(2021)专注于探索通过快门技术和预制弦乐(夹以回形针)产生的弦乐音色。回形针夹包含金属和塑料材料,这些材料转变了弦乐的声音特性,使其变得更机械化。快门技术是通过表演者的身体动作(手臂震动)产生的,以创造声音的连续性/不连续性以及有意/无意的噪音。快门技术与预制弦乐的结合,在整个作品中创造了小提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双重曝光的声音能量。这个作品的原始版本为小提琴和大提琴而作,后改编为小提琴和中提琴的版本。

——皮亚瓦·路易拉普拉瑟;金卓晟译

金卓晟

向上滑动查看

金卓晟,作曲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助理教授。他的音乐被形容为“有说服力,难以忘怀的。”(《纽约时报》)。曾求学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欧柏林学院、波士顿大学和麦吉尔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老师包括叶小纲、Philippe Leroux、Josh Levine等。他也曾活跃于Helmut Lachenmann、Brian Ferneyhough、Beat Furrer和Marco Stroppa等人的私人课程和大师课。其创作着眼于织体与音色的关系,亦包含较深的文学背景。他是中国内地首位Matan Givol 作曲比赛和Salvatore Martirano作曲奖金奖的获得者(均为2020 年)。其它荣誉包括2019 年武满彻作曲赏、2021入野赏、2021 Luba Zuk奖等。他参与的音乐节包括北京现代音乐节、广西东盟音乐周, IRCAM-Manifeste、Festival Archipel、Impuls Festival等,并与北京交响乐团、东京爱乐乐团、Klangforum Wien、Ensemble InterContemporain、Ensemble MusikFabrik、Meitar Ensemble以及指挥家胡咏言、林大叶、Pierre-André Valade和Guillaume Bourgogne等团体和个人合作。他的乐谱由法国出版社BabelScores发行,部分乐谱及音像也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他的文章发表于数个国际学术平台及《音乐周报》等文化期刊。致力于当代音乐的推广和教育,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MUS Talks”讲座系列和作曲理论学部沙龙音乐会系列的发起和策划人。其讲座亦活跃国内外各大院校及音乐节,颇获反响。


《花犯 II》

《花犯》(not here, not there, somewhere...)尝试解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处于何种关系,每个个体都是既独立又受他人影响的。这种自我和反自我的意识纠缠与碰撞,形成人和人之间的诸种身份困扰。我是谁?你是谁?我们之于彼此又是什么?在寻找和定义(内心的)自我的过程中,那些已被定义的(社会层面的)自我亦处在持续的失落和崩溃中。两者互相博弈,成为不安与困惑的源泉。于两头(心理与现实)的世界,我们都不想失控,于是我们小心翼翼地给予,若无其事地欺骗,亦真亦假地动心,毫不犹豫地伤害。直到最后,我们得到了什么呢?也许,人注定只是一种徘徊于绝对的孤独和不可调和的纠缠中的,一种复杂的、无可救药的生物。《花犯》的第一首写给长笛与单簧管,今天演出的是这组作品的第二首,写给小提琴和中提琴。

——金卓晟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

向上滑动查看

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Sergei Prokofiev,1891-1953)是20世纪最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之一,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广泛的创作领域闻名。他的作品涵盖了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歌剧、芭蕾以及电影音乐等多个领域,展现了他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和创新能力。普罗科菲耶夫早期受到俄罗斯民间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他的音乐融合了悠扬的旋律、突破传统的和声以及节奏的复杂性,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他的代表作包括《彼得与狼》(儿童音乐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芭蕾)、第一钢琴协奏曲、及《战争与和平》(歌剧)等。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在俄罗斯的学习和创作,中期因俄国革命而流亡国外,在此期间旅居美国、德国和法国,并与当时的西方音乐界紧密交流;晚期则是1936年他决定回到苏联之后的作品。尽管回国后他在苏联政府的压力下不得不作出某些风格上的妥协,但他仍然创作出了大量深具影响力的作品。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不仅仅是技巧上的展示,更富含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对人性的探索,这使得他的音乐能够跨越时代和国界,至今仍受到全世界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尊重。


《d小调托卡塔》

《d小调托卡塔》(Op 11)作于1912年,于1916年在彼得格勒(今圣彼得堡)首演,是作曲家早期的作品。作品以持续重复的D音开始,经过短暂的发展,由右手的重复织体勾勒出d小调的三和弦。在回到最初的重复音符主题前,普罗科菲耶夫重复并发展了半音阶主题。作品持续发展,最终达到高潮,并在张扬的滑走中收尾。《托卡塔》是一首难度极高的作品,深受钢琴演奏家的欢迎,成为一首经久不衰的钢琴独奏保留曲目。

