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研不应该追求能发挥最大价值的架构,而应该追求在一个团队里长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用户研究员的价值问题,基本会困扰每个用户研究员,在工作几年之后就会频频从脑袋里冒出来,也频频成为用研群里常聊的话题。
今天咱也来聊一下用研怎么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价值,用研究竟要怎么定位自己。
现在有一种论调,认为用研应该寻找一个能发挥最大价值的架构/部门,比如战略部门。因为战略部门距离决策层近,能够影响的层级高,范围高。
但我却觉得,用研不应该追求能发挥最大价值的架构,而应该追求在一个团队里长出自己的最大价值。
1.用研常见的组织架构
作为一个工作了8年的用户研究人员,自己呆过不同的部门,也看过其他公司的很多架构。总结下来,用研大多出现在以下几种部门之中。
我们从这些部门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出来,他们的职责各有不同,但都不是独立的用户研究部门。他们都有自己的核心岗位,比如设计中心的核心成员就是设计师,战略分析部的核心成员肯定是战略分析师,数据分析部的核心成员就是数据分析师。
我想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用研一直纠结自己的价值问题,所谓有恒产者有恒心,用研连自己的独立部门都没有,总是寄托在他人部门之下,也难怪要天天思考这个问题。
反观,同样是分析师,战略分析师、数据分析师们就比较少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有自己作为主体的独立部门。不同的互联网公司可能有规模不一的战略部和数据分析部,但总归他们都需要这个岗位,而用研就得时刻担心这个岗位没有了。
所以,不管是校招还是社招,用研在经历几次跳槽之后就会发现,你并不能够自己选想去哪个部门做用研。因为每个公司的架构都不一样,而你的选择并没有很多,你只能碰运气。
你只要随便问一下身边呆过2家公司以上的,就可以发现他们呆过不止一种用研架构。
2. 用研如何发挥自己的价值
在一个公司里,用研想要发挥价值,首先是个人在团队中做项目,发挥价值,然后通过团队这个放大器,来放大自己的价值。也即:
用研价值 = 个人在团队中发挥的价值 X 团队在公司里能发挥的价值
这里边就有两个决定因素,个人和团队。
选择战略团队的思路,其实就是借助团队这个杠杆,来撬动更多的资源和影响力。不同团队的价值,由这个团队本身的属性决定,也由这个公司的业务、公司的组织架构来决定,唯独跟你自己、跟你的岗位没有关系。
但如果选择哪种团队我们很难决定,那我们能做的主要就是在现有团队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这就跟你的岗位有很大关系。
3. 用研在哪种架构下能发挥最大价值
所以,这就是另外一种思路了,我们不应该去追求一个在公司能发挥最大价值的团队,而应该追求在(任何)一个团队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价值。
那么,用研「寄托」在哪种团队里,能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呢?
这里要考虑的是用研在这个大部门里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你的独特能力是否不可替代。
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来试着看几个部门。
首先看设计部门,设计部门的主要岗位是交互设计师和视觉设计师,他们完全不会用户研究的基本方法,尤其是定量研究。在这样的部门,用研做的项目可以说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你也可以主动发起项目,而突破设计部门的限制。体验度量这种大型的项目,也就是设计部门最喜欢做,因为能突破自身岗位限制。
再看战略部门,战略部门的人员配置都比较高,名校毕业,定性和定量方法都手到擒来,而且他们也有自己拿手的行业研究方法。用研在这里的好处就是在这里能够做到一些更宏观的项目,学习到更多行业研究方法。其他的,也并不必在设计部门好到哪里去。
再看数据分析部门,数据分析师擅长使用公司的客观数据做定量分析,独缺主观数据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这也是用研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但由于数据分析师所用的客观数据取用非常方便,而用研的主观数据获取周期就很长,两者配合做项目的时候,总会有一些掣肘。各自单独做项目的话,整体就中规中矩。
整体来看,选择能最大化价值的团队,还是在团队内部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这两个考虑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带来的结果也不一致。
粗略看来,设计中心下的用研,还是能给用研个人带来最大价值。另外,也因为选择团队毕竟可控性不足,所以我还是建议大家都要关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任何团队都应该努力创造自己的最大价值。
最后还是要说一句,这里是从一个很长的职业生涯的角度加上逻辑推演得出的结论,在实际面临职业选择时,还是要结合实际情况,多寻找信息来下判断。