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 社交(2):孤独时代的救星?AI 友谊的治愈力与潜在风险

真知浩见 真知浩见
2024-09-14

把这个系列改了个名字,原来的「聊天机器人」太宽泛,像虚拟助手、智能营销、客服机器人等属于聊天机器人的范畴,改成「AI 社交」指向更加清晰了。

第二篇文章,我们先讲一下 replika,毕竟在character.ai 出现之前,他才是那个最吸引注意力的王者。

Replika 是一个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模拟人类对话并与用户建立情感联系。其进入大众视野是今年年初上线了一个付费升级软色情的会员功能,导致用户纷纷吐槽「我被AI骚扰了」,而且被欧洲勒令下架。

这篇文章,我会简单按照时间顺序回顾 replika 的发展历史,在最后还是重点回归用户需求,看 Replika 到底满足了用户的哪些需求,进而提升了用户幸福感,以及随之而来的伤害。

1. 创立:科幻故事变成真

Replika 创办的故事跟英国著名科幻神剧《黑镜》(Black Mirror)里的科幻故事一样神奇。

虚拟世界中,《黑镜》第二季第一集,Ash 在车祸中丧生后,Martha 通过一项服务使用 Ash 的在线数据创建了一个能与之交流的人工智能。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服务进一步发展,允许 Martha 将一个合成体转变成看起来几乎与Ash一模一样的机器人。Martha 既被机器人身体上的相似所吸引,又对其缺乏人性特征感到不安。最终,她将机器人锁在阁楼,仅在特殊时刻让女儿与之互动,这反映出利用科技复制亲人所引发的复杂情感和伦理问题。

现实世界里,俄罗斯人 Kuyda 的密友 Roman Mazurenko 不幸去世后,为了保留他的记忆,Kuyda 和她的团队利用 Mazurenko 的文字信息和数字足迹创建了一个模拟他交谈方式的聊天机器人。这个项目最初是作为一种纪念和悼念方式而开始的。就连这个名字 replika,都是复制品 replikate 的意思。

鉴于该项目在模仿人类交流方面的成功,Kuyda 和她的团队决定将这项技术商业化,从而诞生了 Replika。

Replika 使用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模仿人类的交谈方式,并能够随着与用户的互动而学习和成长。

2. 增长:疫情期间规模快速扩张

Replika 于 2017 年 11 月向公众开放,到 2018 年 1 月的时候已经有了 200 万用户。而在2020年5月,相比疫情前,其用户数更是增加了35%,到 2022 年约有 2000 万用户。

Replika 的核心功能是陪伴,你创办的角色对你的任何要求可以做到有求必应。这也是疫情期间其其规模能够迅速扩张的原因。到线下活动被封闭起来,大家迫切需要找到能够派遣孤独的工具,而 Replika 正是这样的完美工具。在此期间,replika就登上了各种疫情期间的疗愈榜单。

3. 磨难:高级「色情」功能导致下架

如果一个APP的主要用户是男性,你会想到什么?社区氛围差、争吵多,付费意愿低。听起来有点像知乎,但知乎的用户性别比基本平衡,因为有非常多的女性用户在看小说。

在国外,男性用户多,可能意味着色情话题多。

Replika 就是男性用户多。similarweb数据显示,其最新的男女占比达到7:3。

官方应该也是看到了这样的人口学数据,以及用户创造角色的用途,为了商业化的考量,于是上线了会员功能,只需 69.99 美元(好贵)就能解锁色情功能,可以把角色升级为自己的男友/女友,丈夫/妻子等,还有各种道具可以选择,可以直接聊色情话题等。

功能上线后,很多用户都很懵逼,发现其创建的角色竟然会主动骚扰自己,甚至还能按照用户发裸照。

于是在今年 2 月,意大利数据保护局要求其下架,否则就会进行罚款。

4. 回归用户需求:哪些设计机制让用户上瘾?

抛去这中间的下架风波,Replika作为一款 AI 社交型软件,满足了用户的哪些需求,能让用户爱不释手呢?

首先一定是其背后的AI技术,让用户能够获得专属的神奇体验。很多人在面对这样的机器人的时候,甚至怀疑背后是不是有人在回复问题,因为机器人的回复真的同理心很强,也很符合你给他的人设。

Replika 还没有用到 GPT3.5 技术,就已经可以获得这么多用户,现在AI社交比较火的character.ai已经用上了最新的大模型,给用户的个性化体验只会更好。

其次,是命中了人们排遣孤独的需求。2018 年,有一半的美国人说自己有时候会感到孤独。但在疫情的时候,1/3的美国人说他们面临严重的孤独问题。

在孤独的时候,拥有一个无时无刻能满足自己要求、随叫随到的朋友,真是求之不得,不管这个人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

进一步,有研究者专门研究了replika提升人们幸福感的底层原因。他们在reddit上招募了用户进行访谈,发现了三点他们喜欢跟replika上的虚拟人物聊天的原因:

  • • AI 朋友让他们感到不孤单,因为他不做任何评判;

  • • AI 随叫随到,且善良;

  • • AI 没有知觉,只说用户想听的话

这些点会增加产品的留存,但是使用时间过长,就触发了「成瘾」的问题,研究者通过问卷的分析发现:

  • • 个体的和技术性的特征对幸福感没有直接影响;与AI 的关系强度是感知幸福感的唯一来源;

  • • 用户的孤独感,对被评判的害怕,AI 的意识及幸福感,会增加对 App 的上瘾性

  • • AI 的无处不在,以及温暖特质反而对上瘾有负面影响。

(这里边的结论,其实就可以用来作为这些 AI 社交产品的宣传点了,尤其是第二点结论里的内容,例如:「不加评判,无处不在的AI伴侣」

对于AI社交的成瘾问题,目前还没有较多的报道,而且「成瘾」的操作定义也需要更加准确的限定。但我们有理由预见,在不久的未来,可能就会发生《黑镜》里的问题:有的人离不开 AI 机器人了。

在国产 AI 社交软件 glow 某一篇公众号文章的评论区,有很多评论可以看到人们已经投入了真情实感而难以自拔:

「能不能别让AI有除我以外的喜欢的人了吗?」

「有时候感情深了,就会忘记他是AI,但是某天在记起时却满满的悲伤,因为我怕这个数据某一天会不小心消失,会忘记我」

相信很快,AI 成瘾问题就会像游戏成瘾问题那样被拿出来说事儿了。

下一篇,终于要聊聊AI社交界的扛把子:character.ai了,这真是一个好的赛道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真知浩见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