——金卓晟编译

叶小纲

向上滑动查看

叶小钢(作者署名:叶小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创院院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家。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英国北方皇家音乐学院国际作曲主席、上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星海音乐学院特聘教授、乌克兰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名誉教授、天津茱莉亚学院顾问,北京现代音乐节、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青岛海洋国际音乐季、“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音乐季艺术总监,以及哈尔滨音乐比赛艺委会主任。他是中宣部首届“四个一批”人才入选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叶小钢是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是中国当代音乐领域的领军和代表人物。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舞剧、影视音乐等多体裁的大量音乐作品。其代表作有《英雄颂》《地平线》《最后的乐园》《大地之歌》《喜马拉雅之光》《青芒果香》《峨眉》《鲁迅》《英雄》《美丽乡村》《林泉》《羊卓雍错》《深圳故事》《澳门新娘》《永乐》等。其影视音乐《玉观音》《大国崛起》等广受好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全球共计有30亿观众聆听由郎朗演奏,叶小钢创作的钢琴协奏曲《星光》。从1995年起,他的作品被世界著名的音乐出版公司Schott所出版和代理。


其作品在世界各地被众多乐团广泛演出,包括纽约爱乐、费城交响乐团、底特律交响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皇家苏格兰国家管弦乐团、爱尔兰国家交响乐团、新西兰交响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班贝格交响乐团、慕尼黑爱乐、汉堡爱乐、赫尔辛基爱乐乐团、意大利斯卡拉爱乐乐团、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东京交响乐团、新日本爱乐、新加坡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澳门乐团、中国爱乐、中国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以及国内外众多其他乐团。其作品曾在香港国际艺术节、澳门艺术节、北京国际音乐节、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上海当代音乐周、德国萨尔州艺术节、波兰华沙之秋国际现代音乐节、罗马尼亚乔治·恩斯库音乐节等众多国内外音乐节和艺术节上演出。


叶小钢曾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德国柏林、萨布吕肯和慕尼黑、英国伦敦、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俄罗斯莫斯科、印度加尔各答、哥斯达黎加圣何塞、秘鲁利马、法国南特、爱尔兰都柏林等地分别举办《中国故事》专场音乐会,演出获得极大成功,为中国当代音乐在国际上的展示和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叶小钢荣获过众多国内外奖项和荣誉,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音乐奖”、中国音乐家协会“金钟奖”一等奖、2012年美国古根海姆基金作曲家大奖、2013年第二届“中华艺文奖”等。其电影音乐《惊涛骇浪》获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音乐奖”,《刮痧》《太行山上》和《开罗宣言》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人约黄昏》获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奖”。叶小钢本人还获得过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发的“杰出电影音乐贡献奖”。


在担任全国政协常委期间,叶小钢一直为音乐普及、全国范围的美育教育呼吁,敦促国家加大对艺术的投入。他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尤其是促进中德两国之间的音乐交流,加强国际音乐版权保护,向政府提出了众多议案。他曾多次在全国性会议上做重点发言,强调保护知识版权的重要意义。在他的大力有效的推动下,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国际知识版权在中国的保护工作有了很大的推进。


《纳木错》

《纳木错》是作曲家叶小纲2006年创作的钢琴独奏作品,为作曲家西藏圣湖系列最知名的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中,作曲家奠定并发扬了自己特有的泛调性创作风格。音响上,保持了其一贯的丰满而惟美的织体形态。《纳木错》自首演至今近二十年,在几十位钢琴家的诠释下,成为作曲家的代表作品之一。

高平

向上滑动查看

高平,成都出生,现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教授,作曲家、钢琴家。90年代赴美留学,获钢琴硕士和作曲博士学位,曾在首都师范大学及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2018年新西兰惠灵顿交响乐团(Orchestra Wellington)驻团作曲家。高平的作品受到国际乐团和音乐节的委托,如阿斯本、德累斯顿和惠灵顿音乐节,并在卡内基、林肯中心等地演出。他的专辑在全球发行,受到Naxos等著名唱片公司的好评。近年,他的钢琴作品集和室内乐专辑在中国获得出版,202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推出他的《秋池》单行本。2016年,应陈丹青先生之邀,高平整理并首演木心先生的音乐遗稿,并于同年末在乌镇大剧院举行“木心音乐首演音乐会”。


《十二小时之桥》

《十二小时之桥》是2004年在美国麦克道威尔艺术家创作村完成的。作品有奇幻色彩,企图创造一座意象中的桥,抹去时差,让时空交融。作品分前后两篇,动静迥异,而出现在两者之间的虚渺、梦一般的音乐片段,好似桥的幻影浮于空中,两侧不同的世界在此相遇。作品为荷兰长笛演奏家Eleanore Pameijer 和钢琴家Marcel Worms委约并首演于阿姆斯特丹的Icebreaker。2012年,瑞士长笛演奏家Markus Brönnimann和作曲家本人为作品录制的唱片由纳索斯公司发行。



供稿:作曲理论学部

编辑:宣传办公室

审核:院长办公室

如需转载,请注明以上内容


推荐阅读



点击下方图片 ▼ 探索音乐之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